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硅石矿发育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内,矿区出露的地层为古元界辽河群盖县组,北东向断裂构造具有控岩、控矿的特点,而区内大面积出露有中细粒花岗岩、细粒花岗岩、煌斑岩和伟晶岩,而硅石矿体直接产于伟晶岩内;现共发现工业矿体2条,其中Ⅰ号矿体控制延长640m、厚6~14m,矿石主要为脉石英,品位可达97.3~99.4%。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的研究,初步推断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硅石矿。
关键词: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床特征;矿床成因;岔路村
1、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辽宁范围内的中东部地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发育有一大批重要的矿产。
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古元古界辽河群地层,见有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为一套中等变质程度的变质杂岩。区域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的断裂构造,规模较大,控制区域内岩浆岩的分布。区内岩浆岩按成岩年代可分为早元古代的中细粒黑云母云花岗岩和中生代二长花花岗岩。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和第四系。
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在硅石矿体的下盘,以捕虏体的形式存在,岩性主要为黑云片岩和含矽线黑云片岩。
第四系:沿沟谷和坡地分布,由黄褐色亚砂土、黑色粘土和砂砾石组成。
2.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简单,主要为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其中北东向构造为石英脉和硅石矿体所充填,是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北东向断裂构造对硅石矿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2.3 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比较发育,主要岩性为中生代燕山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但能过野外地质工作发现二者在矿区内界线并不十分清晰,所以在地质图上(如图1所示)均以花岗岩(γ)表示。
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呈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有斜长石35~40%、钾长石25~33%、石英25~30%、黑云母5~8%。
细粒花岗岩:为灰白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矿为石英20~40%、钾长石50~55%、斜长石10~15%、黑云母5~10%。
矿区还发育有煌斑岩脉和伟晶岩脉,伟晶岩脉主要产于粒花岗岩(γ)内,而煌斑则产于花岗岩和伟晶岩脉之间,盖县组地层则夹于花岗岩和伟晶岩之间;从这种接触关系来看,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地层在形成之后,到了燕山期矿区内随着花岗岩的侵入,使盖县组发生破坏而呈捕虏体形式存在,在花岗岩侵入后,煌斑岩脉和伟晶岩脉相继上侵,而使地层、岩体、岩脉呈现出这种接触关系。
3、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在矿区北部五道砬子石英脉中圈出硅石工业矿体2条,分别为Ⅰ、Ⅱ号矿体,矿体呈脉状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0°。[1]
目前Ⅰ号矿体控制延长640m,水平厚度6~14m;Ⅱ号矿体长50m,水平厚4m。
从野外地质调查过程、矿区地质图(如图1)和剖面图(如图2)可以发现:含有硅石矿体的石英脉主要产于伟晶岩岩当中,可推断与硅石矿成矿最密切的应当是伟晶岩脉。
石英脉的围岩为二长花岗岩,下盘有时见有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黑云母片岩。
3.2 矿石特征
矿石为脉石英,白色-乳白色,土状-油脂或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块状构造,组成矿物几乎全部为石英,石英主要呈它形粒狀。脉石英97.3~99.4%
矿石中SiO2含量可达97.3~99.4%,平均品位为98.4%,质地很纯;Fe2O3平均含量为0.07%,Al2O3平均含量0.80%,均达到二级工业指标要求。[2]
3.3 储量
通过已发现的两条矿体(Ⅰ、Ⅱ号矿体),通过计算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硅石矿333资源量为623240吨,界外矿体的矿石量为91017吨。
4、矿床成因
矿区内硅石矿主要呈石英脉状分布于伟晶岩脉内、而伟晶岩脉又发育于花岗岩体内,从而可推断:硅石矿的主要成矿物质来自于伟晶岩脉,在伟晶岩脉上侵过程中由于岩浆成分在不断的分异,到达近地表后伟晶岩脉(岩浆)内结晶温度较低的硅质大量富集,形成了富含硅质的含矿热液,这样的含矿热液沿着花岗岩体内的断裂构造(即北东向断裂构造)上侵,当温度、压力降低后在岩体内部冷却、结晶而形成硅石矿。至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硅石矿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3]
参考文献
[1]王俊奎,徐昌玉.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硅石矿地质勘查报告[R].凤城:凤城市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8.
关键词: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床特征;矿床成因;岔路村
1、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辽宁范围内的中东部地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发育有一大批重要的矿产。
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古元古界辽河群地层,见有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为一套中等变质程度的变质杂岩。区域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的断裂构造,规模较大,控制区域内岩浆岩的分布。区内岩浆岩按成岩年代可分为早元古代的中细粒黑云母云花岗岩和中生代二长花花岗岩。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和第四系。
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在硅石矿体的下盘,以捕虏体的形式存在,岩性主要为黑云片岩和含矽线黑云片岩。
第四系:沿沟谷和坡地分布,由黄褐色亚砂土、黑色粘土和砂砾石组成。
2.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简单,主要为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其中北东向构造为石英脉和硅石矿体所充填,是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北东向断裂构造对硅石矿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2.3 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比较发育,主要岩性为中生代燕山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但能过野外地质工作发现二者在矿区内界线并不十分清晰,所以在地质图上(如图1所示)均以花岗岩(γ)表示。
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呈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有斜长石35~40%、钾长石25~33%、石英25~30%、黑云母5~8%。
细粒花岗岩:为灰白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矿为石英20~40%、钾长石50~55%、斜长石10~15%、黑云母5~10%。
矿区还发育有煌斑岩脉和伟晶岩脉,伟晶岩脉主要产于粒花岗岩(γ)内,而煌斑则产于花岗岩和伟晶岩脉之间,盖县组地层则夹于花岗岩和伟晶岩之间;从这种接触关系来看,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地层在形成之后,到了燕山期矿区内随着花岗岩的侵入,使盖县组发生破坏而呈捕虏体形式存在,在花岗岩侵入后,煌斑岩脉和伟晶岩脉相继上侵,而使地层、岩体、岩脉呈现出这种接触关系。
3、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在矿区北部五道砬子石英脉中圈出硅石工业矿体2条,分别为Ⅰ、Ⅱ号矿体,矿体呈脉状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0°。[1]
目前Ⅰ号矿体控制延长640m,水平厚度6~14m;Ⅱ号矿体长50m,水平厚4m。
从野外地质调查过程、矿区地质图(如图1)和剖面图(如图2)可以发现:含有硅石矿体的石英脉主要产于伟晶岩岩当中,可推断与硅石矿成矿最密切的应当是伟晶岩脉。
石英脉的围岩为二长花岗岩,下盘有时见有古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黑云母片岩。
3.2 矿石特征
矿石为脉石英,白色-乳白色,土状-油脂或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块状构造,组成矿物几乎全部为石英,石英主要呈它形粒狀。脉石英97.3~99.4%
矿石中SiO2含量可达97.3~99.4%,平均品位为98.4%,质地很纯;Fe2O3平均含量为0.07%,Al2O3平均含量0.80%,均达到二级工业指标要求。[2]
3.3 储量
通过已发现的两条矿体(Ⅰ、Ⅱ号矿体),通过计算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硅石矿333资源量为623240吨,界外矿体的矿石量为91017吨。
4、矿床成因
矿区内硅石矿主要呈石英脉状分布于伟晶岩脉内、而伟晶岩脉又发育于花岗岩体内,从而可推断:硅石矿的主要成矿物质来自于伟晶岩脉,在伟晶岩脉上侵过程中由于岩浆成分在不断的分异,到达近地表后伟晶岩脉(岩浆)内结晶温度较低的硅质大量富集,形成了富含硅质的含矿热液,这样的含矿热液沿着花岗岩体内的断裂构造(即北东向断裂构造)上侵,当温度、压力降低后在岩体内部冷却、结晶而形成硅石矿。至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硅石矿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3]
参考文献
[1]王俊奎,徐昌玉.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硅石矿地质勘查报告[R].凤城:凤城市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