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的微距世界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jian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花一世界,一砂一天堂。这是对我所钟爱的微观世界的描述,是的,我爱这个微小的世界。不用跋涉千山万水去找寻海市蜃楼般的风景,不用在大街上小心翼翼地抓拍还要顾虑重重,更不用为了影棚中该如何打光布景以及模特木讷的表情一筹莫展。自然摄影其实非常简单,甚至就在你家的后院或是小区里的一片绿地,只要你愿意俯下身,花点时间去观察,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一部带微距功能的数码相机再加上一点点业余时间,如此简单你就可以走入微观世界,而它所带给你的相信是前所未有的感觉,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马蜂
  
  ▲拍摄参数:1/250秒 F2.8
  ▲永远不要轻易放弃看似普通的拍摄机会。马蜂几乎无处不在,很多人对它们敬而远之,我却总是希望有机会可以接近它们。这幅照片我尝试加上老花镜片拍摄马蜂的头部特写。近一点,再近一点,马蜂似乎有所察觉,它猛地抬起身体,然后张开前足摆出攻击的姿态,我尽量动作轻缓地对焦,按动快门,纪录下这个精彩的瞬间。然后我继续一动不动地等待,等待马蜂平静下来,果然,它看我不再动作,很快就停止了攻击的动作,居然开始悠闲地清理身体,动作极其夸张,我自然是在一边“偷偷摸摸”按动快门,心里大呼过瘾。
  
  光圈和景深的掌握
  
  作为民用数码相机,其快门速度与光圈大小的关系在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中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与传统相机相比,在相同光圈下,民用数码相机更容易实现较大的景深。所以在大光圈下,数码相机既可以得到需要的景深又可以获得较高的快门速度,使比较灵活的手持拍摄成为可能。较大的景深可以让你不再为精确的找寻焦平面而头疼,但是对拍摄时的周边环境要求也比较高,距离拍摄主体稍近些的杂草都可能成为你图片上的瑕疵。在拍摄中通常都使用数码相机的最大光圈,它已经足够表现我的拍摄主体,并且能尽量地使背景干净。小光圈只有我想去交待周边环境或是尝试一些特殊焦平面的时候才会使用。
  


  对光线的把握
  
  柔和的自然光线几乎是一张完美生态照片的必然条件。自然生态摄影作品都要求在野外完成,自然条件下的光线变化复杂,而生态照片又不可能要求都是在理想的光线下拍摄。因此,要想办法对现场的光线进行必要的处理。
  在较弱的光线下用闪光灯补光是个不错的办法,民用级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微距摄影,甚至有些相机根本没有闪光灯曝光补偿功能,近距离的闪光经常让照片曝光过度。实际拍摄中我使用一小片半透明的硫酸纸对闪光灯进行遮罩,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使用机顶内置闪光灯拍摄时要留意拍摄角度和距离,不要让伸出的镜头阻挡光线造成暗影。超近距离拍摄时,我们可以选择在热靴上接驳闪光灯同步器,然后通过连线连接外置闪光灯,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光线。
  在需要进行少量补光或因距离太近用随机闪光灯不好控制曝光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使用反光板进行补光。找寻适合的拍摄角度同样很重要,最理想的情况是,既要弥补前景光线不足,又要避免画面中不该存在的暗影出现。当然,使用反光板比较费时间,需要有比较稳固的拍摄环境和昆虫相对安静的时机,如果遇到稍纵即逝的情况,还是应当使用闪光补光抢拍。
  


  光线较强的时候,我尽量选取拍摄主体的中间或是偏亮的色调进行测光,在焦平面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避开或是用主体遮挡强光照射产生的浓重暗影。强光穿过树丛投下的斑驳影迹、拍摄主体反光造成的曝光过度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这时候就要想办法对光线进行遮挡,遮光板、太阳伞,甚至是你的影子都是不错的选择。根据拍摄条件,快速而合理地使用设备在生态摄影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这些变幻莫测的不可预见性和稍纵即逝的瞬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永远不会知道我的拍摄对象下一步会有怎样的举动。
  
  用心拍摄,用心感悟
  
  我喜欢平视甚至去仰视我的拍摄对象,这个时候我更能体会到“众生平等”的意义。我更愿意贴近相机用取景器而不是液晶屏,因为我喜欢那种不受任何干扰可以和我的拍摄对象非常贴近的感觉。只要我稍加小心,它们并不介意我的加入,在镜头前毫无顾忌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一丝做作和不安。取景器中我的主角越来越清晰,那一瞬间,我似乎看到了它的“表情”,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快门。
  暂时离开喧嚣的都市,让自己置身在一片绿色中,只是单纯地和自然交流,更多地去倾听她讲述给你的美妙故事。
  
  花之家
  


  ▲拍摄参数:1/600秒 F2.8
  ▲拍摄的时候刮着风,花枝不断地摇摆,我只能选择大光圈来获得最高的快门速度。为了保持画面的平衡感,我趴在地上静静地等待,在风稍小的时候按动了快门。
  
  杀手的眼神
  
  ▲拍摄参数:1/640秒 F3.5 flash on
  ▲拍摄时主体所在位置并不高,我选择低角度拍摄,让湛蓝的天空做背景。为了避免正午光线下主体偏暗以及杂影干扰画面,我在遮罩闪光灯后做了补光。
  
  目标
  
  ▲拍摄参数:1/1000秒 F2.8
  ▲这些雄蜂都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可能是强烈的求偶意识在起作用,为了自己的目标,它们几乎无视我的存在,我可以趴在距离它们很近的地方从容地拍摄(烂泥地里)。当时光线非常好,甚至有些刺眼,所以我选择用光学取景器取景,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对焦点就在枝头上的雌蜂身上,对好焦后半按快门将镜头向左平移,给悬飞的雄蜂留下充足的空间,注意构图以及最大焦平面和背景的选择。剩下要做的就是仔细地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悬飞都是有规律的,隔10几秒就冲到雌蜂身边一次,然后散开、聚集,再次的冲刺。找到了规律,想拍到这样的画面就不难了。
其他文献
佳能公司自1959年开始生产第一台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以来,以技术创新、品质优异和高科技含量而自成一派,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  佳能公司历史上共生产过S、R、FL、FD、New FD、EF共六种不同卡口型式的镜头,目前生产的EF卡口微距摄影镜头共有以下几款:    EF 50mm f/2.5 Compact Macro是一支非常轻巧的微距、标准摄影镜头,采用了浮动镜片对焦系统,改善了近距离对焦时的
期刊
福伦达原是德国一个著名的相机品牌,早已淡出市场。1999年日本的确善能公司将“福伦达”的品牌纳入旗下后,推出了一系列福伦达旁轴取景的35毫米相机备受好评。不仅如此,还接着推出了5款“福伦达”35毫米单反相机的手动调焦配套镜头,福伦达125毫米的微距镜头也包括在其中。这5款镜头有多种镜头接口,包括尼康F、佳能FD、美能达MD、康太时(亚西卡)CY、奥林巴斯OM、宾得PK以及M42罗口等。福伦达125
期刊
如今数码相机的微距能力越来越强大,尤其是袖珍数码相机,有很多可以达到1厘米的近摄距离。那我们昂贵的微距镜头还有发展前途吗?微距摄影这种曾经颇有专业性的摄影技术是不是会随着数码微距的出现而普及呢?    随心所欲地贴近拍摄    微距拍摄,这可是数码相机的优势,10厘米、5厘米,全没问题,甚至有的数码相机的最近拍摄距离可以达到1厘米,这么近的拍摄距离,这可是传统相机无法比的;那些用于单反相机的专业微
期刊
理光 Caplio GX8完美无极限  6月5日,北京后海。借倚湖而建的茶舍,观一汪碧水,眺远山婆娑,理光公司为其刚推出的Caplio GX8 安排了一场完美“评测”。  2004年6月,理光为其推出的第一台便携式专业级数码相机Caplio GX举办过名为“完美演绎”的相机试用评测活动,时隔一年,当全球第一部800万像素、配备28-85mm三倍广角光学变焦的便携式专业级数码相机理光 Caplio
期刊
七十九年前的徕卡是最好的徕卡吗?  徕卡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数码照相机在全球的繁盛,不过是“世界的表面状态”。其实在照相机的世界里,还是喜欢使用胶卷的古典照相机的人居多,我就是其中一员。  众所周知,徕卡诞生于上个世纪初,德国法兰克福郊外的威茨勒村,威茨勒本来是这一地区的葡萄酒产地。  恩鲁斯特.徕茨公司(徕卡公司前身)是19世纪末,因为制造显微镜而发了大财  的光学公司。显微镜产
期刊
水下摄影是一门颇具专业性的摄影项目,过去,一些专业水下摄影师大多使用传统相机和反转片来拍摄,如今,我国的水下摄影、摄像师王嵘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水下摄影,使用照片打印机输出照片。而且还亲自把爱普生打印机打印的照片带入了水下。为此,我们对王嵘先生进行了采访。  记:作为一名水下摄影师,您为什么会选择打印的方式输出照片呢?  王:以往作为我们专业的摄影师是不会选择打印来输出照片,因为以前记录影像的媒介大多
期刊
必须用富士数码相机拍摄、10万元大奖、只有业余作者才能参赛、完全通过网上投稿、评选过程中设“场边陪审员”监督评选过程……这一系列的花样是过去摄影比赛不曾见过的,这些“招数”着实让我们的影友,特别是那些数码发烧友们“疯狂”了一把: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不必担心浪费胶片;大赛的题目是“发现你身边的色彩”,就是拍摄自己身边的事,不必跋山涉水地拍摄名山大川;通过网上投稿,既方便又快捷,还能让众网友网上点评。所
期刊
去年曾写了一篇《谨防数码过度症》,现在看来此症愈演愈烈,大有更加泛滥之势。  影像的数码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正面的优点如快速传输、长久保存等不必细谈,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有很多地方遭人诟病,如新闻领域的假照片,人们在指责造假者的同时,也要求电脑负几分责任,其实对制造假照片而言,过去在暗房里需要较高的技术,而今天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利用各种软件可以轻易地修改影像,甚至达到难以辨别的程度。但这其
期刊
编辑手记:近些年,摄影创作可谓丰富多彩,爱好者更是与日俱增。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各大门类的分野日渐清晰,图片销售渐成规模;随着数字化的进程,影像更趋大众、更具社会影响。摄影理论虽在发展中,但仍滞后于迅速成长的摄影实践。在2000年第六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之后,中国摄影家协会又于2004年召开第七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会上,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于健同志,就当前摄影事业中出现的新趋势与新
期刊
李锦河作品  评委点评  肖君参赛的作品让我感到吃惊:作品的整体水平较高,而且还有很突出的令人叫绝的佳作。从参赛作品看,中国摄影师对中国人擅长的项目拍摄的作品数量大,而且作品的水平也高。相反,在一些中国的弱项上,他们的摄影作品没有表现出较高的拍摄水平。  这次比赛也暴露出中国体育摄影师的一些问题。一是,有些摄影师在拍摄技术、技巧方面的使用问题,比如从许多照片中能看出摄影师还不能熟练地使用手中的照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