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奈克 红色“色情作家”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祖国“抹黑”的红色“色情作家”
  如果我是作为一个女人获奖,又作为一个女人去拿这个奖,那我不可能非常快乐
  10月7日下午,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结果令各界人士大跌眼镜。人们此前的猜测——今年的得主将是一位女作家——倒是并未落空,然而戴上这顶桂冠的不是加拿大人阿特伍德,不是美国人奥兹或英国人多丽丝·莱辛,而是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蕾德·耶利奈克。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因其“小说和戏剧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社会庸常中的荒谬与强权,其中的韵律与反韵律之间流动的音乐感”,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
  
  “性,是男人对女人实施的暴力”
  
  耶利奈克于1946年生于施蒂利亚州的米楚施拉克,在维也纳长大。她的母亲出身于维也纳富裕市民阶层,父亲弗利德里希·耶利奈克有着犹太血统,是一位化学家,在二战期间,因为他的专长可以“为战争服务”,才免受纳粹迫害,被迫在一家军工厂任职。战争结束后,他患上了精神病,60年代病势愈发沉重,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在去世之前彻底疯癫。母亲奥尔加独力承担起生活的负担,以做会计工作维持家庭开支,同时,在对小耶利奈克的教育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发现她继承了自己的音乐及舞蹈天赋后,希望她能成为一个音乐神童,让她在小学里就开始学习钢琴、吉他和小提琴,耶利奈克曾用“魔鬼般的”来形容母亲对自己的严厉管束,并在一篇散文《学校》中写道:“上学就像走向死亡。”耶利奈克在13岁时被著名的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学习管风琴、钢琴和竖笛,同时在一家文科中学接受基础教育。
  1964年,耶利奈克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艺术史和戏剧,后因出现心理问题休学,过了一年完全封闭的生活,一步也没有离开家。就是在休学期间,她开始尝试写作,处女作是一本薄薄的诗集《丽莎的影子》(1967)。1969年之后,她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表现出了对政治的热情。 1970年代她创作了大量广播剧,而长篇小说《我们是诱鸟,宝贝!》和《米夏埃尔——一部为儿童社会所写的儿童小说》(1972)也已经显露了她在主题选择和语言实验方面的勇气,以尖锐的批评向男权社会挑战,如颁奖理由所说,“在语言上表现了反抗行为的特色,针对的是流行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虚伪想象”。人们较为熟悉的作品是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钢琴教师》(1983),因为它于2001年由米夏埃尔·汉内克拍成电影,并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在其提出的质疑的框架内,描写了一个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面对的是强权与压抑、猎者与猎物之间的顽固秩序。耶利奈克表现了庸俗的娱乐产业是如何侵占人们的意识,使他们丧失了反抗社会不公、反抗性别压迫的能力”。1989年的《情欲》引起轰动,连续几周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耶利奈克曾说,她在这部作品里“要表达的是,性,即使是在常规的婚姻框架内,也是一种暴力的实施,是男人对女人实施的暴力”。其他重要的长篇小说还有《被解雇者》(1980)、《死者的孩子》(1995)、《贪欲》(2000)。
  小说与戏剧是耶利奈克创作的双翼,1983年,她的剧作在《城堡剧院》首演,这是她第一次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在这部剧里,她无所顾忌地打破了观众心中的偶像,揭开了第三帝国时期的大明星宝拉·维斯利和阿蒂拉·霍尔比格与纳粹牵连的内幕,精准而尖刻,这部名为《城堡剧院》的剧作至今没有在维也纳城堡剧院上演过。德语戏剧界的知名导演几乎都导过她的作品。和她的小说相似,她的剧作也同样具有政治批评和社会批评的特色,也为她招致众多非议,她曾两次拒绝在奥地利上演自己的作品。她的剧作形式上别具一格,打破常规,如《保重》(2000)从头至尾是演员的独白,完全是“非戏剧”,却取得了轰动性的演出效果。她的重要戏剧作品还有《死山》(1991)、《一部体育剧》(1998)、《没关系》(1999)、《在阿尔卑斯山上》(2002)、《死神与女孩I-V》(2003)等。
  耶利奈克还是一位无所畏惧的社会批评家,她很早就建立了一个个人主页,常常就一些热点问题在主页上发表文章。她认为,作家并不能改变一个社会的观念,但可以伸出手指出那些敏感之处,可以用自己的笑声将别人的笑声卡在喉咙里,可以投下一颗石子,激起涟漪。
  
  由于奥地利不肯正视在第三帝国时期的罪责,在《死者的孩子》里,她将奥地利描写成了死亡地带。她被她的国人骂作“给祖国抹黑的人”,而其作品中大胆的性描写也被反对者指斥为“羞辱艺术与文化”,说她是“红色的色情作家”(耶利奈克曾是奥共党员)。
  
  “我的获奖不是奥地利扣眼中的花朵”
  
  此次耶利奈克获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因为她并不是一位国际知名作家,译介甚少,恐怕她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抗译性”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她本人也说:“我不知道我的语言能不能翻译……我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在写作,使用换位、头韵、音位变化,让语言自己来说话。在我的文章中,语言是主角。”
  而在德语文坛上,她的成就早已被承认,获得的文学奖不计其数,如伯尔奖(1986)、彼得·魏斯奖(1994)、拉斯克-许勒剧作奖(2003)以及德语文学最高荣誉毕希纳奖(1998)。
  在得知自己获得了世界文坛的最高荣誉之后,耶利内克的反应却是相当矜持的,她在接受奥地利新闻社采访时说:“我当然很高兴,说假话没有意义,但我的确更多是感觉到困惑而不是快乐。”她不适合于“被拉到公众面前,那样我会感觉没有安全感。”她声明自己由于健康原因不会出席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仪式,“身体上没有病,但从心理上讲,实在没有这个承受能力。”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新得主还说,她有“很不好的预感”,诺贝尔奖会成为她的负担,“因为那样的话我会成为公众人物,如果我受不了,我就会离开这里。但我不想这样,因为我喜欢这里的生活。”而德语文学界的许多知名人士对她获奖也感觉到很意外,同时表达了兴奋之情,因为距离上一次德语作家获奖(君特·格拉斯)只不过5年时间。有着“德语文学评论教皇”之称的马修·莱希-拉尼茨基说“又一位德语作家获奖,是令人非常高兴的”,耶利奈克是一位“不同寻常、不拘一格、激进、极端的作家,也因此而备受争议”,她是一个“很易激动、敏感细致的女性”,也许是至今还没有忘记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文学四重奏”中与耶利奈克就《情欲》进行的舌战,他说:“我对她的作品的欣赏是有限度的,我赞赏的是她的勇气、激进、果敢和愤怒。”身在巴黎的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得克在听到她获奖的消息时,兴奋得连连用几个单字来形容自己的惊喜,之后说:“她是当下几乎无人可比的作家。一切她都可以一针见血地表达。”德国文化部长、文学评论家克里斯蒂娜·魏斯将耶利奈克的作品称为“一种语言现象,一个持续的挑战,无情的苛求”。柏林剧院导演克里斯多夫·施林根西夫曾于去年12月将她的描写伊拉克战争的《巴姆比兰德》搬上舞台,他说她的获奖是“对她的回报,因为她运用自己的自由权利抨击社会秩序中的荒唐,她不是把自己看作一个殉道者,而是一种催化力量”。
  耶利奈克个性鲜明,从不掩饰自己的女权立场,她对奥新社记者说 :“如果我是作为一个女人获奖,又作为一个女人去拿这个奖,那我不可能非常快乐。如果是比我更该得奖的彼得·汉德克得奖,那他只是作为彼得·汉德克得到它。”同样,她也不掩饰自己对奥地利社会的不满,说她一直“与奥地利政府保持着距离”,不会把此次获奖视为“奥地利扣眼中的花朵”。
其他文献
崔永元为什么要骂《超级女声》,是我们采访的初衷。追问过后,才知道这多半只是一场误会,虽然他对《超级女声》的评委颇有微词。实际上,崔永元只看了10分钟的《超级女声》,他能说些什么呢?他是喜欢那些超级女生的,觉得她们青春活泼可爱。问题出在我们的电视没有“公共”和“商业”之分,这正是他目前大声疾呼的一件大事。  他很讲理地认为,如果是商业电视的一档商业节目,那么对于这档异常火爆的《超级女声》,任何人都没
期刊
在许多人看来,本·拉登差不多就是恐怖主义的代名词,他将全世界带入了一个“恐怖主义新时代”    沉默寡言的少年    奥萨马·本·拉登1955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7。  父亲穆罕默德早年从也门来到沙特从事建筑业,他不会读,也不会写,一辈子都只能用一个叉号来签名,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很快得到了沙特国王的信任,承包了几个大的政府工程,成为沙特最大的建筑承包商。如今,本·拉登
期刊
艾曼·扎瓦希里也许是基地组织头目中最有影响力同时也是我们知之最少的一个。医学硕士出身的扎瓦希里,被很多西方研究恐怖组织的专家称为“基地”组织的总策划师和精神领袖,也是拉登衣钵最有可能的继承者。    行医世家的“黑羊”    扎瓦希里1951年出生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区曼阿迪镇的一个上流家庭,祖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阿訇,外祖父曾在1950年代出任埃及驻巴基斯坦大使,父亲和叔父都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医生。扎瓦
期刊
一名双眼被蒙、浑身发抖的外国人跪在一间空房子里,五个黑衣蒙面人站立在他身后。一名领导者宣读了一份声明后,用长刀熟练地割掉了人质的脑袋。这是今年以来,多次发生在伊拉克的斩首西方人质事件的骇然一幕。杀人者的脸虽然没有露出来,但录像中的声明显示他就是阿布·穆萨布·扎卡维。  通过此类“圣战”活动,扎卡维迅速“上位”,逐渐把自己从一年前美国人眼里名不见经传的“小坏蛋”,变成了在悬赏金额上与本·拉登平起平坐
期刊
丁磊    33岁,浙江宁波人,网易公司首席架构设计师,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于1997年6月创立网易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扎扎实实的工作,网易公司为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丁先生也将网易从一个十几个人的私企发展到今天拥有近300名员工在美国公开上市的知名互联网技术企业。  丁磊1997年11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双语电子邮件系统,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并先后被
期刊
当我植树时,我就播下了和平的种子。  对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等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和平是种出来的,是要靠耐心培养出来的,你们以为是打出来的吗?  一名妇女,黑人,身材显得有些臃肿,缓缓地出现在众人的目光中,步态有些蹒跚。  在10月8日诺贝尔和平奖结果宣布之前,没有多少人认识她,因为她只是一个在非洲贫穷国家担任一个被认为是无关痛痒的职务的小官员,试问,谁能想到诺贝尔和平奖这个
期刊
这是女子监狱,这是这些女人的一部分生活,里面有歌声、有琴声,有笑  它们在大墙里面,人们听不见,看不到  女子监狱,事实上,是孕育这些女犯们新生命的子宫  “我爱女人,我不希望看到她们住到这里来。”王西中说,他小小的眼睛里面,有两点很亮的光    在这个有几千个女人的院子里,43岁的王西中是为数不多的男人之一。  他和一群女警察统领着这个特别的部队,但他被禁止去直接管理女犯中的任何一个分队或者一个
期刊
成功这只变色龙    如果你越平庸,你就越成功。  恐怖主义大行其道,有人给一些高危职业——比如新闻记者、联合国工作人员、人道主义者安排一项训练——当被恐怖分子绑架后,力争做一名“灰色人”。“灰色人”的要义是尽可能地不引人注目,在一群人质中既不能表现得最突出,也不能表现得最落后,一句话,要尽可能地平庸,浑噩,没性格,没脾气,中不溜儿,面目不清,否则引起恐怖分子的注意,第一个掉脑袋的就是你。  这听
期刊
事件背景    新道路交通法在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后,“全国行人违章死亡第一案”,即“奥拓车撞人案”2004年9月29日上午在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当庭宣判。判定被告承担50%的责任,共计赔偿金额约15万元。被告刘某认为对自己的判罚过重,并当庭提出上诉。  2004年5月9日晚上8点55分,曹某和丈夫在违章横穿北京市二环路主路时,看到了道路中间有绿化隔离带,并翻过隔离带穿越马路。司机刘某距离曹
期刊
伊凡·克里玛和哈维尔、昆德拉并称捷克文坛的三驾马车,近年来国际声誉日隆,在西方的文学评论界中,普遍认为克里玛的文学成就远在昆德拉和哈维尔之上,虽然他们写的都是政治和性,但在克里玛的笔下,“通过对文字精致的驾驭,通过他的极其珍稀的情感智商之光,使生活废墟下的爱情展现出辉煌的一面”。所以,今年1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对他作品选一套五本〔长篇卷《被审判的法官》(1986)、中篇卷《爱情与垃圾》(1987)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