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初,我与Jed Brown飞抵伊斯兰堡,沿着喀喇昆仑公路直奔山脉西侧尽头的罕萨山谷。离开人潮汹涌的旅游胜地卡里玛巴德后,我们搭乘吉普车继续向Ahmatabad镇进发。从这里经过两天徒步才算进驻海拔7388米的乌尔塔峰东南侧柱状山体路线的攀登大本营。罕萨比较富裕,在这里雇佣搬运工不是件容易事,愿意为我们运输装备的几乎都是放暑假的大学生,正因为此,我们没能在最合理的地方建立大本营。学生们欠缺负重穿越破碎地形的经验,我们只得在距离计划中正确位置还有半天脚程的地方安营,两者被陡峭的乱石坡隔开,要翻越三个海拔超过4500米的垭口。这直接导致此行中我们无数次往返于实际大本营与真正意思上的“隐藏山谷”,后勤运输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
我们花了几天在大本营周围的5000米级别岩石尖塔群中徒步适应海拔,然后又把所需装备运输到正确的Kunoso山谷入口。我们第一次看见了东南侧柱状山体路线靠近起点的部分——事实上全程我们也只获得一次机会瞥见整条路线,同时也发现了棘手的问题——下半部分岩石柱状山体的冰雪融化程度远远超出之前我们看过的所有照片显示的情况,非常糟。早些时候SteveSwenson已经提醒过我今年的积雪场厚度可能会非常薄。我们原指望这段时间能有充足的降雪,然后经过一系列消融、冻结过程后,在我们完成海拔适应前达到比较理想的状况,但实际直到我们撤营回家,也没见任何起色。
第一阶段海拔适应,我们在5300米的高度扎营住了几晚,并通过一条距离不长但却非常有趣的混合地形路线登顶一座5600米的山峰。稍事休整后我们着手进行第二阶段适应,这次选在乌尔塔峰东山脊的东段边缘。经过适应阶段后,我们决定去侦查从Kunoso山谷通到柱状山体底部的接近路线——都是破碎严重,遍布裂缝的冰川——可行,但行军速度将非常缓慢。这真是雪上加霜,我实话告诉Jed,缺乏足够的精神动力去挑战路线。我认为面对严肃的攀登,攀登者首先要在心理上做好充足准备,但我对它有太多疑虑。可恶的大本营位置、路线下半部糟糕的冰雪质,并且此前我们都不具备7000米山峰的攀登经验,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让我觉得更明智的选择是攀登同等级别高度但难度略低的山峰。
Jed希望能去试试运气,但在听我陈述完担忧后,他还是尊重我的想法。既然我们从头至尾都不曾真正意义攀登过这条路线,我也就没资格说自己的决定究竟是合理抑或是过度谨慎,但无论怎样,那段柱状山体永远都将矗立在那儿……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会重返乌尔塔峰。但我能肯定当这条路线最终被完成后,必将成为一次令人瞩目的攀登。路线高差约3100米,其气势即使连Latok Ⅰ峰那条著名的北山脊也相形见绌,虽然技术难度逊于后者,却依然是对攀登者意志与耐力的严峻考验。
离开乌尔塔峰以后,我们经由斯卡杜到达朗玛山谷,计划攀登2005年我曾尝试solo过的Drlfika峰。建好大本营的头天晚上我就被肠道寄生虫放倒了,更有甚者,接下去四天每天降雪竞都在16小时以上。上吐下泻的身体状况逼迫我决定回家,远征以失败告终。除却适应海拔时完成的少量徒步与地形侦察,单从攀登的角度考量,持续六周的探险一无是处,但生活就是这样,运气不会永远伴你左右。尽管未能实现预期的登顶,我们依然从中收获了很多经验与教训。
我们花了几天在大本营周围的5000米级别岩石尖塔群中徒步适应海拔,然后又把所需装备运输到正确的Kunoso山谷入口。我们第一次看见了东南侧柱状山体路线靠近起点的部分——事实上全程我们也只获得一次机会瞥见整条路线,同时也发现了棘手的问题——下半部分岩石柱状山体的冰雪融化程度远远超出之前我们看过的所有照片显示的情况,非常糟。早些时候SteveSwenson已经提醒过我今年的积雪场厚度可能会非常薄。我们原指望这段时间能有充足的降雪,然后经过一系列消融、冻结过程后,在我们完成海拔适应前达到比较理想的状况,但实际直到我们撤营回家,也没见任何起色。
第一阶段海拔适应,我们在5300米的高度扎营住了几晚,并通过一条距离不长但却非常有趣的混合地形路线登顶一座5600米的山峰。稍事休整后我们着手进行第二阶段适应,这次选在乌尔塔峰东山脊的东段边缘。经过适应阶段后,我们决定去侦查从Kunoso山谷通到柱状山体底部的接近路线——都是破碎严重,遍布裂缝的冰川——可行,但行军速度将非常缓慢。这真是雪上加霜,我实话告诉Jed,缺乏足够的精神动力去挑战路线。我认为面对严肃的攀登,攀登者首先要在心理上做好充足准备,但我对它有太多疑虑。可恶的大本营位置、路线下半部糟糕的冰雪质,并且此前我们都不具备7000米山峰的攀登经验,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让我觉得更明智的选择是攀登同等级别高度但难度略低的山峰。
Jed希望能去试试运气,但在听我陈述完担忧后,他还是尊重我的想法。既然我们从头至尾都不曾真正意义攀登过这条路线,我也就没资格说自己的决定究竟是合理抑或是过度谨慎,但无论怎样,那段柱状山体永远都将矗立在那儿……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会重返乌尔塔峰。但我能肯定当这条路线最终被完成后,必将成为一次令人瞩目的攀登。路线高差约3100米,其气势即使连Latok Ⅰ峰那条著名的北山脊也相形见绌,虽然技术难度逊于后者,却依然是对攀登者意志与耐力的严峻考验。
离开乌尔塔峰以后,我们经由斯卡杜到达朗玛山谷,计划攀登2005年我曾尝试solo过的Drlfika峰。建好大本营的头天晚上我就被肠道寄生虫放倒了,更有甚者,接下去四天每天降雪竞都在16小时以上。上吐下泻的身体状况逼迫我决定回家,远征以失败告终。除却适应海拔时完成的少量徒步与地形侦察,单从攀登的角度考量,持续六周的探险一无是处,但生活就是这样,运气不会永远伴你左右。尽管未能实现预期的登顶,我们依然从中收获了很多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