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在志留纪和泥盆纪得到了巨大发展,俨然成为了海洋的霸主。同时无脊椎动物,也大量地繁衍生息。植物开始了登陆,鱼类中的一支进化成为爬行类,动物们也紧随其后征服地球的大陆。虽然经历了泥盆纪末的大灭绝,但是地球生命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面对广袤、干旱的大陆,这次它们又将谱写怎样的传奇呢?
在第二次大灭绝过后,地球上的生命迎来了又一进化高潮。动植物们都在陆地上进行飞跃式的进化和繁衍,尤其是植物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一时期,因为大量植物被埋葬在了地层中,形成了煤、石油等各种燃料,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石炭纪”。
石炭纪从3.67亿万年前开始,到2.9亿万年前结束。这一时期,在宇宙中看地球,除了海水的蓝色、两极的白色和陆地的黄色之外,还多了亮眼的绿色!这便是因为遍布石炭纪大陆的蕨类植物。石炭纪最早的植物面貌与泥盆纪相似,原始蕨类植物延续生长,但只能适应滨海低地的环境,经过进化,又出现了节蕨类、石松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等多个分类群。蕨类不再局限于滨海,而是长成了陆地森林,其中的石松类,更可高达40米!正是这样高大的蕨类,组成了地球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森林——巨蕨森林!
随着森林的出现,无脊椎动物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昆虫成为了其中最为成功的一支。由于巨蕨森林提供了极为充足的氧气(空气含氧量高达45%,现今空气含氧量为21%),使得当时的昆虫体型极为巨大!巨型蜻蜓便是代表,其中的巨脉蜻蜓翅膀张开可达95厘米。除此之外,巨型蜘蛛、巨型蜈蚣等到处可见,生命力极为顽强的蟑螂也遍地都是。巨蕨森林成了巨型昆虫的乐园。
但昆虫并不是巨蕨森林的唯一主宰,因为此时脊椎动物已经从两栖类慢慢进化到了爬行类。爬行类拥有坚硬的体表鳞片、强有力的四肢,还有强大的口乎吸、循环和运动系统,这让爬行类迅速适应了陆地相对干旱、复杂的环境。最早的爬行动物叫作林蜥,体长20-70厘米。不要看林蜥个子小,它的主要食物便是各种昆虫!
陆地上的动静巨大,海洋中的变化也不小。之前繁盛的三叶虫只剩下了几个种类,菊石因为进化出了新的种类依旧繁盛,珊瑚和腕足类还盘踞在海底。很快它们便迎来一个地质活动极为频繁的年代——二叠纪。
二叠纪开始于2.9亿万年前,结束于2.5亿万年前。这一时期的地质活动频繁,大陆板块间逐渐拼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二叠纪早期的植物以真蕨、种子蕨为主,到了晚期有较大变化,鳞木类、芦木类、种子蕨类、柯达类等蕨类植物趋于衰微、绝灭,代之以较耐旱的裸子植物,如松柏类、苏铁类等。这预示着蕨类植物逐渐被更加高等的裸子植物所替代,也预示着超级大陆越来越干旱。
这一时期爬行动物开始真正意义上地大量繁盛,杯龙目、盘龙目、兽孔目等原始种类均进化出现,它们之中将进化出地球上最大的巨兽。杯龙目是最原始的爬行类,恐龙、鸟类、鳄鱼都可以看作是从杯龙目祖先进化而来。爬行类开启了统治地球的第一步。
海洋中,鱼类中的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叠纪的硬骨鱼类便是我们日常所见鱼类的祖先。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门类仍是筵类、珊瑚、腕足类和菊石,但组成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只剩下少数代表,腹足类和双壳类有了新的发展。不过到了二叠纪末期,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筵类、三口十虫全都绝灭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地球上有将近96%的物种绝灭!这是因为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滨海地区急剧减少,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绝灭是因为失去了生存家园。更严重的是随着陆地的扩张和抬升,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露出了水面而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减少,对生活在陆地上习惯于高含氧量的动物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同时海洋里也形成了缺氧地带,使得大量海洋動物因为缺氧而绝灭。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巨大改变,让绝大多数的生物都走向了死亡!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三叶虫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一起退出的还有四射珊瑚、海蝎、板足鲎等无脊椎动物。它们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次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尤其是在海洋生物中,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牌:拥有良好的循环系统、复杂的气体交换机制以及部分钙质外壳的海洋生物几乎全部绝灭。
不过在这次大灭绝之后,地球的海陆空均出现了爬行动物的身影,又一次生命的传奇即将开始!
(文/赵理怿)
在第二次大灭绝过后,地球上的生命迎来了又一进化高潮。动植物们都在陆地上进行飞跃式的进化和繁衍,尤其是植物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一时期,因为大量植物被埋葬在了地层中,形成了煤、石油等各种燃料,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石炭纪”。
石炭纪从3.67亿万年前开始,到2.9亿万年前结束。这一时期,在宇宙中看地球,除了海水的蓝色、两极的白色和陆地的黄色之外,还多了亮眼的绿色!这便是因为遍布石炭纪大陆的蕨类植物。石炭纪最早的植物面貌与泥盆纪相似,原始蕨类植物延续生长,但只能适应滨海低地的环境,经过进化,又出现了节蕨类、石松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等多个分类群。蕨类不再局限于滨海,而是长成了陆地森林,其中的石松类,更可高达40米!正是这样高大的蕨类,组成了地球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森林——巨蕨森林!
随着森林的出现,无脊椎动物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昆虫成为了其中最为成功的一支。由于巨蕨森林提供了极为充足的氧气(空气含氧量高达45%,现今空气含氧量为21%),使得当时的昆虫体型极为巨大!巨型蜻蜓便是代表,其中的巨脉蜻蜓翅膀张开可达95厘米。除此之外,巨型蜘蛛、巨型蜈蚣等到处可见,生命力极为顽强的蟑螂也遍地都是。巨蕨森林成了巨型昆虫的乐园。
但昆虫并不是巨蕨森林的唯一主宰,因为此时脊椎动物已经从两栖类慢慢进化到了爬行类。爬行类拥有坚硬的体表鳞片、强有力的四肢,还有强大的口乎吸、循环和运动系统,这让爬行类迅速适应了陆地相对干旱、复杂的环境。最早的爬行动物叫作林蜥,体长20-70厘米。不要看林蜥个子小,它的主要食物便是各种昆虫!
陆地上的动静巨大,海洋中的变化也不小。之前繁盛的三叶虫只剩下了几个种类,菊石因为进化出了新的种类依旧繁盛,珊瑚和腕足类还盘踞在海底。很快它们便迎来一个地质活动极为频繁的年代——二叠纪。
二叠纪开始于2.9亿万年前,结束于2.5亿万年前。这一时期的地质活动频繁,大陆板块间逐渐拼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二叠纪早期的植物以真蕨、种子蕨为主,到了晚期有较大变化,鳞木类、芦木类、种子蕨类、柯达类等蕨类植物趋于衰微、绝灭,代之以较耐旱的裸子植物,如松柏类、苏铁类等。这预示着蕨类植物逐渐被更加高等的裸子植物所替代,也预示着超级大陆越来越干旱。
这一时期爬行动物开始真正意义上地大量繁盛,杯龙目、盘龙目、兽孔目等原始种类均进化出现,它们之中将进化出地球上最大的巨兽。杯龙目是最原始的爬行类,恐龙、鸟类、鳄鱼都可以看作是从杯龙目祖先进化而来。爬行类开启了统治地球的第一步。
海洋中,鱼类中的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叠纪的硬骨鱼类便是我们日常所见鱼类的祖先。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门类仍是筵类、珊瑚、腕足类和菊石,但组成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只剩下少数代表,腹足类和双壳类有了新的发展。不过到了二叠纪末期,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筵类、三口十虫全都绝灭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地球上有将近96%的物种绝灭!这是因为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滨海地区急剧减少,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绝灭是因为失去了生存家园。更严重的是随着陆地的扩张和抬升,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露出了水面而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减少,对生活在陆地上习惯于高含氧量的动物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同时海洋里也形成了缺氧地带,使得大量海洋動物因为缺氧而绝灭。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巨大改变,让绝大多数的生物都走向了死亡!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三叶虫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一起退出的还有四射珊瑚、海蝎、板足鲎等无脊椎动物。它们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次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尤其是在海洋生物中,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牌:拥有良好的循环系统、复杂的气体交换机制以及部分钙质外壳的海洋生物几乎全部绝灭。
不过在这次大灭绝之后,地球的海陆空均出现了爬行动物的身影,又一次生命的传奇即将开始!
(文/赵理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