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发现了4万年前古人类居住遗址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y_li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古人员在郑州市西南郊的樱桃沟景区内,发现距今约4万年的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为认识中国境内及东亚地区现代人类及其文化起源与发展等一系列重要史前考古的关键课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资料。
  考古队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在3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现代中国人从哪里来、北京人是否是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史前考古。老奶奶庙遗址内发现非常繁荣的旧石器文化和人类居住中心营地,表明4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长期居住,不仅为研究史前考古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也将中华文明探源向前推进了3至5万年。
  据介绍,2011年4至8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老奶奶庙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发现数以万计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制品与动物骨骼及其残片等,还有20多处用火遗迹,以及由上述遗存构成的古人类居住活动面。
  王幼平说,老奶奶庙遗址正处于现代人类及其行为出现与发展的关键时段,在此新发现数量众多的文化遗物,尤其是以灰烬堆积为中心的活动面遗迹的发现,则填补了过去中原地区以及东亚大陆这一阶段旧石器文化发现的空白。
  他说,国际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中国本土的远古人类早已消失,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现代人类是外来的。但是,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距今10万年左右)和郑州老奶奶庙遗址的相继发现,有望改变这种说法。
  他认为,老奶奶庙的文化面貌和许昌灵井遗址是一脉相承的。这些新发现与中国及东亚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断明显相悖,很清楚地展示了我国境内更新世人类发展的连续性特点,为研究现代人类在东亚地区出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新视角。
  据了解,郑州老奶奶庙遗址已进入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有专家建议,依托老奶奶庙建设遗址公园,尽快启动遗址保护工作。
  
  (来源:新华网)
其他文献
日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发表了一种木本经济植物新种——大果五味子。该种为多年生木质大藤本,高可达10多米,结实众多,是稀有木本经济种源。
我国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向仲怀院士牵头的研究团队利用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和全基因组表达芯片等研究成果,经过4年潜心研究,在转基因家蚕及其在素材创新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团队完成了家蚕转基因关键理论及技术体系的构建,建立了高效家蚕转基因技术体系,其效率居国际领先水平。克隆并鉴定了25个家蚕重要功能基因,20个生物反应器及素材创新相关基因和32个启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三叉神经(颅内段)血供的观察,为与三叉神经相关的疾病的手术及术中止血提供临床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三叉神经颅内段的显微
北京时间2011年12月18日凌晨3时40分左右,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成功布放一套潜标系统。这套潜标系统携带有沉积物捕获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等设备。潜
目的 研究观察Calpain在灰鼠耳蜗内的定位及其注射卡铂后不同时间的表现。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卡铂引起的耳蜗毛细胞及其传入神经系统中Calpain的活
目的 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对胶质瘤细胞C6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细胞计数及 [3H]-TdR掺入法检测苯乙酸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FCM检测苯乙酸对C6细胞周
目的总结前颅底手术的颅面进路与修复的经验,以提高病人生存率、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颅面联合进路共行31例前颅 底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并行颅底重建,其中17例筛窦鳞癌
摘要 在煤矿切眼刷大施工中,一般采用炮掘分茬逐段施工,施工速度慢,工人劳动强度大。施炮对围岩产生扰动是不可避免的,不利于顶板控制,易发生安全事故。本文介绍了童亭矿1093工作面切眼刷大中采用的综掘工艺,实现了大断面切眼刷大的安全快速施工。  关键词 综掘;切眼刷大  中图分类号 TD35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020-01  1 工程背景  煤矿
<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很高,已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70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及细菌耐药分析,旨在更准确地
<正>1987~1993年以来,济宁市计生委对所辖县、市、区非农业人口中的独生子女病残儿进行医学鉴定,通过鉴定,符合山东省病残儿标准的562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16例,占全市病残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