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曾是一位温婉娴静的韶华女子,白塔碧波旁的素衣佳人。明眸善睐,柔情万千,秀眉微颦,唇红齿白;身材修长曼妙,象牙色的素颜自然动人。经行处,长发飘飘,白衣胜雪,凉风徐徐。她性情偏内向,文静中略有些忧郁,带有些许清高,喜欢把一些少年心事付诸笔端,更有被她戏称为“豆腐块”的文字见诸报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何况她是位迷人的才貌兼备女子。不过,所有的这些只存在于仅有的几张老照片中,如今,容颜已被那几十年来的朔风与月光模糊了。
  后来,她成为了一位成熟稳重的妻子。琐碎又繁重的家务,让她细嫩的双手变得粗糙,让她那姣好的面容在磨砺中渐渐失去光泽。她束起细软及腰长发,挽起拖地長裙,摘下那抵得上半月工资的心爱的发饰。她也很少有时间沉浸在《飘》中郝思嘉与白瑞德船长那令人感动的爱情中了。许久没有“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更不再吟诵伤春悲秋的诗词了,她明白了自己更想要的、自己选择的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她再也无法一直沉浸于诗琴画意的浪漫中。
  再后来,她有了一个女儿,丈夫的工作调动迫使她独自照顾家里家外。她有时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想起了龙应台的一句话:“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转星移。”她变了呀,会在喧闹的菜市场和菜贩为了很少的一点钱高声粗气地讨价还价了;她变了呀,她会省吃俭用,第一天吃不完的饭菜舍不得丢,留着第二天再吃,去穿那些过时而变色了的旧衣服;她变了呀,她可以在吃饭的隙间毫不嫌弃地为她的孩子洗那脏臭的尿布了;她变了呀,整日里忙得像一个陀螺,失去了对美的感受力。月光洒落一地,隔着几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凄凉。
  为了她的女儿,她曾在深冬的夜,一个人衣衫不整,披头散发抱着女儿飞奔至医院——顾不得自己在路人眼里的形象,眼睛里只有她生病的女儿。她曾因为女儿贪玩迟迟不回家而沿街上呼唤,哑着嗓子红着眼睛遍寻附近的大街小巷,一遍又一遍地拉住路人打听。为了女儿,还撒了一个个自以为看不出来的谎。她曾掩饰住内心的巨大的恐惧,面对着脚边发出咝咝声响的蛇,镇定地对女儿说:“宝贝别怕,这只是一只大虫子。”然后将女儿从地上抱起来,紧紧搂在怀里。其实她从小就最怕蛇。
  这些她的孩子都记得,她却忘记了。
  偶尔她会偷偷用不舍的眼光看已经再也穿不上的被她收在衣柜角落里的昂贵套裙,偶尔的言语间流露出羡慕大学同学的悠闲自在与风采依旧。仅有的一次陪女儿去外地旅游时她也会在长途旅行车上面色苍白呕吐不止,羸弱得需要年幼的女儿照料。不经意间她忍不住时也在孩子面前示弱了——她到底是个与天下女人无异的小女人。
  “时间可以吞噬一切,但它丝毫不能减少的是你伟大的思想,你的幽默,你的善良和你的勇气。”这是路易莎在其作品《小妇人》的一句话,也是我想送给她的一句话。
  她是我的母亲。
  肖尧留言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很多的角色,如果抽离开角色,重新审视一个人,我们往往能更客观、深刻地发掘出一个立体的人物,从而避免了扁平化的人物塑造。尤其在家庭关系中,母亲和女儿的角色扮演是自然而然的:女儿天然以为母亲就是如今的模样,而没有从一个时间长河里去看待母亲。这是很多叙写亲情的文字的遗憾之处。但本文显然抽离了这一角色设定,从作为一个人的成长、改变、成熟的过程,谱写了一首母爱的赞歌。虽然文笔略显稚嫩,但作者的思想和第三者的视角,恰好可以弥补不足。作者带给我们一种新的母爱解读方式,其实可以启发更多的学子:如果换一个角度,是不是天下的母亲都不再是同一副面孔?期待你的思考和答案。
其他文献
1.某个晚归的夜晚,淡淡光輝笼罩地面,抬头,满月一盘。  2.作为离乡多年的游子,突然在某个难过的时刻开始思念亲人,推开窗户,抬头望月。  3.每年的八月十五日,这个特别的节日里,终于想起月亮。  4.电视新闻里突然有最新的登月消息等,推窗望月。  5.看到与月球有关的科幻电影作品或电视剧作品。  6.某天翻阅《红楼梦》,看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好好审视了一下月亮——可惜非满月。 
期刊
【原题回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期刊
【现实困境】  内心有莫名的感动,高涨的情绪,可提笔只有干瘪的几句,纵使有几多的不甘,也只能无奈地草草收笔。“缺少具体描写,传情达意苍白无力”,面对着如此评语,也知道老师要开出的“药方”是“丰富情节,补充细节”,可叹的是——非不为也,实无能为也!  【对策】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大多写作,通常要自内而外,先是对存在于周边客观现实的具体物件、事理有一定的接
期刊
一个阴雨天,我和爸爸妈妈第N次踏上了回老家的老路。  远远地,我就看见爷爷奶奶站在门口等着我们。细雨夹着略带寒意的风吹乱了他们的头发,竟是那样白,白得有些晃眼。奶奶一把搂过我:“今天你放假,我们做了几样你爱吃的。”爷爷的声音少了几分中气,头发更稀疏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驼了。我不禁有些怀疑:才两个月不见,他们竟老得如此厉害,难道时间在他们身上加快了脚步吗?白发刺得我的心微微有些痛。  开饭了,奶奶看着
期刊
亲情是赞歌,需要去歌唱,但如何歌唱,才能让人领略其中滋味,就是一门艺术了。美词妙句的叠加,歌唱的只是表面;剖开来,深入进去,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反而会让这份歌唱变得婉转曲折,让人沉醉。  本期,我们精选了三篇书写亲情的文章,或许文笔略显稚嫩,但切入的角度独特,既让人有同理心,又有代入感。第一篇写老人需要陪伴,取材于日常生活,思考了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第二篇写父亲爱种花草,其
期刊
最近与一位读者交流,他问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做编辑这么多年,你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文章?还能复述文章内容吗?  我思谋良久,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是的,有一篇。这一篇不是被公开发表的习作,而是一篇真实的高考高分作文,来自2013年江苏宜兴的一名考生写的——《风沙渡》。那一年,江苏卷的作文题目是“拒绝平庸”。  那篇作文我只看了一次,但内容现在都可以复述。  ★小餐馆★  开头就是神来之笔:  不
期刊
一  “丁零零,丁零零”,闹钟嘈杂的声音打破了徐超凡的残梦。啊?六点三十了。他拉开窗帘,外面的能见度很低,灰蒙蒙的雾堵在窗前,像黄泥沙上翻滚的潮汐。这天将是他高中的倒数第一百天。  徐超凡弯着腰坐在床上,将脸埋在双手中,竭力从先前迷幻的梦中逃离。他强迫自己深呼一口气,随后连冲带撞地杀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打开水龙头,在冷水的刺激下,他的意识终于渐渐苏醒。他想起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想到昨天班主任在全班同
期刊
父亲爱侍弄些花花草草。  家的后院,都被父亲用来种花,百花丛中,争奇斗艳,馨香扑鼻。徜徉于花海中,时常令人心旷神怡。空闲时,父亲总是待在后院。  弄花儿只是父亲的业余爱好,实际上他没啥文化,就一名普通工人,但因为我们而不普通。  为了养活一家人,他每天都拼死拼活。奶奶曾多次叫他丢掉那份工作,他始终不肯,其中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  盛夏,顶着火辣辣的烈日,披上一层薄上衣,戴上黃得发黑的手套,拎着一把
期刊
天启六年,黄宗羲十七岁。就在上一年岁尾,他刚完婚,娶的是同邑叶氏。这之前的几年,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无忧的岁月。在县学读书时,不算用功,远不像白居易那样,写字写得把手磨出了茧子。他喜欢买《三国》《残唐》之类的演义,藏几十册,在帐中,等父母熟睡,便偷偷地“长燃一盏灯”,放那乱世的“风云壮入襟怀”。  小孩子“不务正业”,原是天性。同为绍兴人的鲁迅,从小就爱用压岁钱买荆川纸和画谱,把它们藏在楼梯或床垫下
期刊
人们回忆自己的高三生活,总会说:“那是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血泪史。”是啊,每个经历过高三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段掺杂着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的时光。当高考最后一门科目的结束铃声悠然响起后,又有多少人在走出教室的一刹那放声大哭?那时,是这一段炼狱般生活的尽头。  地狱  作为一名高三党,我自己无法轻易用言语来描述这每天都十分相似的一年——枯燥、乏味却又不可以有丝毫的松懈。这个应试教育的时代似乎没有给我们其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