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特点
沙漠战,是在沙漠地区进行的战斗或战役。因此沙漠这种特殊地形对战争的影响和制约也非常大。沙漠地区的地形地貌一般又分为两种:即平坦的平原或盆地和较高的山地或高原。沙漠战具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空间广阔,规模宏大。与山地,丛林相比,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偶尔可见几株灌木点缀,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地形开阔,空间广大,特别是以细沙和砾石为主的沙丘地带,完全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此外,缺少地物障碍使得视野极为宽广,因此,这类地形比较适合大兵团机械化作战。沙漠平原和山间狭长的沙漠地带是坦克和装甲部队的理想运动场所,晴朗少雨的天气和较好的能见度还有利于飞机实施空中侦察和轰炸。现代沙漠战基本都是规模很大的步炮坦、空地协同作战,场面恢宏壮观。
二是机动频繁,攻防迅速。沙漠平原和地势不高的岩石高原多为沙砾地,地面平坦坚硬,路况较好,便于坦克和装甲车辆通过。在现代沙漠战中,装甲部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作战力量,进攻时快速推进,撤退时也能够及时转移至下一处阵地,组织防御。充分利用装甲部队的突击性和机动性,实施敌后大范围迂回穿插和攻敌侧翼,是沙漠战常见的战法。
三是战线较长,补给不便。沙漠地区地广人稀,水源缺乏,土地贫瘠,物产匮乏,机动作战物资消耗很大,就地补给困难重重,只能依赖从后方投递运输。但是沙漠的空广开阔使得战线往往拉得很长,战场转换不定,给后勤保障增添很大难度,后方补给线也随之变得脆弱。沙漠战中交战双方都会把对方的后勤补给作为打击重点,因为一旦后方补给线瘫痪,无水无粮无汽油,等待的就只有全军覆没的命运。
经典战例
自古至今,沙漠战的战例屈指可数,20世纪有限的几次沙漠战争,均发生在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和苏伊士运河、遍布沙漠的中东及北非地区:
阿拉曼战役 这是最典型也最有名、最常被军事学家所征引的沙漠战例。1941~1942年,英军与德、意轴心国军队为争夺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等北非重要战略区,在空旷辽阔的沙漠里展开激烈鏖战。起初英军占据优势,但不久纳粹德军悍将隆美尔抵临北非担任德意“非洲军团”司令,将英军打得一败涂地,一路狂飙突进,迫使英军退守到阿拉曼防线。隆美尔善于利用装甲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发起突击作战,尤擅组织迅速反击,北非沙漠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的绝佳空间,因其人矮小、狡诈,故有“沙漠之狐”之称。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发起反攻,千百门大炮怒吼,成群结队战机在空中飞旋轰炸,德意军队由于缺乏飞机而失去制空权,坦克和装甲车辆变成英军飞机练习投弹的活靶子,损失惨重。一个星期后,英军装甲部队穿插到“非洲军团”阵地后方,形成合围之势。11月4日,隆美尔见败局已定,为避免更大伤亡乃置希特勒的死守命令于不顾,下令残部全线撤退。阿拉曼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
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中东战争狼烟再起,这次战争前后只有6天,故称“六天战争”(也称“六·五战争”)。该日凌晨,以色列倾巢出动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突然袭击。随后地面部队开始大举进攻,至6月10日占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为收复失地,埃及、叙利亚于1973年10月发起第四次中东战争,西线埃军在强大空军、防空部队和炮兵火力掩护下一举突破以军“巴列夫”防线,北线叙军亦突破以军阵地,进逼约旦河东岸以色列本土,给以军沉重打击。10月14日,埃以双方共1800辆坦克在西奈半岛展开惊天动地的坦克大会战,规模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以军步、坦、炮协同作战,使用直升机发射空地导弹和“白星眼”电视制导炸弹,击毁埃军坦克200多辆,迫使埃军撤回进攻出发地。15日晚,以军第45装甲师师长沙龙指挥部队星夜穿越苏伊士运河,直捣埃军地空导弹基地,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24日,双方停战,重新恢复到“不战不和”的局面。
海湾战争 这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也是一场比较典型的沙漠战。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以领土和石油争端为由悍然入侵科威特,将其吞并。这对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造成极大损害,美遂决定用武力迫伊撤军。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执行“沙漠风暴”行动,停泊在波斯湾的美军军舰向伊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海湾战争爆发。在多国部队的电子干扰和空中打击下,伊军指挥控制系统很快陷于瘫痪。2月24日,多国部队数十万大军发起地面进攻,围歼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军。伊军一溃千里,坦克装甲车于风沙旷野地无处躲藏,接二连三被美军的“眼镜蛇”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摧毁,冒着浓烟躺在沙漠里变成一堆堆黑乎乎的废铁。28日晨,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城,同日美国总统布什下达停火命令,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这场沙漠战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配合精确制导武器实施远程攻击赢得战争的先例,并且以其高技术含量成为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的“第一战”。
未来沙漠战怎么打
依靠高科技武器装备,。美军利用GPS(全球定位卫星系统)成功解决了用传统的结合地形判读地图方法所带来的判读困难的问题,能够全天候实施机动和作战,使定位误差极大缩小,提高了精确制导弹药的命中率,也减少了地空火力误击己方部队的几率。此外,为了便于在平坦开阔的沙漠地带实施空中侦察、目标识别和发起攻击,美军明确要求在沙漠作战中要优先运用攻击直升机,压制对方的防空系统,摧毁敌人的反装甲能力。这一要求已经被写入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颁发的《沙漠作战》条令中。目前美陆军都配置了A H-64攻击直升机,海军陆战队配置了A H-1攻击直升机,这些直升机主要使用精确制导弹药,都具有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实施作战的能力,堪称地面装甲目标的“克星”。
强调翼侧攻击战术。美军认为,由于缺少可以依托的地形,在沙漠作战中防御一方至少会有一个翼侧暴露给进攻方。因此,采取从翼侧发起攻击,是未来沙漠战的一种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战法。美军要求进攻时部队要采取一切可能的侦察手段,查明敌人的防御薄弱翼侧或空虚翼侧,并将自己的主力移至该翼侧,从此处设法打开缺口和通道,然后迅速攻入敌后方占领目标,切断敌前后方之间联系,最终达到致胜目的。
注重后勤补给。在沙漠地区作战,必须保证水、油料以及其他作战资源的及时和充分供给,后勤保障能否到位将成为制约战争胜负的直接因素之一。为解决沙漠水荒问题,美军采取铺设输水管道、从水源充沛地区引水的方法,并要求部队尽量节约用水。美军十分重视后勤保障系统的警戒,通常派出直升机部队担任补给路线巡逻任务,对包括路线两侧3公里范围内的地形进行全方位监查,并成立专门护送队保障补给线的安全,护送队配备有直升机和防空武器。此外,为提高沙漠战中部队的机动速度,美军要求各作战部队应具备较强的自我保障能力,各地面部队为此都配备有充足的运输车辆,这些车辆都拥有与作战车辆相同的越野能力和机动速度。
[责任编辑]林 京
沙漠战,是在沙漠地区进行的战斗或战役。因此沙漠这种特殊地形对战争的影响和制约也非常大。沙漠地区的地形地貌一般又分为两种:即平坦的平原或盆地和较高的山地或高原。沙漠战具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空间广阔,规模宏大。与山地,丛林相比,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偶尔可见几株灌木点缀,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地形开阔,空间广大,特别是以细沙和砾石为主的沙丘地带,完全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此外,缺少地物障碍使得视野极为宽广,因此,这类地形比较适合大兵团机械化作战。沙漠平原和山间狭长的沙漠地带是坦克和装甲部队的理想运动场所,晴朗少雨的天气和较好的能见度还有利于飞机实施空中侦察和轰炸。现代沙漠战基本都是规模很大的步炮坦、空地协同作战,场面恢宏壮观。
二是机动频繁,攻防迅速。沙漠平原和地势不高的岩石高原多为沙砾地,地面平坦坚硬,路况较好,便于坦克和装甲车辆通过。在现代沙漠战中,装甲部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作战力量,进攻时快速推进,撤退时也能够及时转移至下一处阵地,组织防御。充分利用装甲部队的突击性和机动性,实施敌后大范围迂回穿插和攻敌侧翼,是沙漠战常见的战法。
三是战线较长,补给不便。沙漠地区地广人稀,水源缺乏,土地贫瘠,物产匮乏,机动作战物资消耗很大,就地补给困难重重,只能依赖从后方投递运输。但是沙漠的空广开阔使得战线往往拉得很长,战场转换不定,给后勤保障增添很大难度,后方补给线也随之变得脆弱。沙漠战中交战双方都会把对方的后勤补给作为打击重点,因为一旦后方补给线瘫痪,无水无粮无汽油,等待的就只有全军覆没的命运。
经典战例
自古至今,沙漠战的战例屈指可数,20世纪有限的几次沙漠战争,均发生在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和苏伊士运河、遍布沙漠的中东及北非地区:
阿拉曼战役 这是最典型也最有名、最常被军事学家所征引的沙漠战例。1941~1942年,英军与德、意轴心国军队为争夺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等北非重要战略区,在空旷辽阔的沙漠里展开激烈鏖战。起初英军占据优势,但不久纳粹德军悍将隆美尔抵临北非担任德意“非洲军团”司令,将英军打得一败涂地,一路狂飙突进,迫使英军退守到阿拉曼防线。隆美尔善于利用装甲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发起突击作战,尤擅组织迅速反击,北非沙漠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的绝佳空间,因其人矮小、狡诈,故有“沙漠之狐”之称。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发起反攻,千百门大炮怒吼,成群结队战机在空中飞旋轰炸,德意军队由于缺乏飞机而失去制空权,坦克和装甲车辆变成英军飞机练习投弹的活靶子,损失惨重。一个星期后,英军装甲部队穿插到“非洲军团”阵地后方,形成合围之势。11月4日,隆美尔见败局已定,为避免更大伤亡乃置希特勒的死守命令于不顾,下令残部全线撤退。阿拉曼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
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中东战争狼烟再起,这次战争前后只有6天,故称“六天战争”(也称“六·五战争”)。该日凌晨,以色列倾巢出动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突然袭击。随后地面部队开始大举进攻,至6月10日占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为收复失地,埃及、叙利亚于1973年10月发起第四次中东战争,西线埃军在强大空军、防空部队和炮兵火力掩护下一举突破以军“巴列夫”防线,北线叙军亦突破以军阵地,进逼约旦河东岸以色列本土,给以军沉重打击。10月14日,埃以双方共1800辆坦克在西奈半岛展开惊天动地的坦克大会战,规模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以军步、坦、炮协同作战,使用直升机发射空地导弹和“白星眼”电视制导炸弹,击毁埃军坦克200多辆,迫使埃军撤回进攻出发地。15日晚,以军第45装甲师师长沙龙指挥部队星夜穿越苏伊士运河,直捣埃军地空导弹基地,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24日,双方停战,重新恢复到“不战不和”的局面。
海湾战争 这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也是一场比较典型的沙漠战。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以领土和石油争端为由悍然入侵科威特,将其吞并。这对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造成极大损害,美遂决定用武力迫伊撤军。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执行“沙漠风暴”行动,停泊在波斯湾的美军军舰向伊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海湾战争爆发。在多国部队的电子干扰和空中打击下,伊军指挥控制系统很快陷于瘫痪。2月24日,多国部队数十万大军发起地面进攻,围歼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军。伊军一溃千里,坦克装甲车于风沙旷野地无处躲藏,接二连三被美军的“眼镜蛇”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摧毁,冒着浓烟躺在沙漠里变成一堆堆黑乎乎的废铁。28日晨,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城,同日美国总统布什下达停火命令,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这场沙漠战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配合精确制导武器实施远程攻击赢得战争的先例,并且以其高技术含量成为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的“第一战”。
未来沙漠战怎么打
依靠高科技武器装备,。美军利用GPS(全球定位卫星系统)成功解决了用传统的结合地形判读地图方法所带来的判读困难的问题,能够全天候实施机动和作战,使定位误差极大缩小,提高了精确制导弹药的命中率,也减少了地空火力误击己方部队的几率。此外,为了便于在平坦开阔的沙漠地带实施空中侦察、目标识别和发起攻击,美军明确要求在沙漠作战中要优先运用攻击直升机,压制对方的防空系统,摧毁敌人的反装甲能力。这一要求已经被写入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颁发的《沙漠作战》条令中。目前美陆军都配置了A H-64攻击直升机,海军陆战队配置了A H-1攻击直升机,这些直升机主要使用精确制导弹药,都具有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实施作战的能力,堪称地面装甲目标的“克星”。
强调翼侧攻击战术。美军认为,由于缺少可以依托的地形,在沙漠作战中防御一方至少会有一个翼侧暴露给进攻方。因此,采取从翼侧发起攻击,是未来沙漠战的一种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战法。美军要求进攻时部队要采取一切可能的侦察手段,查明敌人的防御薄弱翼侧或空虚翼侧,并将自己的主力移至该翼侧,从此处设法打开缺口和通道,然后迅速攻入敌后方占领目标,切断敌前后方之间联系,最终达到致胜目的。
注重后勤补给。在沙漠地区作战,必须保证水、油料以及其他作战资源的及时和充分供给,后勤保障能否到位将成为制约战争胜负的直接因素之一。为解决沙漠水荒问题,美军采取铺设输水管道、从水源充沛地区引水的方法,并要求部队尽量节约用水。美军十分重视后勤保障系统的警戒,通常派出直升机部队担任补给路线巡逻任务,对包括路线两侧3公里范围内的地形进行全方位监查,并成立专门护送队保障补给线的安全,护送队配备有直升机和防空武器。此外,为提高沙漠战中部队的机动速度,美军要求各作战部队应具备较强的自我保障能力,各地面部队为此都配备有充足的运输车辆,这些车辆都拥有与作战车辆相同的越野能力和机动速度。
[责任编辑]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