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菌检出最高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感染;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因其易定植、易变异、以及多重耐药性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感染多见,由于该菌属有多重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来自我院2009年1月~ 12月临床送检标本,包括血、尿、痰及各種分泌物。
1.2 菌株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英国aris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配套鉴定及药敏板,药敏板完全符合nccls标准。
1.3 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1.4 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细菌检出情况:共送检标本1985份,阳性标本703份,检出率为35.41%。在检出的703株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2.2 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在送检标本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
标本 株 构成比(%)
痰 69 86.25
伤口分泌物 4 5.00
尿液 2 2.50
血液 2 2.50
阴道分泌物 2 2.50
腹腔积液 1 1.25
合计 80 100.00
2.2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2。
抗菌药物 N 耐药株 耐药率(%)
头孢唑林 78 39 50.50
头孢头孢他啶 77 20 25.97
头孢曲松 78 36 46.15
亚胺堵南 78 17 21.79
阿米卡星 78 28 35.90
庆大霉素 76 44 57.98
左氧氟沙星 76 14 18.42
SMZco 2 1 33.33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的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痰液为86.25%,高于文献报道的70.2%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首发病菌;其次为伤口分泌物为5.00%,特别是在icu重症患者中的痰液常见与文献报道的相似。应加强患者下呼吸道和伤口的护理和监测,及病房的消毒与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本组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96.1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达60.28%;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效的药物,但耐药率也高达50.00%和45.45%,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也达46.15%和25.97%。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具有强烈的诱导和筛选作用使其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应严格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特别是不规则的预防性用药,以减少其诱导作用。四代头孢菌素是近年来才使用于临床,具耐酶、广谱的作用,但耐药率也达23.10%与李庆兴报道的23.27%相似;四代头孢对ampc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明显高于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可考虑策略性替换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已恢复其敏感性。氨曲南是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对大多数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稳定,但其耐药率也达21.79%,有研究报道79.6%的esbls可以分解氨曲南。碳青霉稀类的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21.79%低于李庆兴、林道勇报道的39.42%及82%,这与我院严格控制使用碳青霉稀类有关,但应注意亚胺培南是一种很强的β-内酰胺酶诱导剂,在治疗中不能与三代头孢菌素合用,以免诱导细菌产生诱导酶。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也达57.98及35.90%。耐药率较低的是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为18.42%低于钟兴美报道的46.30%,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是临床较为突出的问题。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耐药机制①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②细菌改变抗菌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③外膜通透性降低;④生物膜形成;⑤主动泵出系统等。其中主动泵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中起着主导作用。临床不合理用药:临床上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药物长期使用,势必会致使药物的效能下降,耐药菌株增加。有文献报道,约20%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单药治疗时发展为多重耐药,因此认为早期经验性治疗时联合用药更为可靠。
调查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成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要结合微生物实验室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善卫生条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以光,杨后.国外耐药菌情况及战胜耐药菌的途径[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2,21(3):97-101
[2]吴蓉,府伟灵.重庆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4(1):98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感染;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因其易定植、易变异、以及多重耐药性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感染多见,由于该菌属有多重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来自我院2009年1月~ 12月临床送检标本,包括血、尿、痰及各種分泌物。
1.2 菌株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英国aris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配套鉴定及药敏板,药敏板完全符合nccls标准。
1.3 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1.4 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细菌检出情况:共送检标本1985份,阳性标本703份,检出率为35.41%。在检出的703株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2.2 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在送检标本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
标本 株 构成比(%)
痰 69 86.25
伤口分泌物 4 5.00
尿液 2 2.50
血液 2 2.50
阴道分泌物 2 2.50
腹腔积液 1 1.25
合计 80 100.00
2.2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2。
抗菌药物 N 耐药株 耐药率(%)
头孢唑林 78 39 50.50
头孢头孢他啶 77 20 25.97
头孢曲松 78 36 46.15
亚胺堵南 78 17 21.79
阿米卡星 78 28 35.90
庆大霉素 76 44 57.98
左氧氟沙星 76 14 18.42
SMZco 2 1 33.33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的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痰液为86.25%,高于文献报道的70.2%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首发病菌;其次为伤口分泌物为5.00%,特别是在icu重症患者中的痰液常见与文献报道的相似。应加强患者下呼吸道和伤口的护理和监测,及病房的消毒与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本组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96.1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达60.28%;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效的药物,但耐药率也高达50.00%和45.45%,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也达46.15%和25.97%。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具有强烈的诱导和筛选作用使其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应严格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特别是不规则的预防性用药,以减少其诱导作用。四代头孢菌素是近年来才使用于临床,具耐酶、广谱的作用,但耐药率也达23.10%与李庆兴报道的23.27%相似;四代头孢对ampc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明显高于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可考虑策略性替换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已恢复其敏感性。氨曲南是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对大多数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稳定,但其耐药率也达21.79%,有研究报道79.6%的esbls可以分解氨曲南。碳青霉稀类的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21.79%低于李庆兴、林道勇报道的39.42%及82%,这与我院严格控制使用碳青霉稀类有关,但应注意亚胺培南是一种很强的β-内酰胺酶诱导剂,在治疗中不能与三代头孢菌素合用,以免诱导细菌产生诱导酶。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也达57.98及35.90%。耐药率较低的是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为18.42%低于钟兴美报道的46.30%,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是临床较为突出的问题。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耐药机制①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②细菌改变抗菌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③外膜通透性降低;④生物膜形成;⑤主动泵出系统等。其中主动泵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中起着主导作用。临床不合理用药:临床上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药物长期使用,势必会致使药物的效能下降,耐药菌株增加。有文献报道,约20%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单药治疗时发展为多重耐药,因此认为早期经验性治疗时联合用药更为可靠。
调查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成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要结合微生物实验室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善卫生条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以光,杨后.国外耐药菌情况及战胜耐药菌的途径[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2,21(3):97-101
[2]吴蓉,府伟灵.重庆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