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中村建设与发展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经验,围绕城中村改造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为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一点支持。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
一、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城市建设逐渐扩张的城市外围,原有的城市近郊的农村土地逐渐向新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转变,进而造成城市被城郊农村包围的格局。再加上一直以来,在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影响之下,自20世纪90年代起,城中村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愈演愈烈。在城中村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其产生的负面与问题越来越突出,围绕重建式的改造工程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
二、城中村现状分析
就城市而言,城中村的形成必然与历史与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可否认,城中村对于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城中村提供了大量的廉价住房解决未来人口的居住与安置问题;其次,站在农民的角度,城中村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再者,外来人口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发挥着重要的过渡带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城中村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
首先,城中村占用了大面積的城市建设用地,显然不利于城市土地价值的充分发挥。通常情况下,城中村在土地规划与布局上显得相对凌乱,缺乏基础设施,环境情况也不理想,相较于城市景观,城中村的整体情况有着巨大差距,土地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其次,城中村的居住环境相对恶劣。城中村的各种土地资源交错混杂,功能尚未统一。很多村民住宅存在严重的超标违建现象,这导致城中村内部建筑具有很大的密度与容积率,在安全性方面有所缺失,整个建筑布局混乱无序。城中村内部道路系统也显得曲折、狭窄,甚至连人流、物流、车流以及消防的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在给排水系统方面,很多日常需求难以得到保障,一些村民需要打井取水,村内排水堵塞情况十分普遍,一到阴雨天气,那么就会发生积水等现象。在电力系统建设上,城中村内部电力情况并不理想,存在普遍的私搭乱接现象,安全隐患较多。最后,关于公共卫生方面,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更是十分严重,绿地与室外活动场地建设几乎停留在空白阶段。
再者,城中村存在严重的治安问题。在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的背景下,城中村居民社区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其整体犯罪率相对较高,整个治安环境十分不理想,对于城市社会治安而言,城中村成为了重灾区,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此外,就文化观念而言,城中村居民与城市化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在传统农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之下,很多村民在角色上难以快速转变过来,不管是文化心理,还是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真正与城市相融合,这显然对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城中村改造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探析
1.兼顾内外使用设计原则
对于城中村回迁社区规划设计而言,兼顾内外使用的设计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兼顾内外使用者的设计原则,对于城市与社会层面的意义十分重大。城中村内部人员与外来者属于一个子系统,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十分微妙,在具体改造中,如果这一平衡被打破,那么整个系统必然会崩溃。在城中村改造进程中,人这一因素发挥得作用非常关键,如果简单改造物质空间,那么城中村“人”的问题必然无法得到解决。城中村回迁社区的改造如果没有考虑低收入外来人口在城市中的居住权,那么就会使其居住趋于边缘,给新一轮城中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就体现在改造中忽视了低收入外来人口的空间使用权。因此,对于城中村回迁社区改造而言,必须对低收入外来使用者对空间的使用权予以足够的尊重与肯定,确保回迁社区在原城中村发挥着的关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实现新城中村对城市建设产生的消极作用的控制与消除,为城市化与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兼顾内外使用者的设计原则,还需要重视城中村村民的基本生活与生产需求,这不仅需要考虑居住空间设计,还需要对出租空间设计予以重视,促使出租屋易租性得到提升,为村民生活来源提供可靠保障;为了使村民出租易租性得到提升,还需要重视回迁社区新涌入的中等收入租用群体的使用需求;对于城中村原有的低收入外来群体而言,也需要关注他们的使用权,应不断调整与优化城市外来劳动力资源配置,使村民出租屋承租人群范围得以扩张,使易租性要求的提升得到保障。
2.遵循使用需求与空间对等的设计原则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使用需求与空间对等的原则是建筑空间设计必须遵循的。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人们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提高其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契合度,实现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改善使用者对空间的体验。在具体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分析使用者使用需求,围绕建筑空间的功能构成、环境布局以及面积尺度对设计进行优化,如此才能够将人本思想体现出来,为改善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状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坚持高效、经济、灵活的设计原则
对于建筑空间设计而言,为了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就必须对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予以充分考虑与分析,基于此对回迁社区住宅空间的功能构成、尺度空间等进行优化设计。而灵活运用空间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套内空间设计的灵活性,换言之就是同一空间在稍微的改动之下就可以发挥出不同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则是指不同套型的合理组合,对一些特殊空间进行合理运用,可以使套型设计的多样性、丰富性需求得到满足。此外,建筑空间设计还需要基于对空间的高效、灵活运用,不断追求经济性的提升。除了需要建筑空间建造具有可观的经济效果,同时也要对空间使用的经济性目标予以关注。例如对于不必要的空间面可以进行压缩,如此就能够使回迁社区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建,赵肖丹,崔璨等.城中村的“保留性”改造模式探讨[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21(1):76-79.
[2]唐蕴婷.转型期“城中村”更新策略及设计控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北山村“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为例[D].长安大学,2013.
[3]冯健,周一星,王晓光等.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28(3):30-38.
[4]乐建明,颜哲.城中村改造的几点思路[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2):95-99.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
一、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城市建设逐渐扩张的城市外围,原有的城市近郊的农村土地逐渐向新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转变,进而造成城市被城郊农村包围的格局。再加上一直以来,在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影响之下,自20世纪90年代起,城中村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愈演愈烈。在城中村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其产生的负面与问题越来越突出,围绕重建式的改造工程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
二、城中村现状分析
就城市而言,城中村的形成必然与历史与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可否认,城中村对于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城中村提供了大量的廉价住房解决未来人口的居住与安置问题;其次,站在农民的角度,城中村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再者,外来人口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发挥着重要的过渡带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城中村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
首先,城中村占用了大面積的城市建设用地,显然不利于城市土地价值的充分发挥。通常情况下,城中村在土地规划与布局上显得相对凌乱,缺乏基础设施,环境情况也不理想,相较于城市景观,城中村的整体情况有着巨大差距,土地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其次,城中村的居住环境相对恶劣。城中村的各种土地资源交错混杂,功能尚未统一。很多村民住宅存在严重的超标违建现象,这导致城中村内部建筑具有很大的密度与容积率,在安全性方面有所缺失,整个建筑布局混乱无序。城中村内部道路系统也显得曲折、狭窄,甚至连人流、物流、车流以及消防的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在给排水系统方面,很多日常需求难以得到保障,一些村民需要打井取水,村内排水堵塞情况十分普遍,一到阴雨天气,那么就会发生积水等现象。在电力系统建设上,城中村内部电力情况并不理想,存在普遍的私搭乱接现象,安全隐患较多。最后,关于公共卫生方面,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更是十分严重,绿地与室外活动场地建设几乎停留在空白阶段。
再者,城中村存在严重的治安问题。在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的背景下,城中村居民社区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其整体犯罪率相对较高,整个治安环境十分不理想,对于城市社会治安而言,城中村成为了重灾区,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此外,就文化观念而言,城中村居民与城市化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在传统农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之下,很多村民在角色上难以快速转变过来,不管是文化心理,还是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真正与城市相融合,这显然对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城中村改造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探析
1.兼顾内外使用设计原则
对于城中村回迁社区规划设计而言,兼顾内外使用的设计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兼顾内外使用者的设计原则,对于城市与社会层面的意义十分重大。城中村内部人员与外来者属于一个子系统,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十分微妙,在具体改造中,如果这一平衡被打破,那么整个系统必然会崩溃。在城中村改造进程中,人这一因素发挥得作用非常关键,如果简单改造物质空间,那么城中村“人”的问题必然无法得到解决。城中村回迁社区的改造如果没有考虑低收入外来人口在城市中的居住权,那么就会使其居住趋于边缘,给新一轮城中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就体现在改造中忽视了低收入外来人口的空间使用权。因此,对于城中村回迁社区改造而言,必须对低收入外来使用者对空间的使用权予以足够的尊重与肯定,确保回迁社区在原城中村发挥着的关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实现新城中村对城市建设产生的消极作用的控制与消除,为城市化与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兼顾内外使用者的设计原则,还需要重视城中村村民的基本生活与生产需求,这不仅需要考虑居住空间设计,还需要对出租空间设计予以重视,促使出租屋易租性得到提升,为村民生活来源提供可靠保障;为了使村民出租易租性得到提升,还需要重视回迁社区新涌入的中等收入租用群体的使用需求;对于城中村原有的低收入外来群体而言,也需要关注他们的使用权,应不断调整与优化城市外来劳动力资源配置,使村民出租屋承租人群范围得以扩张,使易租性要求的提升得到保障。
2.遵循使用需求与空间对等的设计原则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使用需求与空间对等的原则是建筑空间设计必须遵循的。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人们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提高其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契合度,实现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改善使用者对空间的体验。在具体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分析使用者使用需求,围绕建筑空间的功能构成、环境布局以及面积尺度对设计进行优化,如此才能够将人本思想体现出来,为改善回迁社区建筑外环境空间状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坚持高效、经济、灵活的设计原则
对于建筑空间设计而言,为了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就必须对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予以充分考虑与分析,基于此对回迁社区住宅空间的功能构成、尺度空间等进行优化设计。而灵活运用空间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套内空间设计的灵活性,换言之就是同一空间在稍微的改动之下就可以发挥出不同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则是指不同套型的合理组合,对一些特殊空间进行合理运用,可以使套型设计的多样性、丰富性需求得到满足。此外,建筑空间设计还需要基于对空间的高效、灵活运用,不断追求经济性的提升。除了需要建筑空间建造具有可观的经济效果,同时也要对空间使用的经济性目标予以关注。例如对于不必要的空间面可以进行压缩,如此就能够使回迁社区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建,赵肖丹,崔璨等.城中村的“保留性”改造模式探讨[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21(1):76-79.
[2]唐蕴婷.转型期“城中村”更新策略及设计控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北山村“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为例[D].长安大学,2013.
[3]冯健,周一星,王晓光等.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28(3):30-38.
[4]乐建明,颜哲.城中村改造的几点思路[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2):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