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对对磁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类诗人走红VS
  网络文学的“黄金时代”
  异类诗人走红“谈诗”变得流俗
  近日,北京9岁男孩梁胜杰(笔名铁头)的一组诗作在网上广泛传播,他的作品引起广泛争议。他也被称为“最小诗人”。这是诗人的寂寥岁月,这是诗人的喧嚣年代。一边是职业诗人境况惨淡,一边却不断有“诗歌票友”一夜蹿红。当诗歌本身的荣耀不再,写作者独特的身份,便显示出一种“决定意义”。
  不知从何时起,写诗者身份的新奇性,总能在第一时间引发热议。脑瘫的余秀华、年幼的铁头,人们在阅读他们的作品时,总难免会在意他们的特殊身份,很可能就调低了心理预期,甚至于产生某种审美错觉。铁头的诗歌,真的足够好吗?虽是见仁见智,但有几点是确定的。首先,倘若以文艺评论的严苛标准量之,其诗只能算是泛泛之作;再者,他的某些诗作流露出的成人化、早熟化倾向,本身就是可疑的成长危机。铁头或许只是一个需要更多关爱、更多认同的孩子。
  各式走红的异类诗人,只是兜售着一种戏剧化的个人故事,只是充当着不愿正经读诗者的“替代方案”。当余秀华、铁头爆红之后,“谈诗”正变得流俗。网络之上,那种浮夸、草率、偏执的话语口径,正在取代我们关于严肃诗歌的审美趣味和批判传统。
  网络文学的“黄金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14年网络文学共有151款作品影视版权售出,预计2015年网络文学产值将突破70亿元。近两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网络文学水涨船高,大有“井喷”之势,甚至走出国门,在海外赢得众多粉丝与掌声:《甄嫒传》出口美国,《琅琊榜》播出韩版……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络文学正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当前网络文学存在大量跟风、雷同乃至抄袭现象,这都是商业化在作祟,值得警惕。
  目前国内学界缺少真正的网络文学批评。如今小学生、初中生都有了移动终端,他们是潜在的网络文学阅读大军。在他们还未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网络趣味前,培养和树立好的阅读标准和趣味十分重要。
  【对比解读】
  网络文学的确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特点。对此我们不应该回避,更不能以一种粗暴的态度,直接挪移传统文学的批评范式来打击网络文学。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文学批评范式,以期更好地推动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的哥爱心接送VS小面馆温情
  孤残女生上学不便18名的哥轮流接送
  2015年11月4日一早,昌吉市城建出租公司的一辆出租车早早等候在昌吉市儿童福利院门口,来接平平(化名)去上学。驾驶员刘师傅告诉记者,这个孩子不容易,我们城建出租公司要将免费接送她上学的承诺践行下去,18名驾驶员将按班轮流接送,值班表一直安排到平平(化名)高中毕业。
  平平是一名弃婴,身患侏儒症,身高不足1米,而且脊柱侧弯,双腿变形,行走困难,从小在儿童福利院长大。但身体的残疾没能阻止她对知识的渴望,目前她已是一名高三女生。
  “孩子上学真的不方便,每天都需要接送。但我们福利院人手有限,每天按时接送真的保证不了。”福利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天气逐渐变冷,天黑的也早了,孩子上学、放学都成了我们的心病。”
  “公司安排我们轮流接送平平上学放学,我没有一点意见,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谈及对此事的看法,刘师傅如是说。
  爱心承诺持续蔓延,18名的哥的爱心从未停止。福利院离市区较远,师傅们会提前起床,早早赶到福利院门口,害怕孩子受凉;师傅们在等孩子的时候,车不熄火,打开暖风,让车内和室内一样暖和;送到学校门口,驾驶员师傅一直看着孩子被老师接进校门,才会驾车离去。
  老人到面馆吃剩饭 女老板为其端一碗新面
  2015年11月1日中午,网友“小5写日记”到水文巷的一家面馆吃饭,这时,一位老人走到了旁边一张桌子边,端起别人剩下的半碗面吃了起来,面馆女老板看到后,走了过来,给老人盛了一碗新面,整个过程都让“小5写日记”拍了下来,并发到了微博上。看到这条微博的很多网友随后前往面馆,用吃面的方式为这位女老板“点赞”。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了这件事,就按照微博上的地址和照片,找到了这家面馆,吃一碗面,也算是用这样的方式给好心的女老板点个赞吧。”市民张先生说,“其实这件事要说大真的不算大,但是让人看了觉得心里很温暖,我觉得这就是巨大的正能量啊。”
  这位女老板告诉记者,平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生活比较窘迫的人来这里,吃别人吃剩下的面,看到这样的情景,谁都会不忍心,一碗饭也不算啥。她不好意思地说:“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会被发到网上,更不知道有网友来支持我,我说怎么感觉今天中午的生意要好一些呢。”
  【对比解读】
  “其实这件事要说大真的不算大”,是啊,生活中,那些小小的善意,转化成小小的温情,给世间添一抹温暖的绿意;那些不经意的小小温情,成了生活的添加剂,平凡而又真实,而这真实的温情,更多的是温暖了我们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留意,生活中许多小小的善举,总会感化他人,温暖人间,愿这小小的温情传递更多的温暖。
  名人去世乌龙VS网络低俗用语
  名人去世新闻为何频闹乌龙?
  “著名词作家、剧作家阎肃去世”的消息,搅动大众神经,事后证明是谣言。一条宣称“杨坤吸毒被抓”的假消息,也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事后经澄清才知是一场误会。
  歌手于文华在微博上爆料阎肃去世,该信息经几家门户网站转载后广泛传播,很多网友甚至在微博上点起了蜡烛以表悼念。孰料,没多久后,阎肃家人出来辟谣,原来老爷子确实因病住院,但处于好转中。这令于文华及多家门户网站尴尬不已,主动站出来致歉。
  在文艺界,类似名人去世的假新闻早已屡见不鲜,本应严肃对待的新闻报道却变得如此不严肃,不禁引人深思。名人去世消息,一向是媒体关注的重点,抢发或独家发布一条名人去世的新闻能赚到不少阅读量、点击量。正因名人效应的存在,不少媒体往往会盯着他们的生死,以至于听到一点儿风吹草动,就不分真假,争相转发假消息。从金庸到洪金宝、成龙,从小沈阳到姜文,近年来“被死亡”的名人着实不少,阎肃老爷子这次算是“躺枪”。   诚然,名人去世是重大消息,媒体力争在第一时间抢发也无可厚非,但有些公共媒体往往处理得极不严肃,毫无新闻专业精神可言。比如,他们采用的消息,往往来源于并不可靠的自媒体,如个人的微博、微信。而为了抢时间,一些公共媒体的官微也根本不加核实、分辨,就转发,并点上蜡烛,送上“一路走好”的祝福语,实在是荒谬至极。在今天自媒体泛滥的时代,公共媒体随意转发自媒体消息已成为“习惯”,这很容易造成假新闻,闹出令人尴尬的乌龙。
  网络语言别拿低俗“任性”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语言状况报告》指出,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低俗化的网络语言,误导广大受众,不应任其泛滥。治理网络语言粗鄙化,是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网络语言是一个阶段内社会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投射,是网民交流不可缺少的要素。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语言随之日新月异,富有想象力的网民创造了“蛮拼的”“给力”“点赞”等一大批简洁、清新、向上的网络语言。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沟通心灵、传递爱心的工具。
  但与此同时,“逼格”“尼玛”等粗鄙化的网络语言也广受诟病。这些低俗的网络用语,或是情绪发泄式的网络谩骂,或是以恶意中伤为目的的语言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部分网民的消极情绪,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低俗化的网络语言充斥屏幕,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他们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对新鲜网语接受快,容易不加辨别地使用网络语言。长此以往,难免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对比解读】
  无疑,我们已经渐渐进入自媒体时代,但网络不是单个网民的“自留地”,而是数亿人的“公地”。因此,使用网络,应恪守被社会认同的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各大媒体在转发自媒体新闻时,更应严格把关,精心过滤,打造健康的网络空间。
  叶良辰VS成志教育
  叶良辰是我们的“时代病人”
  因为武侠味儿十足的对话,叶良辰忽然就火了。随即他开了微博,粉丝众多。不过后来,他的微博却越来越不对劲,有事没事硬套自己的语录,还用鸡汤文字拼凑深情告白。之后,叶良辰出单曲的消息传来了,这个在陕西卖米线的小伙子,似乎“病”了。
  这是一种什么病呢?从诸多网络小说里能看出些许眉目,那些网络小说主人公的典型特征,就是“无理由的牛逼”。他们光彩夺目,女主角、宠物、神功都自动上门,不需要九九八十一难,不需要刻苦修行,一路过关升至最高战斗力,然后扫荡世界。事实上,这些小说代表了一种底层的原始幻想,抽离掉了现实所有扫兴的元素。但我们终究要回到现实,在我们活着的世界里,根本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或者你能力够强,或者你背景够硬。
  很遗憾,对于一部分青年来说,他们两者都没有。社会阶层壁垒分明,他们在城堡外绝望地徘徊,但又不愿意寻找向上攀升的通道,只能在这些粗糙的枕边读物里寻找快感。
  如今,叶良辰似乎被铺天盖地的名声冲昏了头,误以为自己不再是米线店里的打工仔。他开始录制新歌,频繁参加访谈、网络直播、拍写真。事实上,我希望叶良辰别再火了。早点在遗忘里感受世界的冰凉,他才能快点从一场白日梦里清醒。
  志向有误。成长就会出问题
  清华大学附小在庆祝和纪念学校百年华诞的过程中,总结百年办学历程的精神遗产与文化积淀,提出“成志教育”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模式。清华附小提炼的成志教育,既是中国文化秉性的传承,也是教育理论上的创新发展。“成志教育”的内涵,概括地表现为三个方面:承志、立志、弘志。
  无志不立。一般而言,“志”有两种:一个是做事的志向,一个是做人的志向。小学教育与高中、大学教育的成志在对象和内涵上是有差异的,小学指的是做人的“志”,而立志是立人的核心。成志教育,非常符合中国教育文化的传统。“志向”是一种具有统领性的品质,也是道德素养的基础。没有这种“志向”,一切的道德培养都是妄谈;志向出现了问题,则所有的成长都成了问题。
  【对比解读】
  无志不立。《说文》云:“志,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墨子·修身》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对志向的追求与实现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自我奖赏,将是一种最长久和内在的快乐与幸福。然而,如果没有正确的志向和价值引导,就会出现叶良辰式的“无根之志”。
其他文献
细雨过后,晴朗的天空绽开了笑靥,空气中弥漫着清香,带着醉人的魔力。  这样的日子,是最适宜采茶的呀!  小时候,爷爷牵着我的小手,穿梭在山腰的茶园里。放眼望去,一排排碧绿的茶树,组成山野中一幅静谧的画卷,零星的采茶女点缀其间,自然与人交相呼应,在湛蓝的天空下如此生机勃勃。  我总是艳羡,看着爷爷那双令人眼花缭乱的手,一抬,一掐,一放,一气呵成。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是如此灵活,不一会儿,竹篓中便有了一座
期刊
【名家阅读】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
期刊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以说理见长。而说好理需要诸多要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工好论据。加工好论据应把握三个要点:  一、概括性  议论文语言是概括性的。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抽象化,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如:“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對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同样也应具有概括
期刊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自省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省,是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得体,有错则改,无则加勉,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行的方向,明确自己的志向。它是心灵的碰撞,让你直面自己残缺的灵魂,难以启齿的、羞于见人的一切,此刻都置于眼前,毫无保留。洗礼过后,曾经汹涌、浑浊的心灵之海归于平静、清澈。  过往是自己的脚步编织
期刊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近年来高考中常见的考题形式。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指的是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最恰当的句子。相同的内容怎样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句式在表达相同的内容时有些什么细微的差别,如何仿句造句,这是本考点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分别述之。  一、选用句式解题法  1.审清题目要求,要弄清题目要求的是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以便作答时更有针对性。  
期刊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曾发起过一次问卷调查,问题是:“你一生中获得的最佳忠告是什么?”结果,收到了众多回复,下面是其中若干人士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他们当中有畅销书作家、著名企业家、教育工作者和医生等等,希望你也能从中获得一些人生启迪。  发愁是愚蠢的  我們全家人离开原来的居住国后,住在维也纳的一所难民营里,每天面对的都是不安和恐慌。一天,爸爸宣布我们要去维也纳一家剧院欣赏歌剧。我觉得这话很荒唐,我们
期刊
五、避开严密的逻辑论证,让数字性细节说话,用一句话“定性”、立论。  作者叙例时保持着“正话反说”“似贬实褒”的语言特色,不厌其烦地选用“十多年”“三本”“七十余万字”“百余字”“两干多万字”“几天几夜”等表数量的词语,让它们构成令人深思的对比。此时,文章无须再作严密的推理,一句“方知是‘字字含血”’水到渠成,力透纸背,为江衍振老先生的治学与人品“定性”,其语气变调侃为赞叹,体现出杂文用语灵活、手
期刊
抬头望去,蓦然发现五楼的灯亮着,只可惜,教室里的学生不再是我们,而那个在教室里背着双手踱步的人,也不再是你。  记忆中的你总是笑脸盈盈。你一笑起来,两只眼睛就成了一条缝;平头,矮个,这就是你给我的第一印象。  你管这管那,无论大事小事,你都不厌其烦;而我们对你却抱怨重重,但你丝毫不在意。你说,我们私下里可以叫你老曹,这样彼此不会太生分。  有一次课间跑操,我没有出去,你问我为什么一个人在教室里。我
期刊
雨滴细微但不卑微,它无惧,所以拥抱冰冷的大地;星芒渺小但不迷茫,它无畏,所以直视阴鸷的黑夜;草芽纤细但不软弱,它不怕亲吻灼人的烈日;人类平凡但不平庸,所以我们追逐辉煌的成功。  世人往往盛赞花的耀眼夺目,殊不知有一种隽永的伟大,深嵌在草的平凡中。  平凡的伟大,在于不卑不亢的自我修养。美国历来有“你最喜爱的一位总统”的投票传统,林肯的名字始终名列前茅。然而这位总统是那么平凡。在一次选举中,林肯被一
期刊
在《我与地坛》里,我感受到了史铁生对命运的不屈与抗争。生活总是充满了不可预知的艰难困苦,突如其来的病痛可以击垮一个人的身心,也可以让一个人真正地成长成熟。《我与地坛》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坚毅而顽强的作家——史铁生的苦难的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  在每一个不能行走的日子里,他都想象着自己是一个运动健将,他并没有自卑自怜,也没有空想、空谈,他拥有着不灭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希望!他身体虽然残疾,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