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情况
兴云煤矿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配备两个高档普采工作面,是云南省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煤矿生产企业。然而,自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试生产(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正式验交)以来,逐年原煤产量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生产能力总是徘徊在30—36万吨/年之间且极不稳定,无明显的产量递增趋势,若照此发展下去,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设备设施逐年老化,扭亏增盈难度增大,势必导致该矿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必须对制约我矿生产能力的诸要素进行剖析,以实现我矿尽快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二、技术工作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技术工作是各方面技术工作的总和,是生产过程的准备工作,同时又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并为生产服务,对矿井生产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地质测量方面
地质测量工作是技术工作中最重要的技术工作,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尖兵和眼睛的作用,它的主要工作是弄清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充分利用地质勘探和井巷工程资料分析研究地质构造,作出分组分层的煤层等厚线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质等灰份线图,覆盖层厚线图等,作为制定矿井开拓延深方案、划分采区阶段和发展采掘机械化的重要依据。
最近几年来,影响生产的地质测量工作主要有: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滞后,无超前性、预见性,未及时修正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如:902(1)3、9073工作面运输巷设计时因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未作修正,导致该巷方位、坡度未能满足排水的最低要求,给雨季生产带来严重的排水问题,最多时投入大大小小水泵10多台,并对运输设备构成巨大的威胁,经常使生产中断,严重制约我矿的生产能力。再台:9075工作面运输巷施工中遇到的三个断层未及时根据工作面掘露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准确预报,只有当断层揭露出来时才能判断、确定其产状要素,根本起不到提前预报,指导生产的作用,给巷道施工增加设备、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给今后的采面生产造成严重的排水问题。还有9075回风巷开口时提供的煤(岩)层产状与实际相差甚远,完全失去了地质工作的意义。按照该巷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中提供的煤层倾角为18~200,实际产状为25~300,导致该巷道在施工过程中未能按设计的巷道倾角跟上煤层,导致煤巷变岩巷,完全破坏了该巷道的设计意图,扰乱原工程计划,造成施工难度加大,进度缓慢,最终影响采掘接替,使我矿的工作面接替更加紧张,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再者涌水量的预报也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2002年6月22日,902(1)3工作面涌水量突然增大,导致两台水泵被淹,停产四个昼夜(96小时),损失产量3000吨左右。
总之,地测工作对生产影响的损失是巨大的,无法估量的。
附图:9075回风联络巷布置图
9073运输巷布置图
902(1)3运输巷布置图
2、采煤方面:
采煤工作是影响工作面生产能力最直接的因素。工作面未按正规循环作业图表进行回采,导致工作面产量不均衡;工作面地质条件(如遇断层淋水)变化时未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导致工作面冒落,既危及安全又影响生产;工作面调伪未合理控制,导致溜子超负荷运行经常引发机电设备事故,同时伸缩溜子频繁;还有许多未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操作而影响生产的因素不计其数。以上影响因素充分证明了采煤工作的正规化管理是提高工作面生产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强回采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才能提高工作面的单产。
3、掘进方面:
掘进工作是保证和实现回采工作面正常、均衡、持续生产的重要前提。其中掘进技术工作是掘进工作的重点,技术工作的优劣是发挥和制约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关键。掘進技术工作是根据可靠的地测资料设计出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开拓、准备、回采巷道。
首先要根据地测资料掌握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及工作面中的地质构造、采煤机械设备情况来设计工作面的巷道。如:工作面的运输巷道,根据煤层走向变化、走向长度及设备情况,先确定该巷道先分为几段,每段的方向要满足工作面排水的最小坡度及运输设备的最大长度,同时还要考虑下一段的方位、坡度,也要满足工作面排水的最小坡度及工作面的斜倾长度(即开切眼长度)。这样布置出的运输巷既利于排水又能提高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工作面的回风巷最好与运输巷平行既有利于排水,也避免回采工作面伸缩溜子频繁而影响工作面的生产能力,但回风巷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因为一是地测质料要相当可靠,同时还要考虑与上区段运输巷的防水煤柱尺寸,搞不好既满足不了最小煤柱尺寸,又造成掘进工作面施工困难,满足不了排水的要求;回风巷沿煤层走向掘进不可取,一方面保证不了防水煤柱尺寸,另一方面测量工作要准确及时,否则又难以严格按3‰、5‰或7‰的坡度进行施工,导致工作面水患难以解决,因此回风巷的设计必须有准确的地质资料及上区段运输巷的实测剖面图作为设计依据。
在断面设计方面,既要满足通风行人,又要满足工作面运煤运料(单体柱铰接顶梁),也可增打轨道巷以满足移变经常移动及运料及运料运柱的需要,现工作面的运输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面的生产能力。
总之,掘进工作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回采工作面的生产,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掘进工作面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单进,掘进工作面要尽量利用皮带、溜子,才能提高单进,满足正常接替。
(2)坚持掘进工作面正规循环,提高掘进工效。
(3)增加掘进工作面个数,使采掘工作面个数比为1/3较合适。
只有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才能使掘时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回采工作面生产。
三、计量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计量工作对矿井生产能力的影响是无形的,巨大的。目前我矿的计量管理属典型的粗放型计量手段,给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虽然矿对井的计量已初步实现科学化管理,总量控制无大的问题,但小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如目前电子皮带秤的位置不符合要求,应设在202和703皮带上才能让生产单位信服;电子皮带秤的数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现为一台,然而一旦该秤出现故障,计量工作将出现无法控制的混乱局面,因此必须考虑两台电子皮带秤,做到一台备用一台使用。
井对采煤队的计量是影响生产工人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现主要以工作面推进度、采高、计车数来确定各队的产量,这种方法是最原始的计量方法,误差很大,职工积极性受挫,无法提高生产能力,管理难度加大,不利于资源回收,采掘接替更加紧张,只有采用科学化的计量手段,才能巨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缓解目前的采掘紧张局面,同时提高回采工作面、采区的回采率,这对我矿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四、机电设备及运输对生产物影响
越是机械化程度高的矿井,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尤其重要。从每个月的生产调度统计分析可知,由于机电设备的影响,使每个工作面每月累计停产高达65小时,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对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机电设备的一次影响时间,少则3~4小时,多则1~2个班。
五、职工素质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目前我矿的采掘职工多数为合同工及农民协议工,凡遇收割季节,采掘职工出勤人数无法保证并且技术素质低,又无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对生产影响很大。
六、提高生产能力的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生产能力的各因素,需采取下列措施:
1、技术工作是生产准备过程,同时又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并为生产服务,要求从矿到井要建立健全以各级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强化技术管理,严格执行技术责任追查制度,各级领导要重视技术工作,改善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配齐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地质技术人员,采掘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2、矿井的计量工作是全矿的重要管理工作,希望各级领导要引起高度重视,我矿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走的就是正规化、科学化道路,要以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为契机,尽快完善计量管理,从而使我矿的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
3、针对煤矿井下设备量大、面广品种多、移动频繁等特点,要建立健全各种专业化管理小组,如防爆管理组、电气管理组、电源管理组、小型电器管理组、设备管理组等。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安全运行、信息资料及回收等。
4、针对目前采掘一线职工队伍状况及人员素质等情况,要坚持管理、培训并重的原则。对职工至少半年培训一次,注重提高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采掘一线的生产骨干,要尽快转为本单位正式合同制工人,解决他们后顾之忧;对出勤率较低的问题要采取多种有效的保勤办法和措施,以鼓励职工多出勤、出满勤;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尽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合理地分配,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上述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是主要的,但未提及的次要因素还很多也不能忽视,要防止其转化为主要因素。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工作,才能使我矿的生产均衡、持续、稳定的发展。
兴云煤矿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配备两个高档普采工作面,是云南省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煤矿生产企业。然而,自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试生产(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正式验交)以来,逐年原煤产量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生产能力总是徘徊在30—36万吨/年之间且极不稳定,无明显的产量递增趋势,若照此发展下去,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设备设施逐年老化,扭亏增盈难度增大,势必导致该矿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必须对制约我矿生产能力的诸要素进行剖析,以实现我矿尽快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二、技术工作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技术工作是各方面技术工作的总和,是生产过程的准备工作,同时又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并为生产服务,对矿井生产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地质测量方面
地质测量工作是技术工作中最重要的技术工作,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尖兵和眼睛的作用,它的主要工作是弄清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充分利用地质勘探和井巷工程资料分析研究地质构造,作出分组分层的煤层等厚线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质等灰份线图,覆盖层厚线图等,作为制定矿井开拓延深方案、划分采区阶段和发展采掘机械化的重要依据。
最近几年来,影响生产的地质测量工作主要有: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滞后,无超前性、预见性,未及时修正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如:902(1)3、9073工作面运输巷设计时因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未作修正,导致该巷方位、坡度未能满足排水的最低要求,给雨季生产带来严重的排水问题,最多时投入大大小小水泵10多台,并对运输设备构成巨大的威胁,经常使生产中断,严重制约我矿的生产能力。再台:9075工作面运输巷施工中遇到的三个断层未及时根据工作面掘露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准确预报,只有当断层揭露出来时才能判断、确定其产状要素,根本起不到提前预报,指导生产的作用,给巷道施工增加设备、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给今后的采面生产造成严重的排水问题。还有9075回风巷开口时提供的煤(岩)层产状与实际相差甚远,完全失去了地质工作的意义。按照该巷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中提供的煤层倾角为18~200,实际产状为25~300,导致该巷道在施工过程中未能按设计的巷道倾角跟上煤层,导致煤巷变岩巷,完全破坏了该巷道的设计意图,扰乱原工程计划,造成施工难度加大,进度缓慢,最终影响采掘接替,使我矿的工作面接替更加紧张,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再者涌水量的预报也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2002年6月22日,902(1)3工作面涌水量突然增大,导致两台水泵被淹,停产四个昼夜(96小时),损失产量3000吨左右。
总之,地测工作对生产影响的损失是巨大的,无法估量的。
附图:9075回风联络巷布置图
9073运输巷布置图
902(1)3运输巷布置图
2、采煤方面:
采煤工作是影响工作面生产能力最直接的因素。工作面未按正规循环作业图表进行回采,导致工作面产量不均衡;工作面地质条件(如遇断层淋水)变化时未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导致工作面冒落,既危及安全又影响生产;工作面调伪未合理控制,导致溜子超负荷运行经常引发机电设备事故,同时伸缩溜子频繁;还有许多未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操作而影响生产的因素不计其数。以上影响因素充分证明了采煤工作的正规化管理是提高工作面生产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强回采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才能提高工作面的单产。
3、掘进方面:
掘进工作是保证和实现回采工作面正常、均衡、持续生产的重要前提。其中掘进技术工作是掘进工作的重点,技术工作的优劣是发挥和制约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关键。掘進技术工作是根据可靠的地测资料设计出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开拓、准备、回采巷道。
首先要根据地测资料掌握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及工作面中的地质构造、采煤机械设备情况来设计工作面的巷道。如:工作面的运输巷道,根据煤层走向变化、走向长度及设备情况,先确定该巷道先分为几段,每段的方向要满足工作面排水的最小坡度及运输设备的最大长度,同时还要考虑下一段的方位、坡度,也要满足工作面排水的最小坡度及工作面的斜倾长度(即开切眼长度)。这样布置出的运输巷既利于排水又能提高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工作面的回风巷最好与运输巷平行既有利于排水,也避免回采工作面伸缩溜子频繁而影响工作面的生产能力,但回风巷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因为一是地测质料要相当可靠,同时还要考虑与上区段运输巷的防水煤柱尺寸,搞不好既满足不了最小煤柱尺寸,又造成掘进工作面施工困难,满足不了排水的要求;回风巷沿煤层走向掘进不可取,一方面保证不了防水煤柱尺寸,另一方面测量工作要准确及时,否则又难以严格按3‰、5‰或7‰的坡度进行施工,导致工作面水患难以解决,因此回风巷的设计必须有准确的地质资料及上区段运输巷的实测剖面图作为设计依据。
在断面设计方面,既要满足通风行人,又要满足工作面运煤运料(单体柱铰接顶梁),也可增打轨道巷以满足移变经常移动及运料及运料运柱的需要,现工作面的运输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面的生产能力。
总之,掘进工作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回采工作面的生产,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掘进工作面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单进,掘进工作面要尽量利用皮带、溜子,才能提高单进,满足正常接替。
(2)坚持掘进工作面正规循环,提高掘进工效。
(3)增加掘进工作面个数,使采掘工作面个数比为1/3较合适。
只有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才能使掘时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回采工作面生产。
三、计量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计量工作对矿井生产能力的影响是无形的,巨大的。目前我矿的计量管理属典型的粗放型计量手段,给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虽然矿对井的计量已初步实现科学化管理,总量控制无大的问题,但小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如目前电子皮带秤的位置不符合要求,应设在202和703皮带上才能让生产单位信服;电子皮带秤的数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现为一台,然而一旦该秤出现故障,计量工作将出现无法控制的混乱局面,因此必须考虑两台电子皮带秤,做到一台备用一台使用。
井对采煤队的计量是影响生产工人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现主要以工作面推进度、采高、计车数来确定各队的产量,这种方法是最原始的计量方法,误差很大,职工积极性受挫,无法提高生产能力,管理难度加大,不利于资源回收,采掘接替更加紧张,只有采用科学化的计量手段,才能巨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缓解目前的采掘紧张局面,同时提高回采工作面、采区的回采率,这对我矿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四、机电设备及运输对生产物影响
越是机械化程度高的矿井,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尤其重要。从每个月的生产调度统计分析可知,由于机电设备的影响,使每个工作面每月累计停产高达65小时,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对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机电设备的一次影响时间,少则3~4小时,多则1~2个班。
五、职工素质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目前我矿的采掘职工多数为合同工及农民协议工,凡遇收割季节,采掘职工出勤人数无法保证并且技术素质低,又无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对生产影响很大。
六、提高生产能力的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生产能力的各因素,需采取下列措施:
1、技术工作是生产准备过程,同时又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并为生产服务,要求从矿到井要建立健全以各级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强化技术管理,严格执行技术责任追查制度,各级领导要重视技术工作,改善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配齐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地质技术人员,采掘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2、矿井的计量工作是全矿的重要管理工作,希望各级领导要引起高度重视,我矿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走的就是正规化、科学化道路,要以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为契机,尽快完善计量管理,从而使我矿的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
3、针对煤矿井下设备量大、面广品种多、移动频繁等特点,要建立健全各种专业化管理小组,如防爆管理组、电气管理组、电源管理组、小型电器管理组、设备管理组等。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安全运行、信息资料及回收等。
4、针对目前采掘一线职工队伍状况及人员素质等情况,要坚持管理、培训并重的原则。对职工至少半年培训一次,注重提高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采掘一线的生产骨干,要尽快转为本单位正式合同制工人,解决他们后顾之忧;对出勤率较低的问题要采取多种有效的保勤办法和措施,以鼓励职工多出勤、出满勤;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尽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合理地分配,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上述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是主要的,但未提及的次要因素还很多也不能忽视,要防止其转化为主要因素。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工作,才能使我矿的生产均衡、持续、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