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晓忠是对的。在夏新手机如日中天的时候,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057.SH)总裁李晓忠就预言到了国产手机企业潜在的危机。在当时火热的市场当中,他就不无忧患地告诉自己的部下该要准备过冬了。
李晓忠准备的过冬棉衣有两件:技术研发与多元化布局。从2003年开始,夏新的于机系列当中就再也看不到代工设计公司设计的产品了,夏新开始全部依靠自主研发,特别是在3G方面,夏新同时介入了TD-SCDVA、WCDMA、CDMA2000三种技术标准的研发。
在手机主业之外,夏新的决策者开始布下另一个战局,进入当时被广泛看好的两个朝阳产业;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两个领域,希望借此分分担手机主业的风险谋求更大的发展。
但是,4年时间过去,夏新两条战线的成绩单很难说理想,技术战略并未显示出应有的威力,赢得了自主研发能力却输掉了市场。而在3C布局方面,从退出自主品牌笔记本电脑市场以及同前液晶电视全行业利润微薄的现状来看,这一战略也有落空的嫌疑。
现在还并没有到最终给李晓忠当初的战略决策打分的时候。李晓忠将验证自己战略成败的时间放到了明年。“既然是战略决策,就有可能冒风险。”2007年4月,李晓忠总结自己过去4年的决策。“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总体上,我们不是投入不足,而是投入过头的问题。”
3G的投入可能有些早
李晓忠曾经多次提到,他那么早就同时做3个3G标准的研发的确有些冒险。有时候,他还会半开玩笑地说,作为一种赌博,很多时候是“人算不如天算”。而在国内3G市场的启动周期上,这一感叹恐怕真的是有感而发。2005年之时,夏新已经同时推出了基于3种3G标准的手机,李晓忠也表示、只要3G大门一开,夏新随时可以实现量产。但是,直到今天,3G仍旧是一张饼。在3G开启时间的预计上,李晓忠多少有些失算了。
由于国内3G牌照迟迟未能发放,夏新耗费巨额资金辛苦建立起来的优势已经意义不大。夏新一度将希望放到了已经建成3G网络的海外市场,但是海外市场的进入门槛似乎也有些超出想像。李晓忠曾经希望让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总收入的1/3。但是,根据2006年的年报,夏新向海外出口手机达到40万部,在400多万部手机的销售量当中,比例并不是很高,而其中WCDMA和CDMA2000的数量达到10多万部。
而另一方面,为了全力支持3G的研发,夏新占用了许多原本2.5G的研发资源,影响到了市场主流产品的推出速度,直接影响到了目前的市场表现。“2007年春节前后,夏新有两款产品排名非常靠前,但是,这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夏新的产品序列当中似乎有些少。”有分析人士评价道, “如果有些产品早做决策,力量再集中一些的话,市场表现会更好一些。”
在国际厂商之间的竞争分化基本完成,一线、二线阵营的划分趋于稳定、三线国际厂商基本上已经退出竞争的背景下、国内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又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李晓忠分析,此后一段时间里,国内厂商之问也将会经历一个新的洗牌过程,重新排定座次。
夏新的策略是继续比拼“技术应用”路线。“虽然可能会有人觉得我们土。”李晓忠对世界商业报道记者笑言,“从产品来说,我们还是会比较强调3G和智能手机,夏新前几年做得比较辛苦,接下来会慢慢进入回报期。”针对此前国内厂商反映比较多的黑手机,李晓忠也已经提出r自己的对策,那就是也要“土狼化生存,以土狼对土狼。”而对于跨国巨头所占据的低端市场,夏新也已经找到应对策略,据李晓忠介绍,在使用了TI公司的单芯片技术之后,在低端市场,国内手机企业当可与跨国公司一战。
从2007年初的市场来看,积极信号很多:海外市场已经开始呈现出增长的势头,在国内市场上,中国移动的定制手机将会提高国产手机的采购比例,而黑手机在各方的关注下也必将有所收敛,国内3G市场也有可能会在今年启动,夏新预计2007年第四季度TD于机将会实现规模化销售。
但是,所有这些积极信号对于夏新来说更多的还只是机会,而不是现成的份额。夏新所笃信的技术应用在许多同行看来很难算得上是必杀绝技,要想同跨国巨头以及灵活的黑手机厂商竞争,夏新还得找到更实用的策略。
退出笔记本
很显然,外界并没有充分留意到复新年报当中所提及的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由自主品牌转向ODM的信息,在李晓忠亲口对外说出要退出自主品牌笔记本电脑市场之后,外界的反应是多少还有些突然。“夏新进军笔记本电脑产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论证后的战略选择,而不是暂时性的投机和试水。”李晓忠曾经态度坚决地表明自己对笔记本电脑业务的信心。
夏新的笔记本电脑之旅开始于2003年,通过与芯片厂商全美达公司和中国台湾OEM厂商合作的方式介入笔记本电脑产业。在李晓忠看来涉足笔记本电脑和真正进入这个产业的意义不同之处也就在于能否自己自主设计研发。夏新很快提出了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战略:自主研发,全程制造。全美达公司的规模和资源限制影响到了与夏新的台作,急于同英特尔一较高下的AMD迅速开始介入合作,AMD中国区和总裁郭可尊给了夏新相当多的支持。在与AMD的合作当中,夏新逐渐掌握笔记本电脑设计研发与生产的全过程。
2004年,夏新与英特尔开始战略合作,英特尔成为夏新笔记本电脑唯一的芯片合作伙伴。“生意毕竟是生意,英特尔在资源和技术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有夏新内部人士如此评价,“当时,其他厂商的芯片供应都是走亚太区,杨旭主政的中国区也迫切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业绩表现,因此对于与夏新的合作亦非常重视。”
从无到有、从与OEM厂商合作到自主研发、再到成为笔记本电脑领域的主流品牌,是2005年李晓忠所提出的夏新笔记本电脑的三大关口。在前两个阶段,夏新都走得非常顺利。在与英特尔开展战略合作之后,夏新也得以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最新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但是就在最后一个市场关口上,夏新却迟迟不能取得突破。
李晓忠原来计划用3年的时间,依靠技术的力量和创新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突破破性进展、成为国产品牌中的主流厂商。但是,就在第三个年头的2006年,李晓忠感觉到夏新的品牌在IT领域似乎总是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市场份额成为夏新笔记本电脑一个致命伤。“虽然质量以及用户体验各方面的反应还都不错,但是夏新笔记本电脑始终不能进入IT的主渠道。”有夏新高层坦陈。而李晓忠也承认,夏新的品牌在扩展IT市场的时候,感觉到非常吃力。
2006年6月,在英特尔的牵线下,夏新一度曾经与全球分销巨头英迈开始战略合作,试图借助英迈的渠道帮助自己真正打开市场。但是,这一合作由于种种原因并未真正开启,仅仅停留在了意向层面,还没有真正的供货。在英 迈之外,夏新也曾经尝试过国美这样的家电渠道销售电脑,但是似乎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有夏新内部人士透露,夏新始终不能进入IT渠道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广告支持方面,“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夏新是个新品牌、弱品牌,渠道商在进货时,肯定要考虑这个品牌的市场拉动力是不是足够,以夏新现有的资源,又不可能在广告上投入太多,渠道商自然不太看好。”
在2003年,夏新做出进入笔记本电脑场决策之时,一方面笔记本电脑市场增长快速、前景看好,另一方面夏新手中现金充裕,而且手机业务利润良好。3年之后,时移势易。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加剧,而在投入了大笔研发资金之后,夏新也无力再给笔记本电脑业务太多的资源支持。2006年11月,夏新最终决定退回到ODM领域,事实上在此之前夏新已经开始为其他国内企业代工生产笔记本电脑。对夏新来说,由于笔记本电脑的生产线和手机的生产线都是共用的,贴片、注塑的环节只需要更换一下模具即可,笔记本电脑的清货也已经完成,直接的损失并不是很大。
在2006年的年报当中,夏新将手机业务定位为“绝对主业”。虽然,李晓忠暂时不会完全放弃笔记本电脑业务,但是,要想从代工当中获得非常大的利润如果不能从IT巨头手中拿下大单恐怕比较难。夏新的3C战略可能要暂告一段落。
液晶电视之虞
同笔记本电脑一样,液晶电视市场的增长潜力不用怀疑,夏新2006年的年报预计,2007年将会是液晶电视极速增长的一年,市场增长速度有可能达到80%。但是,液晶电视市场似乎也在上演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故事;成长很快,但是利润率却被迅速拉低。
液晶电视市场利润表现不佳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连国际厂商也在价格上大打出手,整个液晶电视行业陷入到迷茫当中:为什么这个新兴市场会在高速成长的起步阶段就陷入到价格战的泥潭当中,这一市场的盈利模式究竟住哪?
作为新进入者,夏新此前并没有CRT电视的基础,也没有这一方面的包袱,可谓是轻装上阵。同手机的策略相仿,夏新在液晶电视方面同样也是强调应用,比如BT电视。“同产电视主要还是得抓应用,这是最现实的。”李晓忠认为,“我们希望通过越来越强有力的功能和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应用,利用杀手级和准杀手级的应用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
根据中天公司的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等主要的大城市,夏新的液晶电视均进入市场前5名,但是在全国的总体市场上,夏新的液晶电视被排在前10名之外。在几年的拓展之后,夏新目前已经度过了市场份额3%的生存线。但是,以集成组装为主的操盘手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的较低毛利率面前,近期利润恐难有太好的表现。李晓忠在同其部下谈及液晶电视时曾经感叹,大家都在谈液晶电视的盈利模式问题,如果同行都不要这么急功近利,心态放平和一点的话,也许日子会好过一些。但问题就在于,在撞车的市场战略情况下,这一市场恐怕哪家都很难把心态放平和了。
在退出笔记本电脑,将手机定位在绝对主业之后,夏新在液晶电视市场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夏新品牌在家电市场拥有一定的号召力,但是,这一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不弱于机。在手机市场陷入苦战的局面下,夏新恐怕不太可能拿出太多的资源来支撑液晶电视的发展,其生存空间恐怕短期内难以取得太大的突破。
在最初临危受命之时,李晓忠在彩色喷墨一体机、光盘录像机、手机等多个产业机会当中布局,最终手机在2002年的全面爆发拯救了夏新。而存2003年,李晓忠又在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3C领域布局,但是这一次,两个项目的运气似乎都有些差。同波导董事长徐立华一样,李晓忠的选择序列当中也曾经有过汽车,但是未曾开始便早早地放弃。目前为止,能够为夏新创造业绩增长的恐怕还只有手机。
技术情结
理工出身的李晓忠有一股技术情结,2002年底,在夏新手机开始一炮而红的时候,李晓忠就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夏新开始筹划做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在2003年国内手机企业黄金年代,由于在技术能力方面的缺失,李晓忠始终对圈内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心存忧患。也正是在这一意识之下,李晓忠决心主动做出调整,降低企业的发展速度,以研发提升竞争力。
李晓忠猜对了故事的开头。国内手机企业后来普遍陷入低潮,只是铁心走技术路线的夏新也没有在国内手机企业的下滑趋势当中成为例外。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李晓忠几乎将全部家当赌在技术研发上,在最大程度上为夏新保留了后劲,远胜于他的同行将资本投机在跨国并购或者是某些市场机会上。
“我们在手机方面从2004年开始做比较大的布局 如果现在回头看,我们当初在技术上走的是不是稍微早了一点?”李晓忠反思,“比如在3G、TD的研发上,在多元化方而是不是走得稍微快了一点?”
从2004年开始,夏新全部依靠自主研发的产品打市场,这一策略在当时多少显得有些激进,变化快速的市场当中,没有哪个企业敢保证自己的押宝能够全部命中,因此即使是最大牌的国际公司也没有完全拒绝从设计公司获取新的设计方案。对于这个问题,李晓忠有口己的理由:如果从外部拿设计方案,恐怕会影响到公司内部做自主研发的决心和信心,他希望能在这样一种置之死地的绝境当中,激励研发队伍的激情。
过犹不及。作为一个企业领袖的最痛苦之处也就前在于此,他们很难永远准确地把握到战略决策的尺度,因此、在涉及到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这样大问题的时候,一个积极的企业家宁肯做更多的投入,虽然明知其结果未必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