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听课就是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评课就是基于既有的教学信息,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交流与对话,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并通过对教学的反思,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实效为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听评课是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听评课是分享经验、互惠学习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教师交流切磋教学技艺、 改善教学行为,帮助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听课是评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听好课,才会评好课。那么,怎样才能听好课呢?
(一)有“备”而听,思而有得
只有有“备”而听,听课的兴趣才更浓,注意力才更集中,目标才更明确,效果才会更好,也会为自己上好一堂课奠定基础。如果准备不充分,往往收获会大打折扣。1.熟悉课标,把握教材。熟悉新课标,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编者意图、规定的知识体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2.预设课堂教学初步方案。如果自己教这节课,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3.了解学科教改信息。提高听课的品位,使听课能站在应有的高度上,敏锐准确地发现教师授课的优缺点。4.准备好听课的记录本、教科书、参考书等,确定好听课时间。 5.最好在上课前就进入教室,选择能观察到学生学习的位置,否则只能看到教师教的情况,看不到学生学的情况。6.在听课前要做到“五心”即“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二)“教”“学”兼顾,观听结合
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雙边的活动过程。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者听课时,既要听教师的“讲”,又要看学生的“学”,做到“教”“学”兼顾,观听结合。
1.以“教师”的角色,听教师怎么讲。听是否讲到点子上,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听是否讲得清楚明白,目标如何实现,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新课如何导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选择、问题探究的设计、练习的设置、课堂教学氛围如何等。当然,听课不但要听,还要看。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实验的安排及操作是否严谨,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2.要以“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课堂。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要看课堂气氛,学生是否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知识是否主动感知;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学生活动时间是否得当;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自学、读书、书写习惯是否养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等。总之,就是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
3.要以“学习者”的角色,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和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好听课记录。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学生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的情况。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听课记录为避免记成“流水账”,要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关注教法与学法,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关注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与形式的多样性,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分析反思,余音缭绕
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些,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执教者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学互助的目的。
当然,在落实听课时,我们除了听本学科的课,还可以听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去汲取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策略为我所用。这样,在专业化的征途中,我们就会越走越远。总之,听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第一步,我们只有通过听课,才能让自己成为专业水平更高的优秀教师。
(一)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转变” 1.在目标预设和达成上,评课要从关注三维目标转变到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还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更加关注课程的育人价值。
2.对教学内容实现的评价,要从关注学科概念到关注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跨学科概念对于学生形成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美国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就指出了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重要性。当然,学科教学重要的还是要夯实学科核心概念,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地关注跨学科概念。评课中,要关注执教者是否重视了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
3.教学活动的评价要关注实践。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践育人的要求,而实践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教育在重视探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
4.评价教学方式。过去评价一堂课的情境创设,往往看导入环节是不是设计得巧妙、生动,是不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情境创设要尽量真实。所谓真实,就不应是虚构出来的,而是在现实生活、科学研究中真实存在的。要实现从关注教师的释疑解惑,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转变。关注课堂如何做到激疑生惑,是否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而去分析解决问题。 5.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实现从关注评价的促学功能,到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的转变。在这方面,原来我们各种评价的目的都是进一步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应更加关注教学中评价的育人功能,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其在情感、观念、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二)实施有效评课的方法与技巧
评课效果如何,与方法有关。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因此,在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
1.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的教学目的,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
2.采用多种形式。对于观摩示范性、经验推广性、研究探讨性的听课活动,应采用集体公开评课的形式,通过集体讨论、评议等方式,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
3.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节课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实事求是就是以真实情况为基础,以教学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恰如其分地评价。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变成经验,成为未来教学的亮点。评课者要站在帮助和促进执教者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明确地提出,切忌讲假话、乱吹捧,只谈成绩不谈缺点,对一些明显存在的缺陷不予置评,甚至把缺点也说成优点。这些评课中的不正之风,无论对授课者本人,还是对于参加评课的其他教师,都是十分有害的,要坚决反对。
4.尊重差异,科学论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起点不同,采取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模式就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评课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被评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定。对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授课教师都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课的着眼点。要注意年龄差异,对待老教师要尊重,评课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对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要把评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讲得概括一点,不要不厌其烦地谈论教学的细节问题;对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评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的处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教学基本素质方面,注意不宜太多太深。
5.通盘考虑,凸显个性。评课时要从课的整体构思与布局进行分析,但不可不分主次,泛泛而谈。要有所侧重,针对教学的个性特色或创新点进行放大和提升。
6.对话交流,教学相长。通过交谈讨论、质疑分享,把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显现”出来,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深度对话,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一、科学“观听”,迈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一)有“备”而听,思而有得
只有有“备”而听,听课的兴趣才更浓,注意力才更集中,目标才更明确,效果才会更好,也会为自己上好一堂课奠定基础。如果准备不充分,往往收获会大打折扣。1.熟悉课标,把握教材。熟悉新课标,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编者意图、规定的知识体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2.预设课堂教学初步方案。如果自己教这节课,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3.了解学科教改信息。提高听课的品位,使听课能站在应有的高度上,敏锐准确地发现教师授课的优缺点。4.准备好听课的记录本、教科书、参考书等,确定好听课时间。 5.最好在上课前就进入教室,选择能观察到学生学习的位置,否则只能看到教师教的情况,看不到学生学的情况。6.在听课前要做到“五心”即“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二)“教”“学”兼顾,观听结合
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雙边的活动过程。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者听课时,既要听教师的“讲”,又要看学生的“学”,做到“教”“学”兼顾,观听结合。
1.以“教师”的角色,听教师怎么讲。听是否讲到点子上,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听是否讲得清楚明白,目标如何实现,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新课如何导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选择、问题探究的设计、练习的设置、课堂教学氛围如何等。当然,听课不但要听,还要看。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实验的安排及操作是否严谨,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2.要以“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课堂。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要看课堂气氛,学生是否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知识是否主动感知;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学生活动时间是否得当;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自学、读书、书写习惯是否养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等。总之,就是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
3.要以“学习者”的角色,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和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好听课记录。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学生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的情况。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听课记录为避免记成“流水账”,要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关注教法与学法,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关注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与形式的多样性,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分析反思,余音缭绕
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些,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执教者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学互助的目的。
当然,在落实听课时,我们除了听本学科的课,还可以听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去汲取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策略为我所用。这样,在专业化的征途中,我们就会越走越远。总之,听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第一步,我们只有通过听课,才能让自己成为专业水平更高的优秀教师。
二、客观评“学”,科学论“教” ,听评共进,教学相长
(一)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转变” 1.在目标预设和达成上,评课要从关注三维目标转变到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还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更加关注课程的育人价值。
2.对教学内容实现的评价,要从关注学科概念到关注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跨学科概念对于学生形成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美国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就指出了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重要性。当然,学科教学重要的还是要夯实学科核心概念,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地关注跨学科概念。评课中,要关注执教者是否重视了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
3.教学活动的评价要关注实践。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践育人的要求,而实践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教育在重视探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
4.评价教学方式。过去评价一堂课的情境创设,往往看导入环节是不是设计得巧妙、生动,是不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情境创设要尽量真实。所谓真实,就不应是虚构出来的,而是在现实生活、科学研究中真实存在的。要实现从关注教师的释疑解惑,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转变。关注课堂如何做到激疑生惑,是否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而去分析解决问题。 5.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实现从关注评价的促学功能,到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的转变。在这方面,原来我们各种评价的目的都是进一步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应更加关注教学中评价的育人功能,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其在情感、观念、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二)实施有效评课的方法与技巧
评课效果如何,与方法有关。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因此,在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
1.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的教学目的,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
2.采用多种形式。对于观摩示范性、经验推广性、研究探讨性的听课活动,应采用集体公开评课的形式,通过集体讨论、评议等方式,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
3.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节课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实事求是就是以真实情况为基础,以教学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恰如其分地评价。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变成经验,成为未来教学的亮点。评课者要站在帮助和促进执教者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明确地提出,切忌讲假话、乱吹捧,只谈成绩不谈缺点,对一些明显存在的缺陷不予置评,甚至把缺点也说成优点。这些评课中的不正之风,无论对授课者本人,还是对于参加评课的其他教师,都是十分有害的,要坚决反对。
4.尊重差异,科学论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起点不同,采取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模式就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评课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被评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定。对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授课教师都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课的着眼点。要注意年龄差异,对待老教师要尊重,评课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对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要把评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讲得概括一点,不要不厌其烦地谈论教学的细节问题;对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评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的处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教学基本素质方面,注意不宜太多太深。
5.通盘考虑,凸显个性。评课时要从课的整体构思与布局进行分析,但不可不分主次,泛泛而谈。要有所侧重,针对教学的个性特色或创新点进行放大和提升。
6.对话交流,教学相长。通过交谈讨论、质疑分享,把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显现”出来,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深度对话,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