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川北医学院学生来到彭州市传染病医院进行学习交流。通过此次交流,可以明显感受到医院和本科在校医学生在毕业就职的思维上存在思考方向上的差异。本文从在校本科医学生、医院等多角度考虑,对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应当在社会大力支持、学校正确导向和学生积极配合的基础上,提高医学生工作能力、基本能力和求职能力,提前详细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并调整其就业心态,从而解决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医学生;医院;就业;能力培养
随着科学事业不断发展,近年来医学院校及医院卫生政策不断的改革,随之而来的就业等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医科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满足了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同时,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一一“医科毕业生就业难”。医学生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面对全新的就业体制,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复杂的社会,面对人生中极为重要的角色转换,部分人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种种心理误区,事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以川北医学院在校医学生的就业认知及期望数据为基础,来探索医学生就业认识及就业动态趋势,并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针对就业指导方面提出建议。
1在校本科医学生就业思维
1.1对所在学校及所学专业等自身专业能力的自我认识及评价
在校学生对目前医学生就业的信心不是很足,这一方面是就业环境的影响,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就业压力逐年加大。我院学生在校期间经过老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努力,无论在专业知识、道德修养、意志品格还是人际交往等知识能力培养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学到了专业知识并提高了综合素质,但在择业过程中却又常常感到手中的毕业证牌子比不上重点院校,甚至不如区内同类院校,从而怀疑自身的实力。正是存在这样的矛盾心理,在与其他院校毕业生进行公开竞争中,我院毕业生往往顾忌重重,主动竞争的信心不强,甚至因此错过一些好的就业单位或者丧失掉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2就业的期望值
对工资标准的要求并不高,在校学生选择单位时最看重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发展空间和工资、福利待遇这两个方面,而看重单位的知名度及单位性质的并不多。这说明医学生还是讲求实际的,首先考虑个人发展和工作前景,其次是工资收入水平,最后才是一些外部影响因素。
1.3择业心理
大多在校学生期望可以到三甲或者稍次的医院,但随着社区医疗机构和医疗制度的逐步推行,加之大中城市医院中的医护人员日趋饱和,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将是今后医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城市中的中小医院、县级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将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这样对毕业生而言,就业的心理期望与实际就业状况的反差就相当大。
2用人单位对于本科就业思维
2.1 优中录优
医院在招收的时候注重的个人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结合。在专业成绩上筛选出部分优秀学生后再通过比较选择“情商”较突出的学生。医院的招收人数不是每年都招收并且人数也有限。这也是在校医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高要求。
2.2 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同和缺陷
社会缺乏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对实践能力的评判。使毕业生的实习表现与考核成绩对择业的影响缺位,从而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实习态度和工作热情。用人单位很容易仅仅被学生表象的口才和华丽的书法所迷惑,并匆忙作出决定。尤其是有些同学较早确定了就业单位,对后期实习以及实习鉴定、毕业鉴定就更认为无关紧要[2]。并且,不同的用人单位招聘时候的参考标准不同,也是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3对策思考
3.1明确办学定位,打造专业特色,从根本上提高就业工作的实力和水平
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越清晰,学生就越容易从中对自己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并加强对自己进行较有针对性的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同时对母校的认同感也会得到增强,这是医学教育创新研究的方法论之一[3]。
3.2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从新生入校时就能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帮助,使他们及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范围,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全面的准备,积极增进职业适应,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在整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的调整、充实和完善,科学地建构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4]。
3.3发展和培养大学生就业择业的良性心理,克服就业择业的不良心理影响
一方面,对于那些大学生就业择业的良性心理,如“先就业后择业”心理、“凭实力说话”心理、“自主创业”心理、“看重事业发展,注重工作前景”等等,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空想趋于现实的心理反映,是明智的选择,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对社会环境认识的准确度,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强培养、鼓励提高。
3.4从社会角度出发,完善医学生就业市场
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时间性和群体性特点,加之基本上属于初次就业,因此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其土要标志就是服务体系、竞争体制、调控体制、监督管理体制的健全。鼓励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思想,同时为了保证医学毕业生这一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关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为医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小玲,曾首涛,张晓莉.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43-445.
[2] 吴蕾蕾.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求职与毕业实习矛盾的成因与对策[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38(2):187-189.
[3] 邹丽琴.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03:225-226+240.
[4] 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96-97.
作者简介:刘默涵(1994-),女,四川乐山人,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2013级本科,主要从事医学检验方向工作。
关键词:医学生;医院;就业;能力培养
随着科学事业不断发展,近年来医学院校及医院卫生政策不断的改革,随之而来的就业等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医科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满足了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同时,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一一“医科毕业生就业难”。医学生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面对全新的就业体制,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复杂的社会,面对人生中极为重要的角色转换,部分人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种种心理误区,事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以川北医学院在校医学生的就业认知及期望数据为基础,来探索医学生就业认识及就业动态趋势,并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针对就业指导方面提出建议。
1在校本科医学生就业思维
1.1对所在学校及所学专业等自身专业能力的自我认识及评价
在校学生对目前医学生就业的信心不是很足,这一方面是就业环境的影响,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就业压力逐年加大。我院学生在校期间经过老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努力,无论在专业知识、道德修养、意志品格还是人际交往等知识能力培养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学到了专业知识并提高了综合素质,但在择业过程中却又常常感到手中的毕业证牌子比不上重点院校,甚至不如区内同类院校,从而怀疑自身的实力。正是存在这样的矛盾心理,在与其他院校毕业生进行公开竞争中,我院毕业生往往顾忌重重,主动竞争的信心不强,甚至因此错过一些好的就业单位或者丧失掉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2就业的期望值
对工资标准的要求并不高,在校学生选择单位时最看重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发展空间和工资、福利待遇这两个方面,而看重单位的知名度及单位性质的并不多。这说明医学生还是讲求实际的,首先考虑个人发展和工作前景,其次是工资收入水平,最后才是一些外部影响因素。
1.3择业心理
大多在校学生期望可以到三甲或者稍次的医院,但随着社区医疗机构和医疗制度的逐步推行,加之大中城市医院中的医护人员日趋饱和,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将是今后医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城市中的中小医院、县级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将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这样对毕业生而言,就业的心理期望与实际就业状况的反差就相当大。
2用人单位对于本科就业思维
2.1 优中录优
医院在招收的时候注重的个人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结合。在专业成绩上筛选出部分优秀学生后再通过比较选择“情商”较突出的学生。医院的招收人数不是每年都招收并且人数也有限。这也是在校医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高要求。
2.2 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同和缺陷
社会缺乏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对实践能力的评判。使毕业生的实习表现与考核成绩对择业的影响缺位,从而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实习态度和工作热情。用人单位很容易仅仅被学生表象的口才和华丽的书法所迷惑,并匆忙作出决定。尤其是有些同学较早确定了就业单位,对后期实习以及实习鉴定、毕业鉴定就更认为无关紧要[2]。并且,不同的用人单位招聘时候的参考标准不同,也是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3对策思考
3.1明确办学定位,打造专业特色,从根本上提高就业工作的实力和水平
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越清晰,学生就越容易从中对自己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并加强对自己进行较有针对性的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同时对母校的认同感也会得到增强,这是医学教育创新研究的方法论之一[3]。
3.2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从新生入校时就能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帮助,使他们及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范围,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全面的准备,积极增进职业适应,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在整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的调整、充实和完善,科学地建构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4]。
3.3发展和培养大学生就业择业的良性心理,克服就业择业的不良心理影响
一方面,对于那些大学生就业择业的良性心理,如“先就业后择业”心理、“凭实力说话”心理、“自主创业”心理、“看重事业发展,注重工作前景”等等,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空想趋于现实的心理反映,是明智的选择,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对社会环境认识的准确度,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强培养、鼓励提高。
3.4从社会角度出发,完善医学生就业市场
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时间性和群体性特点,加之基本上属于初次就业,因此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其土要标志就是服务体系、竞争体制、调控体制、监督管理体制的健全。鼓励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思想,同时为了保证医学毕业生这一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关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为医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小玲,曾首涛,张晓莉.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43-445.
[2] 吴蕾蕾.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求职与毕业实习矛盾的成因与对策[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38(2):187-189.
[3] 邹丽琴.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03:225-226+240.
[4] 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96-97.
作者简介:刘默涵(1994-),女,四川乐山人,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2013级本科,主要从事医学检验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