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发展者。文化是人民的民族的,才有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宣传时代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必须以建设和谐社会文化为立足点。由此思考,概述结论。
一、建设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是文化发展的立足点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也是新疆落实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内在要求。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坚持为了群众,也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众文化建设直接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广大群众和精神文明需求为根本目的。
(一)维护群众文化利益和文化权益,是文化繁荣的出发点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主体,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以满足精神生活需求,进行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综合性、普及性、传承性的各类文化活动。群众利益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文化利益。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之一。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健康群众文化,是文化“兴观群怨”功能的根本点
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服务的对象,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搞好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高尚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精神,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二、结合实际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是文化丰硕的繁荣社会热点
新疆是个多民族生活的地区,丰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权益,让优秀的文化服务于大众,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体条件。
(一)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人民群众的关注点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实现人民权益的依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的要求,可是现实中,依然有许多现象和问题与其背离,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权益,需要在几方面再“加速”。首先,要实现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均衡配置,让老百姓在自己居住的区域周边也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节目。其次,在软件方面,要发挥海纳百川的精神,放眼世界,吸收精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养,让普通老百姓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第三,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是人民群众的兴奋点
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完善大中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巩固县(区)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在地广人稀地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因此,落实文化资源共享问题应摆在群众文化的重要日常上。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群众文化设施布局,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文化设施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城区共享,社会共享和区域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机制。如:工人文化宫、群艺馆、少年宫、图书馆、体育场馆、各区(县)、产(行)业、企业的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实施,其服务对象应是面对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文化资源应该使它具有文化的全民性,同时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文化服务理念和机制,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形成社会参与人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三)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是文化喜闻乐见的愉悦点
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应不断巩固和壮大基本文化阵地,注重把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作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好送文化、送图书下基层、下企业、下社区、下乡的活动。继续开展寓教于乐,身心健康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经常性举办各类唱响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大众体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鼓励广大群众和老百姓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组织各类群众性协会的文艺团队,广泛参与开展各种健康文明的业余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和谐文化建设中主力军作用。
(四)培养高素质群众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繁荣人才聚集点
稳定的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是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依靠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我们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通过打造服务载体,寻找有效平台,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来吸引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充分发挥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群众文化工作者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坚实保障,行稳致远健康推进
(一)达平台,组团队,提供群众文化场所
乌鲁木齐市总工会、市工人文化宫审时度势,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09年正式成立了乌鲁木齐市职工文体协会,内含12个协会(职工书画协会、收藏家协会、京剧社、越剧社、秦腔协会、合唱团、乒乓球俱乐部、萨克斯俱乐部、民乐团、军乐团、拉丁舞队、中老年民族舞队),各协会活动场所设在市工人文化宫,将市职工协会融入文化宫这一具有职工文化活动实力和经验的文化事业实体中,资源共享,强势互补,确保工会文体工作职能的正常履行。
(二)讲政治,求实效,创新开展文体活动
市总工会宣教部负责策划组织开展全市职工文艺体育和兴趣收藏活动,市工人文化宫文体部负责组织实施,各会员单位、各协会会员是各项活动的主力军。组织开展活动时,实行下达任务与协商自愿参加相结合的管理办法,用娱乐性和大众性吸引会员单位,力争出力作、出精品,并大力进行宣传。确定活动项目时,坚持把每一項活动与工会的中心工作、国家重大的时政要务紧密结合起来,与宣传工会的宗旨,履行工会的职责,提升工会的形象,融洽政府与职工之间的联系结合起来,与职工的喜闻乐见结合起来。努力推出活动的新内容和新形式,积极创树有影响的文化品牌,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职工,焕发职工的劳动热情,以丰硕的活动成果丰富、发展企业文化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建队伍,强素质,培养群众文化骨干
建立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要着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积极发展群众民间社团艺术团队,要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文化工作者队伍,着力培养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着力培养企业业余文化队伍,着力培养社区业余文化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使之成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承担应有责任。
作者简介:
张咏梅,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
一、建设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是文化发展的立足点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也是新疆落实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内在要求。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坚持为了群众,也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众文化建设直接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广大群众和精神文明需求为根本目的。
(一)维护群众文化利益和文化权益,是文化繁荣的出发点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主体,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以满足精神生活需求,进行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综合性、普及性、传承性的各类文化活动。群众利益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文化利益。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和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之一。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健康群众文化,是文化“兴观群怨”功能的根本点
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服务的对象,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搞好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高尚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精神,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二、结合实际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是文化丰硕的繁荣社会热点
新疆是个多民族生活的地区,丰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权益,让优秀的文化服务于大众,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体条件。
(一)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人民群众的关注点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实现人民权益的依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的要求,可是现实中,依然有许多现象和问题与其背离,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权益,需要在几方面再“加速”。首先,要实现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均衡配置,让老百姓在自己居住的区域周边也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节目。其次,在软件方面,要发挥海纳百川的精神,放眼世界,吸收精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养,让普通老百姓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第三,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是人民群众的兴奋点
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完善大中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巩固县(区)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在地广人稀地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因此,落实文化资源共享问题应摆在群众文化的重要日常上。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群众文化设施布局,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文化设施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城区共享,社会共享和区域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机制。如:工人文化宫、群艺馆、少年宫、图书馆、体育场馆、各区(县)、产(行)业、企业的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实施,其服务对象应是面对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文化资源应该使它具有文化的全民性,同时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文化服务理念和机制,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形成社会参与人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三)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是文化喜闻乐见的愉悦点
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应不断巩固和壮大基本文化阵地,注重把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作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好送文化、送图书下基层、下企业、下社区、下乡的活动。继续开展寓教于乐,身心健康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经常性举办各类唱响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大众体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鼓励广大群众和老百姓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组织各类群众性协会的文艺团队,广泛参与开展各种健康文明的业余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和谐文化建设中主力军作用。
(四)培养高素质群众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繁荣人才聚集点
稳定的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是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依靠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我们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通过打造服务载体,寻找有效平台,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来吸引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充分发挥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群众文化工作者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坚实保障,行稳致远健康推进
(一)达平台,组团队,提供群众文化场所
乌鲁木齐市总工会、市工人文化宫审时度势,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09年正式成立了乌鲁木齐市职工文体协会,内含12个协会(职工书画协会、收藏家协会、京剧社、越剧社、秦腔协会、合唱团、乒乓球俱乐部、萨克斯俱乐部、民乐团、军乐团、拉丁舞队、中老年民族舞队),各协会活动场所设在市工人文化宫,将市职工协会融入文化宫这一具有职工文化活动实力和经验的文化事业实体中,资源共享,强势互补,确保工会文体工作职能的正常履行。
(二)讲政治,求实效,创新开展文体活动
市总工会宣教部负责策划组织开展全市职工文艺体育和兴趣收藏活动,市工人文化宫文体部负责组织实施,各会员单位、各协会会员是各项活动的主力军。组织开展活动时,实行下达任务与协商自愿参加相结合的管理办法,用娱乐性和大众性吸引会员单位,力争出力作、出精品,并大力进行宣传。确定活动项目时,坚持把每一項活动与工会的中心工作、国家重大的时政要务紧密结合起来,与宣传工会的宗旨,履行工会的职责,提升工会的形象,融洽政府与职工之间的联系结合起来,与职工的喜闻乐见结合起来。努力推出活动的新内容和新形式,积极创树有影响的文化品牌,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职工,焕发职工的劳动热情,以丰硕的活动成果丰富、发展企业文化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建队伍,强素质,培养群众文化骨干
建立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要着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积极发展群众民间社团艺术团队,要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文化工作者队伍,着力培养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着力培养企业业余文化队伍,着力培养社区业余文化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使之成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承担应有责任。
作者简介:
张咏梅,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