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讲述了RH阴性血型的鲁斯兰在中国积极无偿献血的故事。当这名在海南读书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在电视里听到习主席说出他的名字的时候,非常惊讶,接着高兴得合不拢嘴!
让他想不到的还在后头,两天后,海南大学为他发放“突出贡献奖”奖金10万元。之前,他希望“在中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今,在不少海大师生眼中,鲁斯兰肯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般不点名,点名不一般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么,什么人更容易得到领导人点名表扬?
A:劳模
B:专家
C:战斗英雄
D:其他
众所周知,要得到领导的认可不容易,大多是专业过硬,或者某种才华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得到领导人的点名表扬,就更不容易了。
有研究证实:领导多表扬,有利激发对象的积极性,引起周围的侧目和学习。
劳模、英模,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较有机会获得领导人的“青睐”。如毛泽东赞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如泰山”,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被表扬者”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当年的掏粪工人时传祥,正是因为刘少奇的一句“你我只是革命分工不同”,从此成为载誉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1966年国庆观礼,时传祥作为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受到毛泽东接见,周恩来在招待宴会上为其敬酒。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也曾背起粪桶,跟着时传祥学习背粪,给环卫工人鼓气,一时间在北京城内传为佳话。
战斗英雄,这个群体在战争年代尤能获得领导人表扬。
1947年2月,在陕北華池战斗中,机枪手徐锦才战斗勇敢,一挺机枪消灭敌人近300人。在后来的庆功会上,毛泽东主席接见徐进才,说到兴奋处,想为他写点什么。但当时条件极其艰苦,白纸很难找到,毛主席就用蘸着红药水的毛笔在徐的手帕上题写“战斗英雄”四个大字,下边还落上“毛泽东”字样。
1949年,某团参谋长的张英才作为全军英模代表将随团出国访问,他幸运地被安排和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坐在一起吃晚餐。毛主席拿出烟,微笑着递给张英才,还特意嘱咐工作人员“给这位山西同志下碗鸡蛋面,多放点醋”。
有时候,特殊场合下的特殊身份,也能“博得”领导人的认可。
2007年6月30日晚,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文艺晚会在港举行,晚会结束时,胡锦涛上台与众演出者握手并高歌一曲,其中,胡锦涛与刘德华握手时间长达九秒,并与其亲切交谈。
这一细节引发诸多网友关注,竞猜胡锦涛与刘德华的谈话内容的帖子也成为了热点话题。最后还是刘德华出来“答疑”:“主席说很高兴听到我唱《中国人》这首歌,叫我以后有机会多为国家献唱。”
而港媒则评论称,胡锦涛与刘德华长时间握手,是在与港人精神握手。
点名背后的几层意思
让我们再看一道选择题。领导人容易在哪种场合表扬人?
A:调研
B:演讲
C:“两会”
D:会见外宾
答案是一切皆有可能,关键还要有人给“引荐”。
领导人借着点名,有时候是一种导向和一种态度。据《我的爷爷陈永贵——从农民到国务院副总理》一书介绍,1964年3月,毛泽东主席南巡,他召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等人到停在邯郸的专列上汇报工作。陶鲁笳把陈永贵在集体生产中的一些创新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陈永贵”这个名字和事迹从此直达“天庭”。
“陈永贵识字不多,干的事情不少。你们有陈永贵的材料没有?”毛泽东当时对陈做出了高度肯定。会见结束后,他继续南巡,每到一处,就讲大寨的陈永贵带头劳动、不搞特殊的精神。
新华社高级记者冯东书撰写的《陈永贵》一书则披露,陈永贵后来谈到他的官运时说:“我当副总理,自己思想上真是没有准备,可开会时一鼓掌就通过了。”
除了领导人的调研活动,每年全国“两会”,也是领导人常常“表扬”人的时候。按照惯例,领导人一般都要到各代表团参加分组审议,和基层代表会有密切接触。
此时,领导人的点名,往往不为纯粹表扬某人,而是体现一种亲和力和个性,属于领导策略和方式。
2003年全国“两会”上,江泽民主席来到广东代表团,对新上任的广东省长黄华华笑着说:“我首先要表扬你的普通话,讲得棒极了!”在一旁的李长春风趣地说:“他是普通话说得最好的广东人。”
不少人还记得在去年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在江苏代表团讨论时,对清华大学毕业、24岁的南京村官石磊的寄语:“基层是最锻炼人,也是最能成长人的地方。特别是你又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因此,可以大有作为。”
就在今年年初,石磊当选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一度被媒体误读为“江苏最年轻正处级干部”,不得不官方出来辟谣,“这个副书记是兼职的,他还是副处级”。
对个人而言,包括外国人,被领导人表扬后,身价和名气都会上涨,所以领导人一般不会轻易点名。
此次引起大家关注的鲁斯兰,则是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点名表扬。
此类情形有过不少先例。习近平今年在墨西哥访问时演讲,就提到了曾担任墨西哥男足和中国男足主教练的米卢,对他为中国足球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一向“狡黠”的米卢迅速回应:如果中国足球需要,我时刻准备着。
被表扬的,别“愣着”
时至今日,中央级别的领导较少在公开场合直接表扬一个单独的人,要嘉奖,往往都是针对一个做出特殊贡献的群体。
1999年,中国女足获得世界杯亚军,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在北京接见了全体队员,不管是江泽民口中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还是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新长征突击队标兵”,都属于集体表彰。
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表彰大会上,领导人给蒋敏等517名“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颁奖,也没有特别去强调哪一个人,二是突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领导人的点名表扬或认可,不同于批示,更加即兴,现场感较强。有分析指出,现实中,得到领导人表扬后,往往“受宠若惊”,可以“有效互动”的并不多,“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是其中不多的两个。
年广九曾得到邓小平三次点名。1983年和1984年,邓小平两次以年广九和他的傻子瓜子为例,明确表示鼓励发展私营经济。这被认为是政府在为个私经济“松绑”而发出的明确信号。在这种信号昭示下,全国10万工商户随着年广九一起解决了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雇工问题。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1页中有这样一句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讲了这段话。彼时,年广九正因为“经济问题”身陷囹圄。邓小平的话让他重新获得自由,而围绕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迷雾从此渐被拨开。年广九把它贴在了傻子瓜子专卖店店面正中墙上,也印刷在自己名片背面,可谓面对中央领导肯定后,当事人作出的“最佳互动”之一。
性格相对活跃的吴小莉则回忆:1998年3月的那次新闻发布会上,朱镕基总理点了我的名字,“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广播。”我站起来之后,没有提问,第一句话是“谢谢朱总理,首先,我要说的是,您也是我的偶像”。
自此之后,吴小莉的大名迅即红遍大陆,并连续3年得到在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提问的机会。而在习近平与奥巴马第一次会谈之后,召开记者见面会时,习近平曾点名“让康辉来提个问题”,康辉体现了极强的专业能力,将问题聚焦在中美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上。
第二天,很多媒体不约而同要把“康辉要红!”作为了新闻的标题。
让他想不到的还在后头,两天后,海南大学为他发放“突出贡献奖”奖金10万元。之前,他希望“在中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今,在不少海大师生眼中,鲁斯兰肯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般不点名,点名不一般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么,什么人更容易得到领导人点名表扬?
A:劳模
B:专家
C:战斗英雄
D:其他
众所周知,要得到领导的认可不容易,大多是专业过硬,或者某种才华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得到领导人的点名表扬,就更不容易了。
有研究证实:领导多表扬,有利激发对象的积极性,引起周围的侧目和学习。
劳模、英模,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较有机会获得领导人的“青睐”。如毛泽东赞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如泰山”,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被表扬者”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当年的掏粪工人时传祥,正是因为刘少奇的一句“你我只是革命分工不同”,从此成为载誉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1966年国庆观礼,时传祥作为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受到毛泽东接见,周恩来在招待宴会上为其敬酒。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也曾背起粪桶,跟着时传祥学习背粪,给环卫工人鼓气,一时间在北京城内传为佳话。
战斗英雄,这个群体在战争年代尤能获得领导人表扬。
1947年2月,在陕北華池战斗中,机枪手徐锦才战斗勇敢,一挺机枪消灭敌人近300人。在后来的庆功会上,毛泽东主席接见徐进才,说到兴奋处,想为他写点什么。但当时条件极其艰苦,白纸很难找到,毛主席就用蘸着红药水的毛笔在徐的手帕上题写“战斗英雄”四个大字,下边还落上“毛泽东”字样。
1949年,某团参谋长的张英才作为全军英模代表将随团出国访问,他幸运地被安排和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坐在一起吃晚餐。毛主席拿出烟,微笑着递给张英才,还特意嘱咐工作人员“给这位山西同志下碗鸡蛋面,多放点醋”。
有时候,特殊场合下的特殊身份,也能“博得”领导人的认可。
2007年6月30日晚,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文艺晚会在港举行,晚会结束时,胡锦涛上台与众演出者握手并高歌一曲,其中,胡锦涛与刘德华握手时间长达九秒,并与其亲切交谈。
这一细节引发诸多网友关注,竞猜胡锦涛与刘德华的谈话内容的帖子也成为了热点话题。最后还是刘德华出来“答疑”:“主席说很高兴听到我唱《中国人》这首歌,叫我以后有机会多为国家献唱。”
而港媒则评论称,胡锦涛与刘德华长时间握手,是在与港人精神握手。
点名背后的几层意思
让我们再看一道选择题。领导人容易在哪种场合表扬人?
A:调研
B:演讲
C:“两会”
D:会见外宾
答案是一切皆有可能,关键还要有人给“引荐”。
领导人借着点名,有时候是一种导向和一种态度。据《我的爷爷陈永贵——从农民到国务院副总理》一书介绍,1964年3月,毛泽东主席南巡,他召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等人到停在邯郸的专列上汇报工作。陶鲁笳把陈永贵在集体生产中的一些创新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陈永贵”这个名字和事迹从此直达“天庭”。
“陈永贵识字不多,干的事情不少。你们有陈永贵的材料没有?”毛泽东当时对陈做出了高度肯定。会见结束后,他继续南巡,每到一处,就讲大寨的陈永贵带头劳动、不搞特殊的精神。
新华社高级记者冯东书撰写的《陈永贵》一书则披露,陈永贵后来谈到他的官运时说:“我当副总理,自己思想上真是没有准备,可开会时一鼓掌就通过了。”
除了领导人的调研活动,每年全国“两会”,也是领导人常常“表扬”人的时候。按照惯例,领导人一般都要到各代表团参加分组审议,和基层代表会有密切接触。
此时,领导人的点名,往往不为纯粹表扬某人,而是体现一种亲和力和个性,属于领导策略和方式。
2003年全国“两会”上,江泽民主席来到广东代表团,对新上任的广东省长黄华华笑着说:“我首先要表扬你的普通话,讲得棒极了!”在一旁的李长春风趣地说:“他是普通话说得最好的广东人。”
不少人还记得在去年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在江苏代表团讨论时,对清华大学毕业、24岁的南京村官石磊的寄语:“基层是最锻炼人,也是最能成长人的地方。特别是你又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因此,可以大有作为。”
就在今年年初,石磊当选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一度被媒体误读为“江苏最年轻正处级干部”,不得不官方出来辟谣,“这个副书记是兼职的,他还是副处级”。
对个人而言,包括外国人,被领导人表扬后,身价和名气都会上涨,所以领导人一般不会轻易点名。
此次引起大家关注的鲁斯兰,则是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点名表扬。
此类情形有过不少先例。习近平今年在墨西哥访问时演讲,就提到了曾担任墨西哥男足和中国男足主教练的米卢,对他为中国足球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一向“狡黠”的米卢迅速回应:如果中国足球需要,我时刻准备着。
被表扬的,别“愣着”
时至今日,中央级别的领导较少在公开场合直接表扬一个单独的人,要嘉奖,往往都是针对一个做出特殊贡献的群体。
1999年,中国女足获得世界杯亚军,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在北京接见了全体队员,不管是江泽民口中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还是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新长征突击队标兵”,都属于集体表彰。
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表彰大会上,领导人给蒋敏等517名“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颁奖,也没有特别去强调哪一个人,二是突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领导人的点名表扬或认可,不同于批示,更加即兴,现场感较强。有分析指出,现实中,得到领导人表扬后,往往“受宠若惊”,可以“有效互动”的并不多,“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是其中不多的两个。
年广九曾得到邓小平三次点名。1983年和1984年,邓小平两次以年广九和他的傻子瓜子为例,明确表示鼓励发展私营经济。这被认为是政府在为个私经济“松绑”而发出的明确信号。在这种信号昭示下,全国10万工商户随着年广九一起解决了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雇工问题。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1页中有这样一句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讲了这段话。彼时,年广九正因为“经济问题”身陷囹圄。邓小平的话让他重新获得自由,而围绕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迷雾从此渐被拨开。年广九把它贴在了傻子瓜子专卖店店面正中墙上,也印刷在自己名片背面,可谓面对中央领导肯定后,当事人作出的“最佳互动”之一。
性格相对活跃的吴小莉则回忆:1998年3月的那次新闻发布会上,朱镕基总理点了我的名字,“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广播。”我站起来之后,没有提问,第一句话是“谢谢朱总理,首先,我要说的是,您也是我的偶像”。
自此之后,吴小莉的大名迅即红遍大陆,并连续3年得到在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提问的机会。而在习近平与奥巴马第一次会谈之后,召开记者见面会时,习近平曾点名“让康辉来提个问题”,康辉体现了极强的专业能力,将问题聚焦在中美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上。
第二天,很多媒体不约而同要把“康辉要红!”作为了新闻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