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代是我国程朱理学统治最为严苛的时代,在理学禁锢下的人们人格卑弱,精神萎缩,漠视人情,整个社会毫无生机。明代又是我国戏剧的发展时期,汤显祖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剧作家,其作品多是爱情婚姻剧,从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爱情和婚姻状况以及思想观念。至情至性的汤显祖对当时人情的缺失痛心不已,毅然在风口浪尖上举起“至情”的大旗,通过戏剧抒发对“有情社会的到来”的期望。其创作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扬情以反理,即通过宣扬“情”的伟大和正当美好来批判“理”对人们精神的束缚和毒害。
关键词:汤显祖; 情; 理; 程朱理学; 以情反理
当时在思想领域内,王艮所建立的左派王学——泰州学派举起了反对正统宋学的旗帜,要求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汤显祖的家乡江西省是泰州学派的盛行地区,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就是汤显祖的老师,而反封建思想家李贽和反对朱熹哲学的真可禅师都曾在汤氏身上留有较深的影响,从他们身上就可看出汤显祖反礼教、反封建的渊源。本文试从汤显祖在《牡丹亭》一剧中对情的高度赞扬的角度来分析作家“以情反理”的创作目的。
一、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在程朱理学的严厉禁锢下,汤显祖认为明代最缺乏的是“情”,所以他坚决反对封建理学而极力提倡“情”,并期盼有情社会的到来。“情”可以说是汤显祖的主导思想,是他一生的追求。
汤氏的至情观,主要是通过他的“临川四梦”四部戏剧表现出来的。也即汤氏自己说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针对这四部“至情”剧,汤显祖曾直言不讳的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所以,《牡丹亭》可视为汤氏“至情”论的代表作。
《牡丹亭》主要讲了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故事,通过宣扬至善至美的“情”,一方面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扼杀人性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和歌颂了广大青年男女努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顽强意志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二、“情”的美好正当
由于程朱理学要求“灭人欲”,所以情欲作为人的一种生理冲动和生命本能,在当时几乎从未被正视过、肯定过。汤显祖在其剧作《牡丹亭》中就大倡自然情欲,他认为男女之情是人的不可悖逆的自然本性,“情”是必然会产生的,无论如何封锁、防范、抵御,都不可能杜绝它萌发。
剧中杜丽娘就十多年来被严密地封锁在深闺大院中,不能随意外出,更是从未接触过男子,甚至连裙子上绣有成双成对的花鸟都会遭到父母的严厉指责。老腐儒陈最良向她宣讲“后妃之德”、“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其放心”(九出《肃苑》)。从身躯到灵魂,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都可谓严酷至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春慕色之情依然本能地油然而生。她被《诗经》首篇《关雎》讲动情肠,于是青春觉醒,便也渴望像古代的才子佳人一样早成佳配。接着便由感而梦,在梦中与一个陌生男子幽会。这里,汤显祖就是以杜丽娘的这种形象生动地说明,源于人的本性的男女之情的产生是必然的。
《牡丹亭》中最有名、最脍炙人口的《惊梦》一出就主要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梦中欢会的情景。作家并为他们安排了一个芍药栏前、湖山石边、鲜花缤纷的美妙温馨的背景。梦中那醉人的情景令杜丽娘难以忘怀,于是接下来的《寻梦》一出就又详写了她再次到花园访寻梦中的境界,回味那令人销魂的细节的情景。
三、“理”的迂腐冷酷
汤显祖一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人间男女真情是如此的美好正当,那么从另一方面我们就更能感觉到扼杀真情的“理”就是那样迂腐可笑和冷酷无情了。在《牡丹亭》中,汤显祖就是用这种方法深刻揭露出了“理”对“情”的桎梏。
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其实也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杜宝夫妇家教甚严,不许女儿白日困觉,不许逛花园,允许做的只是课女红和读诗书。“目的就是为了消磨青春少女的生命活力,以使她适应礼教规范”,这样才能“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三出《训女》)在严厉的闺禁之下,一个少女竟然连午睡和游花园都是不道德的!她年已及笄,还不知道家中有个后花园,父亲会因她午间小睡大发雷霆,并训斥道:“适问春香,你白日睡眠,是何道理?……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三出《训女》)丫鬟春香就曾对此表示不满:“《昔氏贤文》之类的教条把人拘束死了,如果完全听从它们的教训,除了教笼中小鸟学说话,别的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七出《闺塾》)
四、以情反理
试想,古人尚且承认符合“礼”的情乃人之本性,可是在杜丽娘生活的时代,理对情的遏制竟达到了这样不可理喻的程度,它不仅要从人们的头脑中彻底抹杀情感,甚至连潜伏的情感状态都不允许。
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意在通过肯定真情、至情的合理正当性,鼓吹至情的巨大力量,从而把矛头指向扼杀人欲的程朱理学,进而深刻展示情欲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观念的冲突,也即情与理的冲突,由此达到其以情反理的创作目的。
汤氏的“以情反理”是以人性论为武器,肯定自由爱情的正当合理性,而且他更注重从观念上启蒙、引发人们人性的觉醒,从而使青年男女意识到,自由的爱情婚姻是符合人性的。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要实现爱情自由,不但要突破封建家长的障碍,更要突破那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理”,因为它是扼杀人热情、性命的软刀子。汤显祖的以情反理的创作就意在鼓舞青年男女勇敢地去突破那所谓的“天理”,坚定他们为争取自由爱情婚姻而与“理”奋力抗争的决心,当然,这里也寄寓了作者自己对人生,特别是对有情人生的肯定和期望。
剧作家们就是这样理直气壮,直言不讳地言情,写情,通过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发生在青年男女灵魂深处的情与理的激烈碰撞、冲突乃至斗争,热情洋溢地歌颂他们对“情”的生死不渝的执着追求,并以情的实现和不朽为理想境界。剧作家们将“情”看的高于一切,其实就是对传统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公然对抗。
总之,“汤显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封建时代中勇于冲破黑暗,打破牢笼,向往烂漫春光的先行者。”[4]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也成为了我国古代爱情戏剧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就给了这部剧作很高的评价。“杜丽娘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8]无疑,随着这部戏剧的影响的逐渐扩大,汤显祖的至情观和反封建思想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后世更多剧作家的创作和世人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汤显祖.汤显祖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1367
[2]汤显祖.汤显祖集: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张燕瑾.牡丹亭畔何为情[J].南京:南京师大学报,2008:02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6
作者简介:
赵秀芝,1974年9月生,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汤显祖; 情; 理; 程朱理学; 以情反理
当时在思想领域内,王艮所建立的左派王学——泰州学派举起了反对正统宋学的旗帜,要求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汤显祖的家乡江西省是泰州学派的盛行地区,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就是汤显祖的老师,而反封建思想家李贽和反对朱熹哲学的真可禅师都曾在汤氏身上留有较深的影响,从他们身上就可看出汤显祖反礼教、反封建的渊源。本文试从汤显祖在《牡丹亭》一剧中对情的高度赞扬的角度来分析作家“以情反理”的创作目的。
一、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在程朱理学的严厉禁锢下,汤显祖认为明代最缺乏的是“情”,所以他坚决反对封建理学而极力提倡“情”,并期盼有情社会的到来。“情”可以说是汤显祖的主导思想,是他一生的追求。
汤氏的至情观,主要是通过他的“临川四梦”四部戏剧表现出来的。也即汤氏自己说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针对这四部“至情”剧,汤显祖曾直言不讳的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所以,《牡丹亭》可视为汤氏“至情”论的代表作。
《牡丹亭》主要讲了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故事,通过宣扬至善至美的“情”,一方面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扼杀人性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和歌颂了广大青年男女努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顽强意志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二、“情”的美好正当
由于程朱理学要求“灭人欲”,所以情欲作为人的一种生理冲动和生命本能,在当时几乎从未被正视过、肯定过。汤显祖在其剧作《牡丹亭》中就大倡自然情欲,他认为男女之情是人的不可悖逆的自然本性,“情”是必然会产生的,无论如何封锁、防范、抵御,都不可能杜绝它萌发。
剧中杜丽娘就十多年来被严密地封锁在深闺大院中,不能随意外出,更是从未接触过男子,甚至连裙子上绣有成双成对的花鸟都会遭到父母的严厉指责。老腐儒陈最良向她宣讲“后妃之德”、“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其放心”(九出《肃苑》)。从身躯到灵魂,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都可谓严酷至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春慕色之情依然本能地油然而生。她被《诗经》首篇《关雎》讲动情肠,于是青春觉醒,便也渴望像古代的才子佳人一样早成佳配。接着便由感而梦,在梦中与一个陌生男子幽会。这里,汤显祖就是以杜丽娘的这种形象生动地说明,源于人的本性的男女之情的产生是必然的。
《牡丹亭》中最有名、最脍炙人口的《惊梦》一出就主要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梦中欢会的情景。作家并为他们安排了一个芍药栏前、湖山石边、鲜花缤纷的美妙温馨的背景。梦中那醉人的情景令杜丽娘难以忘怀,于是接下来的《寻梦》一出就又详写了她再次到花园访寻梦中的境界,回味那令人销魂的细节的情景。
三、“理”的迂腐冷酷
汤显祖一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人间男女真情是如此的美好正当,那么从另一方面我们就更能感觉到扼杀真情的“理”就是那样迂腐可笑和冷酷无情了。在《牡丹亭》中,汤显祖就是用这种方法深刻揭露出了“理”对“情”的桎梏。
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其实也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杜宝夫妇家教甚严,不许女儿白日困觉,不许逛花园,允许做的只是课女红和读诗书。“目的就是为了消磨青春少女的生命活力,以使她适应礼教规范”,这样才能“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三出《训女》)在严厉的闺禁之下,一个少女竟然连午睡和游花园都是不道德的!她年已及笄,还不知道家中有个后花园,父亲会因她午间小睡大发雷霆,并训斥道:“适问春香,你白日睡眠,是何道理?……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三出《训女》)丫鬟春香就曾对此表示不满:“《昔氏贤文》之类的教条把人拘束死了,如果完全听从它们的教训,除了教笼中小鸟学说话,别的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七出《闺塾》)
四、以情反理
试想,古人尚且承认符合“礼”的情乃人之本性,可是在杜丽娘生活的时代,理对情的遏制竟达到了这样不可理喻的程度,它不仅要从人们的头脑中彻底抹杀情感,甚至连潜伏的情感状态都不允许。
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意在通过肯定真情、至情的合理正当性,鼓吹至情的巨大力量,从而把矛头指向扼杀人欲的程朱理学,进而深刻展示情欲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观念的冲突,也即情与理的冲突,由此达到其以情反理的创作目的。
汤氏的“以情反理”是以人性论为武器,肯定自由爱情的正当合理性,而且他更注重从观念上启蒙、引发人们人性的觉醒,从而使青年男女意识到,自由的爱情婚姻是符合人性的。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要实现爱情自由,不但要突破封建家长的障碍,更要突破那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理”,因为它是扼杀人热情、性命的软刀子。汤显祖的以情反理的创作就意在鼓舞青年男女勇敢地去突破那所谓的“天理”,坚定他们为争取自由爱情婚姻而与“理”奋力抗争的决心,当然,这里也寄寓了作者自己对人生,特别是对有情人生的肯定和期望。
剧作家们就是这样理直气壮,直言不讳地言情,写情,通过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发生在青年男女灵魂深处的情与理的激烈碰撞、冲突乃至斗争,热情洋溢地歌颂他们对“情”的生死不渝的执着追求,并以情的实现和不朽为理想境界。剧作家们将“情”看的高于一切,其实就是对传统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公然对抗。
总之,“汤显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封建时代中勇于冲破黑暗,打破牢笼,向往烂漫春光的先行者。”[4]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也成为了我国古代爱情戏剧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就给了这部剧作很高的评价。“杜丽娘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8]无疑,随着这部戏剧的影响的逐渐扩大,汤显祖的至情观和反封建思想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后世更多剧作家的创作和世人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汤显祖.汤显祖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1367
[2]汤显祖.汤显祖集:附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张燕瑾.牡丹亭畔何为情[J].南京:南京师大学报,2008:02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6
作者简介:
赵秀芝,1974年9月生,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