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10月,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组摄制了20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节目播出,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率的双
【基金项目】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纪录片‘他塑’中国形象演进研究”(项目编号:20XWB003)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组摄制了20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节目播出,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率的双丰收。这得益于摄制团队历时一年国内外详细的调研和梳理,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全貌,同时保证了节目内容的充实、严谨、准确。然而,这仅仅是影片外在的成功,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重塑了一大批抗美援朝英雄群像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中国影视人类学自诞生之初的边缘新兴学科至当下发展成为一门专学,研究维度不断拓宽,知识体系渐趋成熟。受媒介技术的影响与人类学理论的转向,近十年的研究尤为凸显理论专门
1999年,学者马宁在《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一文中提出了“新主流电影”的概念,随后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拓展了新思路。回首世纪之交至今的二十年中,中国国庆周
微纪录片是在21世纪互联网“微”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新的艺术形式,这是望文生义的误判。事实上,作为电视节目的独特艺术类型,微纪录片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冷媒介”电视
新时代中华儿女继承革命文化,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革命文化的勉励之下,不断创造人类社会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正在新时代的发展之路上强起来,回顾革命文化纪录片,发掘
中国法律题材电影传播目标是建立一种信任关系,目标指向中国的公检法系统及其工作人员,其中道德性信任与法律性信任关系交织。习俗与法律的并行,导致法律题材电影呈现了一种
电影不仅是商品,其文化与艺术的属性还决定了电影具有文化与意识形态功能,可以是国家形象与意识形态的高度浓缩,能有效传播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价值观念及社会理想信息。
本文以新移民文学改编为电影过程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后殖民书写、性别话语建构为研究路径,以严歌苓文学作品改编的新移民电影剧本为主要研究脉络,着重探讨了新移民电影对中国
蒙古民族自古以草原为生,辽阔的草原赋予了蒙古民族独特的民族特征,让蒙古民族拥有着独特草原文化和民族风俗。新世纪蒙古电影实现了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