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种令人心向往之的逃离,存在于每个人的意念之中。”
在20世纪初的美国,舍伍德•安德森却抛弃了妻子和三个孩子,以及公司董事长的职位,前去从事小说创作,其后,又再次结婚离婚——似乎比他笔下的《小城畸人》还要“畸”得厉害。
还是来看看描述其一生的准自传体小说《暗笑》吧,虽然,《暗笑》并没有《小城畸人》那样为评论家所推崇,但当时的《暗笑》与今日的《蜗居》一样,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然而,《蜗居》中年轻人遭人欺凌是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而《暗笑》则预示着,即便在经济上获得了自由,也很难有心灵上的解脱。
小说中,约翰•斯托克顿(仿佛是离家出走前的舍伍德•安德森),离家出走后改名为布鲁斯•达德利(类似于离家出走后的舍伍德•安德森),原本在芝加哥一家报社做记者,有soho式的公寓与一个很文艺女青年的老婆,虽然工作不怎么努力,但业务还算过得去,也是成长中的中产阶级——而且,在我的印象中,他应该也没有房贷要还,也没有把老人接到大城市来赡养的计划。比起中国目前的城市白领阶层,他的压力应该要小很多,然而,事情是否果真如此呢?我们来看这一段:
“在洛杉矶,无家可归者成千上万,于是有些奸商就把偏远的地产卖给他们。他们呢?可能真是累的,根本不动动脑子就买了。他们买下地来,住在远得离谱的沙漠里,每天还得回城里上班。”
这一幕,和今天的中国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北京的年轻白领,买房子的梦想只能在通州、昌平、大兴,甚至是更遥远的燕郊,才能得以实现。而更重要的是,居住在如此遥远而又交通堵塞的大都市,每天回到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明天如何准点出现在公司——家,已完全如同旅店,而夫妻之间,完全成为了合伙的股份制公司,爱情迅速转化成为同甘共苦的友情和相濡以沫的亲情:
“每日下午放工后,他走出办公室总觉得浑身乏力、心灵空虚,心里只有不满是满的,其他都不满。”
“吃。许多个傍晚,他们就是这样,面对面地吃,彼此相距不过两三英尺,却仿佛远隔重洋。”
“不过如此的男女,不过如此地生活在一起。”
更为可怕的是,就在你自甘平庸、了此残生之时,我们的大众传媒、娱乐文化又不断提醒你——生活没有情趣,婚姻不是保障,新的欲望与更多的财富在向你招手。所以,不满与单调与日俱增,空虚与荒诞挥之不去,逃离的冲动贯穿于每个人的神经末梢,一直到变成现实。坚守自己信念的,在无物之阵中四处碰壁;与时俱进的,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一事无成;出卖灵魂的,在越来越快的时间车轮中被碾得粉碎。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总结,那就是——人生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
在工业化发展之初,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梦想,以自己的双手来建设一个天堂——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样。所以,流光溢彩、方便快捷的城市拔地而起,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但与之相伴随的,是每个人的冷漠与面无表情。完全没有了田园时代内心单纯的笑意,无处不在的,都是充满诱惑的魔鬼的暗笑。
在某种程度上,如尼采所言,上帝已死——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便帮助魔鬼打败了上帝。而在貌似天堂的城市中,只有魔鬼的暗笑,如同一个幽灵,不时地幽我们一默。
相关图书推荐:
舍伍德•安德森是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的老师,而《暗笑》这本书,被很多中年男子认为是写到了心里,从书里看懂女人,也看懂走过的大半辈子。
都说中年男人需要更多的关怀,但关怀,是否一定要建立在读懂女人,离开家庭,抛离事业上?彻底地放下用前半辈子混出的这些林林总总,然后摆出一幅“我很脆弱”的样子?
反倒是女人们,在琐碎的文字中,渐渐远离男人。
其实,孤立出来的,不论男,或者女,都是自说自话而已。
在20世纪初的美国,舍伍德•安德森却抛弃了妻子和三个孩子,以及公司董事长的职位,前去从事小说创作,其后,又再次结婚离婚——似乎比他笔下的《小城畸人》还要“畸”得厉害。
还是来看看描述其一生的准自传体小说《暗笑》吧,虽然,《暗笑》并没有《小城畸人》那样为评论家所推崇,但当时的《暗笑》与今日的《蜗居》一样,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然而,《蜗居》中年轻人遭人欺凌是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而《暗笑》则预示着,即便在经济上获得了自由,也很难有心灵上的解脱。
小说中,约翰•斯托克顿(仿佛是离家出走前的舍伍德•安德森),离家出走后改名为布鲁斯•达德利(类似于离家出走后的舍伍德•安德森),原本在芝加哥一家报社做记者,有soho式的公寓与一个很文艺女青年的老婆,虽然工作不怎么努力,但业务还算过得去,也是成长中的中产阶级——而且,在我的印象中,他应该也没有房贷要还,也没有把老人接到大城市来赡养的计划。比起中国目前的城市白领阶层,他的压力应该要小很多,然而,事情是否果真如此呢?我们来看这一段:
“在洛杉矶,无家可归者成千上万,于是有些奸商就把偏远的地产卖给他们。他们呢?可能真是累的,根本不动动脑子就买了。他们买下地来,住在远得离谱的沙漠里,每天还得回城里上班。”
这一幕,和今天的中国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北京的年轻白领,买房子的梦想只能在通州、昌平、大兴,甚至是更遥远的燕郊,才能得以实现。而更重要的是,居住在如此遥远而又交通堵塞的大都市,每天回到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明天如何准点出现在公司——家,已完全如同旅店,而夫妻之间,完全成为了合伙的股份制公司,爱情迅速转化成为同甘共苦的友情和相濡以沫的亲情:
“每日下午放工后,他走出办公室总觉得浑身乏力、心灵空虚,心里只有不满是满的,其他都不满。”
“吃。许多个傍晚,他们就是这样,面对面地吃,彼此相距不过两三英尺,却仿佛远隔重洋。”
“不过如此的男女,不过如此地生活在一起。”
更为可怕的是,就在你自甘平庸、了此残生之时,我们的大众传媒、娱乐文化又不断提醒你——生活没有情趣,婚姻不是保障,新的欲望与更多的财富在向你招手。所以,不满与单调与日俱增,空虚与荒诞挥之不去,逃离的冲动贯穿于每个人的神经末梢,一直到变成现实。坚守自己信念的,在无物之阵中四处碰壁;与时俱进的,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一事无成;出卖灵魂的,在越来越快的时间车轮中被碾得粉碎。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总结,那就是——人生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
在工业化发展之初,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梦想,以自己的双手来建设一个天堂——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天堂究竟是什么样。所以,流光溢彩、方便快捷的城市拔地而起,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但与之相伴随的,是每个人的冷漠与面无表情。完全没有了田园时代内心单纯的笑意,无处不在的,都是充满诱惑的魔鬼的暗笑。
在某种程度上,如尼采所言,上帝已死——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便帮助魔鬼打败了上帝。而在貌似天堂的城市中,只有魔鬼的暗笑,如同一个幽灵,不时地幽我们一默。
相关图书推荐:
舍伍德•安德森是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的老师,而《暗笑》这本书,被很多中年男子认为是写到了心里,从书里看懂女人,也看懂走过的大半辈子。
都说中年男人需要更多的关怀,但关怀,是否一定要建立在读懂女人,离开家庭,抛离事业上?彻底地放下用前半辈子混出的这些林林总总,然后摆出一幅“我很脆弱”的样子?
反倒是女人们,在琐碎的文字中,渐渐远离男人。
其实,孤立出来的,不论男,或者女,都是自说自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