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初中生物中考分值低、初中生物教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现状不佳的事实,本文以新课标的高度把握新教材,以新课标的高度审视当今初中生物教育现状,提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 有效教学
1.重读新课标:
在《生物课程标准》指导下推进新一轮初中生物课改这么多年了,回过头来再读读新课标,收获颇大,新课标新在哪里?
1.1 构建课程新体系
《生物课程标准》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构建起全新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以生物科学宏观研究为主线,围绕“人与生物圈”精选和串联了十大主题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这不仅克服了繁、难、多、旧的弊端,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有利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强调生物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价值观等的紧密联系,强调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体验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的真正达成,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1.2 突出三大新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架构三维新目标:
新课改把课程教育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基本载体,过程与方法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挖掘隐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能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不仅强调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比知识、能力的作用更重要,更具有实用性、持久性,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2、把握新教材
2.1 新教材知识体系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十大主题”新教材体系,在组织知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知识发展的规律,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由学生自身或身边问题、现象开始,通过学生的探究、思维、信息加工整理,扩展应用等过程,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提高有效性:
高中生物教学因升学,与新课标若即若离;初中生物也因升学,实施新课标没精打采!没有扎实的初中生物基础,如何保证高中生物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
3.1 找准初中生物的位置
3.1.1 生物课标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如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学好初中生物课!
3.1.2 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
高中选修生物人数越来越少,成绩好的学生选修生物较少,市县生物高考高分率与主要学科比相差较大等,都和初中生物基础未打好、学生从初中就畏惧生物、对生物没兴趣有很大关系。
3.1.3 初中生物学的社会责任
现在的初中学生都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绝大多数农村学生,都将成为未来新农村的建设者。如果都是生物盲,将来能指望他们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生物学基本原理,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站在“人与生物圈”的高度,赋予他们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们明白:人类就是“地球的当家人”,他们还会不计后果地破坏我们“唯一的家园”吗?
3.2 实施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
3.2.1 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源于科学探究的思想,可以说是探究性学习模拟了科学探究的方式,只是简化一些而已。
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中所要求开展的探究活动,一般都比较浅显,如果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看,也许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讲清楚,从表面来看,似乎降低了传授知识的效率。但是,通过活动,可以让他们去体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
3.2.2 倡导新型师生关系。
新的教材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爱戴和尊敬。理解、关爱学生,就会尽心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诚然,初中生物作为一门低分的中考“副科”,学生学习动力不会很强,但学生对生物有着独特的兴趣。我们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挖掘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体验中学习生物学知识。
3.2.3 精讲精练、追求高效课堂
最持久的促进学习的力量在于知识本身。生物科学走向生活的节奏加快,因此,生物教师要有较宽的知识视野,及时汲取新鲜的学科前沿知识,精心备课,用生活化的生物科学知识吸引学生;此外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各种课程资源如池塘、农田、公园、动物园、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医院、防疫站等等,让学生走进自然、社会这个大的生物课堂,使学生感到生物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鉴于目前多数地区生物学科中考分值低甚至不参加中考的现状,生物作业应力求在课堂上完成,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难题师生共同完成,容易的留给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减少作业畏惧感,提高作业兴趣,养成按时作业的习惯。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9-06
关键词:新课标; 有效教学
1.重读新课标:
在《生物课程标准》指导下推进新一轮初中生物课改这么多年了,回过头来再读读新课标,收获颇大,新课标新在哪里?
1.1 构建课程新体系
《生物课程标准》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构建起全新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以生物科学宏观研究为主线,围绕“人与生物圈”精选和串联了十大主题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这不仅克服了繁、难、多、旧的弊端,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有利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强调生物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价值观等的紧密联系,强调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体验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的真正达成,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1.2 突出三大新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架构三维新目标:
新课改把课程教育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基本载体,过程与方法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挖掘隐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能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不仅强调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比知识、能力的作用更重要,更具有实用性、持久性,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2、把握新教材
2.1 新教材知识体系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十大主题”新教材体系,在组织知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知识发展的规律,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由学生自身或身边问题、现象开始,通过学生的探究、思维、信息加工整理,扩展应用等过程,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提高有效性:
高中生物教学因升学,与新课标若即若离;初中生物也因升学,实施新课标没精打采!没有扎实的初中生物基础,如何保证高中生物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
3.1 找准初中生物的位置
3.1.1 生物课标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如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学好初中生物课!
3.1.2 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
高中选修生物人数越来越少,成绩好的学生选修生物较少,市县生物高考高分率与主要学科比相差较大等,都和初中生物基础未打好、学生从初中就畏惧生物、对生物没兴趣有很大关系。
3.1.3 初中生物学的社会责任
现在的初中学生都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绝大多数农村学生,都将成为未来新农村的建设者。如果都是生物盲,将来能指望他们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生物学基本原理,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站在“人与生物圈”的高度,赋予他们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们明白:人类就是“地球的当家人”,他们还会不计后果地破坏我们“唯一的家园”吗?
3.2 实施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
3.2.1 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源于科学探究的思想,可以说是探究性学习模拟了科学探究的方式,只是简化一些而已。
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中所要求开展的探究活动,一般都比较浅显,如果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看,也许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讲清楚,从表面来看,似乎降低了传授知识的效率。但是,通过活动,可以让他们去体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
3.2.2 倡导新型师生关系。
新的教材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爱戴和尊敬。理解、关爱学生,就会尽心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诚然,初中生物作为一门低分的中考“副科”,学生学习动力不会很强,但学生对生物有着独特的兴趣。我们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挖掘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体验中学习生物学知识。
3.2.3 精讲精练、追求高效课堂
最持久的促进学习的力量在于知识本身。生物科学走向生活的节奏加快,因此,生物教师要有较宽的知识视野,及时汲取新鲜的学科前沿知识,精心备课,用生活化的生物科学知识吸引学生;此外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各种课程资源如池塘、农田、公园、动物园、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医院、防疫站等等,让学生走进自然、社会这个大的生物课堂,使学生感到生物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鉴于目前多数地区生物学科中考分值低甚至不参加中考的现状,生物作业应力求在课堂上完成,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难题师生共同完成,容易的留给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减少作业畏惧感,提高作业兴趣,养成按时作业的习惯。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