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一种至为美好的人生体验。在我们的语言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描述阅读的隽语嘉言,给人以美好想象,比如“黄卷青灯”“悬梁刺股”……可是,这种人类与书本深度接触且甘之如饴的情景,似已渐行渐远。曾几何时,在人与书之间突然冒出了一个“第三者”——电子阅读悄然出现。随着WiFi信号以一种无孔不入的态势席卷生活的每个角落,随着电脑的便携化和手机的智能化,阅读变得无比简捷、丰富和多元,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幸福地阅读着”。而且这种电子阅读几乎已将从前那种“手不释卷”式的阅读方式挤对得无地自容——今天谁再在出行途中带本书来读,可能会被同行者视为一种奇观——因为大家都在低头看手机的时候,你却捧着一本书,这会让你的同行者有一种劳斯莱斯与老牛破车同行的不和谐感。
或许有人觉得,电子阅读的出现正是给了全民阅读一股助力。殊不知,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有着质的区别。电子阅读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当阅读只是在消磨时光时,我们便慢慢地懒得思考与探究,很多阅读内容“随拾随扔,过目即忘”。当阅读过多地变成群体间的“推送”和“分享”时,个体的鉴别与批判就变得不再重要,大脑开始让位于手指。而电子阅读出版商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会迎合大众低俗化的胃口,推送那些充斥着色情、暴力、穿越等荒诞不经的内容的产品,低俗化之风日盛,人们的阅读也就自然会陷入一种浅薄、庸俗、无聊的境地。
再有,电子阅读对传统阅读日益构成挤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而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
电子阅读技术发源于发达国家,可为什么我们受到的对阅读习惯的冲击却比那些发达国家更为强烈?为什么电子化阅读在我们这里更容易攻城略地?
一篇有关日本如何成为“读报大国”的报道曾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在电子时代的浪潮中,日本民众为什么还能对纸质阅读保持忠诚?报道分析,对很多日本人来说,报纸绝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媒介,更是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日本报纸很看重读者的信任,一些地方报纸在与当地社区保持联系方面分外用心,力求满足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日本报纸很清楚,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递会变得更加迅捷,但也会让信息变得支离破碎,而报纸能对这些事件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挖掘、探究和反思,这种阅读需求并未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减少。此外,日本报纸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读报感情”。日本的小学和中学大多专门配备有新闻教育辅导员,从小就对学生实行媒介启蒙教育,并指导学生自己办校报,学生入学后就与报纸结下不解之缘。各大报社还将报纸引进中学课堂当教材,以扩大报纸的影响。
在这里,完全可以将“报纸”置换成“书籍”。如何让更多的人养成亲近纸质阅读、经典阅读的“深阅读”的习惯,日本报纸的一些做法对我们不无启示。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生活方式、阅读方式也同样是多元的,我们无须对电子阅读抱以偏见,但也不能对纸质阅读所面临的窘境无动于衷。如何让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和谐共存,甚至让电子阅读促进纸质阅读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出版部门需要推出优质的纸质读物,保证图书和报刊市场“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我们的国民则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拒绝浮躁的、猎奇的、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努力克服阅读和思想上的惰性。而这,要依赖于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学校以及文化部门的协同努力。“浅阅读”不应当成为我们阅读的主流方式,让国民更加亲近纸质阅读,也让纸质阅读能够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思维品质的提高——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轨道。
全民阅读,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WiFi时代,更需要摆脱芜杂、无效、无聊信息的困扰,好读书、读好书,让书香浸润我们的每一天。这应当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摘自 《渤海早报》2014 年 10 月 28 日)
【阅读训练】
1.请你用原文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阅读文章,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给“浅阅读”下定义。
3.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请你补全横线上的一句。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
或许有人觉得,电子阅读的出现正是给了全民阅读一股助力。殊不知,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有着质的区别。电子阅读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当阅读只是在消磨时光时,我们便慢慢地懒得思考与探究,很多阅读内容“随拾随扔,过目即忘”。当阅读过多地变成群体间的“推送”和“分享”时,个体的鉴别与批判就变得不再重要,大脑开始让位于手指。而电子阅读出版商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会迎合大众低俗化的胃口,推送那些充斥着色情、暴力、穿越等荒诞不经的内容的产品,低俗化之风日盛,人们的阅读也就自然会陷入一种浅薄、庸俗、无聊的境地。
再有,电子阅读对传统阅读日益构成挤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而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
电子阅读技术发源于发达国家,可为什么我们受到的对阅读习惯的冲击却比那些发达国家更为强烈?为什么电子化阅读在我们这里更容易攻城略地?
一篇有关日本如何成为“读报大国”的报道曾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在电子时代的浪潮中,日本民众为什么还能对纸质阅读保持忠诚?报道分析,对很多日本人来说,报纸绝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媒介,更是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日本报纸很看重读者的信任,一些地方报纸在与当地社区保持联系方面分外用心,力求满足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日本报纸很清楚,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递会变得更加迅捷,但也会让信息变得支离破碎,而报纸能对这些事件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挖掘、探究和反思,这种阅读需求并未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减少。此外,日本报纸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读报感情”。日本的小学和中学大多专门配备有新闻教育辅导员,从小就对学生实行媒介启蒙教育,并指导学生自己办校报,学生入学后就与报纸结下不解之缘。各大报社还将报纸引进中学课堂当教材,以扩大报纸的影响。
在这里,完全可以将“报纸”置换成“书籍”。如何让更多的人养成亲近纸质阅读、经典阅读的“深阅读”的习惯,日本报纸的一些做法对我们不无启示。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生活方式、阅读方式也同样是多元的,我们无须对电子阅读抱以偏见,但也不能对纸质阅读所面临的窘境无动于衷。如何让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和谐共存,甚至让电子阅读促进纸质阅读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出版部门需要推出优质的纸质读物,保证图书和报刊市场“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我们的国民则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拒绝浮躁的、猎奇的、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努力克服阅读和思想上的惰性。而这,要依赖于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学校以及文化部门的协同努力。“浅阅读”不应当成为我们阅读的主流方式,让国民更加亲近纸质阅读,也让纸质阅读能够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思维品质的提高——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轨道。
全民阅读,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WiFi时代,更需要摆脱芜杂、无效、无聊信息的困扰,好读书、读好书,让书香浸润我们的每一天。这应当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摘自 《渤海早报》2014 年 10 月 28 日)
【阅读训练】
1.请你用原文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阅读文章,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给“浅阅读”下定义。
3.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请你补全横线上的一句。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