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9个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化月刊社与北京联合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颁奖仪式于2014年6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文化部非遗司原副司长屈盛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大赛主办方领导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副社长,文化月刊社主编杨胜生;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张连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等领导莅临并颁奖。刘庆柱、闵庆文、项阳、苑利等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知名专家就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发表了学术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代表、非遗保护工作者、高校文化遗产保护学生社团成员等参加了此次盛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精华最集中的体现。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耕文明时期薪火相传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消失,亟需保护。在这个背景下,文化月刊社决定继2011年成功举办“全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之后,在2013年9月-2014年5月,与北京联合大学共同举办“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文化遗产保护是全民的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加依赖于民间社会的文化自觉。因此本竞赛不分地域,不分行业,不限身份,全民皆可参与,旨在普及“非遗”知识,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的讨论中来,激发全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而对于非遗保护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则是厘清基本概念,树立科学理念,进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
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自举办以来,历时7个月,共在《文化月刊》刊登15期,同时与网易、中国文物网合作刊登网上专页;在举办知识竞赛的同时,作为大赛的附属宣传活动,主办方还在全国各地组织了十余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次大赛共收到参赛答卷一万余件,154人获奖。获奖者中,有基层文化工作者、有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有医生、有护林员、有保洁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知识竞赛中有一对母女获奖,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计生统计员,却获得了一等奖,她的女儿获得二等奖。这是母女间文化薪火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除了传承遗产本身,更需要这样参与精神的传承。
本次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化月刊社还将邀请出题专家对本次知识竞赛的题目进行详细解读,与读者展开互动。
(本次颁奖仪式获得云南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安徽省霍山县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精华最集中的体现。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耕文明时期薪火相传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消失,亟需保护。在这个背景下,文化月刊社决定继2011年成功举办“全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之后,在2013年9月-2014年5月,与北京联合大学共同举办“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文化遗产保护是全民的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加依赖于民间社会的文化自觉。因此本竞赛不分地域,不分行业,不限身份,全民皆可参与,旨在普及“非遗”知识,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的讨论中来,激发全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而对于非遗保护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则是厘清基本概念,树立科学理念,进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
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自举办以来,历时7个月,共在《文化月刊》刊登15期,同时与网易、中国文物网合作刊登网上专页;在举办知识竞赛的同时,作为大赛的附属宣传活动,主办方还在全国各地组织了十余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次大赛共收到参赛答卷一万余件,154人获奖。获奖者中,有基层文化工作者、有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有医生、有护林员、有保洁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知识竞赛中有一对母女获奖,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计生统计员,却获得了一等奖,她的女儿获得二等奖。这是母女间文化薪火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除了传承遗产本身,更需要这样参与精神的传承。
本次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化月刊社还将邀请出题专家对本次知识竞赛的题目进行详细解读,与读者展开互动。
(本次颁奖仪式获得云南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安徽省霍山县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