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代尔夫特
这里的色彩,优雅如诗
在荷兰代尔夫特(Delft)的旅游书中,有三条有“色”线路:代表荷兰王室的的橙色,代表代尔夫特蓝瓷(Delfs Rlue)的蓝色,和代表画家维米尔绘画之路的优雅色。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是与伦勃朗齐名的荷兰17世纪三大代表画家之一,代尔夫特是他的故乡,他一生从未离开这里,这座小城也优雅得仿佛维米尔的画。
穿行在代尔夫特老城中,街道和广场古老得像几世纪前一样慵懒、安宁,只是这里的运河和阿姆斯特丹相比更小巧精致,几步之外就是一座小桥,样式、年代各异,但又相得益彰。运河、小桥、教堂的尖顶、中世纪房屋、阶梯状山墙、红色窗板、运河两旁众多咖啡馆、餐馆和商铺一这的确是典型的荷兰。维米尔喜欢描绘小城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他的画作,人们在城内安置环同的立方块,每个位置对应一幅风景,连起来便是经典的“维米尔小路”。我一共找到了6块立方块,四周风景与原作色调也刚好吻合,恍若“人在画中游”,让人禁不住感慨“太奇妙了!”
代尔夫特市中心有新、老两座教堂,新教堂对面的市政厅装饰豪华,据说是荷兰黄金时代的产物,皇家东印度公司旧址也在这里。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这世界上第一个“跨国公司”从全球引进各种货品,尤其是东方的茶叶、烟草和香料,当然更少不了中国瓷器。因此除了维米尔的画,代尔夫特亦是荷兰“国礼”蓝瓷的诞生地。一处偏僻安静的小巷中,藏着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皇家代尔夫特蓝瓷厂。从最初对我国青花瓷的完全仿制,到后来渐渐出现了荷兰特色的式样和图案,随着时光流逝,原本普通的代尔夫特蓝瓷已逐渐变为著名的荷兰特产,如同维米尔的绘画一样,成了世界知名的艺术品。
来到代尔夫特,就像“穿越”到了维米尔的优雅画布中,而你无意中扮演了一位“画中人”。在优雅如诗般的色彩中漫步,也许因为安宁,也许因为美好,就算只是街角一家小咖啡店,都会变成难忘的风景,久久在你的记忆中闪亮。
加拿大·维多利亚
废弃采石坑,变身世界最美花园
属于加拿大的“色彩秘境”,是一座真正的花园:布查特花园(The Butchart gardens)。让人意外的是,这座地处维多利亚市的世界第二大私人花园,前身竟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坑。站在4个大区之一的“新境花园”(Sunken Garden)台阶上,眼前出现一处洼地,花园的传奇便开始于此。时光倒流回1888年,一个名叫罗伯特的商人,带着妻子珍妮.布查特(Jennie Butchart)来到加拿大西海岸定居后,在温哥华岛北部买下一处采石场。由于水泥生意兴隆,财富滚滚而来,罗伯特和珍妮成了当地的富商名流。
珍妮·布查特非常喜欢园艺,便将自家废弃的采石场洼地加以改造。于是1921年,一座优雅精致的私人花园终于建成,这就是布查特花园4区之一“新境花园”的雏形。花园从此名声大振,此后数年间,珍妮又在“新境花园”四周陆续开辟了其他花园,占地12公顷,便是今天享誉世界的布查特花园。
设计师们在打造花坛时,用了各种可爱的配色,比如白色的小雏菊边上,有镶着白边的叶子,于是每个花坛看上去都像精心装饰的花束。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这片花朵遍布的花园,终成享誉世界的园艺名地。漫步园中,无论栏外或斜坡都有名花覆盖,土山下曲径环绕,不远处便是人工小湖,流水淙淙。花床并非年复一年以同样的方式种植,花材更替让花园有了奇妙的变幻。一年四季,季季都有不同花卉绽放。三月是雏菊、三色紫罗兰和长春花的世界;到了四五月,郁金香绽放在花园每个角落;五月底开始,玫瑰园成为夏季游园的主角,牡丹花也争相展现姿采;而七八月,各种花卉争相绽放,焰火和表演交织,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
按古罗马宫苑设计的意大利花园旁,围着剪成球形的长青树墙,庭园中央的池面上,蓝、白、红、黄等各色睡莲静静漂浮,星状池旁设了花坞,蛙形喷水池中有意大利石雕。日本花园不大,小桥流水,遍植日本枫树、百合、樱花和松杉等植物。温室花房里则是各种名贵鲜花,分叠多层,犹如花山花岛。
2004年,加拿大政府将布查特花园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花园每年吸引着数十万各国游客前来参观。如果稍加留意,还可以看到四周采石场的岩壁被刻意保留了光秃秃的原貌,提醒着所有游人,布查特夫人为这座不可思议的花园付出的努力。
西班牙·巴埃纳
狂欢绽放的嘉年华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炙热的阳光下,柑桔花的甜香沁润了大街小巷,橄榄树在微风中摇曳,第一声鼓声拉开了一场为期八天的关于热情、死亡、复活之旅的序幕。如果你身临其境,会被这场“狂欢”的欢乐度深深感染。虽是宗教节日,但向来肃穆庄重的小城巴埃纳(Baena),此刻仿佛在迎接一场狂欢节。
上午十点,暖暖阳光下,被橄榄树环绕的巴埃纳四周一片安静。小城依山而建,鹅卵石铺就的街道盘旋而上。这里的房子大多被刷成白色,明亮得耀眼,这是自摩尔人统治时代起就留下的建筑风格。狭窄的小巷白墙上挂满各式各样的陶盆,天竺葵、牵牛花,还有更多不知名的鲜花,把这里装扮得好像花园,地中海温暖湿润的气候更让这些娇美的花朵竞相绽放。很多阳台上都挂了圣周旗帜。站在高处,你可以看到橄榄树与漂亮的红顶白房,宛然一幅典型的安达卢西亚风景画。
清脆的鼓声打破了小城的宁静,循声望去,老城广场上走来四五个红衣人,戴着金光闪闪的头盔,遮住面部,头盔后面还拖着长长的黑色假发,他们边走边击着鼓。这身艳丽装束,更像一场嘉年华,而非庄重的游行。巴埃纳的庆祝圣周以鼓乐闻名,全城兄弟都会按照头顶假发的颜色,分成白发和黑发两组进行PK,看谁的鼓打得好。服饰方面则摒弃了传统的长袍和高尖帽,代之以鲜艳的红色礼服。而最醒目的是头盔上的羽毛装饰,每个人都不同,在风中轻盈飘动,明艳的色彩非常漂亮。圣周期间,除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装饰道具外,西班牙人还推出了专门的饮食和美酒,大多是葡萄酒和水果调制成的时令酒,还有令人垂涎的甜点。 巴埃纳的圣周游行没有性别、年龄要求,欢迎男女老少。所以你会看到一幅有趣的画面:游行时,孩子跟在大人后面,也有模有样地敲鼓。在西班牙,不仅节日传统得到很好的保留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对快乐的追求永无止境。
阿根廷·乌玛瓦卡
自然“调色盘”,孤独又美艳
阿根廷北部山区,巨大的仙人掌临风矗立,六百年间,印加文明沉沦在历史长河中,但那些文化遗迹,仍然星罗棋布在斑斓绚丽的乌玛瓦卡山谷中。从阿根廷北方重镇萨尔塔(Salta)出发,来到世界文化遗产胡胡伊省(Jujuy)的乌玛瓦卡山谷(Quebrada de Hmnahuaca)时,你会被一路上荒凉斑斓仿佛公路大片般壮美的风景深深震撼。乌玛瓦卡山谷位于格兰德河谷中,全长180公里,也被称作“长谷”。距今一万多年前,这里是从安第斯山脉高原到内陆平原至关重要的通道,也是一条辉煌的印加文化通道。
短短几个小时车程,你会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景色一从茂密森林,到稀疏草原,再到荒漠。比起阿根廷其他地区,这里的北部更干燥炎热。很快,视野中便被连绵不断的巨大“土林”填满,这里峰石林立,如尖峰,如刀山,变化万千,一会儿像庄严宏伟的庙宇,一会儿又像壁垒森严的城墙。而一两米高的巨大仙人掌更是漫山遍野,像卫兵一样笔直矗立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这种名为Saguaro的仙人掌,会开出洁白的花,在蓝天下显得格外圣洁,不禁让人想起仙人掌的花语:“孤独的坚强”,只可欣赏,不可亵玩。
普玛马卡(Purmamarca)小镇绕口的地名,来自印第安语。在村口停车眺望,你会发现山峦间一抹亮色跳跃而出,犹如瑰丽的调色盘,那正是被当地人称作“七彩山”(Los Cerros De Siete Colores)的胡胡伊标志性景观。到了正午,阳光强烈,这片几乎寸草不生的广袤丘陵,仿佛上帝的调色板:红、黄、橙、绿、黑、褐、青、灰,在阳光下浓烈地交织在一起,倾泻而F,犹如斜铺的彩条布,张扬而奔放地宣泄着古老的激情。朱红的铁矿石,绿色的铜矿石,淡黄的磷矿石,打造出一片“瑰宝峡谷”,而丰富的矿藏也为胡胡伊省赢得了“矿业之都”的美誉。晚上夜宿小镇旅馆,第二天清早再爬彩丘,你会发现,随着阳光射人山谷,七彩山呈现出比白天更加浓烈的色彩。当你就这样被色彩包围着,仿佛置身另一个星球时,你可以从内心体会到大自然孤独、荒凉又美艳的一面。
纳米比亚纳米布
瑰丽红沙漠,每刻都美得不一样
每个到纳米比亚的旅人,第一站都会选择苏丝斯黎(Sossusvlei)红沙漠,那是纳米布沙漠的一部分。上亿年大自然的变迁,干燥的热风将岸上山脉中的岩石风化为细沙和粉尘,让纳米布成了一片广阔无垠的沙海,而苏丝斯黎(Sossusvlei)所在的纳米布(Namib-Naukluft)国家公园,则集中了纳米布沙漠的精髓。
清晨便向最壮观的“45号沙丘”进发,那里因为距离公园大门45公里而得名。一路上,越野车犹如进入了一个沙漠迷宫,被地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沙丘包裹着,有一些甚至高达百米,耸立在粘土层之上。据说最高的一座有325米,犹如埃及的金字塔,用傲人的身姿彰显着王者的大气。“苏丝斯黎”这个名字由南非语和本地纳马语组合而成,意为“无路沼泽”,因为沙丘上没有任何可供雨水流淌的天然排水口。
拔地而起的沙丘有着特殊的星形和新月形山脉,“45号沙丘”那美妙的S线形,在光和影的辉映下,一半黑一半红,黑得沉静,红得妩媚。而沙丘脚下,已经停了好几辆越野车,不少西方游客沿着沙脊在攀登。沙丘适合远观,走到脚下,便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一脚踩下去,满鞋细沙,所以不妨脱了鞋赤脚踩在上面。好在早上的温度不算很高,细而温暖的沙子让你可以零距离感受沙漠的“热情”。
攀到一半,四下的风景就已让人惊艳,波浪起伏的红色沙流妖艳似血,偶尔一辆越野车驶过,好像玩具一样小。据说每天随着太阳的轨迹和光线变化,沙流的颜色也不断改变,加上沙漠里形态怪异的枯树,创造出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空间感和孤独感。当你看着光线将地球上最古老的沙丘雕刻出各种迷人造型,在一片瑰丽中,你真的会被美到无法呼吸。如果有机会,也可以乘坐直升机,从空中俯瞰红沙丘。当风沙卷起,会在一片“腥红”里留下印记,好似在谱写一首华丽的大漠交响曲。
挪威·特隆姆瑟
人生至少有一次,醉倒在极光里
“冬天到挪威来看北极光吧!”每个挪威人都会向你发出这样的邀请,因为在挪威,观赏北极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挪威领土三分之·在北极圈里,成为观赏午夜太阳和美丽极光的最佳地点。尤其是挪威最北部的三个郡,更是极光最佳观测点之一。
来到北极圈里的城市特隆姆瑟(Tromso),登上海达路德邮轮“芬马克号”,就可以沿着西海岸在北极圈里航行,这也是冬日里观赏极光的最佳方式之一。白天天气晴朗的话,夜晚极光出现的概率就非常高。幸运的是,航行第一晚,我们便幸运地观赏到一场强度很高的极光。
晚上九点左右,极光开始若隐若现,人们来到甲板上,在寒风中静静等待奇幻一刻的出现。天空最先呈现淡淡的绿色,接着越来越深,随后便由一束,逐渐变成一片,整个天穹都成了绿色。如果细看,你会发现,这片迷幻的绿色中,还夹杂着淡淡的粉红,简直梦幻无比。
极光由初生到消逝,都伴随着碧绿的光纹,轻盈地飘荡在天幕中,犹如一场曼妙的“天空舞剧”,灿烂美丽,令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激动不已。一场“极光盛宴”可能会持续半个时辰才渐渐转弱,但对看到极光的大部分人来说,这短短半个时辰,却足以成为今后人生中永恒的记忆。
这里的色彩,优雅如诗
在荷兰代尔夫特(Delft)的旅游书中,有三条有“色”线路:代表荷兰王室的的橙色,代表代尔夫特蓝瓷(Delfs Rlue)的蓝色,和代表画家维米尔绘画之路的优雅色。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是与伦勃朗齐名的荷兰17世纪三大代表画家之一,代尔夫特是他的故乡,他一生从未离开这里,这座小城也优雅得仿佛维米尔的画。
穿行在代尔夫特老城中,街道和广场古老得像几世纪前一样慵懒、安宁,只是这里的运河和阿姆斯特丹相比更小巧精致,几步之外就是一座小桥,样式、年代各异,但又相得益彰。运河、小桥、教堂的尖顶、中世纪房屋、阶梯状山墙、红色窗板、运河两旁众多咖啡馆、餐馆和商铺一这的确是典型的荷兰。维米尔喜欢描绘小城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他的画作,人们在城内安置环同的立方块,每个位置对应一幅风景,连起来便是经典的“维米尔小路”。我一共找到了6块立方块,四周风景与原作色调也刚好吻合,恍若“人在画中游”,让人禁不住感慨“太奇妙了!”
代尔夫特市中心有新、老两座教堂,新教堂对面的市政厅装饰豪华,据说是荷兰黄金时代的产物,皇家东印度公司旧址也在这里。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这世界上第一个“跨国公司”从全球引进各种货品,尤其是东方的茶叶、烟草和香料,当然更少不了中国瓷器。因此除了维米尔的画,代尔夫特亦是荷兰“国礼”蓝瓷的诞生地。一处偏僻安静的小巷中,藏着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皇家代尔夫特蓝瓷厂。从最初对我国青花瓷的完全仿制,到后来渐渐出现了荷兰特色的式样和图案,随着时光流逝,原本普通的代尔夫特蓝瓷已逐渐变为著名的荷兰特产,如同维米尔的绘画一样,成了世界知名的艺术品。
来到代尔夫特,就像“穿越”到了维米尔的优雅画布中,而你无意中扮演了一位“画中人”。在优雅如诗般的色彩中漫步,也许因为安宁,也许因为美好,就算只是街角一家小咖啡店,都会变成难忘的风景,久久在你的记忆中闪亮。
加拿大·维多利亚
废弃采石坑,变身世界最美花园
属于加拿大的“色彩秘境”,是一座真正的花园:布查特花园(The Butchart gardens)。让人意外的是,这座地处维多利亚市的世界第二大私人花园,前身竟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坑。站在4个大区之一的“新境花园”(Sunken Garden)台阶上,眼前出现一处洼地,花园的传奇便开始于此。时光倒流回1888年,一个名叫罗伯特的商人,带着妻子珍妮.布查特(Jennie Butchart)来到加拿大西海岸定居后,在温哥华岛北部买下一处采石场。由于水泥生意兴隆,财富滚滚而来,罗伯特和珍妮成了当地的富商名流。
珍妮·布查特非常喜欢园艺,便将自家废弃的采石场洼地加以改造。于是1921年,一座优雅精致的私人花园终于建成,这就是布查特花园4区之一“新境花园”的雏形。花园从此名声大振,此后数年间,珍妮又在“新境花园”四周陆续开辟了其他花园,占地12公顷,便是今天享誉世界的布查特花园。
设计师们在打造花坛时,用了各种可爱的配色,比如白色的小雏菊边上,有镶着白边的叶子,于是每个花坛看上去都像精心装饰的花束。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这片花朵遍布的花园,终成享誉世界的园艺名地。漫步园中,无论栏外或斜坡都有名花覆盖,土山下曲径环绕,不远处便是人工小湖,流水淙淙。花床并非年复一年以同样的方式种植,花材更替让花园有了奇妙的变幻。一年四季,季季都有不同花卉绽放。三月是雏菊、三色紫罗兰和长春花的世界;到了四五月,郁金香绽放在花园每个角落;五月底开始,玫瑰园成为夏季游园的主角,牡丹花也争相展现姿采;而七八月,各种花卉争相绽放,焰火和表演交织,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
按古罗马宫苑设计的意大利花园旁,围着剪成球形的长青树墙,庭园中央的池面上,蓝、白、红、黄等各色睡莲静静漂浮,星状池旁设了花坞,蛙形喷水池中有意大利石雕。日本花园不大,小桥流水,遍植日本枫树、百合、樱花和松杉等植物。温室花房里则是各种名贵鲜花,分叠多层,犹如花山花岛。
2004年,加拿大政府将布查特花园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花园每年吸引着数十万各国游客前来参观。如果稍加留意,还可以看到四周采石场的岩壁被刻意保留了光秃秃的原貌,提醒着所有游人,布查特夫人为这座不可思议的花园付出的努力。
西班牙·巴埃纳
狂欢绽放的嘉年华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炙热的阳光下,柑桔花的甜香沁润了大街小巷,橄榄树在微风中摇曳,第一声鼓声拉开了一场为期八天的关于热情、死亡、复活之旅的序幕。如果你身临其境,会被这场“狂欢”的欢乐度深深感染。虽是宗教节日,但向来肃穆庄重的小城巴埃纳(Baena),此刻仿佛在迎接一场狂欢节。
上午十点,暖暖阳光下,被橄榄树环绕的巴埃纳四周一片安静。小城依山而建,鹅卵石铺就的街道盘旋而上。这里的房子大多被刷成白色,明亮得耀眼,这是自摩尔人统治时代起就留下的建筑风格。狭窄的小巷白墙上挂满各式各样的陶盆,天竺葵、牵牛花,还有更多不知名的鲜花,把这里装扮得好像花园,地中海温暖湿润的气候更让这些娇美的花朵竞相绽放。很多阳台上都挂了圣周旗帜。站在高处,你可以看到橄榄树与漂亮的红顶白房,宛然一幅典型的安达卢西亚风景画。
清脆的鼓声打破了小城的宁静,循声望去,老城广场上走来四五个红衣人,戴着金光闪闪的头盔,遮住面部,头盔后面还拖着长长的黑色假发,他们边走边击着鼓。这身艳丽装束,更像一场嘉年华,而非庄重的游行。巴埃纳的庆祝圣周以鼓乐闻名,全城兄弟都会按照头顶假发的颜色,分成白发和黑发两组进行PK,看谁的鼓打得好。服饰方面则摒弃了传统的长袍和高尖帽,代之以鲜艳的红色礼服。而最醒目的是头盔上的羽毛装饰,每个人都不同,在风中轻盈飘动,明艳的色彩非常漂亮。圣周期间,除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装饰道具外,西班牙人还推出了专门的饮食和美酒,大多是葡萄酒和水果调制成的时令酒,还有令人垂涎的甜点。 巴埃纳的圣周游行没有性别、年龄要求,欢迎男女老少。所以你会看到一幅有趣的画面:游行时,孩子跟在大人后面,也有模有样地敲鼓。在西班牙,不仅节日传统得到很好的保留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对快乐的追求永无止境。
阿根廷·乌玛瓦卡
自然“调色盘”,孤独又美艳
阿根廷北部山区,巨大的仙人掌临风矗立,六百年间,印加文明沉沦在历史长河中,但那些文化遗迹,仍然星罗棋布在斑斓绚丽的乌玛瓦卡山谷中。从阿根廷北方重镇萨尔塔(Salta)出发,来到世界文化遗产胡胡伊省(Jujuy)的乌玛瓦卡山谷(Quebrada de Hmnahuaca)时,你会被一路上荒凉斑斓仿佛公路大片般壮美的风景深深震撼。乌玛瓦卡山谷位于格兰德河谷中,全长180公里,也被称作“长谷”。距今一万多年前,这里是从安第斯山脉高原到内陆平原至关重要的通道,也是一条辉煌的印加文化通道。
短短几个小时车程,你会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景色一从茂密森林,到稀疏草原,再到荒漠。比起阿根廷其他地区,这里的北部更干燥炎热。很快,视野中便被连绵不断的巨大“土林”填满,这里峰石林立,如尖峰,如刀山,变化万千,一会儿像庄严宏伟的庙宇,一会儿又像壁垒森严的城墙。而一两米高的巨大仙人掌更是漫山遍野,像卫兵一样笔直矗立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这种名为Saguaro的仙人掌,会开出洁白的花,在蓝天下显得格外圣洁,不禁让人想起仙人掌的花语:“孤独的坚强”,只可欣赏,不可亵玩。
普玛马卡(Purmamarca)小镇绕口的地名,来自印第安语。在村口停车眺望,你会发现山峦间一抹亮色跳跃而出,犹如瑰丽的调色盘,那正是被当地人称作“七彩山”(Los Cerros De Siete Colores)的胡胡伊标志性景观。到了正午,阳光强烈,这片几乎寸草不生的广袤丘陵,仿佛上帝的调色板:红、黄、橙、绿、黑、褐、青、灰,在阳光下浓烈地交织在一起,倾泻而F,犹如斜铺的彩条布,张扬而奔放地宣泄着古老的激情。朱红的铁矿石,绿色的铜矿石,淡黄的磷矿石,打造出一片“瑰宝峡谷”,而丰富的矿藏也为胡胡伊省赢得了“矿业之都”的美誉。晚上夜宿小镇旅馆,第二天清早再爬彩丘,你会发现,随着阳光射人山谷,七彩山呈现出比白天更加浓烈的色彩。当你就这样被色彩包围着,仿佛置身另一个星球时,你可以从内心体会到大自然孤独、荒凉又美艳的一面。
纳米比亚纳米布
瑰丽红沙漠,每刻都美得不一样
每个到纳米比亚的旅人,第一站都会选择苏丝斯黎(Sossusvlei)红沙漠,那是纳米布沙漠的一部分。上亿年大自然的变迁,干燥的热风将岸上山脉中的岩石风化为细沙和粉尘,让纳米布成了一片广阔无垠的沙海,而苏丝斯黎(Sossusvlei)所在的纳米布(Namib-Naukluft)国家公园,则集中了纳米布沙漠的精髓。
清晨便向最壮观的“45号沙丘”进发,那里因为距离公园大门45公里而得名。一路上,越野车犹如进入了一个沙漠迷宫,被地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沙丘包裹着,有一些甚至高达百米,耸立在粘土层之上。据说最高的一座有325米,犹如埃及的金字塔,用傲人的身姿彰显着王者的大气。“苏丝斯黎”这个名字由南非语和本地纳马语组合而成,意为“无路沼泽”,因为沙丘上没有任何可供雨水流淌的天然排水口。
拔地而起的沙丘有着特殊的星形和新月形山脉,“45号沙丘”那美妙的S线形,在光和影的辉映下,一半黑一半红,黑得沉静,红得妩媚。而沙丘脚下,已经停了好几辆越野车,不少西方游客沿着沙脊在攀登。沙丘适合远观,走到脚下,便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一脚踩下去,满鞋细沙,所以不妨脱了鞋赤脚踩在上面。好在早上的温度不算很高,细而温暖的沙子让你可以零距离感受沙漠的“热情”。
攀到一半,四下的风景就已让人惊艳,波浪起伏的红色沙流妖艳似血,偶尔一辆越野车驶过,好像玩具一样小。据说每天随着太阳的轨迹和光线变化,沙流的颜色也不断改变,加上沙漠里形态怪异的枯树,创造出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空间感和孤独感。当你看着光线将地球上最古老的沙丘雕刻出各种迷人造型,在一片瑰丽中,你真的会被美到无法呼吸。如果有机会,也可以乘坐直升机,从空中俯瞰红沙丘。当风沙卷起,会在一片“腥红”里留下印记,好似在谱写一首华丽的大漠交响曲。
挪威·特隆姆瑟
人生至少有一次,醉倒在极光里
“冬天到挪威来看北极光吧!”每个挪威人都会向你发出这样的邀请,因为在挪威,观赏北极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挪威领土三分之·在北极圈里,成为观赏午夜太阳和美丽极光的最佳地点。尤其是挪威最北部的三个郡,更是极光最佳观测点之一。
来到北极圈里的城市特隆姆瑟(Tromso),登上海达路德邮轮“芬马克号”,就可以沿着西海岸在北极圈里航行,这也是冬日里观赏极光的最佳方式之一。白天天气晴朗的话,夜晚极光出现的概率就非常高。幸运的是,航行第一晚,我们便幸运地观赏到一场强度很高的极光。
晚上九点左右,极光开始若隐若现,人们来到甲板上,在寒风中静静等待奇幻一刻的出现。天空最先呈现淡淡的绿色,接着越来越深,随后便由一束,逐渐变成一片,整个天穹都成了绿色。如果细看,你会发现,这片迷幻的绿色中,还夹杂着淡淡的粉红,简直梦幻无比。
极光由初生到消逝,都伴随着碧绿的光纹,轻盈地飘荡在天幕中,犹如一场曼妙的“天空舞剧”,灿烂美丽,令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激动不已。一场“极光盛宴”可能会持续半个时辰才渐渐转弱,但对看到极光的大部分人来说,这短短半个时辰,却足以成为今后人生中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