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曾经参加过两次全国性大赛,第一次是2010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第九界全国冶金系统技能大赛,取得冷作钣金工第一名。武汉的大赛我既是教练,又是选手,此次比赛本队三名队员取得了第一,第三,第十的名次。第二次是2011年3月在攀枝花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技能大赛,得第11名。
关健词:参赛选手;科技兴帮;技能强国
在参加完第42届世界技能大“建筑金属加工”项目后,笔者作为这个项目的主教练,在培训选手时又加之和国际选手的一些交流,以及对中国技能大赛的远景展望,故有一些思考,愿和大家共勉!
有着“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自1950年举办以来,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象征着国际技能和技术培训的顶峰。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 由于中国参加此类比赛的历程尚短,且建筑金属加工项目是第一次参赛,很多比赛专用的设备和装备都有待完善。因为是第一次参赛,所以没有经验,在理念上也还没有认同感,心里没底,不知道如何着手。加之图纸标注的精度太高,按我们传统的加工方法是根本做不到的。在请教技能大赛组织专家后,才知道原来是全机械加工成型,精密量具加装配平台组对。基本上不使用钢锤敲打,完全是精密制作。与我们的钢结构制作工艺完全不同,理念上有本质的区别。
本人曾经参加过两次全国性大赛,第一次是2010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第九界全国冶金系统技能大赛,取得冷作钣金工第一名。武汉的大赛我既是教练,又是选手,此次比赛本队三名队员取得了第一,第三,第十的名次。第二次是2011年3月在攀枝花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技能大赛,得第11名。 因此本人也有幸被国家人社部任命为‘‘建筑金属加工”项目总教练,在选拔选手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予以考虑。
1.必需建立合理的选手选拔机制,就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选手选拔方法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国情不同,也不用完全照搬。比赛和生产有本质的不同,生产要求的是质量和速度,而比赛要求的是精度和速度。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理念上要有清醒的认识。所以要有好的选手,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选手的素质直接影响比赛成绩,看别国的选手人高马大,在比赛过程中非常沉稳,动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训练有素,职业素养也非常高,丝毫不受他人干扰,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的氛围之中。不到现场观看,你是无法想象的。四天的全程观看,选手与选手进行比较,我们确实存在差距。
2.选拔过程中应对选手的体能,身高制定一个标准。对选手的心理素质要全方位测验,如有必要,应考查选手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学习,表现情况,是否能吃苦耐劳,抗压力等等。最好还有一份心理调查问卷这样才能确保选出好选手。
3.培训必需要有资金作保障,由于各单位经济状况不同,培训是要
人力和物力的,有的领导为了保住自己的年薪,不愿出钱也不愿出人,所以就不参加。愿意参加的人不多,自然选择面就窄了。其实随着国家对技能的重视,投入也逐年在加大。42界的投入就比41界大得多,每个项目60万之多。其实技能强国是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国家也可以通过发行彩票来积累资金,成立技能培训基金,向社会幕捐。毕竟,任何运动,都是离不开企业赞助的。当然,就现在来看,世界技能大赛因为观赏性比较差(毕竟技术含量太重),想象体育赛事那样拉到赞助,做点广告,可能很难。这点,是技能大赛的局限性。那么,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的努力了。
4.由于建筑金属加工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项目,国内没有这个工种,它是一个复合型工种。是由铆工,钳工,焊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种。我们而世界技能大赛的图纸和国内的标注也不同,检测点,测量方法,加工要求,都标注得非常清楚。非常透明,公正。任何人检测都只能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没有人为因素可以搀和。
5.特别是通过大赛观摩后,我对本队没有取得好成绩,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选手的体能,心理素质,职业素养,技能积累与应变能力等等,是关健之根本。其次是装备。先进的装备和工具是硬件,选手本身是软件,二者必需完美结合才能站在世界技能大赛之高点。通过对比,深思,我认为本次比赛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选手自身心理,和职业素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方面。所以就想到选选手是关键。我中华大国,只要全方位海选,肯定能选出好的选手。所以产生了几点想法,共同行们参考:以地,市级为起点,依托各技能学校组织市级选拔赛,胜出者参加省级选拔赛,省级选拔赛胜出者再参加国家队选拔赛,这样选拔一定能选出好的选手来,为大赛夺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6.在选拔选手这一点上,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就做的很好,针对这次四十二届大赛的选拔,从2012年3月学校就安排了“建筑金属加工”项目专业的初期选拔。在全校12个班级中初选出38人,进行了一个月的识图,展开放样训练。后经过三次淘汰,胜出12人进入基本功训练至9月。又经过7次选拔,胜出4人。组成了四川省代表对1人,中冶集团代表对2人,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代表对1人。经过了层层的选拔,最终,十九冶技校的庄学宇、苏键两名选手进入了国家队。
7.企业的参与也是技能大赛的一个比不可少的项目,此次的世界技能大赛,受人社部的再一次委托,建筑金属加工项目参赛选手的集训工作由中冶集团承担。为此,中冶集团组成了以中国中冶副总裁王秀峰为核心的基地领导团队,中冶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黄长路担任协调组组长,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院长刘景凤并任基地主任之职,具体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同时,中冶集团除抽调第41/42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国首席专家张友权、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加工项目中国首席专家马德志、中国十九冶首席技师刘定律之外,还积极协调中国工程焊接协会组织等冶金、电力、石油、石化行业技术骨干组成阵容庞大的专家、教练团队。 因此,笔者认为,选拔选手的同时,一个优秀的教练团队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观点,是笔者作为建筑金属加工队的教练,只针对本队选拔、本工种的一些感言论点,不含其它工种、其它项目的意思,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十九冶技校617023)
关健词:参赛选手;科技兴帮;技能强国
在参加完第42届世界技能大“建筑金属加工”项目后,笔者作为这个项目的主教练,在培训选手时又加之和国际选手的一些交流,以及对中国技能大赛的远景展望,故有一些思考,愿和大家共勉!
有着“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自1950年举办以来,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象征着国际技能和技术培训的顶峰。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 由于中国参加此类比赛的历程尚短,且建筑金属加工项目是第一次参赛,很多比赛专用的设备和装备都有待完善。因为是第一次参赛,所以没有经验,在理念上也还没有认同感,心里没底,不知道如何着手。加之图纸标注的精度太高,按我们传统的加工方法是根本做不到的。在请教技能大赛组织专家后,才知道原来是全机械加工成型,精密量具加装配平台组对。基本上不使用钢锤敲打,完全是精密制作。与我们的钢结构制作工艺完全不同,理念上有本质的区别。
本人曾经参加过两次全国性大赛,第一次是2010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第九界全国冶金系统技能大赛,取得冷作钣金工第一名。武汉的大赛我既是教练,又是选手,此次比赛本队三名队员取得了第一,第三,第十的名次。第二次是2011年3月在攀枝花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技能大赛,得第11名。 因此本人也有幸被国家人社部任命为‘‘建筑金属加工”项目总教练,在选拔选手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予以考虑。
1.必需建立合理的选手选拔机制,就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选手选拔方法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国情不同,也不用完全照搬。比赛和生产有本质的不同,生产要求的是质量和速度,而比赛要求的是精度和速度。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理念上要有清醒的认识。所以要有好的选手,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选手的素质直接影响比赛成绩,看别国的选手人高马大,在比赛过程中非常沉稳,动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训练有素,职业素养也非常高,丝毫不受他人干扰,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的氛围之中。不到现场观看,你是无法想象的。四天的全程观看,选手与选手进行比较,我们确实存在差距。
2.选拔过程中应对选手的体能,身高制定一个标准。对选手的心理素质要全方位测验,如有必要,应考查选手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学习,表现情况,是否能吃苦耐劳,抗压力等等。最好还有一份心理调查问卷这样才能确保选出好选手。
3.培训必需要有资金作保障,由于各单位经济状况不同,培训是要
人力和物力的,有的领导为了保住自己的年薪,不愿出钱也不愿出人,所以就不参加。愿意参加的人不多,自然选择面就窄了。其实随着国家对技能的重视,投入也逐年在加大。42界的投入就比41界大得多,每个项目60万之多。其实技能强国是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国家也可以通过发行彩票来积累资金,成立技能培训基金,向社会幕捐。毕竟,任何运动,都是离不开企业赞助的。当然,就现在来看,世界技能大赛因为观赏性比较差(毕竟技术含量太重),想象体育赛事那样拉到赞助,做点广告,可能很难。这点,是技能大赛的局限性。那么,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的努力了。
4.由于建筑金属加工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项目,国内没有这个工种,它是一个复合型工种。是由铆工,钳工,焊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种。我们而世界技能大赛的图纸和国内的标注也不同,检测点,测量方法,加工要求,都标注得非常清楚。非常透明,公正。任何人检测都只能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没有人为因素可以搀和。
5.特别是通过大赛观摩后,我对本队没有取得好成绩,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选手的体能,心理素质,职业素养,技能积累与应变能力等等,是关健之根本。其次是装备。先进的装备和工具是硬件,选手本身是软件,二者必需完美结合才能站在世界技能大赛之高点。通过对比,深思,我认为本次比赛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选手自身心理,和职业素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方面。所以就想到选选手是关键。我中华大国,只要全方位海选,肯定能选出好的选手。所以产生了几点想法,共同行们参考:以地,市级为起点,依托各技能学校组织市级选拔赛,胜出者参加省级选拔赛,省级选拔赛胜出者再参加国家队选拔赛,这样选拔一定能选出好的选手来,为大赛夺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6.在选拔选手这一点上,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就做的很好,针对这次四十二届大赛的选拔,从2012年3月学校就安排了“建筑金属加工”项目专业的初期选拔。在全校12个班级中初选出38人,进行了一个月的识图,展开放样训练。后经过三次淘汰,胜出12人进入基本功训练至9月。又经过7次选拔,胜出4人。组成了四川省代表对1人,中冶集团代表对2人,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代表对1人。经过了层层的选拔,最终,十九冶技校的庄学宇、苏键两名选手进入了国家队。
7.企业的参与也是技能大赛的一个比不可少的项目,此次的世界技能大赛,受人社部的再一次委托,建筑金属加工项目参赛选手的集训工作由中冶集团承担。为此,中冶集团组成了以中国中冶副总裁王秀峰为核心的基地领导团队,中冶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黄长路担任协调组组长,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院长刘景凤并任基地主任之职,具体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同时,中冶集团除抽调第41/42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国首席专家张友权、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加工项目中国首席专家马德志、中国十九冶首席技师刘定律之外,还积极协调中国工程焊接协会组织等冶金、电力、石油、石化行业技术骨干组成阵容庞大的专家、教练团队。 因此,笔者认为,选拔选手的同时,一个优秀的教练团队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观点,是笔者作为建筑金属加工队的教练,只针对本队选拔、本工种的一些感言论点,不含其它工种、其它项目的意思,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十九冶技校61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