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1954年起对棉布实行票证供应的办法。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短缺经济时期,纺织工业生产能力还较低,采用这种办法,在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可以保证老百姓生活的最基本需要,防止不合理的分配和消费,但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限制和不便。此后30年间,纺织工业为解决好全国人民穿衣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艰苦的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全国棉布产量从1950年的25亿米攀升到1980年的135亿米,人均由4.5米提升为13.8米。随着纺织品生产的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化纤纺织品的迅速发展,城乡市场纺织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纺织品在总量上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
1983年秋冬之交,我陪同纺织工业部吴文英部长到辽宁辽阳考察辽化建设情况,期间,听说海城有一个老百姓自发形成的纺织品市场,我和吴部长便去了这个市场。我们发现很多商贩售卖的布匹价格很便宜,几乎跟国家发行的布票价格一样,这让我受到启发:难道说是棉纺织品的产供销达到平衡了?我当时在纺织部办公厅调研处工作,一直都在关注全国纺织品产供销的数据,返回后我反复验算1980—1982年间棉纺织品产供销数据,发现数据和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这说明我国棉纺织品的产供销确实已达到平衡。由此我感到取消布票的时机基本成熟。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纺织部有一次编制长期发展计划纲要时,曾打算把“取消布票,敞开供应”作为一个努力目标提出来;但是国务院一位领导表示,这个问题影响较大,等到条件更成熟后再提出来比较妥当。这说明国家对这个目标的提出非常慎重。
取消布票事关重大,必须先在部内取得共识。我首先找到部财务司老专家冯忠浩研讨,恰好冯老也持同样见解。我们又找到生产司负责人范成森交流,也取得共识。为慎重起见,我又向钱之光老部长(此时已转任国务院顾问)汇报和请示。经慎重测算,老部长也认为时机成熟、可行。后来,我牵头起草了“取消布票,敞开供应”的方案。1983年12月,根据纺织工业部和商业部的共同建議,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棉布敞开供应。实行了整整30年的“布票制度”,由此圆满终结。这是纺织工业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人民穿衣要求取得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1992年我离休了。作为一个老纺织人、老党员,我时刻牢记一个党员的责任,继续为纺织行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先后编写了《纺织大国崛起历程》等书宣传我国工业建设。2019年,我和3位离退休老专家耗时5年共同完成了《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的编写工作。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我谨以此书向党的生日献礼!
1983年秋冬之交,我陪同纺织工业部吴文英部长到辽宁辽阳考察辽化建设情况,期间,听说海城有一个老百姓自发形成的纺织品市场,我和吴部长便去了这个市场。我们发现很多商贩售卖的布匹价格很便宜,几乎跟国家发行的布票价格一样,这让我受到启发:难道说是棉纺织品的产供销达到平衡了?我当时在纺织部办公厅调研处工作,一直都在关注全国纺织品产供销的数据,返回后我反复验算1980—1982年间棉纺织品产供销数据,发现数据和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这说明我国棉纺织品的产供销确实已达到平衡。由此我感到取消布票的时机基本成熟。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纺织部有一次编制长期发展计划纲要时,曾打算把“取消布票,敞开供应”作为一个努力目标提出来;但是国务院一位领导表示,这个问题影响较大,等到条件更成熟后再提出来比较妥当。这说明国家对这个目标的提出非常慎重。
取消布票事关重大,必须先在部内取得共识。我首先找到部财务司老专家冯忠浩研讨,恰好冯老也持同样见解。我们又找到生产司负责人范成森交流,也取得共识。为慎重起见,我又向钱之光老部长(此时已转任国务院顾问)汇报和请示。经慎重测算,老部长也认为时机成熟、可行。后来,我牵头起草了“取消布票,敞开供应”的方案。1983年12月,根据纺织工业部和商业部的共同建議,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棉布敞开供应。实行了整整30年的“布票制度”,由此圆满终结。这是纺织工业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人民穿衣要求取得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1992年我离休了。作为一个老纺织人、老党员,我时刻牢记一个党员的责任,继续为纺织行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先后编写了《纺织大国崛起历程》等书宣传我国工业建设。2019年,我和3位离退休老专家耗时5年共同完成了《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的编写工作。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我谨以此书向党的生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