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两年多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我在探究性教学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走了不少弯路,感受颇深。下面,我就探究性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倾向性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不经选择,任何问题都探究
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探究的问题。教材的每个单元中都有若干问题适于探究,如果教师不重视选题,课前没有认真准备,缺乏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提出得过于随意,什么问题都要求学生去探究一番,这样,既没有意义,增重学生负担,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时间一长,学生会厌烦。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学习过程都必须是探究性的,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选题。好的选题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与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新颖性,否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
二、搞探究就是分组讨论
实际上,探究式教学贵在追求探究本质,它往往是以解决问题形式出现的,问题确定后,课堂教学重点便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寻求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讨论”是课堂常态,小组学习或合作学习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往往缺乏有效实施以学习为主体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的策略,认为分组讨论就是探究。虽然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理解,认为分组讨论就是探究。虽然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理解,但单一的组织形式也会弱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大能力较差的学生依附和自卑的心理,导致“精英化”现象,违背了探究教学是为提高全体学生化学素养的初衷。实践证明,对于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设计的教学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如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学生分组围绕概念中的“一变”“二不变”讨论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记忆。
三、学生探究,教师“解放”
虽然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宗旨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学习化学方法,养成化学态度和精神,最终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但这并不代表教师不需要讲授了。探究性教学只是一种具有探究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还是要坚持传统教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则,结合传统提问、实验、讲授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采用探究性教学,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还要耐心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精心设计探究课题和步骤,因此,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加强,教师也绝不会“解放”。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始进行探究时,必须为学生指明方法。我为学生总结出了十六字结晶:多感(除味觉)并用,细致观察,全面关注,准确描述。这样,学生便知道了如何去探究,探究过程中注重哪些方面以及探究结果如何表达等,教师应在学生实验中看到探究不足的方面给予精当的点评。
四、重实验轻思维,重探究轻练习
虽然新课程中的许多探究活动都需要实验,要求在设计和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但不等于所有的化学探究都要经过实验。一方面没有必要,在通过一定的化学探究之后,学生有能力依据已有的化学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定化学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有的化学知识是无法用实验来探究的,它是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经过抽象思维得出来的;再者,探究应该接近学生的真实环境,不能脱离实际,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探究而探究。单纯的动手实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如果学生完全是按照教师或文本的指令进行操作,那么“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充其量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验操作习惯和操作技能,而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没有创造性思维渗透的探究实验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化学教材中的很多原理和规律也可用理论探究,同样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实际上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于习题教学。实践证明,习题课中的探究模式比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模式来得更直接,学生的成就感更强。一是每一道习题都创设了一种情境,也不缺乏问题;二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伴随着很多的假说;三是这些假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检验;四是有些习题还能得出一些结论,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应用;五是启发学生多层面思考。如,下面一道探究模式习题:某同学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铁钉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他对该黑色粉末有如下几种猜测:①Fe②Fe2O3③Fe3O4④FeCl3⑤数种物质的混合物,回答问题:⑴该同学上述猜想中,不做实验就可排除的是________和‘_______,理由是_____;你认为黑色粉末还可能是_____理由是_____。⑵黑色粉末经干燥后,可被磁铁吸引,得出结论: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该结论对吗?_____,理由是_____。这道题既从物质性质(颜色、溶解性)检测学生,又要求学生考虑生铁组成等知识。
五、防止满负荷探究
作为一位老教师,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应废止满堂灌,而要将探究性教学和传统接受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从接受学习到完全探究学习,并不是突然生成的,而是要经历接受和探究的混合学习阶段,是渐进转化而成的,必须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因此要求我们应认清两者关系,承认在理论上的区别,尽量去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去引导学生探究,形成辩证的探究教学观。
六、成功与失败不作分析
无数的化学事实可以说明,在化学探究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许多次的失败才可能换来最后的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是实际的化学探究性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探究的最后结论都是统一的、正确的,而对那些没有得出结论的学生另眼相看。一方面由于不同学生的化学基础、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学习态度不同,许多化学规律的得出存在天壤之别;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器材、实验环境等的差异,学生的探究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此时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切不可轻率指责或否定学生,要通过此组与彼组之间实验差异分析成功失败的原因。
总之,探究性教学顺应时代潮流,注重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学生、学科的发展需要。但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绝不是要一哄而上,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去探究;也不是“放羊式”失去控制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探究。教师的责任不但没削弱,反而加重了。因此,我们要勇于实践,不断地探究和反思,避免探究性教学中出现偏差,从而使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探究性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有效调控者。
(作者单位:433100湖北省潜江市泽口中学)
一、不经选择,任何问题都探究
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探究的问题。教材的每个单元中都有若干问题适于探究,如果教师不重视选题,课前没有认真准备,缺乏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提出得过于随意,什么问题都要求学生去探究一番,这样,既没有意义,增重学生负担,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时间一长,学生会厌烦。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学习过程都必须是探究性的,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选题。好的选题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与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新颖性,否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
二、搞探究就是分组讨论
实际上,探究式教学贵在追求探究本质,它往往是以解决问题形式出现的,问题确定后,课堂教学重点便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寻求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讨论”是课堂常态,小组学习或合作学习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往往缺乏有效实施以学习为主体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的策略,认为分组讨论就是探究。虽然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理解,认为分组讨论就是探究。虽然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理解,但单一的组织形式也会弱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大能力较差的学生依附和自卑的心理,导致“精英化”现象,违背了探究教学是为提高全体学生化学素养的初衷。实践证明,对于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设计的教学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如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学生分组围绕概念中的“一变”“二不变”讨论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记忆。
三、学生探究,教师“解放”
虽然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宗旨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学习化学方法,养成化学态度和精神,最终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但这并不代表教师不需要讲授了。探究性教学只是一种具有探究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还是要坚持传统教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则,结合传统提问、实验、讲授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采用探究性教学,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还要耐心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精心设计探究课题和步骤,因此,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加强,教师也绝不会“解放”。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始进行探究时,必须为学生指明方法。我为学生总结出了十六字结晶:多感(除味觉)并用,细致观察,全面关注,准确描述。这样,学生便知道了如何去探究,探究过程中注重哪些方面以及探究结果如何表达等,教师应在学生实验中看到探究不足的方面给予精当的点评。
四、重实验轻思维,重探究轻练习
虽然新课程中的许多探究活动都需要实验,要求在设计和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但不等于所有的化学探究都要经过实验。一方面没有必要,在通过一定的化学探究之后,学生有能力依据已有的化学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定化学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有的化学知识是无法用实验来探究的,它是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经过抽象思维得出来的;再者,探究应该接近学生的真实环境,不能脱离实际,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探究而探究。单纯的动手实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如果学生完全是按照教师或文本的指令进行操作,那么“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充其量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验操作习惯和操作技能,而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没有创造性思维渗透的探究实验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化学教材中的很多原理和规律也可用理论探究,同样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实际上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于习题教学。实践证明,习题课中的探究模式比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模式来得更直接,学生的成就感更强。一是每一道习题都创设了一种情境,也不缺乏问题;二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伴随着很多的假说;三是这些假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检验;四是有些习题还能得出一些结论,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应用;五是启发学生多层面思考。如,下面一道探究模式习题:某同学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铁钉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他对该黑色粉末有如下几种猜测:①Fe②Fe2O3③Fe3O4④FeCl3⑤数种物质的混合物,回答问题:⑴该同学上述猜想中,不做实验就可排除的是________和‘_______,理由是_____;你认为黑色粉末还可能是_____理由是_____。⑵黑色粉末经干燥后,可被磁铁吸引,得出结论: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该结论对吗?_____,理由是_____。这道题既从物质性质(颜色、溶解性)检测学生,又要求学生考虑生铁组成等知识。
五、防止满负荷探究
作为一位老教师,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应废止满堂灌,而要将探究性教学和传统接受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从接受学习到完全探究学习,并不是突然生成的,而是要经历接受和探究的混合学习阶段,是渐进转化而成的,必须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因此要求我们应认清两者关系,承认在理论上的区别,尽量去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去引导学生探究,形成辩证的探究教学观。
六、成功与失败不作分析
无数的化学事实可以说明,在化学探究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许多次的失败才可能换来最后的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是实际的化学探究性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探究的最后结论都是统一的、正确的,而对那些没有得出结论的学生另眼相看。一方面由于不同学生的化学基础、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学习态度不同,许多化学规律的得出存在天壤之别;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器材、实验环境等的差异,学生的探究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此时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切不可轻率指责或否定学生,要通过此组与彼组之间实验差异分析成功失败的原因。
总之,探究性教学顺应时代潮流,注重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学生、学科的发展需要。但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绝不是要一哄而上,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去探究;也不是“放羊式”失去控制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探究。教师的责任不但没削弱,反而加重了。因此,我们要勇于实践,不断地探究和反思,避免探究性教学中出现偏差,从而使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探究性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有效调控者。
(作者单位:433100湖北省潜江市泽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