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题解析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多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以材料限定大致话题、命题含意、范围和价值取向,而以各种实用类、应用类文体来设置鲜活、真切、具体的情境,以防套作,引导个性化写作和真实表达。
本作文题则是回归到传统的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并非常见的时政、时事、实事、现象类,也非寓言类材料。材料文字赏心悦目,文采斐然,多情暖心,像一首散文诗。
但细细忖度,则会发现:哲理其表,而家国情怀其里。家国不减来时路,守正创新正当时。近几年来,有众多重大历史节点——建国7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高考作文,也应“染乎世情,系乎时序”,或许命题者用意正在此。
让我们来分析、解读材料。
如“庖丁解牛”一样,材料的各层意思“如土委地”,材料可切分为三层,并且层次清晰,逻辑自然,而又不蔓不枝。
第一层,“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兩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各种纪念日。考生可分门别类,联想有径、有序,比如个人、家庭中的纪念日,如父母的结婚纪念日,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如那些蕴含着浓郁民俗、美好情思的传统节日。考生还可以从国家、民族层面来联想,那些最能凸显家国情怀的重大节日。
当然,也可以从多维角度来联想,如亲情类、民俗类、祭奠类、庆典类……进而思考每一类、每一个纪念日蕴含的美好情思、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等。考生的思绪充分发散,想到很多人、事、场景……顿有一种“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开阔之感,“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游目骋怀,浮想联翩,思路渐渐打开,何愁写不出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的文章?
第二层,为一短句“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巧妙过渡。而在纪念日作用上,则有深意,意为这些纪念日,并非仅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不仅仅在于缅怀和纪念,更在于砥砺未来,奋勇前行。
第三层为“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其重心落在“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上面。
综上所述,仔细厘清三层的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考题最要紧的立意已然非常显豁,即铭记过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展望未来。
这样看来,这则材料看似意蕴非常,其实蕴含的“母题”,仍然是让考生都有话可说的话题。
那么如何把文章写得言之有物,又不人云亦云,既有“大我”情怀,又有“真我”“自我”?
首先是对纪念日的选择。可以聚焦于某一个纪念日,比如“七一”和国庆这样的节日,这样就巧妙转化为百年党史、礼赞中国等话题,属于典型的家国情怀类宏大叙事。
也可从日常生活中的节日、纪念日写起,娓娓道来,引发共情,且贴近生活,接地气,入人心,有真情实感。然后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从个体、家庭上升到国家、民族。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或某些重要的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死难者公祭日等,以铭记历史,凝聚民族精神。
另外,在审题立意时,考生可以适当具有“命题者意识”:难道此题仅仅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记取成长痕迹、体悟亲情真情?“恐怕并非如此简单”。这样一想,便可悟到此题可能是在向时代“致敬”,这样才能真正破译此题的隐藏密码。
下水作文
纪事不忘来时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题解析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多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以材料限定大致话题、命题含意、范围和价值取向,而以各种实用类、应用类文体来设置鲜活、真切、具体的情境,以防套作,引导个性化写作和真实表达。
本作文题则是回归到传统的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并非常见的时政、时事、实事、现象类,也非寓言类材料。材料文字赏心悦目,文采斐然,多情暖心,像一首散文诗。
但细细忖度,则会发现:哲理其表,而家国情怀其里。家国不减来时路,守正创新正当时。近几年来,有众多重大历史节点——建国7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高考作文,也应“染乎世情,系乎时序”,或许命题者用意正在此。
让我们来分析、解读材料。
如“庖丁解牛”一样,材料的各层意思“如土委地”,材料可切分为三层,并且层次清晰,逻辑自然,而又不蔓不枝。
第一层,“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兩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各种纪念日。考生可分门别类,联想有径、有序,比如个人、家庭中的纪念日,如父母的结婚纪念日,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如那些蕴含着浓郁民俗、美好情思的传统节日。考生还可以从国家、民族层面来联想,那些最能凸显家国情怀的重大节日。
当然,也可以从多维角度来联想,如亲情类、民俗类、祭奠类、庆典类……进而思考每一类、每一个纪念日蕴含的美好情思、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等。考生的思绪充分发散,想到很多人、事、场景……顿有一种“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开阔之感,“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游目骋怀,浮想联翩,思路渐渐打开,何愁写不出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的文章?
第二层,为一短句“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巧妙过渡。而在纪念日作用上,则有深意,意为这些纪念日,并非仅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不仅仅在于缅怀和纪念,更在于砥砺未来,奋勇前行。
第三层为“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其重心落在“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上面。
综上所述,仔细厘清三层的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考题最要紧的立意已然非常显豁,即铭记过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展望未来。
这样看来,这则材料看似意蕴非常,其实蕴含的“母题”,仍然是让考生都有话可说的话题。
那么如何把文章写得言之有物,又不人云亦云,既有“大我”情怀,又有“真我”“自我”?
首先是对纪念日的选择。可以聚焦于某一个纪念日,比如“七一”和国庆这样的节日,这样就巧妙转化为百年党史、礼赞中国等话题,属于典型的家国情怀类宏大叙事。
也可从日常生活中的节日、纪念日写起,娓娓道来,引发共情,且贴近生活,接地气,入人心,有真情实感。然后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从个体、家庭上升到国家、民族。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或某些重要的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死难者公祭日等,以铭记历史,凝聚民族精神。
另外,在审题立意时,考生可以适当具有“命题者意识”:难道此题仅仅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记取成长痕迹、体悟亲情真情?“恐怕并非如此简单”。这样一想,便可悟到此题可能是在向时代“致敬”,这样才能真正破译此题的隐藏密码。
下水作文
纪事不忘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