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如何抓住这“大好”暑天,赶走身上的冬日“顽疾”,听听专家告诉您寒邪出入之机理,您才会有长久应对之策略。
“冬病夏治”是渊源于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适当服用一些中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一些宿疾可以治愈。
冬病夏疗法
“冬病”是指在冬季好发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慢性胃肠炎、冻疮等疾病。之所以好发在冬季,主要是由于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而造成疾病反复发作。
“夏治”就是在三伏天,或夏至至秋分的阶段,利用夏季气温高,运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施治,以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从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冬季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或复发,乃至不再发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
寒气入侵后果
很多人由于夏日贪食冷饮喜吹空调解热,胃肠中有大量寒气。冷气从皮毛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脾胃既不能很好的消化,皮肤也不能很好的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或过敏性鼻炎、肩颈酸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解外寒兼去火
有人说,我虽然虚寒怕冷,但是一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上火,脸上起疱,牙龈肿痛,必须马上再吃祛火的药才行。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你表寒过重,虽吃热药,也是“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头面造成。外寒就是膀胱经之寒,只要在后背刮痧拔罐“破冰融化”,再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火有去处,发向后背去御寒,不再往头面上跑了。
泻心火除积寒
金庸先生九阴真经里的第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蕃蓠,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清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
除腹寒先暖胃
如果感觉肚子凉,夏天也爱吃热的,又怕风怕冷的人,那就要吃些附子理中丸先暖暖胃。也可以用艾条来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刮痧泡脚除寒
如果感觉后背凉,怕风,那就先在后背刮刮痧,刮痧的同时,若能同时用热水泡脚,再喝一碗发汗的生姜红枣汤,或者是胡椒白萝卜汤,寒气是很容易排出的。
取嚏法引寒湿
对于身体有寒的人,是最好的宝贝,尤其是一取就容易出涕的人,那就更要多取。每次取到打不出喷嚏,并微微发汗为止。排出身体寒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有时甚至需要几年时间。
“冬病”有哪些适合夏医?
“寒者温之”治 鼻炎
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最大特点是对空气中某种物质特别敏感,如遇花粉、冷空气等,会出现连续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
根据中医治疗原则“寒者温之”,这对于患过敏性鼻炎的人来说是非常适用的。鼻居面部正中,属阳明之官,为阳中之阳,而三伏是一年中阳性最甚的季节,同气相求,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开放,血流畅通,所以冬病夏治可以算得上是十分符合“天时”。
健脾温肾治胃
所谓“老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慢性胃病,它们都具有容易反复难愈的特点。慢性胃病,病久脾肾两虚,脾虚则水谷运化、转输功能失常,气机阻滞、肾虚,特别是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利,不能纳气。所以,选盛夏伏天之时,健脾温肾,和胃止痛,而使来年胃肠病少发,或者减轻发作。
敷经络祛风湿
潮湿和寒冷是风湿性关节炎重要的诱发因素。风湿病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通过穴位经络或者局部给药,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夏季三伏为人体经络气血旺盛之时,此时配合穴位药物敷贴,可达到最佳疗效。
温阳利气治哮喘
对于哮喘病的防治,中医自古就形成了多种类、多形式、多途径的综合疗法。中医提倡“扶正固本”和“冬病夏治”等原则,从补肺、益肾和健脾入手来预防哮喘病的发作,调整哮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和改善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夏季是大多数哮喘病患者的相对缓解期,这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这时用一些温养的药物来调和脏腑,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温阳利气、祛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
冬病夏治禁忌
冬病夏治也要强调对症施治,如哮喘可分三型:寒喘:喘促胸闷,喉间有哮鸣音,咳嗽,痰白清稀,舌苔白滑;热喘:喘促气急,喉中有哮鸣者,咳嗽,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虚喘:喘促气短,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怕风。
在夏季治疗中,寒喘服用麻黄、苏子、杏仁、桔梗、半夏、陈皮等药物;热喘可服用桑白皮、葶苈子、瓜蒌仁、川贝母、黄芩、石膏、知母等药物;虚喘可服用人参、麦冬、冬虫夏草、蛤蚧、补骨脂、核桃肉等药物。通过合理的治疗,达到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冬病夏治”是渊源于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适当服用一些中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一些宿疾可以治愈。
冬病夏疗法
“冬病”是指在冬季好发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慢性胃肠炎、冻疮等疾病。之所以好发在冬季,主要是由于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而造成疾病反复发作。
“夏治”就是在三伏天,或夏至至秋分的阶段,利用夏季气温高,运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施治,以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从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冬季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或复发,乃至不再发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
寒气入侵后果
很多人由于夏日贪食冷饮喜吹空调解热,胃肠中有大量寒气。冷气从皮毛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脾胃既不能很好的消化,皮肤也不能很好的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或过敏性鼻炎、肩颈酸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解外寒兼去火
有人说,我虽然虚寒怕冷,但是一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上火,脸上起疱,牙龈肿痛,必须马上再吃祛火的药才行。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你表寒过重,虽吃热药,也是“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头面造成。外寒就是膀胱经之寒,只要在后背刮痧拔罐“破冰融化”,再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火有去处,发向后背去御寒,不再往头面上跑了。
泻心火除积寒
金庸先生九阴真经里的第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蕃蓠,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清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
除腹寒先暖胃
如果感觉肚子凉,夏天也爱吃热的,又怕风怕冷的人,那就要吃些附子理中丸先暖暖胃。也可以用艾条来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刮痧泡脚除寒
如果感觉后背凉,怕风,那就先在后背刮刮痧,刮痧的同时,若能同时用热水泡脚,再喝一碗发汗的生姜红枣汤,或者是胡椒白萝卜汤,寒气是很容易排出的。
取嚏法引寒湿
对于身体有寒的人,是最好的宝贝,尤其是一取就容易出涕的人,那就更要多取。每次取到打不出喷嚏,并微微发汗为止。排出身体寒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有时甚至需要几年时间。
“冬病”有哪些适合夏医?
“寒者温之”治 鼻炎
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最大特点是对空气中某种物质特别敏感,如遇花粉、冷空气等,会出现连续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
根据中医治疗原则“寒者温之”,这对于患过敏性鼻炎的人来说是非常适用的。鼻居面部正中,属阳明之官,为阳中之阳,而三伏是一年中阳性最甚的季节,同气相求,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开放,血流畅通,所以冬病夏治可以算得上是十分符合“天时”。
健脾温肾治胃
所谓“老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慢性胃病,它们都具有容易反复难愈的特点。慢性胃病,病久脾肾两虚,脾虚则水谷运化、转输功能失常,气机阻滞、肾虚,特别是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利,不能纳气。所以,选盛夏伏天之时,健脾温肾,和胃止痛,而使来年胃肠病少发,或者减轻发作。
敷经络祛风湿
潮湿和寒冷是风湿性关节炎重要的诱发因素。风湿病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通过穴位经络或者局部给药,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夏季三伏为人体经络气血旺盛之时,此时配合穴位药物敷贴,可达到最佳疗效。
温阳利气治哮喘
对于哮喘病的防治,中医自古就形成了多种类、多形式、多途径的综合疗法。中医提倡“扶正固本”和“冬病夏治”等原则,从补肺、益肾和健脾入手来预防哮喘病的发作,调整哮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和改善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夏季是大多数哮喘病患者的相对缓解期,这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这时用一些温养的药物来调和脏腑,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温阳利气、祛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
冬病夏治禁忌
冬病夏治也要强调对症施治,如哮喘可分三型:寒喘:喘促胸闷,喉间有哮鸣音,咳嗽,痰白清稀,舌苔白滑;热喘:喘促气急,喉中有哮鸣者,咳嗽,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虚喘:喘促气短,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怕风。
在夏季治疗中,寒喘服用麻黄、苏子、杏仁、桔梗、半夏、陈皮等药物;热喘可服用桑白皮、葶苈子、瓜蒌仁、川贝母、黄芩、石膏、知母等药物;虚喘可服用人参、麦冬、冬虫夏草、蛤蚧、补骨脂、核桃肉等药物。通过合理的治疗,达到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