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与回归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iao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1:太空奥德赛》之所以成为整个科幻电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至今依然保持着华丽的艺术成就和难以捉摸的魅力,得益于库式隐喻与符号化语言的象征性表达,影片中的诸多谜题与预设尚待解开。
  [关键词] 《2001:太空奥德赛》 新时代运动 天启 回归 介入演化论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6.001
  影评界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佳话:“在电影神殿的最高处,在上帝的下面,坐着——斯坦利?库布里克。” [1]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亦如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孤篇压全唐”,这也终将证明这位世纪电影大师是孤独的王者,他的这部作品达到了科幻电影的巅峰。这部长达139分钟的电影涵盖了人类的全部发展史,影片以黑石的多次出现和隐没为界限,可分为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人类的黎明”《The Dawn Of Man》,以写实的方式拍摄了一群猿猴的生活,第二部分是“月球之旅”《The Travel To The Moon》,第三部分是“木星计划的十八个月后”《Jupiter Mission,18 Months Later》,第四部分是“木星以及无限苍穹”《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特别描述了在多维时空中宇航员Dave异常和诡异的经历。电影所讨论的主题是人类进化的历史,生命的起源与归宿,以及无比壮观的宇宙太空景象。黑石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变革。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黑石是帮助人类进行自我认知的镜子,是宇宙造物主设计的天启力量,催生了望月人猿的灵感,使其突然获得了使用工具的能力。它代表的不仅是生命起源之力量,而且是生命归宿的答案。库布里克意图通过黑石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以达到对人类进化史的俯瞰,并预言人类未来的命运。同名小说和电影的共同创作者约瑟?克拉克在接受BBC专访时,库布里克发去贺词:“你,给了我们一种新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从地球摇篮朝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双手,而在那片浩瀚星海间,异星智慧体或许会扮演神般的父亲角色,或甚至像‘教父’一样地对待我们。”[2]半个世纪的光景过去了,电影中的库式隐喻与符号化语言的象征性表达所暗示的诸多预设信息尚未完全解开,重新对其进行全面解读,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由于电影本身已经超出了科幻电影的范畴,因此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解读这部电影需要克服的诸多文化与思维的难题。首先,库式电影经常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广泛的哲学意蕴,我们只有站在某种接近库布里克思想的哲学角度或者是具有一定的与之比肩的哲学高度,才能接近库布里克的答案。其次,我们还要注意电影文本和电影创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电影文本反映的是它那个时代的文化内涵与反思,电影创作者所表达的是他那个时代的文化经历与预设。因此,把这两者放到更为宏大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有助于我们揭示电影和创作者本身所受时代文化的影响。1968年前后的美国是各种文化思潮和新的社会运动开始蓬勃兴起的时候,例如反主流文化的嬉皮士运动,人性潜能运动、“意识革命”和新时代运动。作者本人和作品创作同样受到这些前卫文化思潮的影响。再者,我们需要拉近文本解读上的文化距离。“It occurred to us", he said, "that for the Greeks the vast stretches of the sea must have had the same sort of mystery and remoteness that space has for our generation".[1]《2001:A Space Odyssey》,直译为《2001:宇宙空间奥德赛》,片名源自希腊神话《Odyssey》(奥德赛),它叙述了奥德修斯战后浪迹天涯,历尽千辛万苦回归家乡的故事。库布里克想表达的也正是在宇宙中漫游、探索终极意义的期望,这不仅是一个平铺直叙的探险故事,而是如神话般庄严的主题。
  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对美国文化影响深远,在这部作品中亦有所体现。那么,库布里克与新时代运动哲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看下面一段话:
  Kubrick hinted at the nature of the mysterious unseen alien race in 2001 by suggesting, in a 1968 interview, that given millions of years of evolution, they progressed from biological beings to "immortal machine entities", and then into "beings of pure energy and spirit"; beings with "limitless capabilities and ungraspable intelligence".("Stanley Kubrick: Playboy Interview". Playboy Magazine (September). 196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September 25, 2010. [2]
  新时代运动是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反叛现代性的文化思潮和寻根运动,内容是重新发掘人类古老的神秘主义思想和灵性观,它所涵盖的是现代美国文化中各个方面的神秘主义思想以及准神秘现象,具体表现为西方文化的东方转向、原始转向和生态转向。其中弥漫着新神话主义、新宗教主义和新萨满主义特征,内容包括神交、收集水晶、萨满、不明飞行物、外星文明、占星术、塔罗牌、催眠术、金字塔能量、瑜珈、复活、冥想和轮回,以及超个人心理学等。它的哲学理念在于,物质和能量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同存在形式,宇宙是一个由能量和信息场统一组成的世界,一切事物都从其中生成演化而出,并有着不同的阶层和进化途径,意识与物质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终极统一体的两个向度,万物都存在着灵性和神性。生命本身是不断的轮回过程,人内在的最高境界可以与万物浑然一体,整个世界的最高境界,以及人类的最终归宿和终极本原就是无形的纯意识形态的能量体。这不仅是生物的进化历程,人性与文化也会朝更高处进化,并与之合一,未来是乐观的。   参考文献
  [1]斯坦利?库布里克-详细资料[OL].时光网:http://people.mtime.com/892792/
  [2]娄军.《2001:太空漫游》你从未见过像他这样的[J].电影世界,2008(4):124.
  [3]潘一禾.《奥德赛》回乡主题的现代启示[J].学术月刊,1998(1):57
  [4]潘一禾.《奥德赛》回乡主题的现代启示[J].学术月刊,1998(1):62
  [5]丸见痕《2001:太空漫游》人类文明的绝佳启示[OL].时光网http://i.mtime.com/cmblog/blog.2008-08-19
  [6]艾?阿西莫夫.我,机器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4:1
  [7]我,机器人[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4873.htm
  [8]娄军.《2001:太空漫游》你从未见过像他这样的[J].电影世界,2008(4):125.
  [9]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非常态著,刘毅译.心理学——现代意识研究的启迪[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
  [10]玛丽?弗格森著,廖士德译.宝瓶同谋[M].北京:方智出版社,1993:202.
  [11]坎特维尔的幽灵,天谴——《2001:太空漫游》[OL].时光网:http://group.mtime.com/filmov/discussion/369870/
  [12]彼得?罗素著,张文毅 贾晓光译.地球脑的觉醒——进化的下一次飞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17.
  [13]娄军.《2001:太空漫游》你从未见过像他这样的[J].电影世界,2008(4):124.
  [14]小毛.《2001:太空漫游》原作者去世:阿瑟?克拉克的一生[OL].时光网:http://news.mtime.com/2008/03/19/1012196.html,2008.3.19
  外文文献
  [1] 2001:A Space Odyssey.Overview-Title[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1:_A_Space_Odyssey_(film)
  [2] 2001:A Space Odyssey. Production-Depiction of alien life [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1:_A_Space_Odyssey_(film)
  作者简介
  崔文一(1984-),男,安徽宿州人,南京农业大学思政部科学技术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与社会。
  卞粤(1982-),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思想史。
其他文献
[摘要]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日军占领台湾岛,并打着“文明”的旗号对当地的资源及信仰进行了野蛮的剥夺和侵蚀,赛德克族人在生命与信仰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奋起反抗,用血书写了历史上著名的“雾社事件”。《赛德克?巴莱》就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的史诗巨作,在叙事表现及艺术手法上,都是台湾电影的一座丰碑。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 文明 野蛮 身份认同  doi:10.3969/
【作者简介】  电影《饮食男女》海报 《饮食男女》是导演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一部,它描写了父亲和三个女儿之间的关系以及父亲自己的感情生活。笔者试图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父亲形象在片中所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现在我们的艺术、流行歌曲、文学、幽默、亵读神圣和其它许多方面上。”[1]比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弑父行为,
【作者简介】  樊妍秋,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电影学专业中国电影史方向硕士生,主要从事电影史研究。  “在我们这个王国里,我们没有尊卑,没有贵贱,我们共同有的,是一具具让欲望焚炼得痛不可当的躯体,一颗颗寂寞得发疯发狂的心。我们这些鸟儿,不动情则已,一动起情来,就要大祸临头了。”[1]白先勇在描写酷儿人群的小说《孽子》中,用这句话描绘了酷儿人群的形象。  1997年,格斯·范桑特导
【作者简介】  电影《美姐》海报 青年导演郝杰的处女作《光棍儿》通过网络途径播放之后,受到专业电影工作者和独立电影爱好者的热烈讨论。而同时,郝杰导演迅速推出了同《光棍儿》相似,以农村乡土生活境况为题材的作品《美姐》。  如果说电影《光棍儿》展示的是由于贫穷以及农村社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所造成的性在物质需求层面无法得到满足的压抑感的话,那么《美姐》则更多表达了更高层次上“获取真爱”的精神需求。作为电影
一、宫二:侠女类型的重组与突变  由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武侠电影《一代宗师》①①《一代宗师》,王家卫导演,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春光映画, 博纳,泽东出品,2013年。 接连在各大电影节获奖引发媒体热议,而其中国际影星章子怡凭借其在《一代宗师》饰演宫二一角色首获金马影后奖项之后又于2013年12月12日在亚太电影大奖中凭宫二再度摘得影后大奖,紧接着在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章子怡凭借《一代宗师》又获得
20世纪6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是一部神话题材的彩色传统动画长片,通过闹龙宫、反天庭等典型片段,塑造出集猴、神、人特征于一体敢于反抗天威神权的经典动画人物形象——孙悟空。影片以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在1978年的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上,《大闹天宫》被评为“最佳影片”,英国《电影与摄影》杂志的一篇评论,称赞它是“1978年伦敦电影节上最轰动、最活泼的一部电影
[摘要] 李沧东所坚持的文人电影,纪录和思索韩国社会问题,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灵魂安放,他用精致而含蓄的电影语言表达了上述关注,是韩国电影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人文关怀的导演。在《密阳》中,他以悲悯的情怀、精确的导演语汇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注及对基督教对于韩国民众精神塑造的观察和反思。  [关键词] 《密阳》 文人电影 存在主义 场面调度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
[摘要]梅尔吉布森执导的三部电影通过显在的与隐喻的耶稣形象展现了基督教思想中的“受难-救赎”意识,虽影片中不乏暴力因子,但呈现出的主人公肉身深受磨难的影像使其最终达到的心灵救赎更具感染力。同时,三部影片还深刻追思了基督教思想中的恶与善的元素,在这二元对峙中,吉布森展现出的是对自由、真理的坚信,并倡导通过彼此相爱这一教义走上神性至善之境,影片极好地诠释了身为天主教徒的梅尔吉布森对基督教思想的把握。 
【作者简介】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海报 改编自美国著名小说家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的同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人性的深刻解读和严肃思考,一经播出便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虽然在1994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这个奖项上,《肖申克的救赎》以微弱差距败给《阿甘正传》,但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艺术主题无不彰显着影片绝对的经典价值。作为一部能震撼人心灵的杰作
【作者简介】王斐,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俄罗斯当代艺术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60080)阶段性成果。俄罗斯当代艺术家阿森·卡巴诺夫油画作品 “策展人”是从英文“curator”演化来的,意思是展览策划人,即在和艺术相关的展览中承担策划、组织以及管理的专门人员。在英语语系中“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