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利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历史学科教学(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中考开卷考试科目的初中历史)的三维目标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学生会学得很辛苦,“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也会无法发挥,故在历史教学中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懂得学历史,懂得鉴历史,甚至还能“创”历史。
一、找路径,重视学习规律的有效引导
1.注意教材隐性知识的把握。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他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世界古代史中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它除了反映法典的内容外,里面的画像中所体现出来的“君权神授”和当时的等级制度等这些隐性内容如果不给学生点明,则也许有的学生永远理解不了这根石柱的真正意义。
2.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历史原因的探索,一般可以从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在分析中进行比较,从而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如在分析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时,通过比较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或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其革命或改革的原因正是居于扫除这些障碍而产生的。这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分析类似的历史事件。
3.加强学科内外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迁移比较的综合能力,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新航路开辟与我国郑和下西洋之远洋航行的联系比较中,我们可以找出其相同点。了解远洋航行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同时让学生感受我国航海技术的先进性,激发民族自豪感。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其不同点,更清楚地认识西方殖民者冒险远洋的真正目的。再如,学习美国西部开发问题,可以联系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还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等进行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
二、讲技巧,注意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
首先,通过一些便捷方式让学生持久准确地记住一些具体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如通过歌诀记中国历史朝代的传承,采用这种新颖便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延续传承也让学生在无意中清楚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其次,通过归纳概要掌握历史信息。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单纯靠死记硬背效率一般都比较低下,这就需要化繁为简,通过信息加工重组,提取要素增强记忆。如简化句子,找出知识点中的关键词,并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系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如有关京杭大运河的几个知识信息,可归纳为:三点四段五条河,即,三个地点:以当时的都城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四个河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条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而其中的四个河段还可以用一个简短的语句归纳识记,即永通江南。这个简短的语句既涵盖了四个河段中三个河段的名称,又把大运河的走向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学生,简单易记,一劳永逸。
再者,通过系统联系形成专题体系,提高学生自我归纳的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历史的很多内容往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要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教会学生掌握专题线索,如民族、文化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灵活掌握相关知识。如台湾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名称,三国时叫“夷洲”,隋朝是叫“流求”,唐宋元时期又改“琉球”,明末才正式称为台湾。为管理台湾,三国时曾派卫温将军率船队到过台湾,元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清政府又设立了台湾府进行管辖,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占领,抗日战争结束后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等。再如对西藏的管辖,唐朝时西藏称“吐蕃”,两个公主入藏使当时唐蕃“和同为一家”,至今依然保存的唐蕃会盟碑见证了汉藏两族自古以来的友好关系;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方行政事务;清朝确立了册封制度加强汉藏两族之间的关系,同时设置了驻藏大臣进行管辖;当前我国对西藏地区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进行管理。这些时政热点问题,在归纳中既让学用一条线索掌握了相关的史实,又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国情教育,一举两得。二是让学生懂得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从不同的社会性质入手,分清层次,系统把握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旧中国在探索近代化的过程中,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一次自救运动,它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力图从军事器物上增强实力,谋求自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则更深一层地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通过革新和暴力的方式谋求近代中国的新出路;而新文化运动却在思想文化方面更深一层地学习了西方文化,也为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再如世界史中的资产阶级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应该让学生清楚分清它们的不同思想核心,掌握不同阶段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程度。知道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一次运动;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则是理性主义,它把矛头直指封建制度,是资产阶级摧毁封建专制的一个挑战;之后的自由主义则更明确地表明了资产阶级的追求。
三、挖潜能,讲究学习内容的有效迁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潜能,善于抓住每一个信息点,以史为鉴,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品德等方面的教育。
1.讲气节,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历史教学中在德育方面的一块重要内容,应充分利用教材,以历史名人为楷模,适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现成的教材内容。
2.扬正气,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这些历史人物的高远志向和博大胸怀就是典型的素材。
3.立先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除了让学生懂得用正确的史学观和民族感情看待日本外,还可以通过日本在改革中实施强制性义务教育给日本整个社会历史带来的巨大影响,让学生明确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还可以借机让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策略及当前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现存问题,以此让他们更明确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习的上进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古语道“读史使人明智”,大量的史实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人,正是因为能够通过了解大量的史实,并以史为鉴,沿着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前进,从而取得不菲的成就。历史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播,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并且以史为鉴,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路,开创性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大潮。
一、找路径,重视学习规律的有效引导
1.注意教材隐性知识的把握。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他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世界古代史中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它除了反映法典的内容外,里面的画像中所体现出来的“君权神授”和当时的等级制度等这些隐性内容如果不给学生点明,则也许有的学生永远理解不了这根石柱的真正意义。
2.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历史原因的探索,一般可以从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在分析中进行比较,从而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如在分析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时,通过比较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或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其革命或改革的原因正是居于扫除这些障碍而产生的。这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分析类似的历史事件。
3.加强学科内外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迁移比较的综合能力,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新航路开辟与我国郑和下西洋之远洋航行的联系比较中,我们可以找出其相同点。了解远洋航行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同时让学生感受我国航海技术的先进性,激发民族自豪感。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其不同点,更清楚地认识西方殖民者冒险远洋的真正目的。再如,学习美国西部开发问题,可以联系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还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等进行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
二、讲技巧,注意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
首先,通过一些便捷方式让学生持久准确地记住一些具体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如通过歌诀记中国历史朝代的传承,采用这种新颖便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延续传承也让学生在无意中清楚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其次,通过归纳概要掌握历史信息。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单纯靠死记硬背效率一般都比较低下,这就需要化繁为简,通过信息加工重组,提取要素增强记忆。如简化句子,找出知识点中的关键词,并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系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如有关京杭大运河的几个知识信息,可归纳为:三点四段五条河,即,三个地点:以当时的都城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四个河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条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而其中的四个河段还可以用一个简短的语句归纳识记,即永通江南。这个简短的语句既涵盖了四个河段中三个河段的名称,又把大运河的走向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学生,简单易记,一劳永逸。
再者,通过系统联系形成专题体系,提高学生自我归纳的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历史的很多内容往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要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教会学生掌握专题线索,如民族、文化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灵活掌握相关知识。如台湾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名称,三国时叫“夷洲”,隋朝是叫“流求”,唐宋元时期又改“琉球”,明末才正式称为台湾。为管理台湾,三国时曾派卫温将军率船队到过台湾,元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清政府又设立了台湾府进行管辖,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占领,抗日战争结束后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等。再如对西藏的管辖,唐朝时西藏称“吐蕃”,两个公主入藏使当时唐蕃“和同为一家”,至今依然保存的唐蕃会盟碑见证了汉藏两族自古以来的友好关系;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方行政事务;清朝确立了册封制度加强汉藏两族之间的关系,同时设置了驻藏大臣进行管辖;当前我国对西藏地区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进行管理。这些时政热点问题,在归纳中既让学用一条线索掌握了相关的史实,又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国情教育,一举两得。二是让学生懂得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从不同的社会性质入手,分清层次,系统把握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旧中国在探索近代化的过程中,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一次自救运动,它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力图从军事器物上增强实力,谋求自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则更深一层地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通过革新和暴力的方式谋求近代中国的新出路;而新文化运动却在思想文化方面更深一层地学习了西方文化,也为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再如世界史中的资产阶级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应该让学生清楚分清它们的不同思想核心,掌握不同阶段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程度。知道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一次运动;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则是理性主义,它把矛头直指封建制度,是资产阶级摧毁封建专制的一个挑战;之后的自由主义则更明确地表明了资产阶级的追求。
三、挖潜能,讲究学习内容的有效迁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潜能,善于抓住每一个信息点,以史为鉴,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品德等方面的教育。
1.讲气节,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历史教学中在德育方面的一块重要内容,应充分利用教材,以历史名人为楷模,适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现成的教材内容。
2.扬正气,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这些历史人物的高远志向和博大胸怀就是典型的素材。
3.立先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除了让学生懂得用正确的史学观和民族感情看待日本外,还可以通过日本在改革中实施强制性义务教育给日本整个社会历史带来的巨大影响,让学生明确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还可以借机让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策略及当前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现存问题,以此让他们更明确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习的上进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古语道“读史使人明智”,大量的史实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人,正是因为能够通过了解大量的史实,并以史为鉴,沿着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前进,从而取得不菲的成就。历史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播,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并且以史为鉴,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路,开创性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