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势头正劲。面对这股浪潮,处于发展十字路口的道路货运业表现较为抢眼。城乡道路上标有“××物流”字样的大小货车随处可见一一道路货运企业正纷纷易帜为物流企业,自称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在货运行业物流热或者“物流化”现象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部分货运企业脱胎换骨,另一部分迷失了自我。我们在鼓励货运企业转型为物流企业的同时,希望借助物流外衣增加自信的那部分货运企业能够演好角色。
现代物流潮带来曙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我国道路货运业逐步放开,形成小散弱的经营主体结构。同时,整个行业处于一种薄利经营状况。在以价格竞争为主、服务竞争为次,适于小规模业户生存的市场环境下,道路货运企业如果期望通过自由竞争或者并购等手段,迅速做大自己并获得垄断性利润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经营主体的小散弱,道路货运业已沦为受上下游挤压的夹心层行业,卖方市场沦为买方市场,缺少应有的话语权。大部分货运企业在生死线上徘徊,对如何求得自身发展十分茫然。
近年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处于困境中的道路货运业带来了希望。道路货运企业普遍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可能是企业摆脱低水平竞争之经营困境的唯一出路。于是,一部分先知先觉的货运和货代企业,充分利用先天的设施优势、关系资源优势、路径优势,率先通过改造提升自己,把自己的经营业务拓展或转移到第三方物流业务。目前,很多省份都能找到很多家由运输或货代企业成功转型为物流企业的样本。
但是,更多的企业受制于企业领导的水平或者文化程度限制,普遍缺乏必要的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很难跨入现代物流的门槛。目前有一些企业,由托运经营业户组建起来后,却不知下一步如何行动,仍停滞于组合体状态,大多数冠以“物流”两字的企业。实质上仍从事着原有的货运或货代业务。
道路货运业的自我矮化
面对汹涌的现代物流发展大潮,一些企业在不知所措的同时,表现出深深的自卑感。这种心理主要基于以下的认识产生:一是现代物流是高端的、道路货运是低端的,是为物流服务的;二是现代物流是管理、技术,知识、资金密集型、高门槛行业,货运是劳动密集型、低门槛行业;三是现代物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货运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低。总之,现代物流业是阳春白雪,道路货运业是下里巴人。于是,一些原本的货运,货代企业羞于归属道路货运业,纷纷打出物流旗号,这实质上是一种自我矮化或者无端恐慌的突出表现。
我们不能否认,现代物流的产生一开始是以创造价值,改善服务为目标,通过更高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在运输和仓储基础上整合与其相关的要素发展起来的,所走的是高端化路线。但是,现代物流业无论如何发展,都离不开运输和仓储这两项最基础的活动。运输业不会因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自我消亡,相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运输业与之相适应。因此,面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运输业所急迫要做的,应当是按照现代物流运作理念的要求,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货运企业≠物流企业
讨论货运企业的角色问题,最需要搞清的是它与物流企业的关系。
面对道路货运企业急不可待与“物流”两字攀上关系的现象,业界有两种态度。反方认为,货运企业挂上物流企业招牌是对“物流”两字的“亵渎”,造成物流行业鱼目混珠。正方则认为,既然货运企业所从事的是物流活动不可缺少的运输业务,它很自然地就是物流企业,货运企业改称物流企业无可非议。
笔者常就此与行内人士讨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竟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为笔者所始料未及。其中,持有后一种观点的不乏一些物流业权威人士。对此,需要深入分析货运企业是否等同于物流企业,以正视听。
从新版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来看,“物流”与“运输”是两个区别多于联系的概念,运输是物流的最基本功能之一,这是两者仅有的联系点。再看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指标》中的有关定义:“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如果从“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来理解,运输企业似乎可称为物流企业,因为他从事着“运输(或运输代理)”业务。但是,如果再看“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要求,这其中的“组织和管理”,其业务的复杂性就大大超出单纯的运输功能,这对于普通的货运企业就未必能够胜任。对于这样的运输企业,他可以按照货主要求,在甲地装货运到乙地后再帮其卸货,但对于货主的其他要求,如对货物进行分拣,功能性包装,代替货主进行发货组织和管理,即把运输功能向两端延伸,普通运输企业便无法完成了。或者说,能够完成的运输企业便自然可以归入物流企业一档。
因此,运输企业并不等同于物流企业,更准确地说,运输企业并不等同于运输型的物流企业。对于货主企业来说,当货运行业运价低得不能再低、仅能满足基本服务要求的前提下,货运企业无法创造更高的价值、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时,它只能求助于运输型物流企业。因为,运输型企业能够延伸运输两端的功能,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手段,为货主挖掘利润,同时,能够替代货主完成较为复杂的物流工作,以及提供货主自己所不能完成的服务等。
以某物流公司A承接某重型机械厂B煤炭采购合同为例。B公司每天都需要从陕西榆林运入块状煤,为了减少装卸环节,避免途中转运装卸造成煤炭碎化,影响工件锻造质量,B公司不得不使用卡车直接从煤矿运煤,运输开支巨大。但是自从把煤炭采购外包给A公司后,A公司在技术上解决了块煤碎化问题,改用“公路+水路”模式,使煤炭采购成本大幅降低1/3。
在本案例中,如果A公司仅仅是负责把煤从山西运到B公司,那么就是充当了运输企业的角色。但是,A公司却充当了煤炭采购物流商角色,其中的关键点有三,一是解决包装问题,使防止煤炭途中碎化;二是采取恰当的运输组织方式,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三是根据客户的每日需求量,按需供煤,省却了B公司的人力及资源配置。总之,A公司承包了B公司的煤炭采购业务后,为B公司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为B公司创造了利润。这就是物流的价值所在。
区别货运企业与物流企业的现实意义
落差能产生奋斗的动力,在运输企业转型的阶段,承认运输企业与物流企业两者在质上的差异,具有现实意义。
一是为运输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对于目前的运输企业而言,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生存,当运输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之时,物流企业为运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标,谁能够按照物流企业的要求改造自己,谁就能率先跳出起跑线,为自己的发展抢得先机。
二是帮助运输企业寻找差距和发展着力点。运输企业陷于不知如何发展的窘态的重要原因是,在芸芸同类中,缺少鲜明的样板,为了寻找样板,他们必须把目光瞄向处于高层次的物流行业,从物流企业不同的业务内容和经营管理中寻找自我革新的灵感。
三是促进运输行业的提升。从现有物流企业的出身来看,大部分是从运输或者货代发展而来。现代物流业的诞生并不意味着运输业的湮灭,相反,它更需要更高水准的运输业的支撑。如果运输业总体服务水平迟滞不前,它将拖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效率和服务的系统性目标,现代物流对包括运输在内的各功能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运输服务水平的提升无疑具有拉动作用。
四是“促进传统道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工作依据。“促进传统道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是目前较流行的提法,其逻辑合理性有待推敲,但却承认了构成传统道路运输业一分子的货运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质的差异,并产生了政府及行业的工作动力。
货运业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现代物流发展浪潮下,作为近水楼台的货运企业,要发展为物流企业,是一条相对低成本的发展路径。而对物流业来说,有货运企业背景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时更能够有效调动资源。因此,应当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货运企业向物流企业演化。
但是,对于大多数货运企业,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他们未能发展为物流企业。也就是说,如果把物流行业及相关的行业体系比作金字塔,那么物流企业处于金字塔的上部,货运企业(包括仓储等)构成金字塔的基座。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生态结构格局。
一方面,物流行业需要货运行业提供支持,专业的货运业不可缺少。目前,一些规模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以其为核心,聚拢了包括货运企业在内的服务群,即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与包括货运企业在内的其他专业性企业协同完成物流业务的。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这种组织结构模式是一种轻资产经营模式,有利于企业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另一方面,就货物运输体系而言,有一部分是服务于物流体系的,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另一部分则提供单纯的货物移动服务,不参与完整的物流作业链中运作,是独立于物流系统之外的,即货运不依赖于物流而存在。
因此,在现代物流发展大潮下,对于无心、无力向物流企业发展的货运企业而言,应专心致志地演好“运输服务提供者”角色。这种角色的服务对象有二,一是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是间接的物流服务者;二是为社会其他需要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提供运输服务,是直接的运输服务者。
货运企业在充当“运输服务提供者”角色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做好做精服务,努力达成“以恰当的价格,在恰当的时间,把恰当的货物(数量,质量),送到恰当的地点,交给恰当的人”的终极目标。
在本文辨析货运和物流企业区别时,业界正发生着两个有趣的现象:
一是,有能力并且已从事现代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了撇清十分泛滥的“物流企业”称谓,把自己称为“真正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这一称谓已经被众多的货运企业和联托运企业所占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屡屡发生的“称谓挤占”现象在物流业中再次发生。
另一现象是,许多从事着货运或联托运业务的“物流企业”老总,却常常在私下议论:“说我们是物流企业,其实我们心里很清楚,我们不是物流企业,我们只是从事着简单的运输或货代业务而已”。
在货运行业物流热或者“物流化”现象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部分货运企业脱胎换骨,另一部分迷失了自我。我们在鼓励货运企业转型为物流企业的同时,希望借助物流外衣增加自信的那部分货运企业能够演好角色。
现代物流潮带来曙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我国道路货运业逐步放开,形成小散弱的经营主体结构。同时,整个行业处于一种薄利经营状况。在以价格竞争为主、服务竞争为次,适于小规模业户生存的市场环境下,道路货运企业如果期望通过自由竞争或者并购等手段,迅速做大自己并获得垄断性利润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经营主体的小散弱,道路货运业已沦为受上下游挤压的夹心层行业,卖方市场沦为买方市场,缺少应有的话语权。大部分货运企业在生死线上徘徊,对如何求得自身发展十分茫然。
近年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处于困境中的道路货运业带来了希望。道路货运企业普遍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可能是企业摆脱低水平竞争之经营困境的唯一出路。于是,一部分先知先觉的货运和货代企业,充分利用先天的设施优势、关系资源优势、路径优势,率先通过改造提升自己,把自己的经营业务拓展或转移到第三方物流业务。目前,很多省份都能找到很多家由运输或货代企业成功转型为物流企业的样本。
但是,更多的企业受制于企业领导的水平或者文化程度限制,普遍缺乏必要的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很难跨入现代物流的门槛。目前有一些企业,由托运经营业户组建起来后,却不知下一步如何行动,仍停滞于组合体状态,大多数冠以“物流”两字的企业。实质上仍从事着原有的货运或货代业务。
道路货运业的自我矮化
面对汹涌的现代物流发展大潮,一些企业在不知所措的同时,表现出深深的自卑感。这种心理主要基于以下的认识产生:一是现代物流是高端的、道路货运是低端的,是为物流服务的;二是现代物流是管理、技术,知识、资金密集型、高门槛行业,货运是劳动密集型、低门槛行业;三是现代物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货运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低。总之,现代物流业是阳春白雪,道路货运业是下里巴人。于是,一些原本的货运,货代企业羞于归属道路货运业,纷纷打出物流旗号,这实质上是一种自我矮化或者无端恐慌的突出表现。
我们不能否认,现代物流的产生一开始是以创造价值,改善服务为目标,通过更高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在运输和仓储基础上整合与其相关的要素发展起来的,所走的是高端化路线。但是,现代物流业无论如何发展,都离不开运输和仓储这两项最基础的活动。运输业不会因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自我消亡,相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运输业与之相适应。因此,面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运输业所急迫要做的,应当是按照现代物流运作理念的要求,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货运企业≠物流企业
讨论货运企业的角色问题,最需要搞清的是它与物流企业的关系。
面对道路货运企业急不可待与“物流”两字攀上关系的现象,业界有两种态度。反方认为,货运企业挂上物流企业招牌是对“物流”两字的“亵渎”,造成物流行业鱼目混珠。正方则认为,既然货运企业所从事的是物流活动不可缺少的运输业务,它很自然地就是物流企业,货运企业改称物流企业无可非议。
笔者常就此与行内人士讨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竟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为笔者所始料未及。其中,持有后一种观点的不乏一些物流业权威人士。对此,需要深入分析货运企业是否等同于物流企业,以正视听。
从新版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来看,“物流”与“运输”是两个区别多于联系的概念,运输是物流的最基本功能之一,这是两者仅有的联系点。再看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指标》中的有关定义:“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如果从“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来理解,运输企业似乎可称为物流企业,因为他从事着“运输(或运输代理)”业务。但是,如果再看“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要求,这其中的“组织和管理”,其业务的复杂性就大大超出单纯的运输功能,这对于普通的货运企业就未必能够胜任。对于这样的运输企业,他可以按照货主要求,在甲地装货运到乙地后再帮其卸货,但对于货主的其他要求,如对货物进行分拣,功能性包装,代替货主进行发货组织和管理,即把运输功能向两端延伸,普通运输企业便无法完成了。或者说,能够完成的运输企业便自然可以归入物流企业一档。
因此,运输企业并不等同于物流企业,更准确地说,运输企业并不等同于运输型的物流企业。对于货主企业来说,当货运行业运价低得不能再低、仅能满足基本服务要求的前提下,货运企业无法创造更高的价值、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时,它只能求助于运输型物流企业。因为,运输型企业能够延伸运输两端的功能,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手段,为货主挖掘利润,同时,能够替代货主完成较为复杂的物流工作,以及提供货主自己所不能完成的服务等。
以某物流公司A承接某重型机械厂B煤炭采购合同为例。B公司每天都需要从陕西榆林运入块状煤,为了减少装卸环节,避免途中转运装卸造成煤炭碎化,影响工件锻造质量,B公司不得不使用卡车直接从煤矿运煤,运输开支巨大。但是自从把煤炭采购外包给A公司后,A公司在技术上解决了块煤碎化问题,改用“公路+水路”模式,使煤炭采购成本大幅降低1/3。
在本案例中,如果A公司仅仅是负责把煤从山西运到B公司,那么就是充当了运输企业的角色。但是,A公司却充当了煤炭采购物流商角色,其中的关键点有三,一是解决包装问题,使防止煤炭途中碎化;二是采取恰当的运输组织方式,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三是根据客户的每日需求量,按需供煤,省却了B公司的人力及资源配置。总之,A公司承包了B公司的煤炭采购业务后,为B公司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为B公司创造了利润。这就是物流的价值所在。
区别货运企业与物流企业的现实意义
落差能产生奋斗的动力,在运输企业转型的阶段,承认运输企业与物流企业两者在质上的差异,具有现实意义。
一是为运输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对于目前的运输企业而言,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生存,当运输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之时,物流企业为运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标,谁能够按照物流企业的要求改造自己,谁就能率先跳出起跑线,为自己的发展抢得先机。
二是帮助运输企业寻找差距和发展着力点。运输企业陷于不知如何发展的窘态的重要原因是,在芸芸同类中,缺少鲜明的样板,为了寻找样板,他们必须把目光瞄向处于高层次的物流行业,从物流企业不同的业务内容和经营管理中寻找自我革新的灵感。
三是促进运输行业的提升。从现有物流企业的出身来看,大部分是从运输或者货代发展而来。现代物流业的诞生并不意味着运输业的湮灭,相反,它更需要更高水准的运输业的支撑。如果运输业总体服务水平迟滞不前,它将拖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效率和服务的系统性目标,现代物流对包括运输在内的各功能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运输服务水平的提升无疑具有拉动作用。
四是“促进传统道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工作依据。“促进传统道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是目前较流行的提法,其逻辑合理性有待推敲,但却承认了构成传统道路运输业一分子的货运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质的差异,并产生了政府及行业的工作动力。
货运业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现代物流发展浪潮下,作为近水楼台的货运企业,要发展为物流企业,是一条相对低成本的发展路径。而对物流业来说,有货运企业背景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时更能够有效调动资源。因此,应当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货运企业向物流企业演化。
但是,对于大多数货运企业,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他们未能发展为物流企业。也就是说,如果把物流行业及相关的行业体系比作金字塔,那么物流企业处于金字塔的上部,货运企业(包括仓储等)构成金字塔的基座。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生态结构格局。
一方面,物流行业需要货运行业提供支持,专业的货运业不可缺少。目前,一些规模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以其为核心,聚拢了包括货运企业在内的服务群,即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与包括货运企业在内的其他专业性企业协同完成物流业务的。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这种组织结构模式是一种轻资产经营模式,有利于企业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另一方面,就货物运输体系而言,有一部分是服务于物流体系的,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另一部分则提供单纯的货物移动服务,不参与完整的物流作业链中运作,是独立于物流系统之外的,即货运不依赖于物流而存在。
因此,在现代物流发展大潮下,对于无心、无力向物流企业发展的货运企业而言,应专心致志地演好“运输服务提供者”角色。这种角色的服务对象有二,一是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是间接的物流服务者;二是为社会其他需要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提供运输服务,是直接的运输服务者。
货运企业在充当“运输服务提供者”角色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做好做精服务,努力达成“以恰当的价格,在恰当的时间,把恰当的货物(数量,质量),送到恰当的地点,交给恰当的人”的终极目标。
在本文辨析货运和物流企业区别时,业界正发生着两个有趣的现象:
一是,有能力并且已从事现代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了撇清十分泛滥的“物流企业”称谓,把自己称为“真正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这一称谓已经被众多的货运企业和联托运企业所占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屡屡发生的“称谓挤占”现象在物流业中再次发生。
另一现象是,许多从事着货运或联托运业务的“物流企业”老总,却常常在私下议论:“说我们是物流企业,其实我们心里很清楚,我们不是物流企业,我们只是从事着简单的运输或货代业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