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语文教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完善情感世界,提升人格魅力。可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早起晚睡,披星戴月,穿梭于家校之间,背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忙碌于作业堆里。他们往往缺少充足的时间,不能安心读完一本书;不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缺少必要的积累,从而造成作文素材奇缺、作文语言苍白、作文立意不够高远、新颖的弊端。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很好地填补了这一阅读空白。它让学生有机会走近名人、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可以一举多得,即读传记,写随笔,积素材,立大志。
  一、读传记
  传记有三个基本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学生读传记时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如果进一步创设氛围,他们更易进入阅读的情境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激发兴趣。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文的提示,我们可以带感情地读:“同学们在课上已经学过不少诗圣杜甫的诗。当我们欣赏那些千古传诵的诗作时,一定也很想知道这位伟大的诗人当年是怎样生活、怎样写作的。这篇《杜甫传》也许能满足大家这个愿望,把我们带入久远的唐代。这篇传记展现的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就如同一首苦难而又壮美的诗。”这段阅读提示使学生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作品,有兴趣地品味《杜甫传》。我们还可以引用名言创设情境。如学习传记《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文,我们就用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导入:“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学生自然就走进萧红的作品,去了解生活中的鲁迅,带着兴趣阅读《鲁迅传》。
  二、写随笔
  读书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写随笔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随笔也是检查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读完读懂传记,才能有感悟,有心得,笔下才能有东西可写。如读完《杜甫传》,写“为什么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学生首先要阅读完《杜甫传》,然后搜集整理以前学过的杜诗,最后才可动笔,写出自己对杜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积素材
  写作可以展现学生的才情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每一只快乐的小鸟都应该有一对灵动的翅膀。它立于青春的枝头,啼唱多彩的生活。写作正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放飞,是诗意生活的张扬,是横溢才情的展示。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奇缺成了突出问题,积累素材尤其显得重要。走进名人传记,与名人对话,可以让战国的风云,春秋的血泪,魏晋的风流,盛唐的传奇在最美的相遇中碰出生命的火花;可以乘李白的轻舟,骑贾岛的毛驴,牵杜甫的病马,去品刘伶的缸酒,观苏轼的明月,赏陶潜的菊花;感受鲁迅如寒冬里的炭火般的友情,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茫茫黑夜里踢鬼的豪情。在書中读,在随笔中写,在积累本中积累,如此以往,何患写作没有素材?
  四、立大志
  苏轼在总结北宋画家文与可的画竹理论时强调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意就是作文的立意。孔子曰:“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作文立意要深刻,要高远,人就要有远大的志向。毛泽东年少时远离家乡写给父亲的一首诗,就显示了毛泽东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正因为远大理想的鼓舞,他博览古今,语出惊人,以他诗人的气魄,指点江山,令历史为之改写,让世界为之震惊。相信,名人有无穷的感召力,会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在这些伟人的影响下,他们定会志存高远。
  高中学生阅读传记文学作品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触摸古今中外伟人大师非同寻常的生活轨迹,体味他们的苦恼与欢乐,思索他们的经验与忠告,细察各种人生况味,会给我们增加很多见识和乐趣。还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迷惘中得到启示,寂寞中领略抚慰,失意中中获取鼓舞。读名人传记,可以提升写作能力,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树立远大志向。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刘建林,甘肃临泽县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电影电视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大众传媒,借助多种艺术手段来创造逝去或现实或未来生活的审美视听空间,让人领略人性的、哲学的、文化的真谛。当今社会,高中生对新生事物感受较强,对影视艺术也极为关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把有益的影视文化巧用到语文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利用影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課程背景下语文教育目标由语文知识的传授、技
期刊
张敬亚:曹老师,您好!您虽然身居高等学府,但近些年却时常深入广大的中小学,面对学生或老师进行各种主题的演讲,您是出于何种考虑,又有何感想呢?我想,帮助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美美的,这个美就在语言的深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来,感受语文之美。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营造浓厚课内阅读氛围,树立阅读意识  初中生正处于自控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日常教学中树立阅读意识。例如在执教七年级上册《闻一多先生的
期刊
写作过程就像一棵树的生长过程,生活和阅读体验是土壤,观点、思想、情感是根,立意、构思、语言是树干花果。写作教学不但要注重立意、构思、表达等技法上的指导,更需关注学生观察力,情感的丰富性、敏锐性,思想的深刻性、倾向性等内功的修炼。后者是写作的源泉和动力,如果忽视这一点,而是用范文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就像龚自珍《病梅馆记》中所写的那样“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势必“遏其生气”,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锹挖不出水井。同样,一番事理,也不是凭一口气就能讲清的,需逐段逐层、步步为营地阐述论证。可以说,要透析事理,首先关涉的是论证思路的拓展问题。所谓思路,是根据特定的表达需求,思维开拓、延展的路径,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过程。初学议论文的同学,往往思路闭塞,只好采用“戴帽 穿衣 着靴”的三段式。正像解数学题,光有结论而没有运算过程一样,写议论文缺乏推理过程,是
小学教育是认知能力培养的开始,认识能力培养离不开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所谓趣味性教学,主要是指主张挖掘学科学习的趣味性,摆脱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著名的教育学家培根说过,“兴趣是学习的萌芽”,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利用这点来挖掘学生学习潜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增强语文的学习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就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以乐激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去学习  小学生喜欢游戏,尤其喜欢一些娱乐活动。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
期刊
教师在古诗词的讲解中,一方面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诗词的翻译和讲解中,鲜少的关注诗人当时抒写诗词时的意境和感受,另一方面习惯性的让学生对诗词进行硬性背诵而很少进行大声的朗读。这些不当的教学手段都将诗词的教学效果固定成死板和难于理解的状态,从而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抗拒和畏惧的心理,仅仅是在被动地应付考试。虽然这种方式能够硬性地让学生理解了古诗词的大意,但学生在鉴赏和分析方面却缺少交流和进步。  一、
期刊
我校确立的《写作》校本化研究——高一记叙文教学内容时,经历了一个初步设想、深入讨论、修订更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高中记叙文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清醒、更明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