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完善情感世界,提升人格魅力。可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早起晚睡,披星戴月,穿梭于家校之间,背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忙碌于作业堆里。他们往往缺少充足的时间,不能安心读完一本书;不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缺少必要的积累,从而造成作文素材奇缺、作文语言苍白、作文立意不够高远、新颖的弊端。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很好地填补了这一阅读空白。它让学生有机会走近名人、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可以一举多得,即读传记,写随笔,积素材,立大志。
一、读传记
传记有三个基本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学生读传记时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如果进一步创设氛围,他们更易进入阅读的情境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激发兴趣。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文的提示,我们可以带感情地读:“同学们在课上已经学过不少诗圣杜甫的诗。当我们欣赏那些千古传诵的诗作时,一定也很想知道这位伟大的诗人当年是怎样生活、怎样写作的。这篇《杜甫传》也许能满足大家这个愿望,把我们带入久远的唐代。这篇传记展现的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就如同一首苦难而又壮美的诗。”这段阅读提示使学生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作品,有兴趣地品味《杜甫传》。我们还可以引用名言创设情境。如学习传记《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文,我们就用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导入:“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学生自然就走进萧红的作品,去了解生活中的鲁迅,带着兴趣阅读《鲁迅传》。
二、写随笔
读书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写随笔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随笔也是检查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读完读懂传记,才能有感悟,有心得,笔下才能有东西可写。如读完《杜甫传》,写“为什么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学生首先要阅读完《杜甫传》,然后搜集整理以前学过的杜诗,最后才可动笔,写出自己对杜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积素材
写作可以展现学生的才情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每一只快乐的小鸟都应该有一对灵动的翅膀。它立于青春的枝头,啼唱多彩的生活。写作正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放飞,是诗意生活的张扬,是横溢才情的展示。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奇缺成了突出问题,积累素材尤其显得重要。走进名人传记,与名人对话,可以让战国的风云,春秋的血泪,魏晋的风流,盛唐的传奇在最美的相遇中碰出生命的火花;可以乘李白的轻舟,骑贾岛的毛驴,牵杜甫的病马,去品刘伶的缸酒,观苏轼的明月,赏陶潜的菊花;感受鲁迅如寒冬里的炭火般的友情,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茫茫黑夜里踢鬼的豪情。在書中读,在随笔中写,在积累本中积累,如此以往,何患写作没有素材?
四、立大志
苏轼在总结北宋画家文与可的画竹理论时强调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意就是作文的立意。孔子曰:“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作文立意要深刻,要高远,人就要有远大的志向。毛泽东年少时远离家乡写给父亲的一首诗,就显示了毛泽东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正因为远大理想的鼓舞,他博览古今,语出惊人,以他诗人的气魄,指点江山,令历史为之改写,让世界为之震惊。相信,名人有无穷的感召力,会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在这些伟人的影响下,他们定会志存高远。
高中学生阅读传记文学作品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触摸古今中外伟人大师非同寻常的生活轨迹,体味他们的苦恼与欢乐,思索他们的经验与忠告,细察各种人生况味,会给我们增加很多见识和乐趣。还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迷惘中得到启示,寂寞中领略抚慰,失意中中获取鼓舞。读名人传记,可以提升写作能力,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树立远大志向。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刘建林,甘肃临泽县第一中学教师。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很好地填补了这一阅读空白。它让学生有机会走近名人、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可以一举多得,即读传记,写随笔,积素材,立大志。
一、读传记
传记有三个基本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学生读传记时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如果进一步创设氛围,他们更易进入阅读的情境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激发兴趣。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文的提示,我们可以带感情地读:“同学们在课上已经学过不少诗圣杜甫的诗。当我们欣赏那些千古传诵的诗作时,一定也很想知道这位伟大的诗人当年是怎样生活、怎样写作的。这篇《杜甫传》也许能满足大家这个愿望,把我们带入久远的唐代。这篇传记展现的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就如同一首苦难而又壮美的诗。”这段阅读提示使学生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作品,有兴趣地品味《杜甫传》。我们还可以引用名言创设情境。如学习传记《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文,我们就用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导入:“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学生自然就走进萧红的作品,去了解生活中的鲁迅,带着兴趣阅读《鲁迅传》。
二、写随笔
读书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写随笔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随笔也是检查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读完读懂传记,才能有感悟,有心得,笔下才能有东西可写。如读完《杜甫传》,写“为什么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学生首先要阅读完《杜甫传》,然后搜集整理以前学过的杜诗,最后才可动笔,写出自己对杜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积素材
写作可以展现学生的才情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每一只快乐的小鸟都应该有一对灵动的翅膀。它立于青春的枝头,啼唱多彩的生活。写作正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放飞,是诗意生活的张扬,是横溢才情的展示。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奇缺成了突出问题,积累素材尤其显得重要。走进名人传记,与名人对话,可以让战国的风云,春秋的血泪,魏晋的风流,盛唐的传奇在最美的相遇中碰出生命的火花;可以乘李白的轻舟,骑贾岛的毛驴,牵杜甫的病马,去品刘伶的缸酒,观苏轼的明月,赏陶潜的菊花;感受鲁迅如寒冬里的炭火般的友情,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茫茫黑夜里踢鬼的豪情。在書中读,在随笔中写,在积累本中积累,如此以往,何患写作没有素材?
四、立大志
苏轼在总结北宋画家文与可的画竹理论时强调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意就是作文的立意。孔子曰:“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作文立意要深刻,要高远,人就要有远大的志向。毛泽东年少时远离家乡写给父亲的一首诗,就显示了毛泽东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正因为远大理想的鼓舞,他博览古今,语出惊人,以他诗人的气魄,指点江山,令历史为之改写,让世界为之震惊。相信,名人有无穷的感召力,会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在这些伟人的影响下,他们定会志存高远。
高中学生阅读传记文学作品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触摸古今中外伟人大师非同寻常的生活轨迹,体味他们的苦恼与欢乐,思索他们的经验与忠告,细察各种人生况味,会给我们增加很多见识和乐趣。还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迷惘中得到启示,寂寞中领略抚慰,失意中中获取鼓舞。读名人传记,可以提升写作能力,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树立远大志向。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刘建林,甘肃临泽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