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滦县,当一家占地千亩、员工逾4000人的钢铁厂拔地而起,激烈的博弈就开始了。一边是发展,一边是污染;一边在赔偿,一边在上访。然而这场博弈并没有任何悬念,两年,305元——当地村民从此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
河北省滦县的205国道边上座落着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钢铁厂,这是家占地面积逾千亩、员工逾4000人的企业。
《小康》记者站看到厂区内的几个大烟囱吞吐着浓烟,粉尘污染使周边庄稼都盖上了厚厚的一层灰,而钢铁厂排出的污水源源不断流向周边的庄稼地。记者了解到,从钢铁厂建立的那一天开始,企业与当地村民的冲突愈演愈烈。
钢铁王国的建立
2003年,来自福建的林国镜在县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当地各方面的情况,决定在此兴建他的钢铁王国。林国镜的投资对这个拥有53.5万人口,耕地面积达83.5万亩的典型农业大县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来“财神爷”。按照当时县委一个领导的说法,一个无亲无故的外乡人肯为县里做建设、投资,没有啥不同意的,大家都说“中”。
投资要用地,而林国镜看上了滦州镇后周村附近的土地,那是一片耕地。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十九条也规定:征用、划拨耕地三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下的,由县、县级市人民政府批准,并逐级上报省土地管理局备案;征用、划拨耕地十亩以下,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下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土地管理局备案;超过上述限额的,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显然,如果按照正常手续,需要漫长的时间。
投资办钢铁厂是件大事,又能赚钱,又能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反正领导都开口了,发展起来市里、省里都能有面子,于是就有人出提出,先做再补。村民那边则由村里出面协调。
所谓的“自愿出租”
接到任务后,村里立即召开双委会、党代会、代表会,要求尽力说动村民。后周村村民秦淑芬告诉《小康》,为了这个事,开会的时候镇里、县里的头头都来了。可村民们并不买政府的帐,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啥也不会,如果没了地,不知道能干啥。而村里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说这个钢铁厂建成后污染会很严重,对身体不好,如此一来村民们就更不同意了。
為了避免投资商退场,县里安排人员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动工。挖土机、钢筋、水泥、人员在“紧密的保护”下如期到场,而后周村前来阻拦的村民被派出所“如数”劝回,带头的村民则被带走。
经过几番 “较量”,村民在大队书记和县里的安排下,与投资商签订了“自愿”的土地租赁合同。
一份违法的合同
在村民向《小康》记者展示的两份一、二期土地租赁合同里,记者看到如下字样: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支持唐山东海钢铁公司(二期扩建)工程,乙方自愿将承包土地XX亩,以租赁形式给东海钢铁公司使用。土地租金和支付方式为:每亩土地每年租金捌佰元(800元),租金支付方法为一年一付。两份合同有一个共同之处:这两份土地租赁合同的甲方、乙方、担保人分别是村民委员会、村民和财政分局,而实际使用土地的合同主体,唐山东海钢铁公司,在合同中却不承担任何责任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征地补偿是有明文规定的: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各地方则自主决定内容,一般青苗补偿为每亩5000元。而耕地若要成为工业用地,则必须经过征地,招、拍、挂。国家国土资源部也曾下文要求各地依法严肃查处“以租代征”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但是,一期占地500余亩的唐山东海钢铁厂似乎并不受这些法规的约束,在一系列的“绿灯”之下,数月后建设完毕,并于2005年9月13日组建成为一家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冲突了,再补305元
政府满意了,企业笑了,可钢铁厂周边的村民却倒了霉。后周村的一位村民告诉《小康》,钢铁厂建成后,一刮东风,到处都是钢渣、黑渣,连衣服都不敢晒,甚至连喂牲口的草上面也是黑黑的一层钢渣。为此,村民们多次向村里、镇里、县里反映,可都石沉大海。
在上告无门的情况下,2006年的一天,村民们把东海钢铁厂的大门堵了起来,一堵就是两天。后周村村民老秦告诉记者,钢铁厂方面拿着铁锌管与百余村民进行了激烈的打斗,他们见人就打,年老的架起拖到一边,年轻的就下狠手。最后,这一事件以政府出面为“和事佬”协调解决,除了赔偿在打斗中受伤的村民医药费外,钢铁厂方面答应给后周村每人305元的土地补偿款,费用总额为40万元人民币。
后周村有9户离钢铁厂最近,他们的庄稼地、水井以及种植的果蔬都受到最大程度的污染,他们觉得除了土地补偿外,还应有环保方面的补偿。村民老秦告诉《小康》,他曾代表这9家向村支书王满反映问题,可当找到王满时,这个村支书则刚刚从东海公司下班回来;又去找镇里分管环保的高银副书记,可高书记要么不在,要么就让他等等,一来二去跑了不下几十趟都没有结果,一拖就是几年。
老秦说,他还找了县里,一样没有任何结果。9户人家也曾一起进京上访,可刚到市里就被劝了回来,每人发几百元的安抚费作罢。
到底在躲什么?
根据后周村村民的描述和当地信访办的登记记录,滦县和滦州镇两级政府是钢铁厂建立过程的参与和审批者,而当《小康》记者向滦州镇镇长宋建华询问此事时,宋建华却如此回答:东海钢铁是县里的纳税大户、重点企业,也是镇里的支柱产业。该企业与后周村村民的污染纠纷,他并不是很清楚,只是略有所闻。对村支书王满在企业任职一事,他有听说,但没有具体了解,如果核实清楚,会进行处理。至于其他具体情况,他称要等分管环保的高银副书记下乡回来,高比较了解。
后周村村民却不同意镇长宋建华的说法,一位村民告诉《小康》,开协调会的时候都在,说不清楚,这不是明摆的装傻么?这个村民还打了个比喻,以前猫是抓老鼠的,现在是猫鼠共荣,鱼肉吃多了,猫不抓老鼠也很正常了。
东海钢铁是否拥有土地证,其占用的土地是否为耕地,其手续是否健全,是否经过正常审批?钢铁厂的建立是否已经经过必须的环保测评?《小康》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又来到滦县国土资源局和滦县环保局,希望弄个明白。
滦县国土资源局的办公室主任崔杰告诉记者,分管领导上大连了,耕地保护中心的两名经办人员去了石家庄,自己无他们的电话,所以无法核实。
当记者联系上滦县环保监察大队梁向东大队长时,梁队长在电话中表示,自己根本不清楚这个事情,如果要找相关材料可以到管理股或者办公室。但在管理股记者根本找不到一个人。
当记者试图询问一名环保局工作人员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该局办公室赵燕军主任则称,分管档案的人员生病了,现在无法得知是否有环评报告,自己对此没有任何印象。
在滦县环保监测站,当记者向该站刘永春站长了解东海钢铁是否有环评前的检测报告时,刘站长表示需出示记者证件后方可告知。可在记者出示完证件后,刘永春扭头就走并称没有局长崔建国的同意自己不会发表任何言论。
只是在环保局的行政服务大厅,一位环保局的工作人员难得地给了《小康》记者这样一个说法:滦县现在没有一家污染型企业在生产,而且也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对县里国道、高速公路两边可视范围内的污染企业统一都已要求关门停产,确保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
记者再次站在田间,用相机拍下烟囱正吐着浓烟的钢铁厂。
对不上的账目
政府说没有截留一分钱,而村民却没有看到该得的钱,这里谁在说谎?为了解真相《小康》记者来到了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该公司监察审计部的余部长接待了记者并给出这样的答案:公司从来都是守信用的,这些土地补偿款早已在合同签完后发放出去(给政府),而且是分两次,一次为17万,一次为40余万,公司并没有拖欠一分钱。至于为什么村民没有拿到钱,他表示这个需要和政府求证。当记者提出是否给村民支付了环保污染补偿费用时,余部长称不知道有补偿这样一说。他向记者肯定,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手续齐全,欢迎各级媒体前来监督。当记者提出看看该公司的土地证和环评报告以及环境监测报告时,余则以公司法人代表不在家为由拒绝了。
钢铁公司支付了两次款,而村民只拿到一次钱,宋鎮长则表示镇政府没有截留,那钱究竟哪去了?记者再次与宋镇长取得联系,宋镇长做了这样的解答,镇里没有截留过一分钱,全部下拨到村里,由村里统一安排支付,他们也已多次派人督促村里尽快落实,至于为什么没落实,他也不得而知。但他表示会尽快查清楚这个事情,一旦核查清楚,无论牵扯到谁该撤职的撤职,该清退的清退,绝不留任何情面。
谁来让监督透明?
一个如此庞大规模的钢铁公司,它的手续到底是否齐全?直至记者截稿之日,依然没有人来回答这些问题。
滦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向《小康》表示,城市在发展中确实会遇到些许问题,可这并不影响大局。这个并不是只有滦县才有的特色,这是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那么,土地强征、环保评测、补偿费用,所有这些关系到农民生存与利益的关键问题,究竟谁来为他们做主?谁来监督?谁来让监督透明呢?!
采访侧记>>
《小康》记者在后周村做完采访并由村民带领前往钢铁厂外围进行查看和拍摄照片时,两名身穿类似警员服饰的男子拦住记者并阻止记者拍照。当记者询问其是否为当地派出所警员并要求出示证件时,一名理着平头的男子回答道,他们是厂里的联防,没有证件。几分钟后又从远处奔来3个身穿类似服装的男子,并动手拉扯记者,不让记者离开。
见记者采访遭到粗暴对待,村民纷纷上前解围。此时从大路边开来一辆警车,一名身穿便装的平头男子和其他5名联防人员口语了几句,将记者和村民堵在了路中间。后来该男子在接到一个电话后,带着5人开车离去,一名村民发现这辆警车没有任何牌照。
次日,钢铁厂相关负责人听说记者到来,拿出厚厚一沓钱,希望记者就此罢手,记者当场严厉拒绝。但是几天后,记者的上级单位接到举报电话,说该记者在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活动。
在几日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断接到说情的电话,都是劝记者勿须再调查下去。就在记者截稿之时,该企业一名负责人给记者打来电话,扬言企业不会因为记者的报道而关门,不是记者说了算的。
“在那里,至今有人无法无天,”当地村民说。
河北省滦县的205国道边上座落着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钢铁厂,这是家占地面积逾千亩、员工逾4000人的企业。
《小康》记者站看到厂区内的几个大烟囱吞吐着浓烟,粉尘污染使周边庄稼都盖上了厚厚的一层灰,而钢铁厂排出的污水源源不断流向周边的庄稼地。记者了解到,从钢铁厂建立的那一天开始,企业与当地村民的冲突愈演愈烈。
钢铁王国的建立
2003年,来自福建的林国镜在县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当地各方面的情况,决定在此兴建他的钢铁王国。林国镜的投资对这个拥有53.5万人口,耕地面积达83.5万亩的典型农业大县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来“财神爷”。按照当时县委一个领导的说法,一个无亲无故的外乡人肯为县里做建设、投资,没有啥不同意的,大家都说“中”。
投资要用地,而林国镜看上了滦州镇后周村附近的土地,那是一片耕地。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十九条也规定:征用、划拨耕地三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下的,由县、县级市人民政府批准,并逐级上报省土地管理局备案;征用、划拨耕地十亩以下,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下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土地管理局备案;超过上述限额的,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显然,如果按照正常手续,需要漫长的时间。
投资办钢铁厂是件大事,又能赚钱,又能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反正领导都开口了,发展起来市里、省里都能有面子,于是就有人出提出,先做再补。村民那边则由村里出面协调。
所谓的“自愿出租”
接到任务后,村里立即召开双委会、党代会、代表会,要求尽力说动村民。后周村村民秦淑芬告诉《小康》,为了这个事,开会的时候镇里、县里的头头都来了。可村民们并不买政府的帐,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啥也不会,如果没了地,不知道能干啥。而村里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说这个钢铁厂建成后污染会很严重,对身体不好,如此一来村民们就更不同意了。
為了避免投资商退场,县里安排人员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动工。挖土机、钢筋、水泥、人员在“紧密的保护”下如期到场,而后周村前来阻拦的村民被派出所“如数”劝回,带头的村民则被带走。
经过几番 “较量”,村民在大队书记和县里的安排下,与投资商签订了“自愿”的土地租赁合同。
一份违法的合同
在村民向《小康》记者展示的两份一、二期土地租赁合同里,记者看到如下字样: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支持唐山东海钢铁公司(二期扩建)工程,乙方自愿将承包土地XX亩,以租赁形式给东海钢铁公司使用。土地租金和支付方式为:每亩土地每年租金捌佰元(800元),租金支付方法为一年一付。两份合同有一个共同之处:这两份土地租赁合同的甲方、乙方、担保人分别是村民委员会、村民和财政分局,而实际使用土地的合同主体,唐山东海钢铁公司,在合同中却不承担任何责任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征地补偿是有明文规定的: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各地方则自主决定内容,一般青苗补偿为每亩5000元。而耕地若要成为工业用地,则必须经过征地,招、拍、挂。国家国土资源部也曾下文要求各地依法严肃查处“以租代征”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但是,一期占地500余亩的唐山东海钢铁厂似乎并不受这些法规的约束,在一系列的“绿灯”之下,数月后建设完毕,并于2005年9月13日组建成为一家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冲突了,再补305元
政府满意了,企业笑了,可钢铁厂周边的村民却倒了霉。后周村的一位村民告诉《小康》,钢铁厂建成后,一刮东风,到处都是钢渣、黑渣,连衣服都不敢晒,甚至连喂牲口的草上面也是黑黑的一层钢渣。为此,村民们多次向村里、镇里、县里反映,可都石沉大海。
在上告无门的情况下,2006年的一天,村民们把东海钢铁厂的大门堵了起来,一堵就是两天。后周村村民老秦告诉记者,钢铁厂方面拿着铁锌管与百余村民进行了激烈的打斗,他们见人就打,年老的架起拖到一边,年轻的就下狠手。最后,这一事件以政府出面为“和事佬”协调解决,除了赔偿在打斗中受伤的村民医药费外,钢铁厂方面答应给后周村每人305元的土地补偿款,费用总额为40万元人民币。
后周村有9户离钢铁厂最近,他们的庄稼地、水井以及种植的果蔬都受到最大程度的污染,他们觉得除了土地补偿外,还应有环保方面的补偿。村民老秦告诉《小康》,他曾代表这9家向村支书王满反映问题,可当找到王满时,这个村支书则刚刚从东海公司下班回来;又去找镇里分管环保的高银副书记,可高书记要么不在,要么就让他等等,一来二去跑了不下几十趟都没有结果,一拖就是几年。
老秦说,他还找了县里,一样没有任何结果。9户人家也曾一起进京上访,可刚到市里就被劝了回来,每人发几百元的安抚费作罢。
到底在躲什么?
根据后周村村民的描述和当地信访办的登记记录,滦县和滦州镇两级政府是钢铁厂建立过程的参与和审批者,而当《小康》记者向滦州镇镇长宋建华询问此事时,宋建华却如此回答:东海钢铁是县里的纳税大户、重点企业,也是镇里的支柱产业。该企业与后周村村民的污染纠纷,他并不是很清楚,只是略有所闻。对村支书王满在企业任职一事,他有听说,但没有具体了解,如果核实清楚,会进行处理。至于其他具体情况,他称要等分管环保的高银副书记下乡回来,高比较了解。
后周村村民却不同意镇长宋建华的说法,一位村民告诉《小康》,开协调会的时候都在,说不清楚,这不是明摆的装傻么?这个村民还打了个比喻,以前猫是抓老鼠的,现在是猫鼠共荣,鱼肉吃多了,猫不抓老鼠也很正常了。
东海钢铁是否拥有土地证,其占用的土地是否为耕地,其手续是否健全,是否经过正常审批?钢铁厂的建立是否已经经过必须的环保测评?《小康》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又来到滦县国土资源局和滦县环保局,希望弄个明白。
滦县国土资源局的办公室主任崔杰告诉记者,分管领导上大连了,耕地保护中心的两名经办人员去了石家庄,自己无他们的电话,所以无法核实。
当记者联系上滦县环保监察大队梁向东大队长时,梁队长在电话中表示,自己根本不清楚这个事情,如果要找相关材料可以到管理股或者办公室。但在管理股记者根本找不到一个人。
当记者试图询问一名环保局工作人员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该局办公室赵燕军主任则称,分管档案的人员生病了,现在无法得知是否有环评报告,自己对此没有任何印象。
在滦县环保监测站,当记者向该站刘永春站长了解东海钢铁是否有环评前的检测报告时,刘站长表示需出示记者证件后方可告知。可在记者出示完证件后,刘永春扭头就走并称没有局长崔建国的同意自己不会发表任何言论。
只是在环保局的行政服务大厅,一位环保局的工作人员难得地给了《小康》记者这样一个说法:滦县现在没有一家污染型企业在生产,而且也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对县里国道、高速公路两边可视范围内的污染企业统一都已要求关门停产,确保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
记者再次站在田间,用相机拍下烟囱正吐着浓烟的钢铁厂。
对不上的账目
政府说没有截留一分钱,而村民却没有看到该得的钱,这里谁在说谎?为了解真相《小康》记者来到了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该公司监察审计部的余部长接待了记者并给出这样的答案:公司从来都是守信用的,这些土地补偿款早已在合同签完后发放出去(给政府),而且是分两次,一次为17万,一次为40余万,公司并没有拖欠一分钱。至于为什么村民没有拿到钱,他表示这个需要和政府求证。当记者提出是否给村民支付了环保污染补偿费用时,余部长称不知道有补偿这样一说。他向记者肯定,唐山东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手续齐全,欢迎各级媒体前来监督。当记者提出看看该公司的土地证和环评报告以及环境监测报告时,余则以公司法人代表不在家为由拒绝了。
钢铁公司支付了两次款,而村民只拿到一次钱,宋鎮长则表示镇政府没有截留,那钱究竟哪去了?记者再次与宋镇长取得联系,宋镇长做了这样的解答,镇里没有截留过一分钱,全部下拨到村里,由村里统一安排支付,他们也已多次派人督促村里尽快落实,至于为什么没落实,他也不得而知。但他表示会尽快查清楚这个事情,一旦核查清楚,无论牵扯到谁该撤职的撤职,该清退的清退,绝不留任何情面。
谁来让监督透明?
一个如此庞大规模的钢铁公司,它的手续到底是否齐全?直至记者截稿之日,依然没有人来回答这些问题。
滦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向《小康》表示,城市在发展中确实会遇到些许问题,可这并不影响大局。这个并不是只有滦县才有的特色,这是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那么,土地强征、环保评测、补偿费用,所有这些关系到农民生存与利益的关键问题,究竟谁来为他们做主?谁来监督?谁来让监督透明呢?!
采访侧记>>
《小康》记者在后周村做完采访并由村民带领前往钢铁厂外围进行查看和拍摄照片时,两名身穿类似警员服饰的男子拦住记者并阻止记者拍照。当记者询问其是否为当地派出所警员并要求出示证件时,一名理着平头的男子回答道,他们是厂里的联防,没有证件。几分钟后又从远处奔来3个身穿类似服装的男子,并动手拉扯记者,不让记者离开。
见记者采访遭到粗暴对待,村民纷纷上前解围。此时从大路边开来一辆警车,一名身穿便装的平头男子和其他5名联防人员口语了几句,将记者和村民堵在了路中间。后来该男子在接到一个电话后,带着5人开车离去,一名村民发现这辆警车没有任何牌照。
次日,钢铁厂相关负责人听说记者到来,拿出厚厚一沓钱,希望记者就此罢手,记者当场严厉拒绝。但是几天后,记者的上级单位接到举报电话,说该记者在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活动。
在几日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断接到说情的电话,都是劝记者勿须再调查下去。就在记者截稿之时,该企业一名负责人给记者打来电话,扬言企业不会因为记者的报道而关门,不是记者说了算的。
“在那里,至今有人无法无天,”当地村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