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由原来的客观选择题转为主观表述题,最近两年又增加了分值,这样就使得诗歌鉴赏既为难点又是重点。怎样让诗歌鉴赏的备考收到较好的效果呢?以下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点思路和做法。
一、师者宏观拓展,微观深入
即遵循整体阅读、整体理解的思路,从宏观上着眼,微观处深入,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诗歌,深入理解诗歌,扣准题干,明白答题。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如下两点:
(一)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诗歌鉴赏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方法
首先是把握认知步骤。先让学生宏观上了解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史知识的积累。再进行朗读、阅读,整体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
其次是明白鉴赏内容。就是让学生明确诗歌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歌的词句、主题、情感等。
再次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这是诗歌鉴赏中要传授给学生的重点知识。也是微观处要讲清楚讲透彻的地方。这些知识包括题材分类、风格流派、意象意境、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等。
比如在题材内容上,学生要清楚诗歌有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之分,有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情诗之别。在风格流派方面,让学生多了解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不同诗人的风格,会有助于学生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意象意境方面,可结合“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来体会意象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来体悟作品的主旨与诗人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鉴赏时,分析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对意象的审美特点有所把握。
在表达技巧方面,着重要学生了解并掌握如烘托、虚实、用典、象征,以及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各种修辞方法等等表达技巧,要熟悉并能准确使用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略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篇章结构的常用术语。学会辨析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与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的不同;体会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不同的语言特色。
(二)持之以恒进行诵读感悟训练,深入培养语感
进行诵读感悟训练,深入培养语感是“宏观拓展,微观深入”的重要方面。高三上学期一开学,我们每隔两三天便精选若干篇诗歌(或以高考题中出现过的诗词,配上注释、翻译,以高考考点为意脉,以“语言鉴赏”、“情感主题”、“表达技巧”等高考能力考查角度为参照,有针对性、多角度多形式的深入分析和鉴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利用早读让学生大量诵读唐诗宋词。我们学校的一些班级还坚持每天课前3分钟诵读古诗的做法。在读诗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所选的诗;反复吟咏还理解不了,就对照所提供的注释和资料去把握。每读完一首诗,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先说出自己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和分析,再紧扣题干要求进行鉴赏答题。
二、学者加强文化积累与书面表达。
(一)加强文化积累,夯实鉴赏基础
古诗鉴赏考查的范围由内容到形式,分布很广,对鉴赏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他所具备的鉴赏知识、生活阅历、审美情趣等等,在诗歌鉴赏的考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诗歌文化的积累在我们的备考中尤为重要。我们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诗词的文体知识
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对古詩进行鉴赏,要有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一般包括诗词源流和诗词格律。我们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诗歌的流派情况,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求学生对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其次,还要求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比如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也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我们的做法是主要抓住内容和风格两方面,让学生区分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以及豪放派、婉约派等诗歌类别的特点,把握鉴赏应该注意的问题。
3.学会知人论世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求学生,把诗人及其作品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放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上去分析理解。因此,课堂上,我们会向学生讲解和分析诗人的经历以及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这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诗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的体现,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因此,学会知人论世,就是最准确、最简捷地把握了理解诗歌的方法。
4.积累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学典故
文学典故的运用是古典诗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典故的运用,使诗歌语言凝炼,含义深远。可是,如果遇到“典故”不知所措的话,就必然影响到鉴赏的效果。因此,我们让学生把教材中出现的有关文学典故加以积累。例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我们想到廉颇的遭遇,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便可体会其中包含的深沉的感慨。
5.掌握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意象的文化意蕴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往往通过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读者只有领悟意象的寓意,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因此,我们印发资料要求学生熟知掌握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这样,既作为文化积累,也为学生古诗鉴赏找到突破点。
(二)加强书面表达,增强规范作答意识
我们的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是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整洁要求学生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改改。整洁的卷面在阅卷中可得到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是指行文中要注意表述的严密性,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我们要求学生分点表述。因为阅卷时这样做往往会得到好的评价。
逻辑合理,就是要求学生所写文字能够自圆其说,合乎情理。
(三)加强课堂管理,注重计划的全程落实
教师上课要抓紧时间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不要大讲特讲,挤占学生练的时间。语文在高三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如其他学科,这是高三语文老师都清楚的事实。如果哪位老师把提高语文成绩的希望寄托在语文课堂之外的课余时间,那就等于放弃希望了。因此,我们提出语文复习不论是诗歌鉴赏,还是其他考点,都要立足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因为每个考点的落实也离不开学生的活动,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做,去想,去记,去悟,一切都会落空。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主,只有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去讲,才能提高教学成绩。
作者单位:灌南高级中学
一、师者宏观拓展,微观深入
即遵循整体阅读、整体理解的思路,从宏观上着眼,微观处深入,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诗歌,深入理解诗歌,扣准题干,明白答题。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如下两点:
(一)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诗歌鉴赏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方法
首先是把握认知步骤。先让学生宏观上了解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史知识的积累。再进行朗读、阅读,整体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
其次是明白鉴赏内容。就是让学生明确诗歌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歌的词句、主题、情感等。
再次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这是诗歌鉴赏中要传授给学生的重点知识。也是微观处要讲清楚讲透彻的地方。这些知识包括题材分类、风格流派、意象意境、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等。
比如在题材内容上,学生要清楚诗歌有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之分,有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情诗之别。在风格流派方面,让学生多了解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不同诗人的风格,会有助于学生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意象意境方面,可结合“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来体会意象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来体悟作品的主旨与诗人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鉴赏时,分析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对意象的审美特点有所把握。
在表达技巧方面,着重要学生了解并掌握如烘托、虚实、用典、象征,以及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各种修辞方法等等表达技巧,要熟悉并能准确使用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略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篇章结构的常用术语。学会辨析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与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的不同;体会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不同的语言特色。
(二)持之以恒进行诵读感悟训练,深入培养语感
进行诵读感悟训练,深入培养语感是“宏观拓展,微观深入”的重要方面。高三上学期一开学,我们每隔两三天便精选若干篇诗歌(或以高考题中出现过的诗词,配上注释、翻译,以高考考点为意脉,以“语言鉴赏”、“情感主题”、“表达技巧”等高考能力考查角度为参照,有针对性、多角度多形式的深入分析和鉴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利用早读让学生大量诵读唐诗宋词。我们学校的一些班级还坚持每天课前3分钟诵读古诗的做法。在读诗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所选的诗;反复吟咏还理解不了,就对照所提供的注释和资料去把握。每读完一首诗,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先说出自己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和分析,再紧扣题干要求进行鉴赏答题。
二、学者加强文化积累与书面表达。
(一)加强文化积累,夯实鉴赏基础
古诗鉴赏考查的范围由内容到形式,分布很广,对鉴赏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他所具备的鉴赏知识、生活阅历、审美情趣等等,在诗歌鉴赏的考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诗歌文化的积累在我们的备考中尤为重要。我们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诗词的文体知识
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对古詩进行鉴赏,要有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一般包括诗词源流和诗词格律。我们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诗歌的流派情况,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求学生对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其次,还要求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比如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也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我们的做法是主要抓住内容和风格两方面,让学生区分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以及豪放派、婉约派等诗歌类别的特点,把握鉴赏应该注意的问题。
3.学会知人论世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求学生,把诗人及其作品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放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上去分析理解。因此,课堂上,我们会向学生讲解和分析诗人的经历以及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这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诗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的体现,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因此,学会知人论世,就是最准确、最简捷地把握了理解诗歌的方法。
4.积累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学典故
文学典故的运用是古典诗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典故的运用,使诗歌语言凝炼,含义深远。可是,如果遇到“典故”不知所措的话,就必然影响到鉴赏的效果。因此,我们让学生把教材中出现的有关文学典故加以积累。例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我们想到廉颇的遭遇,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便可体会其中包含的深沉的感慨。
5.掌握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意象的文化意蕴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往往通过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读者只有领悟意象的寓意,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因此,我们印发资料要求学生熟知掌握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这样,既作为文化积累,也为学生古诗鉴赏找到突破点。
(二)加强书面表达,增强规范作答意识
我们的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是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整洁要求学生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改改。整洁的卷面在阅卷中可得到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是指行文中要注意表述的严密性,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我们要求学生分点表述。因为阅卷时这样做往往会得到好的评价。
逻辑合理,就是要求学生所写文字能够自圆其说,合乎情理。
(三)加强课堂管理,注重计划的全程落实
教师上课要抓紧时间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不要大讲特讲,挤占学生练的时间。语文在高三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如其他学科,这是高三语文老师都清楚的事实。如果哪位老师把提高语文成绩的希望寄托在语文课堂之外的课余时间,那就等于放弃希望了。因此,我们提出语文复习不论是诗歌鉴赏,还是其他考点,都要立足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因为每个考点的落实也离不开学生的活动,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做,去想,去记,去悟,一切都会落空。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主,只有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去讲,才能提高教学成绩。
作者单位:灌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