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与烈酒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秦中霸上。是日也,风扫落叶,旌旗飘扬。在人群惴惴不安的注视下,沛公走上了讲台,轻咳几声,朗声道:“父老們苦于秦朝的严刑峻法很久了。诽谤的灭族,议论的弃市。如今我称王关中,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其余的秦法全部废除。官吏和百姓都要安居如故。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为民除害,不会有欺凌暴虐的行为,大家不用害怕! ”
  一时间,掌声雷动。众父老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这个故事,相信大家早已听过,成语“约法三章”就是这么来的。除去“约法三章”,这个故事的另一个重点已然浮现,那就是“尽去秦法”。秦法,是秦国的必杀秘籍,以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列强中的大哥。可刘邦不是傻瓜,想都没想就“尽去秦法”,把这样好的制度投进了历史的垃圾筐,这是为什么呢?刘邦这些话就是为了拉拢民心,使百姓支持他的工作——事实上从“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这一点来看,他做得很成功。是的,他“尽去秦法”,是为了得民心。那么,用逆向思维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秦法,已经是极失民心了。
  民心这个东西,历代君王都很看重。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没有百姓的支持,统治成本就会很高,最终走向灭亡。无可争议的事实是,民心从来都不在秦法的考虑范围内。它并不关心你喜不喜欢,它关心的是你服不服从。服从者,苟活;不服从者,惨死。这种可怕的法治政策,便是霸道的体现。
  何为霸道?霸,蛮威耳;道,方法耳。所谓霸道,就是以法治国、以力服人的统治方法。霸道,这种看起来十分可行的办法,为什么命中注定会走向灭亡?这还得从头说起。
  往前穿越150多年。一位名叫商鞅的小说客通过买通太监这种卑劣的手段,终于见到了求才心切的秦孝公。为了秦国的伟业,商鞅向孝公展现了三种治国方法——帝道、王道与霸道。
  帝道,其实就是尧舜时期的部落统治方法。商鞅泛泛而谈,华而不实,听得孝公直打瞌睡,还被孝公骂为“妄人”。由此看来,帝道实为不可取。
  那么,可取的就只剩下霸道与王道。王道是一种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治国方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可以看出这是孔老夫子所向往的政治,也是孟子所推崇的。王道偏重于基础,强调国王自己的修为,强调民众的品行。总而言之,王道就是讲仁义,讲礼仪与道德,把别人感动得心甘情愿让你做老大,这种方法大则令举国为礼仪之邦,小则令百姓为彬彬君子,实为儒家是所向往的理想国度。
  而霸道,就是依法治国、以力服人的统治方法。之前历代君王都是实施人治。国小则已,一旦国大,那国君就是活活累死在岗位上,也是治理不好的。于是,霸道便强调法治,就是君主颁布法律,令各地执政官实施以达到统治目的。法治有什么好处?高效率,低成本。虽然法治的思想是不错的,可商鞅却做过分了。商鞅的法,我简化为三大部分,即鼓励耕织、奖励军功、酷刑惩戒。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看起来不错。可这个酷刑惩戒,就不大妙了。商鞅认为要轻罪重罚,这样才能把百姓管得服服帖帖。而看起来不错的前两条,实际上也是为政府服务的。鼓励耕织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产量是为了屯好战备物资,屯好战备物资是为了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而奖励军功只是为了增加战斗力。于是稍加训练,一支令六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就此诞生了。他们呆滞的眼神与惨白的面色,是长期受制于严刑酷法的标志。他们一无所有,有的只是对爵位与金钱的渴望和一颗麻木不仁的心。因为,就像前面说过的,商鞅之法并不在乎民心,你只要按照我的路子走就是了。在商鞅变法之初,有不少百姓向政府表示对新法的不满。商鞅二话不说,就把这些刁民的脑袋剁了,向全国人明示:不服从,就是这种下场!基于此法对秦政府的统治的种种好处,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霸道,大则令国家强盛,小则令百姓臣服。
  王道、霸道,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秦孝公面前。秦国的命运,亦把握在秦孝公的股掌之间。眼下,便是选择。
  秦孝公隐隐地感到,商鞅不是为他讲述了两种方法,而是给他端来了两杯饮料。一杯是淡淡的清茶,一杯是浓浓的烈酒。茶味虽苦,可是饮后回味清香;烈酒醇美,可易醉伤身。这些道理,秦孝公并不是不知道。可如今只能选喝一杯的时候,他犹豫了。秦孝公往茶杯里细看,他看见了一条康庄大道,但路途漫漫,不见其终;再往酒杯里看,他看见了一条登顶的山路。不需跨几级台阶,就可以站在这盛世的顶峰。是的,王道,并不难走。只需依仗天险,固守函谷关,就可以发展学术,齐家修身,推崇礼仪,以德治国。四海之学士,必将云集于此。最终凭借先进的技术与高度的文化令天下臣服,亦只是时间问题。可秦孝公并无耐心修身治国,他只想快速令秦国强大,毫无疑问的,酒杯中的景色,平步青云,对他来说更具吸引力。他心里幻想着法治秦国的强盛,手不受控制地向酒杯伸去。可是秦孝公既没有看见遥远地平线的后面是无尽的宝藏,也没有看见山峰的下面是无底的深渊,都因为一个原因——他的短视。
  于是,无暇多想之际,秦孝公拿起商鞅端的酒杯中黑暗而深邃的烈酒,代表秦国,一饮而尽。宝藏,自此愈发遥远;深渊,从此慢慢接近……
  可同样是规矩,为什么作为王道的核心之一“礼”与霸道的核心“法”在结果上截然不同?一个是文明与昌盛,一个是愚昧与灭亡。
  这就在于,商鞅的法违背了人性,而儒家的礼则是人性的延伸。
  我们现在知道,美好的生活在于邻里、朋友、家人之间的和睦与信任,还有安心宁静。有坐下来读读书、思考思考人生的时间,才有美好的精神世界。而《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和孔子的终极目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中对此也有所体现。可商鞅之法却完全背道而驰。安宁?哼,别想!人没事的时候,便会思考、批判,没事儿找事,让我大秦的财富白白消耗掉,这绝对不允许!所以你想安宁?修长城去吧你!和谐在商君法度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人们一旦和谐,就会团结在一起,不利于政府的统治。所以商鞅设立了“连坐制”与“保甲制”,规定五户人家为一保,一家触法,全部一起受罚。而只有举报,才不用受罚。这变态的连坐制度让秦国所有人全部变成警察,也全部变成了小偷。每天提心吊胆,既怕自己被别人抓住了把柄而被揭发,又害怕邻里犯罪把自己牵连,而那些残酷的刑罚更是丧尽天良。总是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生存,就算你进入秦国时是上帝,出来时恐怕也已经被折磨得面目全非了。   除了道德层面上的不同,礼与法的实施对象亦有所不同。古人云: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礼作为一种规矩,实施的对象是贵族,靠贵族的自尊心与羞耻心来保证实施的。所以人人都自觉遵守礼,就连国王也不例外。那些不知廉耻的庶人,多赏几鞭子也不迟疑。因为秦法是靠国家权力施加于百姓的,强制力谁给的?国王呀!国王总不会自己赏自己几鞭子不是?于是,最高统治者必然是刑法的盲点。什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都是扯淡,做得到吗?当然,商鞅如果非这样做不可,那最后死于非命也就不足为奇了,实属自作自受。
  讽刺的是,正是秦国的酷法,将陈胜这一介草民逼上了绝路,燃起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把火。星火燎原之势,使得秦朝不消几年便灭亡了。
  由此看来,霸道是不可行的。只有王道才是正道。因为霸道的经济来源是压榨人民。人民总会有被榨干的那一天,而政府能做的只有继续压榨,一旦停止,政府便没有了钱,而人民突然没有了众多法令,就会犯上作乱。所以霸道的路只有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压榨至极致,人民便只有奋起反抗了。也就是说,从秦孝公任用商鞅的那一刻起,秦国的灭亡,已然注定。这就是刘邦宁死也不实施效仿秦法的原因。
  茶的清香,酒的浓烈,千年前就融入了中华的文化。喜茶的人士恐怕无法享受到烈酒立竿见影的巅峰般的快意;而嗜酒者亦无法品析茶中带苦的回味悠长。因为清茶是生命之王国的王道,而王道对于国家就是生命的清茶。王道像茶,就像霸道似酒。霸道一点点将王国榨干,王道则将王国调养生息,渐得民心,得天下于无形。
  这,就是茶的疗效;这,就是王道的作风。而霸道,只能适得其反——秦的灭亡,便是例子。
  老师点评
  本文写得精彩!如高屋建瓴,如水银泻地。秦汉之际的历史发展脉络在作者笔下,清晰在目,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秦朝峻法与孔子礼治之区别,正是王道与霸道的区别,作者抓住了这一点,有眼力!茶与酒的比喻也有独到的体会,茶温润而滋养,酒兴奋而癫狂,用来形容王道之治与霸道之治,也是恰到好处。文章还能从人性自由的角度,对霸道驭民过度进行一番深度剖析,也足证明小作者的好学深思。读此文,令人惊叹,真可谓是:胸中有丘壑,满纸落烟霞!
  附带一点建议:王道虽好,可是为何百代都行秦政法呢(毛泽东语)?小作者可再进行一些延伸阅读,思考一下儒生梦想的周制王道始终未能在现实中实现的原因。
  寒云留言
  作者所说的王道与霸道,事实上就是儒家与法家。那么,儒家一定会让国家昌盛,法家就一定会让国家灭亡吗?非也。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有些片面与偏激了。儒与法,谁更符合人性,谁更能让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乐?这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各位读者还需要再认真思考。文中的观点“刘邦宁死不奉秦法”,只是当时进入关中之时。事实上刘邦建立的汉朝“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希望读者们能不囿于书中的成见,发表不同的观点。也欢迎对这篇文章进行反驳。
其他文献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樹,群莺乱飞。我沿着田间小路,踏着脚踏车,左右都是金黄的油菜田地,油菜花香夹杂在嘶拉的车轮滚动的声音中。两边的青草和地里的水稻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在清风中扑面吹来,如热牛奶般粘稠的阳光便氤氲在这清风里。淡青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车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车慢。  渐望见依稀的炊烟在远处袅袅升起,而且还时不时地飘来米饭的香味,顺着这香味,我加快速度,
期刊
浸泡在童年的欢乐中的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那时的我们,好奇地用眼睛上下打量每一件可能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物体。在那时,我们往往只顾及事物的一个表面,长大后却发现,事物本身是深奥的,它像一个立体图形,有着多面的性质。生活也是这样,用眼看见的和心中所想的,可以是两个不同世界。  生活在这样一个被儒家思想深深熏陶的社会,身边处处都是各种名人上进的励志新闻。我也曾一度认为,是不是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奋斗,打拼与
期刊
你若懂山青水绿的自由,风花雪月的幽幽,古木萧萧的默然,就会懂得那轻舟迂回的寂静与无虑携着清新质朴的幸福。  如果,我有第二种生活,是这样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清晨,是淡淡的白雾;醒来,是惺忪的睡眼。平常的洗漱过后,亲吻我亲爱的妹妹,伴着身旁缭绕的雾,出门去了。跟过路的陌生人问好,在心底祝愿他们有愉快的一天。去到了远远的早餐铺,买了白粥,还有一碗豆浆,加了几勺糖。
期刊
渡轮离开城市的时候,建筑物上的光一点一点地没入水中,船尾螺旋桨翻起的白浪好像一个甩不掉的影子,如同一条绵延的脐带,一头连着喧嚣的城市,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人们想象中第二种生活该有的样子。  时下的电视荧屏上,民宿类“慢综艺”节目扎堆。这些节目的走红不仅是因为“明星效应”,更大程度上则是因为其中展现的美好意境,以及勾勒出的“第二种生活态度”,完全符合现代人对诗和远方的所有幻想。  这些节目里,不约而
期刊
“妈,突然好想吃巷口的烧饼噢。”周末的傍晚,做完作业的我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对老妈说。  “好吧,走,换衣服!”老妈二话不说,起身。  “啊!”我倏地直起身子,难以置信,“真吃啊?现在?”  老妈已经换好了鞋,站在门口叉腰瞪着我:“不然呢?你耍我啊?”  “可是现在是晚饭时间啊?不是你们这些大人告诉我,按照正常的生活法则,正餐之前不能吃乱七八糟的东西吗?可是吃完了饭,谁还吃得下烧饼啊?那个时候,对美
期刊
这是一个荒芜的地方,没有高山流水,没有花鸟虫鱼,只有我,栖身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中央,这里就是——火星。  从我决定成为宇航员的那一刻起,我就为现在的情况做好了心理准备。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令执行本次火星勘探任务的五名宇航员猝不及防,在风暴中,其中一人被栖息舱的天线击中,消失在漫天烟尘的视野中,队友们只能百般不情愿地抛下他,被迫终止任务返回地球。真不幸,我就是被落下的可怜儿。  我的脑海如同脚下的大地一样
期刊
又到了周六晚上,照例是游泳课。  我换上泳衣,拖着疲惫的身子跳入泳池,深吸一口气,双手合十,顺着水流的方向,游啊,游啊,化作了一条鱼……  鱼,有七秒的记忆。  海底,很深,很安静,海市蜃楼般的虚渺中藏着不一样的世界。蓝蓝的天幕下,水藻浮动,似一条条丝绸,连绵不绝,飘摇不定。我屏气环顾四周,鱼群在海之一隅,排着整齐的队伍,绕着圈圈,海水荡起层层漩涡,水珠四溅,星星点点的泡沫拖着逶迤的尾巴,在鱼群间
期刊
虽然北方的冬天独有一份天地间苍茫静谧的大美,但翠绿鲜嫩的春天谁不喜欢呢?相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春夏一些。春天里,有着更新的风景和更多的期待。如果说安静的冬天里适合围炉小煮,下棋谈天,那春天就适合挥毫泼墨,蘸满颜料,绘一幅水彩画。  春天来了,除了把她拥在怀里,还应该对她许诺些什么呢?  年少的时候有梦才可爱。  你梦想着拥有完美友情。当你回忆起一个人,与其说是具体的那个人,倒不如说是他(她)和你一
期刊
今年的“放胆”与往年不同。虽已经历许多年的兵荒马乱的“放胆”月,编辑部的小编们心理已足够强大,这一次依然像在打仗。  不同体现在两点:一是本次大赛有了指定题目。新作文的放胆大赛,今年已是第十七个年头,许多年来都是不拘一格,欢迎各种形式的表达,但求两个字——好文。今年大赛组委會设定了四个题目,两则命题,两则自由拟题。二是回归了纸质稿件的方式。要求寄送纸质稿,在习惯了电脑办公,审阅电子稿的编辑部里,对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谈及作文训练时认为,“最要紧的是让学生‘有’,而且表达出那‘有’。”真正的作文不是笔墨的游戏,而是学生自己心中真实的个性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会有力量。  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用心写作”的有心人。日记、随笔、微写作等随感式写作中往往就蕴含着表达的智慧。作家麦家在写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要尽量守护好你的心。这心不是心脏的心,而是心灵的心。它应该是善良的,宽敞的,亮堂的,干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