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通货膨胀的内涵、外延,对通货膨胀的类型进行归纳,并详细介绍通货膨胀中货币政策选择的原理。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选择原理
一、通货膨胀的内涵与外延
通货膨胀是一种相当古老的经济现象。从历史上看,自从有了不足值的货币。通货膨胀就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只是时而严重,时而不严重罢了。在这大半个世纪里,它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人们对通货膨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仍存在很多的分歧。即使是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在学术界也没有完全一致的认识。
1.通货膨胀的内涵
目前,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多是从其表现出的现象入手。在西方,通货膨胀一般被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明显、持续上涨的现象。而通货膨胀在我国的定义为:“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过多,货币发行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同量的货币现在的购买力小于过去;通货膨胀就是物价总水平上涨或持续一段时间的上涨,物价的上升部分超过了物价的下降部分,或物价只有上升部分而没有下降部分”。
2.通货膨胀的外延
通货膨胀的外延就是对通货膨胀定义的扩展,并在此基础上对通货膨胀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通货膨胀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通货膨胀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类
根据通货膨胀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蔽型通货膨胀两大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
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可将其划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
根据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将其划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以及体制型通货膨胀。
二、货币政策的一般选择
货币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各种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控制货币供给与信贷的行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由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指标、货币政策工具四个层次构成。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应该以稳定物价为最终目标。因为只有当物价稳定时,经济才可能持续稳定的增长,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维持一个合理的长期利率水平,从而既有利于储蓄,也有利于投资,有利于资源合理高效的配置。
但是,政策的制定者与经济学家考虑问题角度有所不同,他们必须考虑实现一个目标的长期和短期效应。例如,从长期看,物价稳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扩大;但是在短时期内,政府往往更有扩大就业和发展经济的冲动。
往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通常是这四个: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其中,物价稳定一般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因为没有稳定的物价就意味着没有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价格信号失真,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难以做出投资和消费的决策,最终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扩大。此外,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及造成收入的不公平分配,也破坏社会的安定。
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为了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避免偏差干扰,中央银行就必须根据其可能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所作用的金融变量,制定出短期、量化、能够观测、便于日常操作的金融指标,适时适度的进行微调。中介目标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信息发现与传递功能,二是名义锚功能。通常在成熟市场经济前提下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为: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根据这些标准,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被确定为可以使用的中介目标。
(1)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
把利率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有相当长久的历史的,因为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影响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变动又能直接、迅速的对经济产生影响,利率资料也易于获取。
(2)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
这是根据货币流动性大小或者货币性强弱划分为若干层次。在货币乘数稳定时,货币政策一般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中央银行能比较容易的控制MO,并且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有效地控制Ml和M2,并通过调节Ml或M2直接调节总供求。
(3)以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
高能货币即是基础货币,它是由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构成的,也是货币供给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的提供者,又是银行体系上缴准备金的保管者,所以,基础货币和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变动都是容易测量和能够控制的,特别是对于基础货币的变动,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进行直接的控制。
(4)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
存款准备金是由银行体系的库存现金和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组成的。选择它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原因是,它的变动一般交易为中央银行测度、控制,并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
(5)以通货膨胀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
用通货膨胀作为中介目标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且较为稳定。它的主要做法是该国中央银行对外公开宣布其中期通货膨胀目标值,在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同时增强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目标的责任。这一政策操作具有一定灵活性,特别是在面对供给冲击的时候,中央银行可以建立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基础的价格指数,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排除供给冲击的影响。
3.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即中央银行为谋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而对货币供给量、信用量所使用的调控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启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旨在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水平。之所以被称为一般性,是因为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所影响的是信用总量,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并不限定于特定部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和法定存款准备金。
(2)选择性货币政策
一般而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
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状况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品德销售融资进行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着眼于抑制过度投机、稳定证券市场行市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为抑制房地产投机,针对金融机构房地产放款所采取的限制措施。
优惠利率。优惠利率指中央银行着眼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针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所规定的较低利率。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信用分配,即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对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規模进行分配。
利率限制,即是中央银行根据本国客观经济状况规定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最高利率,借以防止银行高息揽储和发放高风险贷款。
流动性比率,指中央银行规定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率,借以限制银行体系的信用扩张。
参考文献:
[1]王静娜.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年5期
[2]耿群.日本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5期
[3]孟繁兴、宋维演.金融危机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3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选择原理
一、通货膨胀的内涵与外延
通货膨胀是一种相当古老的经济现象。从历史上看,自从有了不足值的货币。通货膨胀就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只是时而严重,时而不严重罢了。在这大半个世纪里,它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人们对通货膨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仍存在很多的分歧。即使是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在学术界也没有完全一致的认识。
1.通货膨胀的内涵
目前,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多是从其表现出的现象入手。在西方,通货膨胀一般被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明显、持续上涨的现象。而通货膨胀在我国的定义为:“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过多,货币发行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同量的货币现在的购买力小于过去;通货膨胀就是物价总水平上涨或持续一段时间的上涨,物价的上升部分超过了物价的下降部分,或物价只有上升部分而没有下降部分”。
2.通货膨胀的外延
通货膨胀的外延就是对通货膨胀定义的扩展,并在此基础上对通货膨胀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通货膨胀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通货膨胀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类
根据通货膨胀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蔽型通货膨胀两大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
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可将其划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
根据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将其划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以及体制型通货膨胀。
二、货币政策的一般选择
货币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各种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控制货币供给与信贷的行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由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指标、货币政策工具四个层次构成。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应该以稳定物价为最终目标。因为只有当物价稳定时,经济才可能持续稳定的增长,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维持一个合理的长期利率水平,从而既有利于储蓄,也有利于投资,有利于资源合理高效的配置。
但是,政策的制定者与经济学家考虑问题角度有所不同,他们必须考虑实现一个目标的长期和短期效应。例如,从长期看,物价稳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扩大;但是在短时期内,政府往往更有扩大就业和发展经济的冲动。
往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通常是这四个: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其中,物价稳定一般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因为没有稳定的物价就意味着没有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价格信号失真,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难以做出投资和消费的决策,最终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扩大。此外,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及造成收入的不公平分配,也破坏社会的安定。
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为了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避免偏差干扰,中央银行就必须根据其可能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所作用的金融变量,制定出短期、量化、能够观测、便于日常操作的金融指标,适时适度的进行微调。中介目标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信息发现与传递功能,二是名义锚功能。通常在成熟市场经济前提下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为: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根据这些标准,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被确定为可以使用的中介目标。
(1)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
把利率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有相当长久的历史的,因为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影响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变动又能直接、迅速的对经济产生影响,利率资料也易于获取。
(2)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
这是根据货币流动性大小或者货币性强弱划分为若干层次。在货币乘数稳定时,货币政策一般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中央银行能比较容易的控制MO,并且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有效地控制Ml和M2,并通过调节Ml或M2直接调节总供求。
(3)以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
高能货币即是基础货币,它是由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构成的,也是货币供给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的提供者,又是银行体系上缴准备金的保管者,所以,基础货币和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变动都是容易测量和能够控制的,特别是对于基础货币的变动,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进行直接的控制。
(4)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
存款准备金是由银行体系的库存现金和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组成的。选择它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原因是,它的变动一般交易为中央银行测度、控制,并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
(5)以通货膨胀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
用通货膨胀作为中介目标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且较为稳定。它的主要做法是该国中央银行对外公开宣布其中期通货膨胀目标值,在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同时增强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目标的责任。这一政策操作具有一定灵活性,特别是在面对供给冲击的时候,中央银行可以建立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基础的价格指数,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排除供给冲击的影响。
3.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即中央银行为谋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而对货币供给量、信用量所使用的调控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启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旨在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水平。之所以被称为一般性,是因为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所影响的是信用总量,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并不限定于特定部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和法定存款准备金。
(2)选择性货币政策
一般而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
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状况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品德销售融资进行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着眼于抑制过度投机、稳定证券市场行市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为抑制房地产投机,针对金融机构房地产放款所采取的限制措施。
优惠利率。优惠利率指中央银行着眼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针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所规定的较低利率。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信用分配,即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对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規模进行分配。
利率限制,即是中央银行根据本国客观经济状况规定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最高利率,借以防止银行高息揽储和发放高风险贷款。
流动性比率,指中央银行规定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率,借以限制银行体系的信用扩张。
参考文献:
[1]王静娜.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年5期
[2]耿群.日本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5期
[3]孟繁兴、宋维演.金融危机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