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研水平的高低能够体现一个高校的地位和作用,而合理科学的科研管理工作能够促进高校的科研水平,且关系到高校科研的发展与效益,可见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就高校目前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采取的措施加以阐述,尤其是针对艺术学科的特殊性而言,提高改进科研管理工作尤为必要。
关键词 科研管理 高校
当前,社会进入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内各大高校都提倡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发展。科研成果作为衡量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在高校的科研工作中,科研管理工作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渗透在成果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鉴定每一环节中,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十二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艺术学科体系,加强科研创新,而艺术科研管理工作更是推进艺术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因此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拟就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几点问题浅谈一些看法。
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高校科研项目研究进度、科研成果进展的质量、科研经费投入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尽量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随着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是十分必要的。
其一,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此要提升科研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不断地涌现出科研成果,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其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绘制了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这是新形势下赋予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其三,随着滨海新区的高速发展以及十二五期间文化大发展的大力提倡,现代高等学校更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四项基本功能,尤其是目前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规划进展飞速,艺术设计人员无形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
科研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科学的科研管理工作能够促进高校的科研水平,且关系到学校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因此要认真分析目前的现状与弊端。
(一)科研管理观念落后
科研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服务者、实践者和信息反馈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解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但新阶段高校对科研管理工作还认识不足,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与能力良莠不齐,管理人员只停留在狭义的服务管理模式上,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各种科研统计数据或进行一些上传下达的通知和文件的简单工作,仅仅局限于做了一个秘书的工作,只是让科研人员感觉科研项目申报程序简单了、填写表格方便了或让他们花在不必要的办事程序上的时间减少了而已,而在争取与社会、政府和市场的科研资源,有效地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却显得无动于衷。
(二)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校评价科研业绩完全是以教师完成的科研成果量数为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如科研经费的多少、核心期刊论文数、出版专著和获奖成果数量等,而不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来区分,尤其是对于艺术学专业来说,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而理性思维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容易片面的追求艺术作品的创作,迷恋于个人的采风、创作和参展等单一的一线式创作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学校及社会各界对科研项目申报研究的要求,以致无法准确地获批科研立项,实践完成科研成果和最终完成项目结题,导致教师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因此这种管理机制缺失会使高校的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明显增加,这只能使科研情况表面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实际上具有重大前沿价值的高水平科研创新性成果少之甚少,由此产生的后果会造成高校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甚至会滋生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三)科研组织创新薄弱
创新管理观念,是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前提,是推动高校科研不断深化的动力,是大力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的内在要求。当前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的趋势日渐明显,而高校科研机制落后,团队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水平发挥。 高校目前在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龙头,人才组合灵活的创新团队构建方面步履艰难,“单打独斗”现象明显,“家族联合”形式普遍,“临时拼凑”较为严重,造成了科研人员宁愿自立山头,单兵作战,要么已形成的团队凝聚力不强,在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就显得很难有所提高,不能产生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质量思路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措施,是高校服务社会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科研意识,确定科研方向,坚持走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一)更新科研管理工作观念
1.增强服务意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具有宏观引导的调控作用,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服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水平和把握程度,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在管理中提高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进而摆脱单纯的服务模式,真正的参与到科研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利于学科的横向交叉式发展,并以此达到更加有效的促进与管理。 2.提高协调沟通能力。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管理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科研管理人员中不能只简单的做了一个秘书的工作,对争取科研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显得无动于衷,要在充分理解课题申报指南,政策导向的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对申报者提出政策上的指导建议,同时与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最大程度上拓宽各类科研项目来源渠道。艺术学项目申报范围小,针对性较强,更要尽力争取社科基金艺术学方面的课题,认真学习申报指南和管理办法,充分领会项目申报的技巧。对其他社科项目,要注重横向交叉学科的研究,扩宽领域,从而在其他学科中发挥本学科的优势。
3.加强信息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不断运用网络,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科研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科研人员提供立项、结项及统计查询等功能,实现成本管理、科研考核和职称评定等工作的网络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高校应开发研制一批水平高适应性广泛的公共管理系统,如科研处、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量避免简单重复的劳动。
(二)完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
1.强化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也就是说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努力完成科研任务,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好方法,激励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群体成员的激励,是提高全体活动效率的根本前提。”高校应建立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考评制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岗位津贴发放等激励制度,对科研意识强,科研成果多并能取得社会效益的科研人员给予支持奖励,尤其是针对艺术学这一特殊学科,由于我校所处综合类大学,学校有关的科研管理制度相对具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将艺术学与其他文理学科同等对待,难免影响科研人员的热情。
2.建立科研评价体系。高校应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既要有数量、规模指标,更要有质量指标,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当前尤其要强调质量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例如鼓励科研人员参赛,对国家级课题和国家级参演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要克服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指标的倾向,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要把是否发现新问题、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高低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当期天津滨海新区大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与企业横向联合,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把科研目标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并据此从科研选题开始,引导科研方向,促进成果转化,设计配套优秀的作品,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
(三)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创新
1.研究基地锤炼科研创新团队。研究基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学科前沿和重点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咨政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建设、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国家级、省部级、委局级、校级的金字塔型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优势,发挥基地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发挥强大的辐射示范效应,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使科研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科研创新团队的锤炼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2.科研项目凝聚科研创新团队。科研项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是提高科学研究组织水平的有利抓手,也是推进多学科交叉渗透、联合攻关、凝聚创新团队的重要纽带。例如2011年,我校以设计学为基础,将国家标志标准符号的应用与管理学联合,形成了《公共信息符号系统管理标准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团队成员可以以重大基础性、整体性、交叉性问题为导向,汇集不同学科视野,形成集合优势,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形式会逐步拓展开来,捕捉热点问题的敏锐性、视野和洞察力会逐渐增强,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推动跨学科研究,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提高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增强综合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
3.首席专家引领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必须得有优秀的首席专家,并不是所有的科研人员都能成为优秀的首席专家,首席专家应该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广博的科学知识、善于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团结带领课题梯队为本领域的发展共同奋斗的优秀学者。我校硕士生导师、服饰文化学创始人华梅教授以其所具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组建了华梅服饰研究所。
总之,科研管理工作贯穿科研工作的全过程,高校的科研工作,无论是在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还是在加速科技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就要求高校要全面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不断充实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培养现代化的管理能力,更新传统的管理观念,以推进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明华.强化科研意识 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J].九江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
[2]郑工.“十一五”期间中国美术研究现状基本分析[J].艺术百家,2011(1).
[3]胡娟.培养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素质[J].科教文汇,2008(8).
[4]李权超.试论科研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8(4).
[5]谭琍.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强化科研管理服务意识[J].科技和产业,2010(6).
[6]崔鹏.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7]郝登峰.略论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管理[J].管理评论,2007(4).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关键词 科研管理 高校
当前,社会进入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内各大高校都提倡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发展。科研成果作为衡量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在高校的科研工作中,科研管理工作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渗透在成果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鉴定每一环节中,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十二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艺术学科体系,加强科研创新,而艺术科研管理工作更是推进艺术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因此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拟就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几点问题浅谈一些看法。
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高校科研项目研究进度、科研成果进展的质量、科研经费投入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尽量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随着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是十分必要的。
其一,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此要提升科研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不断地涌现出科研成果,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其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绘制了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这是新形势下赋予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其三,随着滨海新区的高速发展以及十二五期间文化大发展的大力提倡,现代高等学校更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四项基本功能,尤其是目前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规划进展飞速,艺术设计人员无形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
科研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科学的科研管理工作能够促进高校的科研水平,且关系到学校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因此要认真分析目前的现状与弊端。
(一)科研管理观念落后
科研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服务者、实践者和信息反馈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解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但新阶段高校对科研管理工作还认识不足,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与能力良莠不齐,管理人员只停留在狭义的服务管理模式上,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各种科研统计数据或进行一些上传下达的通知和文件的简单工作,仅仅局限于做了一个秘书的工作,只是让科研人员感觉科研项目申报程序简单了、填写表格方便了或让他们花在不必要的办事程序上的时间减少了而已,而在争取与社会、政府和市场的科研资源,有效地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却显得无动于衷。
(二)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校评价科研业绩完全是以教师完成的科研成果量数为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如科研经费的多少、核心期刊论文数、出版专著和获奖成果数量等,而不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来区分,尤其是对于艺术学专业来说,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而理性思维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容易片面的追求艺术作品的创作,迷恋于个人的采风、创作和参展等单一的一线式创作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学校及社会各界对科研项目申报研究的要求,以致无法准确地获批科研立项,实践完成科研成果和最终完成项目结题,导致教师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因此这种管理机制缺失会使高校的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明显增加,这只能使科研情况表面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实际上具有重大前沿价值的高水平科研创新性成果少之甚少,由此产生的后果会造成高校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甚至会滋生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三)科研组织创新薄弱
创新管理观念,是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前提,是推动高校科研不断深化的动力,是大力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的内在要求。当前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的趋势日渐明显,而高校科研机制落后,团队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水平发挥。 高校目前在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龙头,人才组合灵活的创新团队构建方面步履艰难,“单打独斗”现象明显,“家族联合”形式普遍,“临时拼凑”较为严重,造成了科研人员宁愿自立山头,单兵作战,要么已形成的团队凝聚力不强,在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就显得很难有所提高,不能产生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质量思路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措施,是高校服务社会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科研意识,确定科研方向,坚持走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一)更新科研管理工作观念
1.增强服务意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具有宏观引导的调控作用,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服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水平和把握程度,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在管理中提高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进而摆脱单纯的服务模式,真正的参与到科研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利于学科的横向交叉式发展,并以此达到更加有效的促进与管理。 2.提高协调沟通能力。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管理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科研管理人员中不能只简单的做了一个秘书的工作,对争取科研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显得无动于衷,要在充分理解课题申报指南,政策导向的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对申报者提出政策上的指导建议,同时与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最大程度上拓宽各类科研项目来源渠道。艺术学项目申报范围小,针对性较强,更要尽力争取社科基金艺术学方面的课题,认真学习申报指南和管理办法,充分领会项目申报的技巧。对其他社科项目,要注重横向交叉学科的研究,扩宽领域,从而在其他学科中发挥本学科的优势。
3.加强信息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不断运用网络,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科研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科研人员提供立项、结项及统计查询等功能,实现成本管理、科研考核和职称评定等工作的网络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高校应开发研制一批水平高适应性广泛的公共管理系统,如科研处、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量避免简单重复的劳动。
(二)完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
1.强化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也就是说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努力完成科研任务,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好方法,激励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群体成员的激励,是提高全体活动效率的根本前提。”高校应建立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考评制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岗位津贴发放等激励制度,对科研意识强,科研成果多并能取得社会效益的科研人员给予支持奖励,尤其是针对艺术学这一特殊学科,由于我校所处综合类大学,学校有关的科研管理制度相对具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将艺术学与其他文理学科同等对待,难免影响科研人员的热情。
2.建立科研评价体系。高校应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既要有数量、规模指标,更要有质量指标,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当前尤其要强调质量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例如鼓励科研人员参赛,对国家级课题和国家级参演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要克服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指标的倾向,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要把是否发现新问题、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高低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当期天津滨海新区大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与企业横向联合,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把科研目标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并据此从科研选题开始,引导科研方向,促进成果转化,设计配套优秀的作品,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
(三)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创新
1.研究基地锤炼科研创新团队。研究基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瞄准学科前沿和重点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咨政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建设、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国家级、省部级、委局级、校级的金字塔型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优势,发挥基地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发挥强大的辐射示范效应,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使科研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科研创新团队的锤炼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2.科研项目凝聚科研创新团队。科研项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是提高科学研究组织水平的有利抓手,也是推进多学科交叉渗透、联合攻关、凝聚创新团队的重要纽带。例如2011年,我校以设计学为基础,将国家标志标准符号的应用与管理学联合,形成了《公共信息符号系统管理标准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团队成员可以以重大基础性、整体性、交叉性问题为导向,汇集不同学科视野,形成集合优势,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形式会逐步拓展开来,捕捉热点问题的敏锐性、视野和洞察力会逐渐增强,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推动跨学科研究,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提高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预测性,增强综合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
3.首席专家引领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必须得有优秀的首席专家,并不是所有的科研人员都能成为优秀的首席专家,首席专家应该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广博的科学知识、善于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团结带领课题梯队为本领域的发展共同奋斗的优秀学者。我校硕士生导师、服饰文化学创始人华梅教授以其所具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组建了华梅服饰研究所。
总之,科研管理工作贯穿科研工作的全过程,高校的科研工作,无论是在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还是在加速科技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就要求高校要全面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不断充实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培养现代化的管理能力,更新传统的管理观念,以推进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明华.强化科研意识 开创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J].九江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
[2]郑工.“十一五”期间中国美术研究现状基本分析[J].艺术百家,2011(1).
[3]胡娟.培养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素质[J].科教文汇,2008(8).
[4]李权超.试论科研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8(4).
[5]谭琍.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强化科研管理服务意识[J].科技和产业,2010(6).
[6]崔鹏.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7]郝登峰.略论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管理[J].管理评论,2007(4).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