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运用到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药剂选择、施药时间与方法的因素,并通过保证农药选择合理性、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做好监督工作等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提高水稻产量,从而为农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药减量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
许多农民没有科学控制农药的喷洒用量,存在农药用量过多的现象。过多地喷洒农药很有可能会增加病虫对此类药物的抗药性,进而增加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同时,过量地使用农药还会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稻田生态平衡,使生物防治措施失去作用价值,造成资源浪费。水稻中的农药残留物进入人体之后,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农药减量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是绿色农业种植与开发技术实践要点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从药量控制、种植方法、灌溉方法以及水稻施肥方式等方面,总结了农药减量技术的实施要点。因此,要大力推广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掌握科学的农药用量,保障水稻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一、我国水稻种植业农药运用现状
首先,资源浪费。以某农耕地为例,其一般面积都属于水旱田,其中种植众多作物,并且遭受严重病虫害,若不及时解决,会给全部作物带来不良影响。这也就使得种植人员采取定期喷洒农药的方式,并且每次用药量都比较大,但调查结果显示,实施的农药中只有77%发挥了作用,存在严重浪费现象。其次,运用方法不合理。农药中存在众多化学有毒物质,但在文化水平的限制下,种植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多施加农药的不良影响。同时,若长时间运用同种农药,那么病虫极易产生抗性,并最终导致药物无法发挥作用。另外,农药喷洒过多会导致作物变异,或者是存在较多毒性物质残留,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人们健康。最后,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在实际喷洒过程中,大部分农药会进入到田间,而在降雨的影响下,这些物质则会流入湖泊或者是滲入到土地中,不但会给饮用水源造成污染,还不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
二、农药减量技术的应用
(一)合理选择农药的种类
科学合理的选择农药是有效消灭水稻病虫害的关键所在,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进行农药选择时需要注意,优先选择低毒性、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在进行喷洒的过程中掌握农药的使用剂量、次数以及施药时间。此外,在施药前期,水稻种植人员要对发生病虫害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分析来选择适合的药剂种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还应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用数据模型来模拟农药的喷撒效果,进而提升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使水稻的生长发育环境更加健康。
(二)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
对水稻病虫害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要确保水稻病虫害的监测结果真实有效,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标准,强化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水稻中存在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同时要对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联合当地的生物防控平台、植物保护部门共同展开监测,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同时,建立水稻病虫害监测平台,将日常监测结果上传至监测平台,使病虫害的监测数据实现共享,有助于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进一步确定。
(三)创新化学防治技术
创新农药化学防治技术,应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采用更加高效环保的试剂来取代传统污染性较强的农药,使化学农药试剂朝着低毒与低残留的方向发展,有效降低水稻中的农药残留,常用的试剂有苦参碱、短稳杆菌。还要遵循高效、环保、便捷的原则,积极研发农药的新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对于已经开发出来的新试剂,农技人员要对水稻种植户加强推广,促进新试剂逐步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农药。除此之外,药物浸种也可以减少水稻在生长期间的农药用量,从根源上杀死病虫卵,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此种方法应用广泛,并且投入成本较低。
(四)加强对水稻种植户的技术培训
帮助水稻种植人员树立生态环保理念,了解使用农药的危害,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自觉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科学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相关部门还要借助网络平台、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宣传,从而拓宽宣传途径,使更多的人了解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价值。
(五)做好监督工作
要想促进技术运用效果的提升,我国就必须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日常监督工作,严格处罚运用过多农药的种植人员,以此来有效约束其行为,为水稻种植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具体农耕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灾害,因此,必须总结积累农耕经验,并研究出新型种植方式,保证种植活动的科学性,将病虫害出现概率降到最低,促进水稻病虫免疫能力的提升,并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给农作物带来了不良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为正常展开农耕活动提供保障,促进种植人员经济效益的提升,还能够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生态和谐发展。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对策
要想减少病虫害,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进行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配方、统一供药和统一防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高科技农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还可以实现生态平衡种植的目标。不断提高农作物的抵御能力,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威胁,从而还可以与时俱进,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正常开展种植活动,还可以提高农业的效益,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统一。
(七)大力推广发展生态农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对食品安全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所以现代农业在种植的过程中在提高质量的同时,一定要使安全、质量达到标准,要尤为重视种植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对于传统、落后大量使用农药的方法,已经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也无法满足人们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深入,在改变农药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转变种植的理念和方式,还要保护种植的生态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的发展价值。
(八)加强对水稻种植户的技术培训
帮助水稻种植人员树立生态环保理念,了解使用农药的危害,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自觉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科学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相关部门还要借助网络平台、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宣传,从而拓宽宣传途径,使更多的人了解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培训的方式对水稻种植户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种植人员可以随时在网上对自己感兴趣的培训内容进行查阅。
结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要想提高水稻的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农药的类型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量。只有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农药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页可以对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所以,在种植水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为实现水稻高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攀,王涛。浅析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农家参谋,2018,(23):54.
[2]项超。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77.
关键词:农药减量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
许多农民没有科学控制农药的喷洒用量,存在农药用量过多的现象。过多地喷洒农药很有可能会增加病虫对此类药物的抗药性,进而增加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同时,过量地使用农药还会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稻田生态平衡,使生物防治措施失去作用价值,造成资源浪费。水稻中的农药残留物进入人体之后,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农药减量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是绿色农业种植与开发技术实践要点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从药量控制、种植方法、灌溉方法以及水稻施肥方式等方面,总结了农药减量技术的实施要点。因此,要大力推广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掌握科学的农药用量,保障水稻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一、我国水稻种植业农药运用现状
首先,资源浪费。以某农耕地为例,其一般面积都属于水旱田,其中种植众多作物,并且遭受严重病虫害,若不及时解决,会给全部作物带来不良影响。这也就使得种植人员采取定期喷洒农药的方式,并且每次用药量都比较大,但调查结果显示,实施的农药中只有77%发挥了作用,存在严重浪费现象。其次,运用方法不合理。农药中存在众多化学有毒物质,但在文化水平的限制下,种植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多施加农药的不良影响。同时,若长时间运用同种农药,那么病虫极易产生抗性,并最终导致药物无法发挥作用。另外,农药喷洒过多会导致作物变异,或者是存在较多毒性物质残留,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人们健康。最后,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在实际喷洒过程中,大部分农药会进入到田间,而在降雨的影响下,这些物质则会流入湖泊或者是滲入到土地中,不但会给饮用水源造成污染,还不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
二、农药减量技术的应用
(一)合理选择农药的种类
科学合理的选择农药是有效消灭水稻病虫害的关键所在,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进行农药选择时需要注意,优先选择低毒性、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在进行喷洒的过程中掌握农药的使用剂量、次数以及施药时间。此外,在施药前期,水稻种植人员要对发生病虫害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分析来选择适合的药剂种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还应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用数据模型来模拟农药的喷撒效果,进而提升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使水稻的生长发育环境更加健康。
(二)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
对水稻病虫害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要确保水稻病虫害的监测结果真实有效,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标准,强化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水稻中存在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同时要对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联合当地的生物防控平台、植物保护部门共同展开监测,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同时,建立水稻病虫害监测平台,将日常监测结果上传至监测平台,使病虫害的监测数据实现共享,有助于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进一步确定。
(三)创新化学防治技术
创新农药化学防治技术,应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采用更加高效环保的试剂来取代传统污染性较强的农药,使化学农药试剂朝着低毒与低残留的方向发展,有效降低水稻中的农药残留,常用的试剂有苦参碱、短稳杆菌。还要遵循高效、环保、便捷的原则,积极研发农药的新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对于已经开发出来的新试剂,农技人员要对水稻种植户加强推广,促进新试剂逐步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农药。除此之外,药物浸种也可以减少水稻在生长期间的农药用量,从根源上杀死病虫卵,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此种方法应用广泛,并且投入成本较低。
(四)加强对水稻种植户的技术培训
帮助水稻种植人员树立生态环保理念,了解使用农药的危害,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自觉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科学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相关部门还要借助网络平台、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宣传,从而拓宽宣传途径,使更多的人了解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价值。
(五)做好监督工作
要想促进技术运用效果的提升,我国就必须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日常监督工作,严格处罚运用过多农药的种植人员,以此来有效约束其行为,为水稻种植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具体农耕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灾害,因此,必须总结积累农耕经验,并研究出新型种植方式,保证种植活动的科学性,将病虫害出现概率降到最低,促进水稻病虫免疫能力的提升,并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给农作物带来了不良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为正常展开农耕活动提供保障,促进种植人员经济效益的提升,还能够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生态和谐发展。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对策
要想减少病虫害,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进行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配方、统一供药和统一防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高科技农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还可以实现生态平衡种植的目标。不断提高农作物的抵御能力,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威胁,从而还可以与时俱进,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正常开展种植活动,还可以提高农业的效益,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统一。
(七)大力推广发展生态农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对食品安全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所以现代农业在种植的过程中在提高质量的同时,一定要使安全、质量达到标准,要尤为重视种植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对于传统、落后大量使用农药的方法,已经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也无法满足人们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深入,在改变农药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转变种植的理念和方式,还要保护种植的生态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的发展价值。
(八)加强对水稻种植户的技术培训
帮助水稻种植人员树立生态环保理念,了解使用农药的危害,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自觉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科学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相关部门还要借助网络平台、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宣传,从而拓宽宣传途径,使更多的人了解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培训的方式对水稻种植户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种植人员可以随时在网上对自己感兴趣的培训内容进行查阅。
结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要想提高水稻的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农药的类型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量。只有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农药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页可以对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所以,在种植水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为实现水稻高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攀,王涛。浅析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农家参谋,2018,(23):54.
[2]项超。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