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对于孩子们而言,年级的升高不仅意味着自身年纪的增长,还意味着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数学过渡 幼小衔接 有效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160-02
一、巧设问题,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教师在带领同学们进行幼小衔接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来带领同学们进行思考,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自我思考的乐趣,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举多得[1]。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认识“100以内的数”时,可以先带领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待同学们将数字基本掌握完毕后,教师就可以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多少岁吗?”这时,同学们多数会回答:“知道!”然后说出自己的年龄,有少部分同学可能会反应不过来,闭口不谈。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具体情况,分别提问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教师提问完毕后,可以接着问同学们:“同学们刚才回答得都很不错,大家基本都知道自己今年多少岁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呢?”这时,大部分同学就很有可能开始犯迷糊了。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具体情况,来对同学们进行一定的引导。“请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猜不出来呀?是不是觉得数太大了不好猜呀?”这时,部分同学可能就会反应过来一点了,可能会有一些同学跟老师说:“是呀,老师,给点提示吧!”这对于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一个大概的范围:“老师的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哦,下面请大家想想,25岁到35岁之间都有哪些数字呢?”然后给同学们一些时间来让同学们思考,随后让同学们去回答。这样,教师不仅能够锻炼同学们的思考能力,还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能够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小组合作,强化同学们的掌握程度
教师在带领同学们进行幼小衔接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幼儿园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的数学知识,为同学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带领同学们熟悉数字,帮助同学们能够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来描述周围事物的数量时,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先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为同学们进行分组[2]。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同桌为一组,然后询问同学们:“请问,你们知道你们的同桌有几支铅笔吗?”这时,大部分同学应该会回答:“不知道。”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互相数数自己的同桌有几支铅笔,并随机抽取几位同学来进行提问,以此来帮助同学们熟悉基本的数字表达方式。然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把座位对齐,带领同学们认识“排”、“列”和“行”的概念。待同学们对于该种概念基本理解完毕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练习:“现在,请同学们从前往后数,看看自己在第几排。”教师在同学们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给同学们一点提示和指导,以此来减轻同学们的理解负担。然后,教师可以接着对同学们进行提问:“现在,请同学们从后往前数一下,自己在第几排呢?”随后,教师就可以把一排分成一组,让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组内成员交流完毕后,就可以让组间进行交流,让孩子们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三、动静结合,培养同学们的學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强制性要求刚刚升小学的孩子们一动不动地听讲的话,那是不现实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比较苛刻的[3]。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一种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以此来培养同学们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教师在带领同学们认识“20以内的数字”时,就可以把小朋友们带到操场上,让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圈。然后,教师就可以以一个小朋友为起点,让这个小朋友做“1”,从左往右依次是“2、3、4……”一直到“20”。教师可以给小朋友们这样规定:“现在呢,由老师指定顺序。老师指定一个同学,那么从这个同学开始,就要从左往右,拍两下手,说出自己的名字,拍两下腿,说出自己所代表的数字。如果有谁说错了或者动作做错了,那么就要站到中间来,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大家说好不好呀?”教师在获得了孩子们的许可之后,就可以开始游戏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带领同学们进行数学幼小衔接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来为同学们指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于数学的理解,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成伟超.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数学过渡 幼小衔接 有效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160-02
一、巧设问题,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教师在带领同学们进行幼小衔接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来带领同学们进行思考,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自我思考的乐趣,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举多得[1]。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认识“100以内的数”时,可以先带领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待同学们将数字基本掌握完毕后,教师就可以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多少岁吗?”这时,同学们多数会回答:“知道!”然后说出自己的年龄,有少部分同学可能会反应不过来,闭口不谈。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具体情况,分别提问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教师提问完毕后,可以接着问同学们:“同学们刚才回答得都很不错,大家基本都知道自己今年多少岁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呢?”这时,大部分同学就很有可能开始犯迷糊了。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具体情况,来对同学们进行一定的引导。“请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猜不出来呀?是不是觉得数太大了不好猜呀?”这时,部分同学可能就会反应过来一点了,可能会有一些同学跟老师说:“是呀,老师,给点提示吧!”这对于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一个大概的范围:“老师的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哦,下面请大家想想,25岁到35岁之间都有哪些数字呢?”然后给同学们一些时间来让同学们思考,随后让同学们去回答。这样,教师不仅能够锻炼同学们的思考能力,还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能够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小组合作,强化同学们的掌握程度
教师在带领同学们进行幼小衔接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幼儿园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的数学知识,为同学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带领同学们熟悉数字,帮助同学们能够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来描述周围事物的数量时,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先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为同学们进行分组[2]。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同桌为一组,然后询问同学们:“请问,你们知道你们的同桌有几支铅笔吗?”这时,大部分同学应该会回答:“不知道。”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互相数数自己的同桌有几支铅笔,并随机抽取几位同学来进行提问,以此来帮助同学们熟悉基本的数字表达方式。然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把座位对齐,带领同学们认识“排”、“列”和“行”的概念。待同学们对于该种概念基本理解完毕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练习:“现在,请同学们从前往后数,看看自己在第几排。”教师在同学们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给同学们一点提示和指导,以此来减轻同学们的理解负担。然后,教师可以接着对同学们进行提问:“现在,请同学们从后往前数一下,自己在第几排呢?”随后,教师就可以把一排分成一组,让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组内成员交流完毕后,就可以让组间进行交流,让孩子们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三、动静结合,培养同学们的學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强制性要求刚刚升小学的孩子们一动不动地听讲的话,那是不现实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比较苛刻的[3]。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一种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以此来培养同学们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教师在带领同学们认识“20以内的数字”时,就可以把小朋友们带到操场上,让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圈。然后,教师就可以以一个小朋友为起点,让这个小朋友做“1”,从左往右依次是“2、3、4……”一直到“20”。教师可以给小朋友们这样规定:“现在呢,由老师指定顺序。老师指定一个同学,那么从这个同学开始,就要从左往右,拍两下手,说出自己的名字,拍两下腿,说出自己所代表的数字。如果有谁说错了或者动作做错了,那么就要站到中间来,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大家说好不好呀?”教师在获得了孩子们的许可之后,就可以开始游戏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带领同学们进行数学幼小衔接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来为同学们指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于数学的理解,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成伟超.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