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要以岗位要求为依据,构建专业职业能力目标体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筑实践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促进产学一体化融合,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实施中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应用能力与高新技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投入与效益五大关系。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的机电类专业,为做到学校与社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相结合,研究了如何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良好的技能适应性,形成了以技术应用与综合实践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业教育的核心,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高职教育飞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由“学科制”向“工学结合模式”转变,因此各高职院校正在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筑了实践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
一、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及存在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教学与实习教学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企业用工情况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就业市场出现新的特点,企业更加喜欢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实践能力、沟通技巧与协调能力。招聘单位注重毕业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没有工作经验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门槛。
(三)目前实践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体系中增加了实验实训课的课时,但在具体的实验实训内容和实验实训的能力目标制定上,并没有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继续抓好基础内容传授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如下:
1.老师缺乏创造性。教育教学本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甚至是艺术。教师仅仅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受者,受教育者,不去思考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不考虑学习效果。只是备好内容,登台讲完了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2.学生缺乏主动性。传统教学无视学生的超越性,漠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甚至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4.师生关系紧张,班级管理难度大。
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构成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按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和技术能力确定职业能力要求,按职业能力的需要确定专项技术能力要求,最终形成由专项能力到综合能力的纵向结构和由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所组成的能力目标体系。在制定能力目标时,把岗位要求置于对职业的整体理解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背景的分析之中。
(一)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结构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课程的选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地方企业的需求来改革和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学校建立职业基本素质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和基本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项目化课程,形成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毕业综合实践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组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通过基础性职业课程培养职业素养,通过项目化课程开发实现理
(二)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
围绕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这一主线,学校制订了详细的实践教学管理规范,从计划制订到教学实施,从教学过程管理到教学质量保障,从物质保障到基地建设,从师资队伍建设到教学方法改革都作了规定,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结构。在人才培養的目标上,根据适应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开展行业调查和职业功能分析与毕业生就业调查,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制定职业能力的行为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上的作用。
结束语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应积极探索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理论,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的教学模式。
项目类别: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规划项目批准号:ZJB14175 项目名称:《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业教育的核心,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高职教育飞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由“学科制”向“工学结合模式”转变,因此各高职院校正在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筑了实践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
一、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及存在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教学与实习教学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企业用工情况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就业市场出现新的特点,企业更加喜欢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实践能力、沟通技巧与协调能力。招聘单位注重毕业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没有工作经验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门槛。
(三)目前实践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体系中增加了实验实训课的课时,但在具体的实验实训内容和实验实训的能力目标制定上,并没有很大的转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继续抓好基础内容传授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如下:
1.老师缺乏创造性。教育教学本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甚至是艺术。教师仅仅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受者,受教育者,不去思考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不考虑学习效果。只是备好内容,登台讲完了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2.学生缺乏主动性。传统教学无视学生的超越性,漠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甚至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4.师生关系紧张,班级管理难度大。
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构成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按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和技术能力确定职业能力要求,按职业能力的需要确定专项技术能力要求,最终形成由专项能力到综合能力的纵向结构和由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所组成的能力目标体系。在制定能力目标时,把岗位要求置于对职业的整体理解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背景的分析之中。
(一)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结构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课程的选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地方企业的需求来改革和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学校建立职业基本素质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和基本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项目化课程,形成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毕业综合实践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组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通过基础性职业课程培养职业素养,通过项目化课程开发实现理
(二)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
围绕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这一主线,学校制订了详细的实践教学管理规范,从计划制订到教学实施,从教学过程管理到教学质量保障,从物质保障到基地建设,从师资队伍建设到教学方法改革都作了规定,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结构。在人才培養的目标上,根据适应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开展行业调查和职业功能分析与毕业生就业调查,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制定职业能力的行为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上的作用。
结束语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应积极探索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理论,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的教学模式。
项目类别: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规划项目批准号:ZJB14175 项目名称:《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