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的住宅建设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住宅商品化,市场化,大大促进了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在纷繁的房屋建筑形式中,设计出经济适用、富有个性且能满足业主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的新型住宅,成为房屋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房屋工程;设计;问题;探讨
一、与时俱进,建筑设计要将美观大方和经济适用进行有效结合,凸显时代气息
1.1 注重住宅外觀打造,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住宅建设要从大局出发,考虑外观设计与建筑环境协调和谐,并能融入周围的环境,避免只考虑自身的立面效果,忽略周围环境的因素。群体住宅小区的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小区主题的协调一致,平面、立面布局赋有变化,在满足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和谐,在造型上、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造型、色彩、材质的特点,丰富住宅建筑的主题表现力,体现出人文、文化的特色。对色彩加以提炼,体现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塑造建筑风格。
1.2 平面方案合理分区,确保设计的功能质量。
首先要注意分区,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健身房要合理布局,在满足住户居住舒适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采光的因素。此外在住宅建筑中还应该适当考虑公共空间的分区,注意满足家庭成员进行绿化或者饲养宠物等个性爱好的需求。其次注意平面方案的质量功能,首先是采光,不同地区应该按所在气候分区满足日照要求,避免无直接采光住宅的户型,在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犹为重要。
1.3 完善公共设备系统,以便充分发挥建筑各部的功能。
现代化的新型住宅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如变电所、水泵加压房、交换站、消防控制室、燃气调压站等,还应该考虑数据交换站、保安监控室的合理位置布置,另外物业服务、垃圾处理方面应给与足够重视。
二、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住户因素,满足住户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2.1 充分考虑居住者生活习惯,尽可能让居住者方便舒适
住宅设计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体现在户型面积标准规定下的配套合理性。如设计较大的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和贮藏空间,并体现开敞与私密分离、饮食与寝居分离的原则。又如住宅单元设计以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作为家庭活动中心,将大大方便家庭成员的学习、家务和进行情感沟通交流。从居民生活习惯考虑,住宅单元设计应通过注重细节设计来满足居住者的方便与实用。
2.2 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尽可能减少居住者购房费用
进行住宅设计时,应对住宅室内的现有空间加以充分利用,在满足居住者更多需要的同时,还可不过多增加造房费用,减少购房者的购房支出。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以多年薪金积攒购房的购房者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储藏空间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建造内置壁柜,从而节省空间。此外还可对大空间进行灵活分隔,这样既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家具、房间的重新布置,又有利于人口变化和房间的调整。
2.3 充分重视生态环保,尽可能为居住者提供健康的室内外环境和空间
进行住宅设计时应注意要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建筑物使用者居住生活的舒适和健康要求,进而使人和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设计时要注意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尽可能使用再生资源,并能尽可能利用生物能、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
2.4 注重人文设施建设,细节之处体现人文关怀。
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尽量考虑到居住者的基本居住需求,进行符合人性化的设计。小区内可进行完全无障碍通道和完全遮雨通道的设计。
三、积极运用新兴科技,设计新型智能化房屋建筑
3.1 整体设计要做到与时俱进,具备适当超前意识。
智能住宅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个专业,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将这些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设计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此外,住宅智能化建设还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要求。例如2l世纪的今天,家用电器的发展极为迅速,如空调、电话、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家庭影音中心的流行等等,都对住宅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住宅设计必须要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
3.2 综合考虑设备要求,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在住宅设计的全过程要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线埋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要求,留出足够的管道井和设备空间。设备安装遵循“整合、隐蔽、配套”的观念和设计原则,并做好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住宅智能化建设成本。总之就是要使智能住宅不仅能满足家庭通讯和电脑上网,还应为信息家电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创造条件。
3.3 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型、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了满足住宅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新型的结构、墙体材料和构造技术,建筑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住宅的屋面、墙面,地面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如隔热墙和自控光热层面板,节点构造采用无热桥设计;开发双玻或三节能窗,提高塑钢窗的密闭性、保温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此外,在住宅的日照、通风、隔热、防潮、采暖、照明、空调、供水等各个方面,都应适当高于目前实行的标准。
四、节能降耗,建筑设计要走可持续发发展之路
4.1 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住宅区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各地不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使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保留自然水域面积,增加植被绿化形成小区微气候。设计时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使建筑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的热,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的热,且与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
4.2 注重使用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提高房屋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
注重实用新型的墙体材料和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材料,目前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我国现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室内热舒适度。处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福州,夏天普遍需要空调,冬天甚至需要采暖,建筑整体的耗能量大。因此,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手段。
4.3 充分采用新型节能科技,使用可再生能源。
注意推广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节能,一方面通过降低建筑能耗的各种手段,另一方面要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在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却是各种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就要求在住宅设计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风力、沼气、地热和有机废弃物的再生资源,从而在不影响住宅功能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住宅建设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必须时刻注意防御的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住户对住房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满足住户需求,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潘睿,《现代建筑的造型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5第10期
[2]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09
关键词:房屋工程;设计;问题;探讨
一、与时俱进,建筑设计要将美观大方和经济适用进行有效结合,凸显时代气息
1.1 注重住宅外觀打造,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住宅建设要从大局出发,考虑外观设计与建筑环境协调和谐,并能融入周围的环境,避免只考虑自身的立面效果,忽略周围环境的因素。群体住宅小区的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小区主题的协调一致,平面、立面布局赋有变化,在满足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和谐,在造型上、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造型、色彩、材质的特点,丰富住宅建筑的主题表现力,体现出人文、文化的特色。对色彩加以提炼,体现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塑造建筑风格。
1.2 平面方案合理分区,确保设计的功能质量。
首先要注意分区,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健身房要合理布局,在满足住户居住舒适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采光的因素。此外在住宅建筑中还应该适当考虑公共空间的分区,注意满足家庭成员进行绿化或者饲养宠物等个性爱好的需求。其次注意平面方案的质量功能,首先是采光,不同地区应该按所在气候分区满足日照要求,避免无直接采光住宅的户型,在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犹为重要。
1.3 完善公共设备系统,以便充分发挥建筑各部的功能。
现代化的新型住宅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如变电所、水泵加压房、交换站、消防控制室、燃气调压站等,还应该考虑数据交换站、保安监控室的合理位置布置,另外物业服务、垃圾处理方面应给与足够重视。
二、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住户因素,满足住户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2.1 充分考虑居住者生活习惯,尽可能让居住者方便舒适
住宅设计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体现在户型面积标准规定下的配套合理性。如设计较大的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和贮藏空间,并体现开敞与私密分离、饮食与寝居分离的原则。又如住宅单元设计以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作为家庭活动中心,将大大方便家庭成员的学习、家务和进行情感沟通交流。从居民生活习惯考虑,住宅单元设计应通过注重细节设计来满足居住者的方便与实用。
2.2 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尽可能减少居住者购房费用
进行住宅设计时,应对住宅室内的现有空间加以充分利用,在满足居住者更多需要的同时,还可不过多增加造房费用,减少购房者的购房支出。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以多年薪金积攒购房的购房者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储藏空间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建造内置壁柜,从而节省空间。此外还可对大空间进行灵活分隔,这样既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家具、房间的重新布置,又有利于人口变化和房间的调整。
2.3 充分重视生态环保,尽可能为居住者提供健康的室内外环境和空间
进行住宅设计时应注意要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建筑物使用者居住生活的舒适和健康要求,进而使人和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设计时要注意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尽可能使用再生资源,并能尽可能利用生物能、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
2.4 注重人文设施建设,细节之处体现人文关怀。
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尽量考虑到居住者的基本居住需求,进行符合人性化的设计。小区内可进行完全无障碍通道和完全遮雨通道的设计。
三、积极运用新兴科技,设计新型智能化房屋建筑
3.1 整体设计要做到与时俱进,具备适当超前意识。
智能住宅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个专业,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将这些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设计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此外,住宅智能化建设还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要求。例如2l世纪的今天,家用电器的发展极为迅速,如空调、电话、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家庭影音中心的流行等等,都对住宅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住宅设计必须要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
3.2 综合考虑设备要求,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在住宅设计的全过程要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线埋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要求,留出足够的管道井和设备空间。设备安装遵循“整合、隐蔽、配套”的观念和设计原则,并做好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住宅智能化建设成本。总之就是要使智能住宅不仅能满足家庭通讯和电脑上网,还应为信息家电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创造条件。
3.3 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型、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了满足住宅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新型的结构、墙体材料和构造技术,建筑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住宅的屋面、墙面,地面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如隔热墙和自控光热层面板,节点构造采用无热桥设计;开发双玻或三节能窗,提高塑钢窗的密闭性、保温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此外,在住宅的日照、通风、隔热、防潮、采暖、照明、空调、供水等各个方面,都应适当高于目前实行的标准。
四、节能降耗,建筑设计要走可持续发发展之路
4.1 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住宅区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各地不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使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保留自然水域面积,增加植被绿化形成小区微气候。设计时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使建筑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的热,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的热,且与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
4.2 注重使用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提高房屋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
注重实用新型的墙体材料和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材料,目前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我国现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室内热舒适度。处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福州,夏天普遍需要空调,冬天甚至需要采暖,建筑整体的耗能量大。因此,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手段。
4.3 充分采用新型节能科技,使用可再生能源。
注意推广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节能,一方面通过降低建筑能耗的各种手段,另一方面要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在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却是各种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就要求在住宅设计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风力、沼气、地热和有机废弃物的再生资源,从而在不影响住宅功能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住宅建设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必须时刻注意防御的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住户对住房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满足住户需求,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潘睿,《现代建筑的造型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5第10期
[2]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