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美国带孩子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薪的保姆不好当
  近年来,留美的中国年轻人逐年递增。他们的父母,以短期探亲或长期居留的方式进入美国,与孩子同住,帮孩子照顾他们的孩子,这在美国形成一种独特的现象。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件无比风光的事,跟随事业有成的孩子,见识国外的好世界,而于老人自己,满脸笑容背后,却有着道不尽的心酸。
  在纽约,中央公园是这些老人们消耗时间最多的地方。他们清晨自己出来锻炼,下午带着小孩过来玩。甚至,很多住得远的中国老人也慕名而来,因为,这里可以见到很多中国人。
  在中央公园,老王绝对是一个名人,他在7年间往返中美7次。因为短期探亲一般只允许在美停留半年,所以,每隔半年,老王就和亲家轮流换班,到美国照顾孙女。一年前,儿子已经给他申请到绿卡,不用再往返跑了,但他还是想每年回去一次,听听地道的北京戏,和老邻居遛遛鸟。他给新来的老人们普及各种知识,周围哪个地方的菜便宜,哪里可以淘到物美价廉的衣服,哪里有老人的活动,以及回国可以带什么礼物,在哪里买等等。
  大多数老人和老王一样,不是纯粹来旅游,而是带着任务而来,呆到签证期满回家,有的干脆直接黑下来。在美国漫长的日子里,除了最初的一个星期是新鲜的、兴奋的,接下来,他们的生活就是漫长的孤苦与单调。子女上班工作忙,早出晚归,连说话的机会都很少。他们听不懂、看不懂、说不出,在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不会开车,去不了多远。他们生活的重心就是家务和孩子,唯一的社交活动,就是去公园,那里有一群跟他们同样背景的老人,大家一起带孩子,一起聊天,一起组织一些活动。这是他们唯一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
  美国邻居看到中国父母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悄悄问:“你一个月赚多少工资?”得知中国的父母为儿女从来不计报酬,他们会羡慕地说:“我希望我也有中国父母。”因为美国人的父母即便是临时帮忙,都要收取比市场价还高的报酬。
  中国父母与中国子女都不会有报酬这个概念,他们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子女很难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习惯性的享受父母带给他们的一切,父母也不会责怪子女的不周,习惯性的把一切憋在心里,苦中作乐。
  东西方文化撞老腰
  在人生过去大半的时候,来到另外一个国家,尽管他们与外界交往不多,但他们还是感受着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冲击。他们生活的家庭,就是一个或多或少被西化了的家庭,甚至一家人说着两国话。
  老张夫妇从媳妇怀孕起,就开始到美国,准备照顾孙子。他们学会的第一个英语单词就是“Diaper(纸尿裤)”,因为儿子媳妇都这么说。他们愣了几天,终于知道了Diaper就是纸尿裤,纸尿裤就是Diaper。后来,他们发现,在公园里认识的每个老人都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在生活中,他们会被迫着去学习一些东西。比如,在路上散步,迎面过来的美国人会微笑着跟他们打招呼,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碰到陌生人也微笑,也说“Hello”。
  当孙辈们长大,帮助他们学习中文是很多老人日程表上重要的一环,但是他们会发现,事实比他们想象的要困难很多。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中文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一门陌生的语言,他们常常会抗拒。年轻的父母很可能很快就屈服了,因为说着说着就跟着他们一起说英文了,但是老人们不会,因为他们没有第二条路可选,于是,在一来一往间,孙辈们终究是学会了一些中文,而老人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了不少的英语。出去买东西,知道说简单的单词,讨价还价的时候,能说英语数字,在游乐场,碰到美国小孩,也知道会用英语去赞叹。
  学习,是让一个老人保持活力的最佳途径。老张说:“在美国,如果不是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可以去学习,那样的孤单寂寞,有时足以让我们倒下。”然而,很多东西,却是怎么学习也学不来的,比如跟随他们几十年的传统没法一下子抛弃,很多新东西就没法接受。这一点,在教育孩子时尤其明显。
  年轻的父母学到不少西方的育儿观念,从小孩子独立吃、独立睡,到在地上爬,纸尿裤穿到三岁。可是,老人们无法接受。如果孩子不吃饭,就让他饿肚子?哭的时候,怎么可以不去抱?他们在孩子出生不久就开始把尿,就算孩子还没那个意识,但是至少不会包成红屁股啊!最后,经过来来回回的较量,双方都会做出一些让步,但很多老人说:“如果在国内,我早就走人了!”人在美国没办法,想想子女,他们也不容易。
  走出一片天
  随着孙辈们慢慢长大,上幼儿园、小学了,老人们就一下子空闲下来,天伦之乐也很快随之消失,他们的生活中就鲜有欢声笑语了。因为,孩子一旦上了小学,很快就是一口流利的英语,回家也很难蹦出几个中文词,和老人们的交流几乎为零。
  这时,很多老人,开始走出家门,去寻找属于他们的另一片天空。其中,工作是他们最热衷的事,一方面,足以打发无聊时光,另一方面,不菲的收入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老谢的孙子一上学,他就在中国超市找了一个搬运工的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上货下货,尽管很辛苦,但是每个月都有1000多美金的入账,这换成人民币,确实是一笔不小的钱。老谢说:“趁身子骨还好,多赚点钱,给子女们减轻一点负担。”
  老林退休前是幼儿园老师,她后来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把一个孩子从8个月一直带到3岁半。孩子的父母特别感激,老林不仅把孩子照顾得很好,而且给他做了非常好的中文启蒙。老林也很开心,她之前总觉得,孙女上学后,她在家就成了没用的人,但是,当她可以自己赚钱了,可以用自己的钱给家里买食物,给孙女买学习用品、玩具,她觉得腰杆也挺直了。
  事实上,大多数子女并不赞成父母出去工作,也不会嫌弃他们在家没事可做。他们更希望父母能出去参加一些老年人活动,能过着轻松舒适的晚年生活。他们有的给父母在附近租了一块地,让父母们在美国当上了农民,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父母开心,还能给家里提供绿色蔬菜。有的让父母上老年大学,去中国人办的老人活动中心,去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朋友。
  无论怎样,让远离故土的父母们在美国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两代人的共同目标,只是,对很多老人来讲,他乡再美丽,也不是故乡。老王说,他将来要死在中国。
  责编 /王迅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来电实录:有点偏执狂 25岁  我半年前被爸妈赶出了家门,他们宣称“再也不认这个女儿”,因为我拒绝了家里介绍的四平八稳、门当户对的人,和公司里一个已婚男人走到一起。之后我就一直和他在外住,我觉得他对我是认真的,可最近他却再不提离婚的事。  四个月前我开始逼问他什么时候离婚,他扯了一堆理由敷衍我,什么孩子还小啦,分割财产吃亏啦。为了逼他,前几天我割了腕。我告诉他,“离开我,你再也找不到像我这么爱你
期刊
【编辑留言】60年一轮回,曾经与马恒昌小组比肩的大转子小组,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蒙尘,令许多人感伤。它的巨大贡献在奔腾的中国工业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如今期待复建,呼唤那强大的正能量再次注入中国制造中!  2013年初,我查阅沈阳地区工厂历史资料时,看到了1964年4月27日第一机械工业部文件——《关于推广马恒昌小组和大转子小组(陈富文小组)经验的决定》。  这是我 第一次看到当年关于表彰沈阳重型机器厂
期刊
狗怎么想  通常来说,长得再大的狗也高不过人去。那么,狗怎么就将人看低了呢?  出门屡遭狗吠是常事,但没被真正咬过,只是冲我凶巴巴地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外地发现,某些人居然与狗一样,对我充满鄙视及敌意,起码也是心怀警惕与戒备。这是为哪般呢?我琢磨肯定跟我拄着双拐有关。  一友人家养了条德国黑贝,高大威猛,每次我去,它都狂吠,作势攻击,样子好生恐怖。好在有铁链的拴扯,扑不上来。某次,黑贝又要扑咬
期刊
诗无错,俗也无错  错在世态,错在人心  呆子的爱情  李晓华一早就骂骂咧咧的,陈呆子吓得大气不敢喘,一面小心讨好地看着妻子,一面准备点着炉子做饭。李晓华一点也没有停止的意思,越发地变本加厉了:瞅你八扁担压不出个屁的样,一天到晚耷拉着穷命的脑袋,再和你过80年也这个熊样……  陈呆子用手扶了下眼镜,呆呆地望着窗外。如果说他没听见,不如说他习惯了,习惯了妻子莫名其妙的骂声,莫名其妙的火气。  陈呆子
期刊
灯泡是引信  自从食堂维修班的老班长调走,提拔新班长的事就提上了日程。人选有两个,阿夏和大李子。明眼人都知道,他们俩虽然是技校的同班同学,资历一样,但谁能当新班长,那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大李子一米七二的个头,墩实的二百来斤,犟眼子脾气,一根筋,干活利索,从不会偷懒、耍滑。再难的活儿,他不管花多大力气,吭哧瘪肚的也都能干完。可要论灵气劲儿,他可就远不如阿夏了。阿夏个不高,小鼻子小眼
期刊
有人认为婚姻是门经济学,也有不少书籍从各个方面论述婚姻和经济学的关系,纷繁复杂,但说白了,其实可以很简单。  一位婚姻问题专家受邀讲课,他走进教室,把一叠图表挂在黑板上,“其实婚姻很简单,只有两点。”说着,专家掀开挂图,上面写着:找一个好人;自己做一个好人。“至于其他所谓秘诀,不是江湖偏方,就是老生常谈。”  有人问:“如果这两条没有做到呢?”  专家翻开第二张图:“那就变成4条了:在容忍中帮助;
期刊
我,80后,药店营业员一名,常参加社区活动。洪水来时,以社区志愿者身份协助居民撤离。些许感悟,转成下述文字。  想起了去年,也是在这河里,也是因为捞鱼,一个中年人因为救援不及时淹死了。  2012年8月14日,又是一个雨天。雨不是很大,已经下了一夜,河水涨了些,并没有其它异常。我们这地方每年的降雨量都不小,这种连绵小雨不算什么。不少喜欢捞鱼的人在河边成帮结伙地忙活着,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 
期刊
【编辑留言】经济学家胡释之把去年10月10日国务院提出的“新两个凡是”总结为:凡公民能自决的,政府都要退出;凡市场能调节的,政府都要退出。顺着这个逻辑起点往下捋,我们会触摸到一个坚硬的链条:行政审批。超多的行政审批若不能尽快取消,“新两个凡是”只能成为一句口号,中国仍会处在一个怪异的循环中,无法展现生机和活力。  我能做主,但他说了算  Who Decides Whether I Can Give
期刊
《非诚勿扰2》热映后,“黑色素瘤”一时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很多人都嚷着要把自己身上的痦子“点”掉,颇有些“大医治未病”的意思。  几乎每个人都有痦子,久了也不觉得怎样。不过,原本正常的皮肤突然长出痦子,或者原有的痦子颜色、面积发生了改变,不少人心里就开始打鼓了,这是不是什么疾病的信号?夏天到了,很多爱美人士为了让肌肤完美无瑕,都会给身上的痦子强行搬家。美容院里所谓的“点”,安全么?  痦子多无害。
期刊
民国时,出国就是一件特时髦的事了。伴随着中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出国当海龟、海带、海胆等这类物种了。身为海归,最大的苦恼就是:你竟然没看出哥是从国外回来的?为了验明正身,必须装灯以告世人:比如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徽因和徐志摩请来著名诗人泰戈尔在家里开高级国际文化Party。  以下便是“海X”家族装灯宝典,仅供参考,欢迎补充,请勿对号入座。  一.中英文两掺式使用  作为海产品,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