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主探究、乐于创新、合作交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数学 创新 思维
一、引导观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发 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就是思维不受一定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第一,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知识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 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 的创新思维的空间观念。
第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路程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质疑问难,发掘创新思维的源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性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难,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学习了"比的意义"后,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能用等于,而用相当于?"……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更加积极了,比、分数、整数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客观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新课导入要“创设问题情境”,即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具体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师应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导入新课时注入浓厚的生活气息,使数学问题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出现。在很多数学概念的引入中,我们可以从实际问题引入,例如:购房、购车分期付款中的数学问题,银行存(贷)款中的利息计算问题,商品的销售利润问题,等等,要结合社会实际与科学知识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索,体验到数学的用处、数学的乐趣,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实践能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其储备大量的形象信息,这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资料信息储备,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以多角度思考问题为基础,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一道题目: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10小时,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题目一出示,思维敏捷的同学马上举手,列式为240÷4×10,我让是这样想的同学举手,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举了手。我没有就此结束,继续引导道:4小时行了240千米,那么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呢?8小时又行了多少千米呢?没等我讲完,就有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列式道:10÷4×240,因为10除以4表示10里面有2.5个4小时,而1个4小时行了240米,2.5个4小时(10小时)就行了600千米。在他的启发下,又有学生想到了一种方法:10÷2×(240÷2)。就这样,学生发散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
五、以突破常规思维为核心,勇于探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就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独创性地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是思维品质的核心。例如:有这样一位小朋友,老师要求用3.5.9三张数字卡片组数,大家都只能按常规思维组成如3.5.9、35.39、59、53.93.359……一些数,而他除此之外,还能想到把卡片9倒过来当成6用,比别人多组了不少数。这个有点“倔”的孩子由静想到动,体现的就是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开展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傳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应龙.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2]郑毓新.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 创新 思维
一、引导观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发 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就是思维不受一定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第一,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知识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 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 的创新思维的空间观念。
第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路程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质疑问难,发掘创新思维的源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性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难,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学习了"比的意义"后,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能用等于,而用相当于?"……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更加积极了,比、分数、整数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客观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新课导入要“创设问题情境”,即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具体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师应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导入新课时注入浓厚的生活气息,使数学问题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出现。在很多数学概念的引入中,我们可以从实际问题引入,例如:购房、购车分期付款中的数学问题,银行存(贷)款中的利息计算问题,商品的销售利润问题,等等,要结合社会实际与科学知识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索,体验到数学的用处、数学的乐趣,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实践能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其储备大量的形象信息,这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资料信息储备,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以多角度思考问题为基础,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一道题目: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10小时,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题目一出示,思维敏捷的同学马上举手,列式为240÷4×10,我让是这样想的同学举手,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举了手。我没有就此结束,继续引导道:4小时行了240千米,那么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呢?8小时又行了多少千米呢?没等我讲完,就有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列式道:10÷4×240,因为10除以4表示10里面有2.5个4小时,而1个4小时行了240米,2.5个4小时(10小时)就行了600千米。在他的启发下,又有学生想到了一种方法:10÷2×(240÷2)。就这样,学生发散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
五、以突破常规思维为核心,勇于探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就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独创性地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是思维品质的核心。例如:有这样一位小朋友,老师要求用3.5.9三张数字卡片组数,大家都只能按常规思维组成如3.5.9、35.39、59、53.93.359……一些数,而他除此之外,还能想到把卡片9倒过来当成6用,比别人多组了不少数。这个有点“倔”的孩子由静想到动,体现的就是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开展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傳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应龙.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2]郑毓新.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