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高职“3+2”衔接模式,是中高职衔接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探索和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中高职“3+2” 分段课程不断改革发展,但在衔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设计类专业提出实现中高职“3+2”分段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课程衔接;“3+2”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任务。[1]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个体系里包括中职、大专、高职本科,甚至应用型硕士和博士。中高职衔接是否是完善,是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其最核心的内容即是中高职课程衔接。中高职课程衔接因此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针对设计类专业课程有较高的实践应用型,如何能够根据中高职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合理而有效地将岗位职业技能融入“3+2”分段课程的有效衔接中,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一、中高职设计类专业“3+2”分段课程衔接的问题
我校与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荣昌职业教育中心、重庆云阳职业教育中心分别开展了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开展“3+2”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组成员对重庆市各地区开设设计类的中职和高职学校做了调研,经调查研究发现,各专业在中高职衔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在中高职不同阶段中不够明确,层级体现不明显;中高职院校都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点,制定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在此基础上,中职、高职院校没有具体制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每一门课程统一的课程标准,导致出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职业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
二是,课程设置有交叉,课程内容上有重复:课题组对我校中职阶段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与同专业高职阶段的两份教学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其中有10门课程700多学时的专业课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有雷同,合计重复的比例约占56%以上。造成了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
三是,各阶段职业能力划分不够清晰:各中职、高职院校在指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对行业的调研,导致在培养中高职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能力和職业核心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2]
四是单一式合作模式,不利于高职阶段统一培养:一个专业的“3+2”合作模式会涉及到“N+1”(N所中职+1所高职的合作模式)和“1+N”(1所中职业+N所高职的合作模式)两种模式。两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局限于“1+1”模式,太过于单一,不利于整个专业的贯通式培养。
五是教学管理方式雷同,开发模式重复:据调查发现,中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在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下,学生不能根据自己兴趣、特长等实际状况选择学习的专业课程、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3]
二、中高职设计类专业“3+2”分段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与建议
中高职设计类专业包含平面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这些专业的主要有:美学基础能力转换为设计能力、项目化教学为主、实践性强等特点。
针对以上特性,以室内艺术设计“3+2”专业为例,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室内行业市场服务为目的,以中高职一体化建设为最终目标,选择4所中高职院校和4家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研究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3+2”课程的贯通协同发展。
首先中高职院校在“1+N”和“N+1”两种合作模式下,明确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以培养学生的美学基础、空间能力、基础设计能力、制图识图能力、勘测能力为主。高职则以培养完整方案设计能力、材料选择能力、施工图绘制能力、照明设计及安装能力、软装设计能力为主(如图1所示)。
从职业能力出发,将原本独立的中高职课程进行重构,形成了符合室内艺术设计3+2专业发展需求“岗位衔接、能力递进”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划分为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四大板块。[4]四大板块分别呈递进式扩展,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岗位技能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如图2所示)。
总结
设计类专业中高职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衔接,是落实中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衔接的基础,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4]。各院校之间应加强沟通,与相关企业共同指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产业行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陈明忠.“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报,2017,16(01):35-38
[3]余俊帅.浙江省“3+2”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8,(12).
[4] 孙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
项目: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2020-2021年度职业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20ZJXH282143)
作者简介:
余佳洁,1990.12.29,女,硕士研究生,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学。
关键词:中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课程衔接;“3+2”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任务。[1]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个体系里包括中职、大专、高职本科,甚至应用型硕士和博士。中高职衔接是否是完善,是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其最核心的内容即是中高职课程衔接。中高职课程衔接因此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针对设计类专业课程有较高的实践应用型,如何能够根据中高职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合理而有效地将岗位职业技能融入“3+2”分段课程的有效衔接中,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一、中高职设计类专业“3+2”分段课程衔接的问题
我校与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荣昌职业教育中心、重庆云阳职业教育中心分别开展了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开展“3+2”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组成员对重庆市各地区开设设计类的中职和高职学校做了调研,经调查研究发现,各专业在中高职衔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在中高职不同阶段中不够明确,层级体现不明显;中高职院校都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点,制定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在此基础上,中职、高职院校没有具体制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每一门课程统一的课程标准,导致出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职业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
二是,课程设置有交叉,课程内容上有重复:课题组对我校中职阶段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与同专业高职阶段的两份教学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其中有10门课程700多学时的专业课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有雷同,合计重复的比例约占56%以上。造成了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
三是,各阶段职业能力划分不够清晰:各中职、高职院校在指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对行业的调研,导致在培养中高职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能力和職业核心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2]
四是单一式合作模式,不利于高职阶段统一培养:一个专业的“3+2”合作模式会涉及到“N+1”(N所中职+1所高职的合作模式)和“1+N”(1所中职业+N所高职的合作模式)两种模式。两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局限于“1+1”模式,太过于单一,不利于整个专业的贯通式培养。
五是教学管理方式雷同,开发模式重复:据调查发现,中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在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下,学生不能根据自己兴趣、特长等实际状况选择学习的专业课程、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3]
二、中高职设计类专业“3+2”分段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与建议
中高职设计类专业包含平面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这些专业的主要有:美学基础能力转换为设计能力、项目化教学为主、实践性强等特点。
针对以上特性,以室内艺术设计“3+2”专业为例,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室内行业市场服务为目的,以中高职一体化建设为最终目标,选择4所中高职院校和4家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研究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3+2”课程的贯通协同发展。
首先中高职院校在“1+N”和“N+1”两种合作模式下,明确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以培养学生的美学基础、空间能力、基础设计能力、制图识图能力、勘测能力为主。高职则以培养完整方案设计能力、材料选择能力、施工图绘制能力、照明设计及安装能力、软装设计能力为主(如图1所示)。
从职业能力出发,将原本独立的中高职课程进行重构,形成了符合室内艺术设计3+2专业发展需求“岗位衔接、能力递进”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划分为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四大板块。[4]四大板块分别呈递进式扩展,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岗位技能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如图2所示)。
总结
设计类专业中高职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衔接,是落实中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衔接的基础,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4]。各院校之间应加强沟通,与相关企业共同指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产业行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陈明忠.“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报,2017,16(01):35-38
[3]余俊帅.浙江省“3+2”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8,(12).
[4] 孙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
项目: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2020-2021年度职业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20ZJXH282143)
作者简介:
余佳洁,1990.12.29,女,硕士研究生,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