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陶行知深知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着力普及女子教育,推行女子教育改革,支持男女同校,在乡村、工厂实践女子教育。他是中国平民女子教育的先驱。
关键词:陶行知;女子教育;平民教育
①本文中关于陶行知生平的介绍,均参考朱泽普先生的《陶行知年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本文对陶行知先生生平不再做考证。
②⑤《振兴女子教育——在苏州振华女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803页。
③《陶行知论女子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360、465页。
④⑥《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占领地位之十五周年纪念》,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360页。
⑦《中国大众教育问题》,载《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13页。
作者简介:杨正蒙(1983—),女,汉族,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研究部2009级硕士研究生。
陶行知出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的出生和成长历经了中国政局最为波动的年代。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女性解放运动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理念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女子解放运动的队伍中,为中国女性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利。陶行知也是其中之一,他着力普及女子教育,推行女子教育改革,支持男女同校,把女子教育实施到乡村、工厂,开创了中国现代女子教育的新局面。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中国平民女子教育的先驱。
一、 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之缘起
1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其受教育经历是分不开的
陶行知出生在“朱子故里”的安徽歙县,自幼家境贫寒,母亲曹翠仂早年在歙县耶稣堂所办的崇一学堂帮工,正因为母亲的请求,才使得陶行知免费在崇一学堂读书,能够较早地接受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191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并在教会的帮助下前往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学,师从实用派教育家杜威、孟禄。①西方国家男女平权的思想,以及杜威的实用派教育理论均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17年秋天,陶行知怀着“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回国,并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普及女子教育中去。中国的女性由于数千年来“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的约束,一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鸦片战争”之后,女性解放运动成了复兴中华的一个要素,推行女学也成了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陶行知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说:“一个国家文明之高下,可以拿女子教育来决定。在重视女子教育的国家,这个国家必定是兴旺的。”②然而,“中国现在受教育有三桩不平均的地方,女子教育、乡村教育、老人教育,第一桩女子教育在中国最不注重。”③他认为中国社会要进入文明时代,首先要实现男女平等,而其中先决条件便是要普及女子教育,而轻视女子教育的国家是靠不住的,他呼吁社会重视女子教育,绝不可轻视女子对社会的作用,“譬如四万万根柱子擎着大厦,设若有二万万根是腐朽不能用的木材,则此大厦必将倾倒”。④
2作为一个推举变革的教育家,陶行知深知普及女子教育的重要意义
(1)使女子自身受益。长期以来,中国女性在“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约束下作为男子的附属物而存在,身体上、思想上均受到很大的压迫。正如陶行知所说的:“一个女孩子生下来就给她裹足,她本是自由人,生在中国就变成了一双三寸金莲”。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缠足的陋习终于废除,身体上解放了的中国女子在精神上也应当得到解放,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只有这样女子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作为女性,自己也应该了解自己的义务,“女子同为人类,自应有知识技能,去谋独立生活”。⑥
(2)使家庭受益。陶行知热爱家庭,认为受过教育的女子更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他说:“女子富于感化性,能将坏的男子变好,并且可以溶化男子的性情与人格。”而且一旦女子自身受过教育,便是“必定十分顾及他子女的教育”,甚至会更为细心尽力,“不似男子的敷衍疏忽”。因此陶行知提出“欲使男子不至堕落,非从女子教育着手不可”,女子教育一旦普及,“不但可以收到家庭教育的好果,并且可以巩固子孙教育!”
(3)使社会受益。陶行知始终将大众教育看做唤醒国人爱国之心、解放中华民族的利剑,他认为“要争取大众的解放,必须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为着要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必须要与教育大众联合起来解决国难”。⑦而在中国普及大众教育的难点,“多半是女子教育的问题”。①如何发挥出社会一半成员的力量,使得“二万万柱子”不再是“腐朽不能用的木材”,共尽力量复兴中华,女子教育的作用当仁不让。陶行知将普及女子教育看做自己的使命,“如何使各省都有女学生,使个个女子都能得到教育的机会,是不是我们今后的责任?”②
二、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之内涵
1注重女子教育的实用性
陶行知提出,“现在社会变迁很快,女子教育与社会生活,很有许多隔阂的地方”,他提倡女子教育改革,要女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要“改良女子教育的内容方法,使能适应进化社会之需要”。③
2立志于女子教育的普及
陶行知看到,虽然“中国自有新的女子教育,已将近八十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女子教育的发展却极不平衡。第一,受过教育的女性较男性非常少。从地区来看,“中国全国,有一千二百余县没有女子高等小学,又有五百余县没有一个女学生”;从家庭来看,“一百个家庭只有五个是男女同受教育”。第二,女性教育的层次较低,从幼稚园到高等专门大学,“愈到高头,女生愈少”。④如何普及女子教育,“使各省都有女学生,使个个女子都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成了陶行知毕生努力的方向。⑤
3将女子教育与社会改革相结合
陶行知的一生历经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他的女子教育思想不是空洞的、脱离实际的,而是时刻与社会形势相结合,要求女子学以致用,为社会发展、民族解放贡献力量。
“五四运动”时期,他开始认识到“中国现在危亡之祸迫在眼前,万万等不及国民小学的学生长大之后再出来为国家担当责任”。要将教育推行到“年富力强的人民中去”,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⑥。
1923年到1926年期间,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平民教育事业中去,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在南京组织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他和朱经农合编了《平民识字课本》,在全国推广,他深入群众,无论是老妈子还是女佣,均指导她们学习。1933年,陶行知和蔡元培、陈望道、李公朴等坚定地走上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他将他的教育思想与社会改革相结合,相继创立了女工读书班、报童工学团,使女子教育与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紧密相连。
三、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之实践
1开放女禁,支持男女同校
1925年他发起了“中华女子教育促进会”,并亲自制定了促进会章程。陶行知促进南京高师改革招生制度,与北京大学相约,正式招收本科女生,是我国大学最早开放女禁的实行者之一。1927年至1930年,陶行知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实行男女生兼收。对于当时社会热议的“男女同校”问题,陶行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相信“男女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们应当摒除对男女同校的疑虑。而对于那些怀着顽固的封建思想的反对者,陶行知不乏幽默地告诫他们少说空话,“与其反对中学男女同学,不如积极地去提倡多设女子中学,方为真正负责之人”。⑦
2不拘泥于形式,开创新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了解中国国情,知道当时的中国社会由于长期处在封建思想的压迫下,一些旧的观念根深蒂固,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扭转的。他抛开形式,设身处地地为广大妇女着想,找出适应女子教育的方案。最为成功的便是他开创的“小先生”教学法。陶行知看到当时女子教育的状况,“中国女子教育不普及,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女子不识字”。⑧而一般的学堂教学是难以实行的,因为“一位二三十岁的男子教一些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或者十八九岁的大嫂子,乡下人是看不惯的”。⑨女子教育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呢?在这样的情况下,陶行知想到了“小先生”教学法,即让当地小学堂的小朋友去教村中的女子识字。这样一来,既回避了乡下人“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又可以得到教育成果。“小先生一来,关门就大开。他们连新娘房钻得进去上一课,灶前房角到处都可以做他的课堂。”“小先生”制很快得以实施,甚至“小先生比女教师还好,女学生最怕问人,在小先生面前,最害羞的女子也不怕难为情了”。⑩“小先生”制度在当时收效很大,这种符合时代背景的教学方法很快在国内23个省市的普及教育中得到推广,甚至对当时的东南亚地区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陶行知呼吁女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女性自主意识
陶行知说:“有许多人恨不得把我们的头裹起来,变成一个三寸金头,我们要解放头脑,最大的目的是培养道德、研究深学。”(11)过去的中国女性由于身体上的禁锢,无法离开家庭,现在除却了身体上的禁锢,也相应地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自我封锁,争取受教育的权利,以致今后为女性赢得更多方面的解放。
四、结语
陶行知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将自己毕生的经历奉献于平民教育。他身体力行地推行女子教育的普及,为中国平民女子教育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直至逝世前一个月,陶行知还前往苏州振华女子学校为女毕业生做演讲,鼓励她们“要有决心,代代而下,我们的头脑就可以解放了”(12)。他的所为无愧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各界追悼会上为他题写的悼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①②⑤⑧《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占领地位之十五周年纪念》,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360、464页。
③④《陶行知论女子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465页。
⑥《陶行知书信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5页。
⑦《为反对执行男女同学的进言》,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24页。
⑨⑩《普及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639页。
(11)(12)《振兴女子教育——在苏州振华女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803页。
关键词:陶行知;女子教育;平民教育
①本文中关于陶行知生平的介绍,均参考朱泽普先生的《陶行知年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本文对陶行知先生生平不再做考证。
②⑤《振兴女子教育——在苏州振华女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803页。
③《陶行知论女子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360、465页。
④⑥《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占领地位之十五周年纪念》,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360页。
⑦《中国大众教育问题》,载《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13页。
作者简介:杨正蒙(1983—),女,汉族,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研究部2009级硕士研究生。
陶行知出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的出生和成长历经了中国政局最为波动的年代。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女性解放运动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理念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女子解放运动的队伍中,为中国女性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利。陶行知也是其中之一,他着力普及女子教育,推行女子教育改革,支持男女同校,把女子教育实施到乡村、工厂,开创了中国现代女子教育的新局面。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中国平民女子教育的先驱。
一、 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之缘起
1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其受教育经历是分不开的
陶行知出生在“朱子故里”的安徽歙县,自幼家境贫寒,母亲曹翠仂早年在歙县耶稣堂所办的崇一学堂帮工,正因为母亲的请求,才使得陶行知免费在崇一学堂读书,能够较早地接受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191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并在教会的帮助下前往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学,师从实用派教育家杜威、孟禄。①西方国家男女平权的思想,以及杜威的实用派教育理论均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17年秋天,陶行知怀着“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回国,并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普及女子教育中去。中国的女性由于数千年来“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的约束,一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鸦片战争”之后,女性解放运动成了复兴中华的一个要素,推行女学也成了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陶行知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说:“一个国家文明之高下,可以拿女子教育来决定。在重视女子教育的国家,这个国家必定是兴旺的。”②然而,“中国现在受教育有三桩不平均的地方,女子教育、乡村教育、老人教育,第一桩女子教育在中国最不注重。”③他认为中国社会要进入文明时代,首先要实现男女平等,而其中先决条件便是要普及女子教育,而轻视女子教育的国家是靠不住的,他呼吁社会重视女子教育,绝不可轻视女子对社会的作用,“譬如四万万根柱子擎着大厦,设若有二万万根是腐朽不能用的木材,则此大厦必将倾倒”。④
2作为一个推举变革的教育家,陶行知深知普及女子教育的重要意义
(1)使女子自身受益。长期以来,中国女性在“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约束下作为男子的附属物而存在,身体上、思想上均受到很大的压迫。正如陶行知所说的:“一个女孩子生下来就给她裹足,她本是自由人,生在中国就变成了一双三寸金莲”。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缠足的陋习终于废除,身体上解放了的中国女子在精神上也应当得到解放,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只有这样女子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作为女性,自己也应该了解自己的义务,“女子同为人类,自应有知识技能,去谋独立生活”。⑥
(2)使家庭受益。陶行知热爱家庭,认为受过教育的女子更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他说:“女子富于感化性,能将坏的男子变好,并且可以溶化男子的性情与人格。”而且一旦女子自身受过教育,便是“必定十分顾及他子女的教育”,甚至会更为细心尽力,“不似男子的敷衍疏忽”。因此陶行知提出“欲使男子不至堕落,非从女子教育着手不可”,女子教育一旦普及,“不但可以收到家庭教育的好果,并且可以巩固子孙教育!”
(3)使社会受益。陶行知始终将大众教育看做唤醒国人爱国之心、解放中华民族的利剑,他认为“要争取大众的解放,必须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为着要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必须要与教育大众联合起来解决国难”。⑦而在中国普及大众教育的难点,“多半是女子教育的问题”。①如何发挥出社会一半成员的力量,使得“二万万柱子”不再是“腐朽不能用的木材”,共尽力量复兴中华,女子教育的作用当仁不让。陶行知将普及女子教育看做自己的使命,“如何使各省都有女学生,使个个女子都能得到教育的机会,是不是我们今后的责任?”②
二、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之内涵
1注重女子教育的实用性
陶行知提出,“现在社会变迁很快,女子教育与社会生活,很有许多隔阂的地方”,他提倡女子教育改革,要女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要“改良女子教育的内容方法,使能适应进化社会之需要”。③
2立志于女子教育的普及
陶行知看到,虽然“中国自有新的女子教育,已将近八十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女子教育的发展却极不平衡。第一,受过教育的女性较男性非常少。从地区来看,“中国全国,有一千二百余县没有女子高等小学,又有五百余县没有一个女学生”;从家庭来看,“一百个家庭只有五个是男女同受教育”。第二,女性教育的层次较低,从幼稚园到高等专门大学,“愈到高头,女生愈少”。④如何普及女子教育,“使各省都有女学生,使个个女子都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成了陶行知毕生努力的方向。⑤
3将女子教育与社会改革相结合
陶行知的一生历经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他的女子教育思想不是空洞的、脱离实际的,而是时刻与社会形势相结合,要求女子学以致用,为社会发展、民族解放贡献力量。
“五四运动”时期,他开始认识到“中国现在危亡之祸迫在眼前,万万等不及国民小学的学生长大之后再出来为国家担当责任”。要将教育推行到“年富力强的人民中去”,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⑥。
1923年到1926年期间,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平民教育事业中去,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在南京组织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他和朱经农合编了《平民识字课本》,在全国推广,他深入群众,无论是老妈子还是女佣,均指导她们学习。1933年,陶行知和蔡元培、陈望道、李公朴等坚定地走上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他将他的教育思想与社会改革相结合,相继创立了女工读书班、报童工学团,使女子教育与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紧密相连。
三、陶行知女子教育思想之实践
1开放女禁,支持男女同校
1925年他发起了“中华女子教育促进会”,并亲自制定了促进会章程。陶行知促进南京高师改革招生制度,与北京大学相约,正式招收本科女生,是我国大学最早开放女禁的实行者之一。1927年至1930年,陶行知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实行男女生兼收。对于当时社会热议的“男女同校”问题,陶行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相信“男女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们应当摒除对男女同校的疑虑。而对于那些怀着顽固的封建思想的反对者,陶行知不乏幽默地告诫他们少说空话,“与其反对中学男女同学,不如积极地去提倡多设女子中学,方为真正负责之人”。⑦
2不拘泥于形式,开创新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了解中国国情,知道当时的中国社会由于长期处在封建思想的压迫下,一些旧的观念根深蒂固,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扭转的。他抛开形式,设身处地地为广大妇女着想,找出适应女子教育的方案。最为成功的便是他开创的“小先生”教学法。陶行知看到当时女子教育的状况,“中国女子教育不普及,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女子不识字”。⑧而一般的学堂教学是难以实行的,因为“一位二三十岁的男子教一些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或者十八九岁的大嫂子,乡下人是看不惯的”。⑨女子教育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呢?在这样的情况下,陶行知想到了“小先生”教学法,即让当地小学堂的小朋友去教村中的女子识字。这样一来,既回避了乡下人“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又可以得到教育成果。“小先生一来,关门就大开。他们连新娘房钻得进去上一课,灶前房角到处都可以做他的课堂。”“小先生”制很快得以实施,甚至“小先生比女教师还好,女学生最怕问人,在小先生面前,最害羞的女子也不怕难为情了”。⑩“小先生”制度在当时收效很大,这种符合时代背景的教学方法很快在国内23个省市的普及教育中得到推广,甚至对当时的东南亚地区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陶行知呼吁女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女性自主意识
陶行知说:“有许多人恨不得把我们的头裹起来,变成一个三寸金头,我们要解放头脑,最大的目的是培养道德、研究深学。”(11)过去的中国女性由于身体上的禁锢,无法离开家庭,现在除却了身体上的禁锢,也相应地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自我封锁,争取受教育的权利,以致今后为女性赢得更多方面的解放。
四、结语
陶行知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将自己毕生的经历奉献于平民教育。他身体力行地推行女子教育的普及,为中国平民女子教育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促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直至逝世前一个月,陶行知还前往苏州振华女子学校为女毕业生做演讲,鼓励她们“要有决心,代代而下,我们的头脑就可以解放了”(12)。他的所为无愧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各界追悼会上为他题写的悼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①②⑤⑧《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占领地位之十五周年纪念》,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360、464页。
③④《陶行知论女子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465页。
⑥《陶行知书信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5页。
⑦《为反对执行男女同学的进言》,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24页。
⑨⑩《普及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639页。
(11)(12)《振兴女子教育——在苏州振华女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8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