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命关怀的教育研究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ti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研究曾长期致力于科学化的建设,把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其中,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曾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之争。实证的科学研究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在教育研究中已经丧失了鲜活的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具有生命的品性。教育研究必须从实证科学的“无视生命”走向“关怀生命”,这就是人文科学的“理解的教育研究范式”。
其他文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如何高质快速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几年来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的发展思路是:合理定位,创出特色;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引进经济规律;要通过体制创新,不断激发办学活力。
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大学虽然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层次、水平,但凡能赓续流传至今者,大多经过漫长的艰苦而又曲折的奋斗历程,并且留下极为丰富的经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将有所裨益。历史同样呼唤人们面向未来,它只为现实提供借鉴与智慧,决非单纯诱使人们沉溺于怀旧之情怀。
就个体而言,创新不仅意味着某种方法和能力,还意味着某种个性和人格;不仅意味着结果,也意味着过程。就社会而言,创新还意味着某种氛围、价值认同、制度和文化。创新教育的本根之处,在于从整体上营造适宜于创新的精神生态环境。
大学复兴即大学精神的复兴,就是要使大学祛除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之魅,不断引领社会,使大学与社会保持一定的张力,崇尚学术自由,实现大学自治,坚守人文精神。
从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何理解作为教育基本对象的人,如何理解学生的发展,如何理解自由教育的价值,如何理解教育的社会性,如何理解教育者角色等方面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