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绿色课堂的不断完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的“冷面孔”少了,“好!”“不错!”“真棒!”等鼓励性的语言迅速“升温”。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有的教师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挤占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则采取了简单的否定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仅限于对或错。从而弱化了教师评价的功能。绿色课堂在“课程评价”方面,已经提出了若干新理念和新方法,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绿色课堂理念下如何利用好“评价”这个工具,让“评价”真正起到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的作用呢?下面谈几看法:
一、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绿色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然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目前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以量化的形式给学生终结的评价。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刻意地给学生作横向比较,排名次。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事实证明,这种只看成绩不看人的评价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在绿色课程理念下,考试只是对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还应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即学生对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二、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三、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
学生情感和态度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学习,在小组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四、评价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化
奥苏伯尔曾经告诉我们,情感因素影响学习动机。他指出: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立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力量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驱动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去克服一个个困难,获得学习的成功。传统的课堂教学,较少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情感体验。绿色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有艺术性。发展学生个性和学习积极性。
五、评价主体要多样化,提倡学生相互评价和家长参与评价
传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应该是听从教师的话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绿色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由此可知,学生的自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而数学学习又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小组内同学是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间相互评价是一件脑力劳动,教师应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如开展数学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交流思想、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积极发表意见,形成切磋争论的良性氛围。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习作评价的效率,也可以从评价同学习作中促进自身习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合群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在评价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习作,也是教做人。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说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于学生自评,教师要精心准备、细心指导。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由于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绿色课程的不断深入,课堂评价体系的改革也随之展开。数学课堂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现行课堂教学评价也应随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生发展为重点,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是最切实、最有价值的评价。
一、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绿色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然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目前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以量化的形式给学生终结的评价。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刻意地给学生作横向比较,排名次。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事实证明,这种只看成绩不看人的评价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在绿色课程理念下,考试只是对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还应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即学生对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二、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三、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
学生情感和态度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数学学习,在小组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四、评价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化
奥苏伯尔曾经告诉我们,情感因素影响学习动机。他指出: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立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力量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驱动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去克服一个个困难,获得学习的成功。传统的课堂教学,较少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情感体验。绿色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有艺术性。发展学生个性和学习积极性。
五、评价主体要多样化,提倡学生相互评价和家长参与评价
传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应该是听从教师的话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绿色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由此可知,学生的自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而数学学习又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小组内同学是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间相互评价是一件脑力劳动,教师应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如开展数学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交流思想、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积极发表意见,形成切磋争论的良性氛围。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习作评价的效率,也可以从评价同学习作中促进自身习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合群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在评价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习作,也是教做人。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说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于学生自评,教师要精心准备、细心指导。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由于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绿色课程的不断深入,课堂评价体系的改革也随之展开。数学课堂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现行课堂教学评价也应随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生发展为重点,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是最切实、最有价值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