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希望电影是传达真实的眼睛,他批判政治和社会的谬误,为群众的幸福而努力。”阴暗,忧伤,无力,像烟雾般层层围绕在影像中,动荡与慌乱随处可见,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尘封的记忆被再次翻开。到底有多少女孩像Gabita一样,我们无从知晓。
【关键词】四月三周两天;女孩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6.077
《四月三周两天》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87年的寒冬,以齐奥塞斯库统治末期为背景,以荒诞的“政策”展开,讲述了女孩Gabita在室友Ottila幫助下堕胎的故事,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正是通过两个女孩一天的经历,把影片背景时期对人性的压迫、剥削以及对人性的黑暗,冷漠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她们的故事又何尝不是时代缩影的一部分呢?
房间里充斥着表针滴滴答答的声音,旁边的烟灰缸里有着未吸完的香烟,鱼缸中的金鱼在游动着,直到他们不断地碰撞鱼缸壁,仿佛想要挣脱,镜头转向吸烟的Gabita,破旧的宿舍,两个瘦弱的女孩,他们互相对话着,Gabita收拾着行李,没有人知道她们要干什么,伴随着镜头的晃动感,仿佛我们在真实的注视着这两个女孩。
1. 空间:无以复加的压迫
两个女孩的故事在一间破旧的宿舍内开始,Ottila来回穿梭在阴暗狭长的宿舍楼梯间,直到走廊的另一头与外面连接的窗户射进微弱的光,窗户内是挤压的空间构造,窗户外是敞亮的光明世界,摇晃的长镜头拍着逆光下的Ottila,悲凉、压迫、孤独感都在这一组镜头中诉说着,长廊的尽头是光明,像那两条想要冲破鱼缸束缚的鱼儿般,但即便是挣脱的鱼缸的束缚也依然会因为水分的缺少而死去,即便逃离了这压得人窒息的社会,而未来也是缥缈迷茫的,而又有多少个女孩们向她们般无助。
影片的中的少有出现较大的空间环境,无论是在学故事的起点学校宿舍内,还是故事发生,结束的旅馆,都是一个狭小封闭的空间,包括Otilite搭乘的公车,乘坐比比医生的车,看望男友考试,在男友家里参加生日聚会时,仿佛这两个年轻女孩被什么东西禁锢着,只有当我们真正的看完影片后,我们才发现那个未曾露面的”男友”,才会真正了解到这个社会的对这些年轻的女孩有着多少的恶意,未曾蒙面的男友不是一个人,比比医生也不是个例的存在,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就像这一个又一个封闭的空间束缚着这些年轻女孩们。
导演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这种情绪,当Otilite去学校找阿迪时,一个在墙与墙空空隙的地方拍摄Otilite的镜头像是对她的一种窥视,当她进入到画框中,又像是一种挤压,压迫,像Otilite一样的女孩们总是在条条框框的监视下努力的生活着,导演精心设计的每一个镜头都令人回味无穷。
对于决定两个女孩命运的的比比医生,更代表着来自男性的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的压迫感,在他们面前,女性显得极为弱小,当比比医生进入旅馆的小房间时,导演以一种三角式构图将比比医生,Otilite,Gabita分别处于每个角上,而比比医生在最靠近镜头的位置,他似处于最顶端的一个角牵制着两个女孩,Gabita在视觉位置上都要低于Otilite和医生,此时她的命运更多的都在这个叫做比比医生的手里,医生的绝对压迫在此时愈加强烈。
2. 人物:寻求安全的迷惘
尽管影片的堕胎者为Gabita,而Otilite更像是影片的主角更像是Otilite,影片的整体色调是冷色系,再加上冬日的荒凉景象,衬的这部影片更为压抑。而唯有Otilite身上衣服的颜色焕发着一丝生机,Otilite衣服的颜色从一开始的蓝色变为了绿色,绿色本就是充满活力、希望、坚强的颜色,隐喻着Otilite坚强的性格。
导演在一开始就努力的将Otilite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角色,同学会帮他请假,男友十分的爱她,对被抛弃的小猫咪也有着怜爱之情,这些都在向观众诉说Otilite是一个纯洁,仗义,充满爱心的女孩,这样的一个女孩也更愿意被人依靠;与Gabita的不负责任,冷漠,甚至撒谎形成鲜明对比,而Gabita的懦弱,胆怯也正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Gabita的形象正是社会产物下乖张胆怯的传统女性形象,而此时无助的Gabita正在向Otilite寻求依靠,熟不知Otilite也慢慢的将自己也看做下一个Gabita,Otilite自己也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让原本镇静的女孩也开始手足无措,当她直接说出Gabita会帮助她时,也展现了这个善良仗义的女孩对于未来的生活生存迷茫的。当她无法回答理工女可以做什么工作时,也亦是迷惘的表现。
3. 音乐:此时无声胜有声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使用音乐,但那些自然声更像是把影片的感情拖入谷底,影片开始的表针快速旋转的滴答声,厕所的流水声掩盖了门外的声音,Otilite借以厕所冲水声给予自己心绪的平静,车鸣声等等,这些声音未尝不在隐喻着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当Gabita试图用流水声掩盖门外的声音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Gabita心中极度的痛苦与无助,如果不是帮助自己堕胎,也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但现在的她只能在Otilite身上寻求帮助,此时的流水声亦尤为刺耳,也许观众不理解为什么要别人替自己的罪过买单。
但事实就是如此冰冷残酷,为了救赎自己(也许未来的某一天,O就是下一个G),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好友,Otilite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无情就如这流水般。不得不说当Otilite赤裸着下身冲向厕所时,无疑是导演将我们带入到了那个荒谬绝伦的世界里,对Gabita也亦是如此,对于他们的半裸体,我们无疑都在消费她们,强烈的冲击着观众们的视觉与思绪。 离开旅馆,镜头跟着他穿过一条又一条的巷子,晃动的镜头,充满着不安和冰冷,黑暗吞噬了otilite的身影,而那急促的喘息声却异常刺耳,Otilite迟迟没有找到丢弃婴儿的地方,路上突遇到的狗吠声也许正代表着Otilite内心的害怕和紧张。
最后她跌跌撞撞的走进一个居民楼里,楼道里充满着住户的嘈杂声,而此时Otilite的情绪与他们正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当她把婴儿尸体丢到垃圾箱后,她在那里站了很久,喘息声此时更为刺耳,在那仅有的一丝光线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女孩在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可是她必须要那么做。
在这部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自然声的运用毫无疑问的将情绪表达发挥到极致,更能让观众们感受到荒谬社会中的种种绝望。
4. 对白:荒唐人性的揭露
在这短暂的一天堕胎中,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孩仿佛在一天之内看透了各种外表下的伪装,她执着于为什么Gabiat要撒谎,殊不知撒谎的背后有着更为惨痛的事实,深处弱势的年轻女性不得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换得自己在那个荒诞的社会上生存,在那个比比医生走后,Otilite坐在椅子上与Gabiat的对话中,我们又可以得知Gabiat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每一个女孩都可能成为Gabita,那个时代存在着千千万万个Gabita,在這里的对白中,镜头的焦点一直聚焦在Otilite的侧脸,这一个长镜头,似乎让我们感受Otilite内心的波澜起伏。
可悲的是,置身其间,而无能为力。当Otilite去参加阿迪妈妈的生日聚会时,餐桌上的热闹与Otilite的内心形成强烈的对比,除了对Gabita的担心外,餐桌上的一席话更扰乱着Otilite的心绪,在这一天中,她见证了黑暗中人性的虚伪和丑陋,导演在此用了一个寓意深长的长镜头,就像犀利的眼睛般,直视着餐桌上的每一个人,穿透着一个又一个伪善的面孔。“学了理科,就不用再回农村了,”这群知识分子拥有着与比比医生一样的嘴脸。整场戏在一个镜头中完成,Otilite工人阶级的身份不值一提,读理科又是为了逃避回农村,在长辈们面前吸烟则是大逆不道,此时的Otilite犹如经历一场漫长的审讯,几次想要爆发的怒火又不得不在内心深处暗自压抑,直到这些愤懑化作对男友的控诉以及眼中闪烁的泪光,而在与男友的对白中,彻底的将Otilite拍醒。
在Otilite回旅馆的路上她在路边作呕,也许正是她看清人性丑陋后的作呕。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在影片中的运用可谓发挥到极致,正如贾樟柯导演所言“人有的时候是善于遗忘的族群,我们太容易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对于那些身处于荒谬制度的创造者和支持者的眼里,这些经历无非就是一层薄雾,等大风吹走它们的时候,它们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而为此而欢欣雀跃的人们早已按奈不住开始新的生活,丑陋甚至残忍的一段历史也许会被人们慢慢遗忘,而这部影片起到了记录的功能,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没有以大的社会动荡不安来表现这一段历史,而是将这种焦躁的动荡不安赋予在两个年轻女性的身上,即引发了当代社会对女性问题的一个思考,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那段黑暗时期的反思与憎恶。
5. 结语
影片中的颜色运用也值得考究,除了前面分析到的衣服的颜色,还有在那个灰冷色调的大街上,比比医生的红色轿车格外显眼,当Otilite坐上车后,也寓意着危险的到来,还有一个比较巧妙的地方,在阿迪家中,阿迪的父亲穿着蓝色的衣服,而母亲穿着红色的衣服,在Otilite寻找比比医生时,有一个加油站,以蓝色为主体,红色作为很少一部分附属在加油站前,而在餐桌上,阿迪的父亲因为妻子做的妈妈的味道好吃而亲吻她,尽管没有妈妈的味道,而这时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男性处于主导地位的对女性的奖励。
参考文献:
[1]现实主义影片的电影语言力量——以《四月三周两天》为例[J].刘星.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2]《鬼子来了》叙事学角度分析[J].黄礼福.电影评介.2014(03)
[3]姜文电影《鬼子来了》的文化解析[J].程箐,龙君.电影评介.2009(13)
【关键词】四月三周两天;女孩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6.077
《四月三周两天》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87年的寒冬,以齐奥塞斯库统治末期为背景,以荒诞的“政策”展开,讲述了女孩Gabita在室友Ottila幫助下堕胎的故事,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正是通过两个女孩一天的经历,把影片背景时期对人性的压迫、剥削以及对人性的黑暗,冷漠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她们的故事又何尝不是时代缩影的一部分呢?
房间里充斥着表针滴滴答答的声音,旁边的烟灰缸里有着未吸完的香烟,鱼缸中的金鱼在游动着,直到他们不断地碰撞鱼缸壁,仿佛想要挣脱,镜头转向吸烟的Gabita,破旧的宿舍,两个瘦弱的女孩,他们互相对话着,Gabita收拾着行李,没有人知道她们要干什么,伴随着镜头的晃动感,仿佛我们在真实的注视着这两个女孩。
1. 空间:无以复加的压迫
两个女孩的故事在一间破旧的宿舍内开始,Ottila来回穿梭在阴暗狭长的宿舍楼梯间,直到走廊的另一头与外面连接的窗户射进微弱的光,窗户内是挤压的空间构造,窗户外是敞亮的光明世界,摇晃的长镜头拍着逆光下的Ottila,悲凉、压迫、孤独感都在这一组镜头中诉说着,长廊的尽头是光明,像那两条想要冲破鱼缸束缚的鱼儿般,但即便是挣脱的鱼缸的束缚也依然会因为水分的缺少而死去,即便逃离了这压得人窒息的社会,而未来也是缥缈迷茫的,而又有多少个女孩们向她们般无助。
影片的中的少有出现较大的空间环境,无论是在学故事的起点学校宿舍内,还是故事发生,结束的旅馆,都是一个狭小封闭的空间,包括Otilite搭乘的公车,乘坐比比医生的车,看望男友考试,在男友家里参加生日聚会时,仿佛这两个年轻女孩被什么东西禁锢着,只有当我们真正的看完影片后,我们才发现那个未曾露面的”男友”,才会真正了解到这个社会的对这些年轻的女孩有着多少的恶意,未曾蒙面的男友不是一个人,比比医生也不是个例的存在,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就像这一个又一个封闭的空间束缚着这些年轻女孩们。
导演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这种情绪,当Otilite去学校找阿迪时,一个在墙与墙空空隙的地方拍摄Otilite的镜头像是对她的一种窥视,当她进入到画框中,又像是一种挤压,压迫,像Otilite一样的女孩们总是在条条框框的监视下努力的生活着,导演精心设计的每一个镜头都令人回味无穷。
对于决定两个女孩命运的的比比医生,更代表着来自男性的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的压迫感,在他们面前,女性显得极为弱小,当比比医生进入旅馆的小房间时,导演以一种三角式构图将比比医生,Otilite,Gabita分别处于每个角上,而比比医生在最靠近镜头的位置,他似处于最顶端的一个角牵制着两个女孩,Gabita在视觉位置上都要低于Otilite和医生,此时她的命运更多的都在这个叫做比比医生的手里,医生的绝对压迫在此时愈加强烈。
2. 人物:寻求安全的迷惘
尽管影片的堕胎者为Gabita,而Otilite更像是影片的主角更像是Otilite,影片的整体色调是冷色系,再加上冬日的荒凉景象,衬的这部影片更为压抑。而唯有Otilite身上衣服的颜色焕发着一丝生机,Otilite衣服的颜色从一开始的蓝色变为了绿色,绿色本就是充满活力、希望、坚强的颜色,隐喻着Otilite坚强的性格。
导演在一开始就努力的将Otilite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角色,同学会帮他请假,男友十分的爱她,对被抛弃的小猫咪也有着怜爱之情,这些都在向观众诉说Otilite是一个纯洁,仗义,充满爱心的女孩,这样的一个女孩也更愿意被人依靠;与Gabita的不负责任,冷漠,甚至撒谎形成鲜明对比,而Gabita的懦弱,胆怯也正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Gabita的形象正是社会产物下乖张胆怯的传统女性形象,而此时无助的Gabita正在向Otilite寻求依靠,熟不知Otilite也慢慢的将自己也看做下一个Gabita,Otilite自己也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让原本镇静的女孩也开始手足无措,当她直接说出Gabita会帮助她时,也展现了这个善良仗义的女孩对于未来的生活生存迷茫的。当她无法回答理工女可以做什么工作时,也亦是迷惘的表现。
3. 音乐:此时无声胜有声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使用音乐,但那些自然声更像是把影片的感情拖入谷底,影片开始的表针快速旋转的滴答声,厕所的流水声掩盖了门外的声音,Otilite借以厕所冲水声给予自己心绪的平静,车鸣声等等,这些声音未尝不在隐喻着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当Gabita试图用流水声掩盖门外的声音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Gabita心中极度的痛苦与无助,如果不是帮助自己堕胎,也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但现在的她只能在Otilite身上寻求帮助,此时的流水声亦尤为刺耳,也许观众不理解为什么要别人替自己的罪过买单。
但事实就是如此冰冷残酷,为了救赎自己(也许未来的某一天,O就是下一个G),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好友,Otilite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无情就如这流水般。不得不说当Otilite赤裸着下身冲向厕所时,无疑是导演将我们带入到了那个荒谬绝伦的世界里,对Gabita也亦是如此,对于他们的半裸体,我们无疑都在消费她们,强烈的冲击着观众们的视觉与思绪。 离开旅馆,镜头跟着他穿过一条又一条的巷子,晃动的镜头,充满着不安和冰冷,黑暗吞噬了otilite的身影,而那急促的喘息声却异常刺耳,Otilite迟迟没有找到丢弃婴儿的地方,路上突遇到的狗吠声也许正代表着Otilite内心的害怕和紧张。
最后她跌跌撞撞的走进一个居民楼里,楼道里充满着住户的嘈杂声,而此时Otilite的情绪与他们正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当她把婴儿尸体丢到垃圾箱后,她在那里站了很久,喘息声此时更为刺耳,在那仅有的一丝光线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女孩在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可是她必须要那么做。
在这部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自然声的运用毫无疑问的将情绪表达发挥到极致,更能让观众们感受到荒谬社会中的种种绝望。
4. 对白:荒唐人性的揭露
在这短暂的一天堕胎中,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孩仿佛在一天之内看透了各种外表下的伪装,她执着于为什么Gabiat要撒谎,殊不知撒谎的背后有着更为惨痛的事实,深处弱势的年轻女性不得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换得自己在那个荒诞的社会上生存,在那个比比医生走后,Otilite坐在椅子上与Gabiat的对话中,我们又可以得知Gabiat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每一个女孩都可能成为Gabita,那个时代存在着千千万万个Gabita,在這里的对白中,镜头的焦点一直聚焦在Otilite的侧脸,这一个长镜头,似乎让我们感受Otilite内心的波澜起伏。
可悲的是,置身其间,而无能为力。当Otilite去参加阿迪妈妈的生日聚会时,餐桌上的热闹与Otilite的内心形成强烈的对比,除了对Gabita的担心外,餐桌上的一席话更扰乱着Otilite的心绪,在这一天中,她见证了黑暗中人性的虚伪和丑陋,导演在此用了一个寓意深长的长镜头,就像犀利的眼睛般,直视着餐桌上的每一个人,穿透着一个又一个伪善的面孔。“学了理科,就不用再回农村了,”这群知识分子拥有着与比比医生一样的嘴脸。整场戏在一个镜头中完成,Otilite工人阶级的身份不值一提,读理科又是为了逃避回农村,在长辈们面前吸烟则是大逆不道,此时的Otilite犹如经历一场漫长的审讯,几次想要爆发的怒火又不得不在内心深处暗自压抑,直到这些愤懑化作对男友的控诉以及眼中闪烁的泪光,而在与男友的对白中,彻底的将Otilite拍醒。
在Otilite回旅馆的路上她在路边作呕,也许正是她看清人性丑陋后的作呕。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在影片中的运用可谓发挥到极致,正如贾樟柯导演所言“人有的时候是善于遗忘的族群,我们太容易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对于那些身处于荒谬制度的创造者和支持者的眼里,这些经历无非就是一层薄雾,等大风吹走它们的时候,它们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而为此而欢欣雀跃的人们早已按奈不住开始新的生活,丑陋甚至残忍的一段历史也许会被人们慢慢遗忘,而这部影片起到了记录的功能,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没有以大的社会动荡不安来表现这一段历史,而是将这种焦躁的动荡不安赋予在两个年轻女性的身上,即引发了当代社会对女性问题的一个思考,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那段黑暗时期的反思与憎恶。
5. 结语
影片中的颜色运用也值得考究,除了前面分析到的衣服的颜色,还有在那个灰冷色调的大街上,比比医生的红色轿车格外显眼,当Otilite坐上车后,也寓意着危险的到来,还有一个比较巧妙的地方,在阿迪家中,阿迪的父亲穿着蓝色的衣服,而母亲穿着红色的衣服,在Otilite寻找比比医生时,有一个加油站,以蓝色为主体,红色作为很少一部分附属在加油站前,而在餐桌上,阿迪的父亲因为妻子做的妈妈的味道好吃而亲吻她,尽管没有妈妈的味道,而这时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男性处于主导地位的对女性的奖励。
参考文献:
[1]现实主义影片的电影语言力量——以《四月三周两天》为例[J].刘星.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2]《鬼子来了》叙事学角度分析[J].黄礼福.电影评介.2014(03)
[3]姜文电影《鬼子来了》的文化解析[J].程箐,龙君.电影评介.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