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仲樑、魏书生、郑桂华……”当看到这些字眼时,我很激动,终于有机会可以“见”到这些心仪已久的老师了。一堂堂授课,一次次点评,无不牵动着我的心,让我思绪万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语文老师,何去何从呢?管建刚老师说过,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方向错误,你越努力,离目标就越远。自己究竟该往何处去,我有了如下的思考。
一、作为听者——跪下来教书
吴非老师有一本书叫《不跪着教书》,但是我想,作为老师有时“跪”下来不是卑贱,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老师不仅是阐述者,也是倾听者。
郑桂华老师的课给我的启发很多,在她的课堂上,老师的民主亲和真诚打动着每一个学生。因为她能真诚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也因为她让学生间互相真诚地倾听,并能让自己的回答成为别人的笔记。反之,另外一个老师,当她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多时,却没有及时地“跪”下来、“蹲”下来关照学生,而是眼睁睁地看着学生茫然无知甚至和自己渐行渐远。
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使师生交往气氛融洽;倾听是一种真诚的谦虚,教师要蹲下身子,使师生交流轻松愉悦;倾听是一种由衷的关怀,教师要静下心来,关注每一个学生。
作为听者,倾听每个学生,是一种包容,也是一种尊重。
二、作为读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曹刚老师在他的说课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千有法,万有法,吃不透文本没有法。而吃不透文本,是当今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曹老师又为解读文本不够,概括出原因,即:依赖网络,学养不足,心浮气躁。那么如何解决呢?读书,读什么书?我觉得可以分两类:一读有字书,一读无字书。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人的身体发育有年龄的限制,人的精神发育却是一辈子的事。读书是教师一辈子修炼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平的有机组成部分。读经典,读专著,读杂书,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阅读的节奏,找到语言的诠释,找到语言表达与生活真谛的沟通。读书可以增我识,怡我情;读书可以明我志,静我心。
再者,读无字书,这要我们立足生活,关注生活,汲取时代的源头活水,以保证我们课堂的勃勃生机,也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经典与时尚的有机融合。这也要我们多观摩,多请教,多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三、作为智者——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等教育先辈的名言,今人的智慧,时时冲击着我大脑,而这些都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者身上践行着,实现着。
“静下心来,孩子们!”是一句让我尤为感动的话,郑桂华、朱震国、史建筑、曹刚等老師,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独立思考而又激情碰撞的家园。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新体验,学生带着这种体验去感知文本、体验文本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
“关注学生”,这是听完王荣生教授的报告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我们关注教,却常常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学生的听、学生的学,而魏书生老师,他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这一点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四、作为行者——善始善终
我们最应该记住的是魏书生老师反复强调的“守住”,他做的我们也做过,他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结果呢,他成功了,那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守住”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想这就是魏书生老师给我的启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这就是我们在景仰大师后的态度。
高尚的师德,深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才能,娴熟的教学技巧,突出的教学业绩,这是我们终生的追求。既要上理论山,又要下实践海;既要科学的设计自我,又要努力实践自我。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守住守住再守住,始终保持一颗奋斗不息的奋斗之心。
不抛弃,不放弃,关爱每个学生,坚守住我们的爱心;把对学生的爱诠释在精心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坚守住我们的执著;做人知足,做学问不知足,坚守住我们的平常心。
守住,善始善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语文老师,何去何从呢?管建刚老师说过,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方向错误,你越努力,离目标就越远。自己究竟该往何处去,我有了如下的思考。
一、作为听者——跪下来教书
吴非老师有一本书叫《不跪着教书》,但是我想,作为老师有时“跪”下来不是卑贱,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老师不仅是阐述者,也是倾听者。
郑桂华老师的课给我的启发很多,在她的课堂上,老师的民主亲和真诚打动着每一个学生。因为她能真诚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也因为她让学生间互相真诚地倾听,并能让自己的回答成为别人的笔记。反之,另外一个老师,当她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多时,却没有及时地“跪”下来、“蹲”下来关照学生,而是眼睁睁地看着学生茫然无知甚至和自己渐行渐远。
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使师生交往气氛融洽;倾听是一种真诚的谦虚,教师要蹲下身子,使师生交流轻松愉悦;倾听是一种由衷的关怀,教师要静下心来,关注每一个学生。
作为听者,倾听每个学生,是一种包容,也是一种尊重。
二、作为读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曹刚老师在他的说课中提到这样一句话:千有法,万有法,吃不透文本没有法。而吃不透文本,是当今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曹老师又为解读文本不够,概括出原因,即:依赖网络,学养不足,心浮气躁。那么如何解决呢?读书,读什么书?我觉得可以分两类:一读有字书,一读无字书。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人的身体发育有年龄的限制,人的精神发育却是一辈子的事。读书是教师一辈子修炼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平的有机组成部分。读经典,读专著,读杂书,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阅读的节奏,找到语言的诠释,找到语言表达与生活真谛的沟通。读书可以增我识,怡我情;读书可以明我志,静我心。
再者,读无字书,这要我们立足生活,关注生活,汲取时代的源头活水,以保证我们课堂的勃勃生机,也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经典与时尚的有机融合。这也要我们多观摩,多请教,多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三、作为智者——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等教育先辈的名言,今人的智慧,时时冲击着我大脑,而这些都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者身上践行着,实现着。
“静下心来,孩子们!”是一句让我尤为感动的话,郑桂华、朱震国、史建筑、曹刚等老師,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独立思考而又激情碰撞的家园。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新体验,学生带着这种体验去感知文本、体验文本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
“关注学生”,这是听完王荣生教授的报告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我们关注教,却常常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学生的听、学生的学,而魏书生老师,他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这一点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四、作为行者——善始善终
我们最应该记住的是魏书生老师反复强调的“守住”,他做的我们也做过,他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结果呢,他成功了,那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守住”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想这就是魏书生老师给我的启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这就是我们在景仰大师后的态度。
高尚的师德,深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才能,娴熟的教学技巧,突出的教学业绩,这是我们终生的追求。既要上理论山,又要下实践海;既要科学的设计自我,又要努力实践自我。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守住守住再守住,始终保持一颗奋斗不息的奋斗之心。
不抛弃,不放弃,关爱每个学生,坚守住我们的爱心;把对学生的爱诠释在精心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坚守住我们的执著;做人知足,做学问不知足,坚守住我们的平常心。
守住,善始善终。